心血管疾病有什么?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包括:

  • 冠心病——心肌供血血管的疾病
  • 脑血管疾病——大脑供血血管的疾病
  • 周围末梢动脉血管疾病——手臂和腿部供血血管的疾病
  • 风湿性心脏病——由链球菌造成的风湿热对心肌和心脏瓣膜的损害
  •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存在的心脏结构畸形
  •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腿部静脉出现血块,它可脱落并移动至心脏和肺部。

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通常属于急症,主要是由于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心脏或大脑。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在心脏或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堆积有脂肪层。中风也可能是因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

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病因通常是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和肥胖、缺乏身体活动及有害使用酒精、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心脏病和中风的最重要行为危险因素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身体活动、使用烟草和有害使用酒精。行为危险因素造成的影响在个体中可能表现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升高,以及超重和肥胖。这些“间接危险因素”可在初级保健机构得到衡量,它表明出现心脏病发作、中风、心衰和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有所上升。

已经证明,停止使用烟草、减少膳食中的盐含量、食用水果蔬菜、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有害使用酒精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可能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一些卫生政策可营造有利环境,使人们能够负担并可得到健康的选择。这些政策对鼓动人们采用健康行为并加以保持是必不可少的。

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或 “起因的起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贫穷、压力,以及遗传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症状是什么?

心脏病和中风的症状

潜在的血管病通常没有症状。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可能是潜在疾病的最初警告。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包括:

  • 胸中部疼痛或不舒服;
  • 手臂、左肩、肘部、颌部或背部疼痛或不舒服。

此外,病人可能感到呼吸困难或气短;恶心或呕吐;头晕或昏厥;出冷汗;以及面色苍白。妇女更易发生气短、恶心、呕吐,以及背部或颌部疼痛。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通常是身体一侧。其它症状包括,突然出现:

  • 脸部、手臂或腿出现麻木,尤其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
  • 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
  • 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
  • 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 无原因的严重头痛;
  • 昏厥或失去知觉。

发生这些症状的人应该立即就医。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引起的炎症和伤疤使心脏瓣膜和心肌受损造成的。风湿热是因机体对链球菌感染产生的一种异常反应造成的,在儿童中最初表现出的症状通常是嗓子痛或扁桃体炎。

风湿热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尤其是那些普遍存在贫穷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中几乎有2%与风湿性心脏病相关。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包括:气短、疲乏、心跳不齐、胸痛和昏厥。
  • 风湿热的症状包括:发烧、关节疼痛和肿胀、恶心、胃痉挛和呕吐。

心血管疾病为何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问题?

  • 心血管疾病造成的至少四分之三死亡病例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 相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们享受不到综合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危险因素暴露者带来的益处。
  •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其它非传染性疾病的人不易获得符合其需要的有效和公平的医疗服务。因此,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于心血管疾病和其它非传染性疾病,而且往往在生命最旺盛时离开人世。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最贫穷者受到的影响最大。在家庭层面,不断获得的充分证据证明,心血管疾病和其它非传染性疾病会因灾难性卫生支出和高额的自掏腰包费用而使人陷入贫困。
  • 在宏观经济层面,心血管疾病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背上了沉重负担。

如何减轻心血管疾病的负担?

世卫组织已经确定了即便在资源匮乏环境下也具有实施可行性的防控心血管疾病“最合算措施”或者十分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这包括两种干预:全人口和个体,建议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以减轻心血管疾病这一最重疾病负担。

可用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全人口干预措施包括:

  • 烟草控制综合政策;
  • 实行税收以减少摄入脂肪、糖和盐含量高的食物;
  • 铺设步行和自行车道,以增加身体活动;
  • 减少有害使用酒精的战略;
  • 向儿童提供健康的学校膳食。

要在个体层面预防首次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就需要将个体卫生保健干预目标放在心血管疾病总危险处于中位和高位的人员,或者单一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超过治疗建议阈值的人员方面。前者(总体危险综合方法)比后者更加符合成本效益,且具有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潜力。该方法在资源匮乏环境的初级保健工作中具有可行性,包括由非内科医生卫生工作者加以实施。

要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它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就有必要采取以下医治方法:

  • 阿司匹林
  • β-阻滞剂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汀类药物

这些干预措施的益处大都有独到之处,但当与戒烟结合起来使用时,就可使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得到预防。目前,尤其在初级卫生保健层面对这些干预措施的落实存在很大欠缺。

此外,有时需要采用昂贵的外科手术来治疗心血管疾病。这包括:

  • 冠状动脉搭桥
  • 球囊血管成形术(用一种小型球状装置穿过一根动脉疏通堵塞)
  • 瓣膜修复和置换
  • 心脏移植
  • 人工心脏手术

需要利用医学装置来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这类装置包括: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和用来修补心脏缺损的补片。

世卫组织的应对

在世卫组织的领导下,所有会员国(194个国家)于2013年商定了用以减少可预防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全球机制,其中包括《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时通过落实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将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数减少25%。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行动计划的第六项目标吁请将血压升高的全球流行率减少25%。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014年时,全球18岁和以上成年人中的血压升高(定义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毫米汞柱)流行率约为22%。

通过落实减少有害使用酒精、缺乏体力活动、超重、肥胖和高盐摄入等行为危险因素的全人口政策,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这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所在。需要对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符合成本效益式管理采取总体危险方法,以预防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其它并发症。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行动计划的八个目标申明,至少50%的符合条件者应当接受预防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及咨询(包括控制血糖)。通过心血管总体危险方法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比仅仅参照单个危险因素作出的治疗决定更加符合成本效益,且应当成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一揽子基本受益计划的组成部分。要实现这一目标将需要加强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确保基本卫生技术和非传染性疾病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而开展医疗筹资。

各国将在2015年开始订立国家目标并参照《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发布的2010年基线数据衡量进展。联合国大会将在2018年召开非传染性疾病第三次高级别会议,评估到2025年实现自愿性全球目标所取得的国家进展。

心血管疾病有什么?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心血管疾病有什么?
  关于与「心血管疾病」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心血管疾病有什么?
一個心臟的纖維化(黃色)和澱粉樣變(棕色)顯微照片。 Movat's stain。(Micrograph of a heart with fibrosis (yellow) and amyloidosis (brown). Movat's stain.)
常見始發於較老的成年人[1]
預防均衡飲食、運動、不吸菸、限制酒精攝取量[2]
治療治療 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2]
死亡數
  • 1790 萬 / 32% (2015)[3]
  • 中華民國十大死因(2016)
醫學專科心臟病學

心血管疾病(英語:Cardiovascular disease,縮寫:CVD)指的是關於心臟或血管的疾病[2],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迴圈系統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症候群、中風、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動脈瘤、心肌病變、心房顫動、先天性心臟病、心內膜炎、以及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等等[2][4]。

不同疾病的致病机理都不同。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及週邊動脈阻塞都和粥狀動脈硬化有關。它可能是由高血壓、抽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高血脂、飲食習慣不良以及過量飲酒等因素造成。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當中,由高血壓造成的佔13%,抽煙造成的佔9%,糖尿病造成的佔6%,缺乏運動佔6%,肥胖佔5%。其他可能的因素還有風濕性心臟病,這是由鏈球菌感染喉嚨後缺乏適當治療所導致[2]。

估計有九成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5]。可以藉著減少風險因子來預防動脈硬化,比方說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煙與控制飲酒量[2]。控制血壓與糖尿病也對心血管健康有幫助[2]。用抗生素治療鏈球菌咽喉炎能減少發生風濕性心臟病的機會[6]。健康的人服用阿斯匹靈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尚未有定論[7][8]。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不建議55歲以下的女性與45歲以下的男性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服用阿斯匹靈,年紀高於此標準的人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可能適合使用阿斯匹靈[9]。對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接受治療也能改善預後[2]。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因之一[2],除了非洲之外心血管疾病在死因排行中都名列前茅[2]。2013年心血管疾病共奪走了1,730萬條生命(總死亡數的31.%),比起1990年的1,230萬(總死亡數的25.8%)提升了不少[4]。1970年代起,在發展中國家裡不管哪個年齡層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上升,相對而言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中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則在下降[10][11]。冠狀動脈症候群與中風造成的死亡在男性中佔總心血管疾病死亡數的80%,在女性也佔了75%[2]。大多數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於年紀較長的成年人。超過7千1百萬的美國人有著心血管問題[12]。其中20到40歲的人有11%患有心血管疾病;40到60歲則有37%;60到80歲有71%;80歲以上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比率則高達85%[13]。在已開發國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齡是80歲,但在發展中國家則僅為68歲[10]。男性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年齡比女性平均要早7到10年[14]。

風險因素[编辑]

心血管疾病有什么?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有以下各種:[12]

  • 年齡
  • 缺乏營養素,如抗氧化劑
  • 糖尿病
  • 高膽固醇血症(高膽固醇水平)及不正常的脂蛋白狀況
  • 吸煙及二手菸
  • 空氣污染
  • 較高的纖維蛋白素原及纖溶酶原激活物抑製劑-1的血液濃度
  • 提升的高半胱氨酸,或正常的上半水平
  • 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攀升的血液量
  • 高血壓
  • 噪音
  • 肥胖症,尤其是腹部肥胖或男性肥胖;除了與糖尿病有所關聯外,這種肥胖症獨立地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即引起炎症及凝血的情況。
  • 遺傳因素或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家族歷史
  • 缺乏運動
  • 憂鬱症

雖然男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較女性高,但在工業國家這仍是女性的頭號健康問題。在更年期後,女性患病的風險可以比過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減輕部份後更年期的問題,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卻似乎因而增加。

防止[编辑]

要防止心血管疾病,就要修正上述的風險因素。有些因素,如年齡、性別、遺傳基因及家族歷史都不能更改,但經由基因檢測篩檢出心血管脆弱基因,及早預防能有效降低發病機會。停止吸煙是其中一種最有效及容易修正的因素。經常性的有氧运动加上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改善脂蛋白的水平。如果不能,醫生可以處方減低膽固醇的藥物,如他汀等,這種用藥亦可以有額外的保護作用。阿司匹林亦是另一種處方的藥物,它可以減低導致心肌梗死及中風的血凝的形成。這些都是一般給予患有一種或以上風險因素的病人的處方。

其中一種經常被疏忽去消除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方法是維持總膽固醇水平低於150。有研究指總膽固醇水平低於150的人甚少患上冠心病。[15]

每星期最少吃兩次油性魚類可以幫助減低突然死亡及心律不整的機率。[16]橄欖油亦可以有最好的幫助。研究個別心臟細胞顯示脂肪酸阻止心臟內多餘的鈉及鈣,這些都是引起心臟調律的危險及不可測的改變。[16]

詳細可參閱飲食與心臟病。

治療[编辑]

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須視乎每一個病人的徵狀,但有效的治療包括以上提及的防止性生活方式。藥物如抗高血壓藥、阿司匹林及他汀等降膽固醇藥物都有幫助。[17]在某些情況下,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或血管成形術可以保證重開、修補或更換受損的血管。

研究[编辑]

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因、防止及治療都是醫學研究的重要範疇,有超過數百個的科學研究在每星期刊登。

低等炎症引致動脈硬化的關聯與其可能的介入都是現時著重的焦點。C反應蛋白是可以引致炎症,並且在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病人血液中有上升的水平。但它對造成病症仍然是在討論階段。

現時正在進行研究的範疇包括有因肺炎衣原體的感染與冠心病的關聯。但這個關聯在使用抗生素失效後已被認為較少可能。[17]

參見[编辑]

  • 心律不整性心肌病變(ACM/ARVD/ARVC)

參考資料[编辑]

  1. ^ Go, AS; Mozaffarian, D; Roger, VL; Benjamin, EJ; Berry, JD; Borden, WB; Bravata, DM; Dai, S; Ford, ES; Fox, CS; Franco, S; Fullerton, HJ; Gillespie, C; Hailpern, SM; Heit, JA; Howard, VJ; Huffman, MD; Kissela, BM; Kittner, SJ; Lackland, DT; Lichtman, JH; Lisabeth, LD; Magid, D; Marcus, GM; Marelli, A; Matchar, DB; McGuire, DK; Mohler, ER; Moy, CS; Mussolino, ME; Nichol, G; Paynter, NP; Schreiner, PJ; Sorlie, PD; Stein, J; Turan, TN; Virani, SS; Wong, ND; Woo, D; Turner, MB;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3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 January 2013, 127 (1): e6–e245. PMID 23239837. doi:10.1161/cir.0b013e31828124ad.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Mendis, Shanthi; Puska,, Pekka; Norrving, Bo. Global atla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DF) 1st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rt Federation and the 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2011: 3–18 [2015-12-16]. ISBN 978924156437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8-17).
  3. ^ GBD 2015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ife expectancy,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9 causes of death, 198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Lancet. 8 October 2016, 388 (10053): 1459–1544. PMID 27733281. doi:10.1016/S0140-6736(16)31012-1.
  4. ^ 4.0 4.1 4.2 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17 December 2014, 385 (9963): 117–71. PMID 25530442. doi:10.1016/S0140-6736(14)61682-2.
  5. ^ McGill HC, McMahan CA, Gidding SS. Preventing heart dis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implications of the 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PDAY) study. Circulation. March 2008, 117 (9): 1216–27. PMID 18316498.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07.717033.
  6. ^ Spinks, A; Glasziou, PP; Del Mar, CB. Antibiotics for sore throat..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5 November 2013, 11: CD000023. PMID 24190439. doi:10.1002/14651858.CD000023.pub4.
  7. ^ Sutcliffe, P; Connock, M; Gurung, T; Freeman, K; Johnson, S; Ngianga-Bakwin, K; Grove, A; Gurung, B; Morrow, S; Stranges, S; Clarke, A. Aspirin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balance of evidence from reviews of randomized trials.. PLOS ONE. 2013, 8 (12): e81970. PMID 24339983. doi:10.1371/journal.pone.0081970.
  8. ^ Sutcliffe, P; Connock, M; Gurung, T; Freeman, K; Johnson, S; Kandala, NB; Grove, A; Gurung, B; Morrow, S; Clarke, A. Aspirin for prophylactic use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overview of reviews..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Winchester, England). September 2013, 17 (43): 1–253. PMID 24074752. doi:10.3310/hta17430.
  9. ^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 March 2009, 150 (6): 396–404. PMID 19293072. doi:10.7326/0003-4819-150-6-200903170-00008.
  10. ^ 10.0 10.1 Fuster, Board on Global Health ; Valentin; Academies, Bridget B. Kelly, editors ;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Promoting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 a critical challenge to achieve global healt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0: Chapter 2 [2015-12-16]. ISBN 978-0-309-1477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11. ^ Moran, AE; Forouzanfar, MH; Roth, GA; Mensah, GA; Ezzati, M; Murray, CJ; Naghavi, M. Temporal trends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21 world regions, 1980 to 2010: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0 study.. Circulation. 8 April 2014, 129 (14): 1483–92. PMID 24573352.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3.004042.
  12. ^ 12.0 12.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6 Update. 2006.
  13. ^ Go, AS; Mozaffarian, D; Roger, VL; Benjamin, EJ; Berry, JD; Borden, WB; Bravata, DM; Dai, S; Ford, ES; Fox, CS; Franco, S; Fullerton, HJ; Gillespie, C; Hailpern, SM; Heit, JA; Howard, VJ; Huffman, MD; Kissela, BM; Kittner, SJ; Lackland, DT; Lichtman, JH; Lisabeth, LD; Magid, D; Marcus, GM; Marelli, A; Matchar, DB; McGuire, DK; Mohler, ER; Moy, CS; Mussolino, ME; Nichol, G; Paynter, NP; Schreiner, PJ; Sorlie, PD; Stein, J; Turan, TN; Virani, SS; Wong, ND; Woo, D; Turner, MB;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3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 January 2013, 127 (1): e6–e245. PMID 23239837. doi:10.1161/cir.0b013e31828124ad.
  14. ^ Mendis, Shanthi; Puska,, Pekka; Norrving, Bo. Global atla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st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rt Federation and the 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2011: 48. ISBN 9789241564373.
  15. ^ Total Cholesterol Distribution vs. CHD deaths.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2001年1月19日 [2006年1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12日) (英语).
  16. ^ 16.0 16.1 Leaf A, Kang JX, Xiao YF, Billman GE. Clinical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by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mechanism of prevention of arrhythmias by n-3 fish oils. Circulation. 2003, 107: 2646–52. PMID 12782616.
  17. ^ 17.0 17.1 Andraws R, Berger JS, Brown DL. Effects of antibiotic therapy on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MA. 2005, 293: 2641–7. PMID 15928286.

外部連結[编辑]

  • Heart disease 'costing UK £29bn'. BBC News. 2006年5月14日 [2006年1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2日) (英语).
  • *(英文) CoQ10与预防心脏病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916: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PDF).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2006-11-09]. ISBN 978-92-4-120916-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9-21).

心血管疾病(心脏)

缺血性

冠狀動脈疾病

  • 冠狀動脈疾病
  •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
  • Coronary thrombosis
  • Coronary vasospasm
  • Myocardial bridge

缺血

  • 心绞痛
    • Prinzmetal's angina
    • 心绞痛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 心肌梗死
    • Unstable angina

併發症

  • 小時
    • Hibernating myocardium
    • Myocardial stunning
    • Myocardial rupture
    • Aneurysm of heart / Ventricular aneurysm
    • 後心肌梗塞症候群

心臟分層

心包

  • 心包炎
    • 急性
    • 慢性 / Constrictive
  • 心包腔積水
    • 心包填塞
    • Hemopericardium

心肌

  • 心肌炎
    • 查加斯病
  • 心肌病變:扩张性(酒精性)、肥大性限制性
    • Loeffler endocarditis
    • 淀粉样变
    • 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
  •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心内膜 /
瓣膜

心内膜炎

  • 感染性心內膜炎
    • Sub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s
  • non-infective endocarditis
    • Libman–Sacks endocarditis
    • 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

瓣膜

  • 二尖瓣
    • 閉鎖不全
    • 脫垂
    • 狭窄
  • 主动脉瓣
    • 狹窄
    • insufficiency
  • 三尖瓣
    • 狹窄
    • insufficiency
  • pulmonary
    • stenosis
    • insufficiency

傳導系統 /
心律不整

心跳过缓

  • Sinus bradycardia
  • Sick sinus syndrome
  • Heart block: Sinoatrial
  • AV
  • Intraventricular
  • Bundle branch block
    • Right
    • Left
    • Left anterior fascicle
    • Left posterior fascicle
    • Bifascicular
    • Trifascicular
  • Adams–Stokes syndrome

心跳过速
(paroxysmal and sinus)

室上性心搏過速

  • Atrial
    • Multifocal
  • Junctional
    • AV nodal reentrant
    • Junctional ectopic

心室性心搏過速

  • Accelerated idioventricular rhythm
  •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 Torsades de pointes

過早收縮

  • 早搏
  • Junctional
  • Ventricular

Pre-excitation syndrome

  • Lown–Ganong–Levine
  • 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

撲動 / 顫動

  • 心房撲動
  • Ventricular flutter
  • 心房顫動
    • Familial
  • 心室顫動

心律調節器

  • Ectopic pacemaker / Ectopic beat
  •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 Pacemaker syndrome
  • Parasystole
  • 遊走性節律點

長QT綜合症

  • 安德森氏症候群
  • Jervell and Lange-Nielsen
  • Romano–Ward

心搏停止

  • 心源性猝死
  • 心收縮不全
  • 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 Sinoatrial arrest

其他 / 未分類

  • hexaxial reference system
    • Right axis deviation
    • Left axis deviation
  • QT间期
    • 短QT综合征
    • 長QT綜合症
  • T波
    • T wave alternans
  • ST節段
    • Osborn wave
    • ST段上升
    • ST depression
  • Strain pattern

心脏肥大

  •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Left
    • Right / Cor pulmonale
  • Atrial enlargement
    • Left
    • Right

其他

  • Cardiac fibrosis
  • 心臟衰竭
    •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 Cardiac asthma
  • 風溼熱

  • 心血管疾病(血管)
  • 循环系统 病理学
    • I70–I99, 440–456

动脉、小動脈
及毛細管

炎症

  • 動脈炎
    • 主動脈炎
  • 柏格氏病

動脈硬化閉塞症 /
周邊血管疾病

動脈硬化

  • 动脉粥样硬化
    • 泡沫细胞
    • 脂紋
    • 動脈粥樣化
    • 間歇性跛行
    • 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
  • 動脈中層鈣化
  • 小動脈硬化
    • 透明樣小動脈硬化
    • 增生性小動脈硬化
    • 膽固醇
    • LDL
    • 羟胆甾醇
    • 反式脂肪

狹窄症

  • 頸動脈狹窄
  • 肾动脉狭窄

其它

  • 主髂動脈閉塞性病
  •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 紅斑性肢痛症
  • 肌纖維發育不良
  • 雷诺氏综合征

動脈瘤 / 夹层 /
假性動脈瘤

  • 軀幹:主動脈瘤
    • 腹主動脈瘤
    • 胸主動脈瘤
    • 瓦耳萨耳氏窦动脉瘤
  • 主动脉夹层
  • 主動脈破裂
  • 冠狀動脈瘤
  • 頭部/頸部
    • 腦動脈瘤
    • 囊狀動脈瘤
    • 頸動脈夹层
    • 椎動脈夹层
    • 家族性主動脈夹层

血管畸形

  • 動靜脈瘻管
  • 動靜脈血管畸形
    • 腦動靜脈血管畸形
  • 毛細管擴張症
    • 遺傳性出血性血管擴張症

血管瘤痣

  • 櫻桃狀血管瘤
  • 中空黑色素細胞痣(暈痣)
  • 蜘蛛形血管瘤

静脉

炎症

  • 靜脈炎

靜脈血栓形成 /
血栓性靜脈炎

  • 主要在下肢
    • 深静脉血栓
  • 腹部
    • 肝小靜脈閉塞病
    • 布加综合征
    • May-Thurner综合征
    • 門靜脈血栓形成
    • 腎靜脈血栓形成
  • 上肢/軀幹
    • 前胸壁淺表血栓性靜脈炎
    •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 頭部
    • 腦竇血栓形成
  •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靜脈曲張

  • 胃靜脈曲張
  • 門腔靜脈吻合術
    • 臍周靜脈曲張
    • 食道靜脈曲張
    • 痔疮
  • 精索靜脈曲張

其它

  •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 慢性腦脊髓靜脈功能不全
  • 上腔靜脈综合征
  • 下腔靜脈综合征
  • 靜脈性潰瘍

動脈或靜脈

  • 血管病變
    • 大血管病變
    • 微血管病變
  • 栓塞
    • 肺栓塞
    • 膽固醇栓塞
    • 反常性栓塞
  • 血栓形成
  • 血管炎

血壓

高血壓

  • 高血壓性心臟病
  • 高血壓急症
  • 高血壓性腎病
  • 原發性高血壓
  • 繼發性高血壓
    • 腎血管性高血壓
  • 良性高血壓
  • 肺性高血壓
  • 收縮期高血壓
  • 白大衣高血壓

低血壓

  • 姿位性低血壓

循环系统索引

描述

  • 解剖
  • 動脈
    • 頭頸部
    • 上肢
    • 下肢
  • 靜脈
    • 頭頸部
    • 上肢
    • 腹骨盆
    • 下肢
  • 發育
  • 細胞
  • 生理
    • 蛋白質

疾病

  • 先天
  • 腫瘤
  • 淋巴系統
  • 受傷
  • 血管炎
  • 其他
  • 症狀
    • 齊名

治療

  • 程序
  • 藥物
    • β受体阻滞剂
    • 膜通道阻斷劑
    • 利尿劑
    • 交感神經血管舒張抗高血壓藥物
    • 周邊血管擴張劑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抗交感抗高血压药物
    • 心血管保護劑

病理学:病症及ICD碼

疾病 / 失調 / 症候群 / 序列、症狀 / 醫學徵象、創傷等

A/B, 001–139

  • 傳染病/感染:細菌性疾病
    • G+
    • G-
  • 病毒性疾病
  • 寄生虫病
    • 原虫传染
    • 蠕虫病
    • 外寄生虫感染
  • 真菌病
  • 人畜共通傳染病

C/D,
140–239 &
279–289

癌症(C00–D48, 140–239)

  • 肿瘤

髓血液病(D50–D77, 280–289)

  • 贫血
  • 凝血病

淋巴免疫(D80–D89, 279)

  • 免疫缺陷
  • 免疫增生性紊乱
  • 超敏反應

E, 240–278

  • 内分泌疾病
  • 营养失调
  • 遗传性代谢缺陷

F, 290–319

  • 精神病

G, 320–359

  • 神经系统疾病
    • CNS
    • PNS
  • 神经肌肉疾病

H, 360–389

  • 眼部疾病
  • 耳部疾病

I, 390–459

  • 心血管疾病
    • 心臟疾病
    • 血管疾病

J, 460–519

  • 呼吸系统疾病
    • 阻塞性肺病
    • 限制性肺病
    • 肺炎

K, 520–579

  • 口腔颌面病变
    • 牙病
    • 唾液腺疾病
    • 舌病
  • 消化疾病
    • 食道疾病
    • 胃病
    • 肠病
    • 肝病
    • 胰腺疾病

L, 680–709

  • 皮膚病
  • 皮肤附件
    • 指甲疾病
    • 头发疾病
    • 汗腺疾病

M, 710–739

  • 肌肉骨骼疾病: 肌病
  • 关节病
  • 骨软骨病
    • 骨病
    • 软骨病

N, 580–629

  • 泌尿疾病
    • 腎病
    • 膀胱疾病
  • 男性生殖器疾病
  • 乳房疾病
  • 女性生殖器疾病

O, 630–679

  • 妊娠併發症
  • 产科并发症
  • 产褥紊乱

P, 760–779

  • 胎儿疾病

Q, 740–759

  • 先天性障碍
    • 先天性畸形

R, 780–799

  • 症候群
  • 醫學徵象

S/T, 800–999

  • 骨折
  • 脫臼
  • 扭伤
  • 拉伤
  • 半脱位
  • 頭部外傷
  • 胸部创伤
  • 毒物

起源於圍產期的某些情況/胎兒疾病(P、760–779)

母體因素及
妊娠併發症、
陣痛及分娩
胎盤疾病:

  • 前置胎盤
  • 胎盤機能不全
  • 双胎输血综合征

絨毛膜/羊膜:

  • 絨毛膜羊膜炎

脐带:

  • 臍帶脫垂
  • 臍帶繞頸
  • 單臍動脈

妊娠和胎兒生長長度

  • 小於胎齡/大於胎齡
  • 早產/過期妊娠
  • 胎兒宮內生長受限

產傷

  • 頭皮
    • 頭顱血腫
    • 髮髻
    • 胎頭水腫
    • 帽狀腱膜失血
  • 臂叢神經損傷
    • 歐勃氏麻痺
    • 克隆普克麻痺

系統性
呼吸系统疾病

  • 子宮內缺氧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新生兒暫時性呼吸急促
  • 胎糞吸入綜合徵(MAS)
  • 胸膜疾病
    • 氣胸
    • 縱隔氣腫
  • 威爾遜-米其地綜合徵(肺成熟障礙綜合徵)
  • 支氣管肺發育異常

心血管疾病

  • 積氣
  • 持續性胎兒循環

出血及
血液病

  • 維生素K缺乏症
    • 新生兒出血性疾病
  • HDN
    • ABO
    • anti-Kell1
    • Rh c
    • Rh D
    • Rh E
  • 胎兒水腫
  • 高膽紅素血症
    • 核黃疸
    • 新生兒黃疸
  • 臍帶帆狀附著
  • 腦室內出血
    • 胚層出血
  • 早產兒貧血

胃腸道疾病

  • 腸梗阻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胎糞性腹膜炎

表皮系統及
體溫調節

  • 新生兒中毒性紅斑
  • 新生兒硬腫症

神經系統疾病

  •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

肌肉骨骼疾病

  • 灰嬰症候群
  • 肌張力
    • 肌張力亢進
    • 肌張力低下

傳染病

  • 垂直傳播感染
    •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
    • 新生兒單純皰疹
  • 臍炎
  • 新生兒敗血症
    • B組鏈球菌感染
  • 新生兒結膜炎

其它情況

  • 周產期死亡
    • 死產
    • 嬰兒死亡率
  • 新生兒戒斷

医学导航: 产科

生理/发育/薄膜

病理/条件源/母体传递, 齐名

手术, 药物(2A/G2C)

规范控制
心血管疾病有什么?

  • GND: 4024666-8
  • LCCN: sh85020229
  • NDL: 00575113
  • NKC: ph22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