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 長頸鹿

2020年11月19日

白色 長頸鹿

圖像來源,Ishaqbini Hirola Community Conservancy

圖像加註文字,

保護區的巡邏守衛擔心長頸鹿獨特的白皮膚可能使動物容易受到偷獵者的攻擊

保育人士說,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唯一倖存的「白長頸鹿」,最近身上被安裝了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追蹤裝置,希望能將阻擋非法盜獵者的獵殺。

動物保育組織說,園區巡邏守衛能實時監測這只雄性長頸鹿的活動。這種白長頸鹿因為患有有一種罕見的遺傳病,稱為白變症(leucism),導致皮膚色素的喪失。

今年三月,盜獵者殺死了這只白長頸鹿的兩個家庭成員之後,人們認為牠是世上僅存的最後一個白長頸鹿。

保護區的守衛擔心這只長頸鹿可能與他的家人(一隻雌長頸鹿與牠八個月大的小長頸鹿)遭受同樣被獵殺的命運。

被獵殺的兩隻白長頸鹿的屍體在肯尼亞(Keyna,台灣譯肯亞)東北部加裏薩縣的一個保護區內被發現,而這只雄性長頸鹿現還在那裏獨自生活。

負責監管該地區野生動物情況的伊沙格比尼-希羅拉社區保育組織(Ishaqbini Hirola Community Conservancy)稱,這個電子跟蹤設備已於11月8日安裝在這只長頸鹿的一隻角上。

圖像來源,Ishaqbini Hirola Community Conservancy

圖像加註文字,

今年三月,盜獵者殺死了這只白長頸鹿的兩個家庭成員之後,人們認為牠是世上僅存的最後一個白長頸鹿。

該組織在周二(11月17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GPS將每小時更新長頸鹿的下落,使護林員能夠「保護這只獨特動物的生命安全,免受偷獵者的襲擊」。該組織的經理穆罕默德·艾哈邁德諾爾(Mohammed Ahmednoor)感謝保育人士在保護長頸鹿和其他野生動物方面的協助。

他說:「最近,這只白長頸鹿的放牧範圍得到了良好的降雨,導致植物生長茂盛,提供牠充足的食物。」

肯尼亞主要的保護機構肯尼亞野生動物協會說,它們很開心能協助保護「罕見的野生動物,譬如目前已知僅存的白長頸鹿」。

2016年3月,白長頸鹿在肯尼亞首次被正式發現,兩個月前有人聲稱在鄰國坦桑尼亞也見過牠們。一年後,有關牠們的消息再次成為頭條新聞,因為一隻雌長頸鹿,與牠的小長頸鹿在肯尼亞加裏薩縣保護區被鏡頭捕捉到。

圖像加註文字,

顯示肯尼亞加裏薩縣(右陰影部分)的地圖。

長頸鹿原生長於非洲15個國家以上的區域,是地球最高的哺乳動物。 但牠們也被偷獵者獵捕,以獲取皮革、肉和其他身體部位。

根據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WF),在過去30年中,因為偷獵和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約有40%的長頸鹿群種滅絶了。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長頸鹿已被認定為瀕臨絶種動物,全球僅剩68,293頭。

肯亞伊沙格比尼牛羚自然保護區3月傳出噩耗,當地知名的「純白長頸鹿」母子遭盜獵者殺害,遺骸被發現時僅剩骨架,而為了保護僅存的全球唯一白長頸鹿,保護區17日宣布,已在這隻白長頸鹿的角上裝了定位追蹤器,每小時會回報行蹤,確保牠不會面臨被殺害的命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伊沙格比尼牛羚自然保護區(Ishaqbini Hirola Community Conservancy)表示,在肯亞野生生物服務署(The Kenya Wildlife Service)要求下,已於11月8日已幫僅存的白長頸鹿裝上定位追蹤器,藉由每小時回報位置,讓保護區管理員掌握牠的所在處和移動路線。

裝追蹤器 確保白長頸鹿安全

保護區經理努爾(Ahmed Noor)說:「白長頸鹿所在的地區近來有充沛雨量,草木生長對牠的未來生活有益。」肯亞野生生物服務署東部保護區高級科學家邦多提奇(Geoffrey Bundotich)稱:「我很高興參與裝上追蹤器行動,確保及時回報監視時間和地點,這也是國家長頸鹿策略實施的一部份。」

白色 長頸鹿

全球唯一的白長頸鹿現生活在肯亞伊沙格比尼牛羚自然保護區(AP)

這項裝上追蹤器的行動是在11月5至9日間進行,除了全球唯一的白長頸鹿,還有5隻瀕臨絕種的亨氏牛羚(hirola antelope),而亨氏牛羚的野外數量不到500隻。另外,此行動還有非營利組織「現在拯救長頸鹿」(Save Giraffes Now)與社區團體「北部牧場信託」(Northern Rangelands Trust,NRT)參與執行。

全身雪白 罹患白變症所致

「我們的任務是和社區合作,確保他們有能反制、保護自身」,NRT野生動物高級監視員萬德拉(Antony Wandera)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同時也保護像是白色長頸鹿這種獨特野生動物」。這隻白色長頸鹿是3月遇害母鹿的另個孩子,當時遇害的幼鹿僅7個月大。

這些白長頸鹿因罹患「白變症」(leucism),全身皮膚細胞無法合成任何色素而呈現白色,但與「白化症」(albinism)不同在於,白變症患者的眼球等軟組織、毛髮仍可能帶有顏色,白化症則是全身都無法合成黑色素,不過毛髮、皮膚和眼睛帶有淡黃色或粉色。

盜獵猖獗 長頸鹿成「易危」物種

2016年,肯亞南部鄰國坦尚尼亞曾有人目睹白長頸鹿,但後來失去蹤影,無從追蹤下落。3月在保護區遭殺害的白長頸鹿母子,則是2017年首次被人發現,一家三口成為保護區觀光活招牌,但2020年3月白長頸鹿失蹤數日,最後只找到腐化剩骨架的遺骸,且專家推測已陳屍4個月以上。

長頸鹿是全世界最高的哺乳類動物,分布在非洲逾15個國家,而盜獵者為了皮毛、肉和其他部位獵殺牠們,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WF)指出,長頸鹿數量在過去30年間大減40%。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2016年把長頸鹿從先前的「暫無危機」(Least Concern),連跳2級至「易危」(Vulnerable)級別。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鏡頭背後/「白長頸鹿」全滅倒數:肯亞非法盜獵的神獸悲歌

白色 長頸鹿
東非肯亞一座自然保護區,日前證實一對白色長頸鹿母子,慘遭盜獵者殺害。當地保育團體表示,白色長頸鹿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對於肯亞的物種保育、基因研究甚至當地觀光都是重大打擊。 圖/法新社

  • facebook

「白長頸鹿」全滅倒數:肯亞非法盜獵的神獸悲歌

「白變長頸鹿,即將成為傳說中的神獸。」東非肯亞一座自然保護區,日前證實一對白色長頸鹿母子,慘遭盜獵者殺害。當地保育團體表示,白色長頸鹿在全世界幾乎絕無僅有,對於肯亞的物種保育、基因研究甚至當地觀光都是重大打擊。自然天堂的肯亞,逐漸淪為野生動物的葬場。千禧年以來,儘管當局試圖斬斷非法獵殺動物的黑市犯罪鏈,但卻依然難以遏止動物悲歌。

這2隻被獵殺的白色長頸鹿母子,原是生活於肯亞東北部加里薩(Garissa)的「伊沙格比尼牛羚自然保護區」。不同於一般黃底褐班的長頸鹿,全無斑點的雪白長頸鹿極為罕見,自從2016、17年首次在坦尚尼亞與肯亞先後遭到目擊發現後,便受到世界稱奇關注。

為什麼長頸鹿會變成白色?其實不是因為白化症,而是「白變症」(leucism)。不同於白化症僅缺乏黑色素,白變症動物因為缺乏所有色素,身體才呈現全部雪白的樣貌。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白化動物的眼睛一般呈紅色;白變動物則仍是深色。

根據當地保育組織「Ishaqbini Hirola Community Conservancy」,保護區內的白色長頸鹿已消失3個多月,日前保護區管理員巡視時,才意外發現2隻白色長頸鹿——1隻長頸鹿媽媽,以及1隻她生下的小長頸鹿——的屍體。獸骨暴露,明顯「遭到武裝盜獵者殺害」。

白色 長頸鹿
圖為防範盜獵者的肯亞軍人正在巡邏。自然天堂的肯亞,逐漸淪為野生動物的葬場。千禧年以來,儘管當局試圖斬斷非法獵殺動物的黑市犯罪鏈,但卻依然難以遏止動物悲歌。 圖/路透社

  • facebook

該組織表示,由於全世界尚未發現其他白色長頸鹿,這2隻白色長頸鹿慘遭獵殺後,另1隻由同一個長頸鹿媽媽生下、未被殺害的小長頸鹿,應是當前已知唯一一隻白色長頸鹿。然而,長頸鹿並非動物盜獵的大宗目標,也未特別出現在各種「藥補」傳聞中,當局亦沒有詳細說明,白色長頸鹿被取走的身體部位有哪些;盜獵者的具體身分與動機,目前都還沒有眉目,仍在調查當中。

「這對於當地投注全心的基因研究來說,是個巨大損失,也讓努力化為泡影。」保育組織表示,自從肯亞發現白色長頸鹿以來,便投入許多心力在有關基因研究上,不只如此,對於肯亞的物種保育及觀光產業,也是一大士氣打擊。

事實上,非洲動物盜獵自千禧年以來,早已形成全球犯罪產業鏈。以非洲長頸鹿為例,過去30年就因為掠奪動物肉骨、皮革,加上人口增長與產業開發、棲地面積縮小,野生數量大幅減少了40%,從1985年的15.5萬隻,到2015年僅剩不到10萬隻。

除了長頸鹿之外,肯亞的大象與犀牛獵殺犯罪也極為猖獗,尤以滿足亞洲等新興市場對於象牙、犀牛角等大量需求為主要原因。由於肯亞東部緊鄰索馬利亞,來自索國的不少武裝份子,也常會跨境參與肯亞非法盜獵,靠著野生動物的血肉,分一杯羹。

白色 長頸鹿
除了長頸鹿外,肯亞的大象與犀牛獵殺犯罪也極為猖獗。由於肯亞東部緊鄰索馬利亞,來自索國的不少武裝份子,也常會跨境參與肯亞非法盜獵,靠著野生動物的血肉,分一杯羹。圖為肯亞官方從一名盜獵者身上搜出來的武器與象牙等。 圖/法新社

  • facebook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