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是 區間 測速

自2018年開始,台灣交通部著手規劃「區間測速」政策,並且在2019年正式實施,陸續拓展實施範圍與路段。雖然區間測速是為了避免車速過快發生交通事故,但同時也造成了部分路段壅塞以及特殊的規避行為,引起不少討論。到底區間測速是什麼?是怎麼計算超速的呢?本篇將一一解答。

區間測速:以「區間平均速率」計算是否超速

目前台灣道路以固定式、活動式的雷達測速為主,但因為多數駕駛人會在接近測速照相機時,刻意放慢速度,等到通過時再加快車速,讓限速範圍只侷限於短距離,對於速度管理的成效相當有限,也容易在減速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

而區間測速是以「區間平均速率」計算,也就是計算在固定距離中,車輛行經所耗費的時間,以平均速率判斷駕駛是否超速。因為是以平均來計算,因此區間測速大幅增加了速度限制的距離,並且期望能減少車輛行駛時的速度差異,讓車速穩定在速度限制範圍中。

什麼 是 區間 測速

什麼是區間測速系統?

在道路上設定一段固定距離的平均時速比對該路段的最高速限,依此判斷車輛是否超速。區間測速最基本的計算原理就是「距離」除以「時間」等於「速率」,交通執法部門會在某特定路段的頭尾兩點架設自動車牌辨識(ALPR或ANPR)攝影機,當車輛經過特定點時,攝影機會拍下車輛的車牌並記錄時間,然後利用4G無線傳輸將車牌傳往雲端加以辨識,因為車輛在路段區間的頭尾都已經被拍照了,在雲端後台比對計算後,若車速有超過上限速度就會吃上超速罰單。區間測速系統就是用此結果執行超速車輛的取締。
舉例來說:

  1. 路段區間頭尾A、B兩點相隔的距離為10公里。
  2. 車輛經過A點時間為17:45:15秒,經過B點時間為17:51:15秒;車輛在6分鐘通過該區間路段。
  3. 道路速限為100公里/時。距離/時間=車速,車輛在6分鐘行駛10公里的距離,車速為100公里/時 (6分鐘=6/60=0.1小時;10公里/0.1時 =100公里/時),剛好沒有超速;若行駛時間低於6分鐘,代表車速高於 100公里/時就算超速,當駛離區間路段時,超速就會被區間測速系統紀錄。(延伸閱讀:自動車牌辨識系統該如何選擇?)

什麼 是 區間 測速

區間測速與固定式測速的兩者比較

區間測速:以「區間平均速率」計算是否超速,也就是在固定距離中計算車輛行駛所耗費的時間,加以計算取得平均車速,藉此判斷車輛是否超速。同時減少車輛行駛時的車速差異,讓用路人可以穩定的在法規速度限制範圍中行駛,減少塞車問題及交通事故。由於區間測速是以平均車速來計算,因此監測範圍可大幅增加;若在高速公路的每一個進出口架設車牌攝影機,則可以對整條高速公路進行車輛超速監測,並完全擺脫測速的距離限制。

什麼 是 區間 測速

固定式測速:目前台灣道路以固定式、移動式的雷達測速為主,但因行車紀錄器的迅速發展,許多產品多以內建測速雷達的相關位置且可提供即時更新資訊,因此多數駕駛人會在接近測速照相機時,刻意放慢車速,等到通過後再度加快車速,讓限速範圍只侷限於短距離。不僅在成效上相當有限,且讓另一個問題伴隨而起;駕駛人為了躲避測速照相而急促減速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車輛追撞事故,進而引起交通問題。(延伸閱讀:移動式車牌辨識執法系統)

區間測速系統在智慧交通及道路監控的應用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成長和車輛大量增加,有效的交通運輸管理便成為一個智慧城市的重要關鍵因素。為了準確測量交通擁堵狀況,以提供即時交通疏通措施,大部分交通單位部門積極推動交通流量感測系統的佈署與擴編,將收集到的堵塞訊息和其他交通資訊主動提供給市民和駕駛,因此,智慧交通是AI發展顯學中的顯學,採用以攝影機為主的區間測速系統結合人工智慧的影像智能分析,可以提供智慧交通及道路監控許多有用的資訊:

什麼 是 區間 測速

  • 行車時間測量與預估
    系統可以即時得知每輛車在該路段所需的行駛時間,統計並平均每一個時段所有車輛的行車時間後,可得知平均車速,基於此數據作為該區段道路行車時間的預估。系統可透過4G無線傳輸將預估兩地行車時間資訊傳送到顯示看板,提供用路人作為行車路線的參考依據。
  • 塞車測量及預測
    系統經由即時統計並平均該區間車輛的行車時間後,當得知平均車速低於設定值時表示出現塞車狀態,且可依設定數值定義塞車程度,透過4G無線傳輸將塞車資訊傳送到顯示看板,提供用路人作為改道的參考依據。
  • 車流量統計與預測
    系統具有車流量計數的功能,可以全天候的統計車流量,並以圖表方式顯示數據,因此使用者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時段的車流量,根據數據統計分析作為車流量的預測,用以進行交通管制的調整依據,降低塞車時間。
  • 交通狀況的即時提醒
    利用具有影像分析的智慧型攝影機,當有車輛逆向行駛、行人誤闖車道、車禍發生時,系統可以在第一時間自動將現場訊息發送給中控指揮中心,讓交通執法人員可以做出即時有效地處理。

(延伸閱讀:了解TrafficView® 區間測速系統)

總結

超速並非交通事故唯一原因,當然包括酒駕、疲勞駕駛、分心玩手機等等,都非常容易導致車禍發生;但不可否認它確實是個重要關鍵,俗話說「十次車禍九次快,還有一次算意外」。而且區間測速絕對可以減輕交通取締的警力負擔,也更嚴謹地限制行車速度並擴大偵測範圍。當然民眾行駛時依照法規,維持適當的車速,才是減少交通事故的不二法門,更可避免受罰,一舉兩得、利人利己。

區間測速怎麼算?

公式是「速度=距離÷時間」,可以轉換成「時間=距離÷速度」,將相關數據代入公式,即得「時間=0.9公里÷60公里/時=0.015時=54秒」。 呣,以這54秒為基準,車速其實可快可慢,就算偶爾把車速提高到每小時70公里或80公里,還是慢到每小時10公里或20公里,只要控制走完全程的時間超過54秒,便不會受罰。

區間測速怎麼罰?

四、區間測速有無法源依據?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0條:「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或低於規定之最低時速,除有第43條第1項第二款情形外,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2400元以下鍰」。 現行法令對超速之認定,並無限制僅能以雷達或雷射等設備偵測,另言之,以區間平均速率認定超速亦符合法令規定。

區間測速長怎樣?

A:區間測速由點延伸為線,可大幅增加速率控制的有效範圍,除可抑制瞬間超速行為外,重點特色在於可減少車輛間行駛速度的差異,達到控制車行速度趨於穩定的效果,預期將會更有助減少事故發生。

區間測速哪裡有?

區間測速全台路段分布.
台9線雙向19k-56.3k..
台64線東向25.2K-28.2k..
台64線西向26.6-28.2k..
新店區環河路(中央路至白馬寺).
汐止區汐萬路三段6.2K-14.3K..
台9線23.1-56K..
三重區重新橋機車道.
新莊區壽山路0k-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