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面試順序 影響

大學面試順序 影響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人生看似沒什麼道理,但運氣其實有跡可循。

《七的好運法則》由美國運氣專家卡拉‧史塔爾(Karla Star)撰寫,他跳脫了命運,根據人們偏好熟悉、喜歡捷徑的運作方式歸納七條好運公式並親自實踐。

下文,作者將為你解答一個千古難解的疑問:「面試明明很順利,為什麼最後還是沒錄取?」(責任編輯:藍立晴)

世上挑選優勝者方式最優雅的比賽,非古羅馬鬥士莫屬,但今日的競賽標準要比「誰還活著?」更加複雜。

公正選出體育比賽優勝者的標準,包括速度、距離和重量,因此奧運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Citius、Altius、Fortius)。順帶一提,在古羅馬時期,符合這三項便能獲得第四項榮譽:「活更久」。

無論評審評分方式為何,勝利取決於你在對方時程中的「順序位置」

現在為分辨出短跑者的些微差距,我們會在終點使用雷射這類設備,而只有它才是人人都可接受的通用數學語言。但如果優勝者的評選標準,從機械式的計算變成主觀性,從「誰跑最快」變成「那是不是帶球走」變成「哪一件晚禮服最殺」,則在參賽者控制以外的主觀判斷便增加,將優勝者從無可爭辯的最優者,變成評審的最愛。

等待每位參賽者都接受評判,就像評審評估這些刺青一樣,叫做「結束後再給分」的評審,這通常對最後上場者有利。我們依序審視參賽物件,任何有趣又閃亮的新事物,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就算那項特色不是非常特別,但也是當下令我們眼睛為之一亮的。因此,先看的作品就比較吃虧。

當首席評審西德里歐檢視所有入選作品時,不可能在看第一件時就說:「接下來的二十分鐘,我們不會再看到如此精確細緻的線條!」

這正如同中學時異性約你出去,你絕不會以為這次的約會,就是這輩子最完美的約會;首次購屋者找房子時,絕不會說:「這是我們能找到唯一一棟有漂亮院子、價錢又合理的房子了!」最後的參賽者、刺青作品和歌曲,才會讓我們雀躍歡呼:「看那壁虎的手掌!」

若不等到最後裁決,則叫做「一一給分」評審,也就是逐件講評,每一件作品都當場給分。順帶一提我母親發明了第三種方式:什麼都還沒看到前就先評斷,這顯然極度缺乏合理性。

像是跳水、水上芭蕾和體操等這類藝術性運動,就是用「一一給分」評審方式,在每一段表演結束後就評分。人生中有許多決斷也是這麼做,比如評斷你第一次約會的感受、申請大學、或選擇科展作品等。

無論哪一種評分制度,最後再上場的勝算都比較大,包括讓你的期中報告、求職面試、或第一次約會技巧更受好評。換言之,勝利與否取決於,你在對方時程中的順序位置,而這又純屬運氣,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評審沒偏心,只是大腦「接受了現實」

有項針對一九九四年到二○○四年花式滑冰冠軍分析顯示,最後上場者有 14% 的機會獲勝,而第一位上場者只有 3% 的機會獲勝。

一九九八年日本長野冬季奧運中,關穎珊在美國花式溜冰選手中最被看好,而且她的勁敵塔拉.利平斯基(Tara Lipinsky)甚至比她小兩歲。

儘管關穎珊表現較佳,《紐約時報》(New YorkTimes)表示利平斯基在那次長曲項目的衣服,成功傳達一種特別形象:「我要去參加我的第一場聖餐禮,而且我可以飆出真假音。」

關穎珊在長野冬奧的長曲項目完美演出,卻沒得到金牌該有的分數,因為完美在那天太早出現,沒有得到該有的滿分。

利平斯基後來才上場,離她上次在青少年世界錦標賽中,得到第五名才不過兩年的時間,她便成為年紀最輕的奧運金牌得主,創下花式溜冰史上最讓人跌破眼鏡的紀錄。

一個月之前,關穎珊才在全美錦標賽,獲得評審一致六分的滿分,之後在冬季奧運上,同樣的表現卻只獲得五點九分。

想想自己是長野冬奧的評審,你如何能在看完一段花式溜冰後,就宣稱這絕對是最棒的?你會像刺青評審西德里歐一樣,給他高分,但留點更高的空間,以防之後出現更讓你驚艷的演出。然後,當你看到後來的演出或刺青作品時,只要是之前沒看過的,都會讓你感動、驚艷。

「晚一點上場」,評判情境就會改變

晚一點上場的好處,持續出現在各種使用「一一給分」評審的比賽當中,像是內布拉斯加州立中學體操聯賽、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水上芭蕾世界錦標賽、和伊莉莎白皇后古典小提琴與鋼琴大賽等。

評分高低之所以能夠預測,是因為順序影響了評判的情境。我們懶惰的大腦利用當下可得的任何資訊、處理能力和情緒。先上場的參賽者,是用當時大腦最能想到的標準來評斷,也就是我們一輩子,透過希望和學習而創造出的完美理想,因為我們不知道,這群參賽者的真正水準是什麼樣子。

隨著比賽進行,我們對場上的實際水準有了概念,評判情境就會改變。

多數人尋找伴侶的標準也可以套用於此,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也許一心想要找個三項全能運動員/企業執行長/慈善機構/內衣模特兒當伴侶,等到快到四十拉警報的時候,可能只要沒有前科的人就可以湊合一下了。

徵才時,我們夢想能延攬到 Snapchat 的營運長,但很快就會變成只要是真的應徵信、不是搜尋引擎最佳化的廣告,條件就很吸引人了。

評審才藝比賽與刺青作品也與真實人生雷同:一開始抱持著理想中的標準,最後我們只好降低期望,甚至自己都沒察覺到,唯有這樣做才能達到目的、不留遺憾。

大學面試順序 影響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七的好運法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 pixabay,CC Licensed。)

讀更多書

別再瞎猜、靠運氣!NASA、微軟都在用「貝式理論」做決策
【成功的定義跟你想的不一樣】富士康前副總裁程天縱:「人生真正的贏家,是先懂得要輸什麼的人!」
有富爸爸很好!在科技業打滾 30 年的老鳥:但有這五點壞處

「升學面試的時候,細節太重要了。你進房間後關門的方式、穿什麼鞋子、剪什麼髮型、遞資料的姿勢、備審資料怎麼裝訂…教授都看在眼裡,這些都會影響教授最終要不要錄取你!」

這位講者還找幾個同學上台做「錯誤示範」,「這位同學,你面試的時候襪子不能這樣穿…你,面試時別穿這種露腳趾的鞋哦,同學,你的髮型這麼有個性,很危險耶!」

日前朋友和他的孩子去聽一場演講,主題是教高中生如何準備升學面試。但是,這位開班授課的專業講師所說的,竟然和我理解的差這麼多?而台下學生還聽得一愣一愣。

為求慎重,我發信詢問了真正教授們的意見:如果「您本人」是代表系上的面試官,您會比較關心細節(例如資料如何裝訂,穿什麼樣的鞋子...),或者,您比較關心學生的能力、特質、興趣,對這個學科有認知與熱忱?

猜他們怎麼回答?

表面工夫和虛假代工,教授們哪看得上眼?

史嘉琳教授(台大英文)
答案非常明顯,身為教授,真正重視的一定是知識,能耐,以及對學習的熱忱。衣服和鞋子關係不大,只要大致得體、整潔。面試前,請千萬不必在衣著等表面工夫上花大錢。

陳竹亭教授(台大化學)
據我所知,周圍沒有人關心你所謂的細節––假設沒有人白目到穿吊嘎、夾腳拖。

陳永芳教授(台大物理)
1.  儀容外表只是個門檻,不要像個流浪漢就可以。
2. 對物理有興趣很重要,但我不會完全看學生科展或超齡的研究成果––有時候那是家長、親友、補習班協助之下的產物,我們會分辨。我們會測試學生對物理學是否主動求知,例如,是否知道近年物理領域的重大進展、諾貝爾獎得主的貢獻等。
3.  我會重視學生思考的方式和態度,例如,我會問他明顯超過高中程度的問題 (例如做3D 列印人造器官),看他如何思考,是否能描述一個找答案的方法與流程。

馮勃翰教授(台大經濟)
1.  禮節和儀態有基本的水準就好,穿西裝不會勝於穿牛仔褲。資料要有條理容易閱讀才是重點,補習班代為製作的精美文件,其實教授們都清楚得很。
2.  台大經濟系口試分兩關,中文口試比較重視分析問題,會測試學生對經濟領域有沒有基本的了解。另一關是英文口試,會測試學生的基本能力:英文、邏輯、表達能力。
3. 補習班教學生的空洞話術,其實都聽得出來。我們會特別注意學生是否能具體描述經驗,以及他從中體會學到的事情。例如,我曾經面試學生做過網拍,他詳細地描述做生意的過程、各種困難以及解決辦法––我特別期待這樣的學生進入經濟系。

準備面試,重點不是小細節,而是大方向

這幾位老師的見解,和我原本的認知是一致的:根本沒有那麼多密技絕招。「升學專家」口中說的各種致命細節,在教授眼中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真正重要的大方向,那些升學專家反而不常強調––因為「大方向」太單純,只有兩點,一旦說破,其實就證明了一大票講師、書籍、升學專家其實並不需要存在。

大方向的第一點在於:實力。所有的大學科系,都希望儘量找實力基礎強的學生,而大家眼中的實力,內涵其實差不多。不脫邏輯思考、語文表達、主動積極的態度等等。從成績單、履歷表之中,教授可以猜測這個學生的基本能力到什麼程度,但在面試的問答之中,教授們可以找到更多證據線索,測知學生的基本能力到什麼地步。

大方向的第二點在於:特質。大學教授想要找特質合適的學生,而每個科系眼中的特質合適,定義就完全不一樣了。一個藝術科系教授眼中的奇才,甄選化學系或物理系可能不受青睞。一個適合工程領域的學生,很可能不是人文科系要找的學生。

所以,其實準備面試的最關鍵點,絕不是當天選擇了什麼樣的衣著鞋襪,而是在面試前的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前,選擇了要去申請哪一個科系––你是不是適合這個科系的人,這個科系是否是最適合你的學習殿堂?

這個科系的學科核心,是否符合你的特長?對於這個科系探討的知識領域,你有沒有主動深入求知的欲望,學習的時候是否樂在其中?這個科系教的知識和能力,和你構想的未來人生、事業發展,有沒有相關?

申請與面試技巧不必花俏,真實才是最好

說穿了,準備面試最好的方式,就是爭取就讀自己真正想要讀的學科。

以物理系來說,如果在課餘時間,你就好奇這個大自然各種神奇規律,想知道這個宇宙星系的來源,熱中閱讀物理相關的科普著作…面試就不是個考驗,而將會是一場相見歡的聊天。反過來說,如果這些都不是你的特質,再怎麼打扮,教授也不會對你留下深刻印象。

以經濟和商管科系來說,如果你好奇企業是如何運作管理,你閱讀企業故事和企業家傳記,如果你還曾經打工或是做點網拍生意,你思考過定價、配送、廣告等真實商業問題,面試老師很難不愛你。如台大馮勃翰教授和我說的,有些學生有真實的經驗,而且因為興趣而學得廣、想得深,甚至面試的過程中讓他學到東西,這樣的學生就是他要的。

而準備面試、撰寫履歷與自傳,技巧無他,就是將既有的事實妥善整理,讓這個科系的教授更明確看清楚:我了解這個科系,而這是我要的,我為這個科系做好了準備,我是你們要的。如此而已。

其實,準備面試和升學的最錯誤方式,正是無視學生本質地追逐熱門,正是用表面工夫和代工資料企圖自欺欺人。

大學面試順序 影響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