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Ĵ�ѧ�����ڣ���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Ƹ��д����ڣ���CUHKSZ����λ���й���һ���������������У�Ϊ���������ѧ������Ա��������Ĵ�ѧ�����ڣ�����������Ĵ�ѧ����ͨ�����������������������ڴ�ѧ������ͬ������һ��һ���о��ʹ�ѧ��

������Ĵ�ѧ��Ϊ�������һָ�Ĵ�ѧ��Ϊ�ƶ��齭�����������ij�Զ�ۺϷ�չ����ʼ��������������Դ���磺͸������۽������Ƽ����Ļ�������ĺ������ٽ����ƻ���������о�ˮƽ������׿Խ��׼��Ŀ�����������й�����Ұ���ŵ¼汸�Ĵ������߲���˲�����Ϊ���ҸߵȽ������Ƹĸ�̽����·��

������Ĵ�ѧ�����ڣ�������������Ĵ�ѧѧ���������ƺ�ѧλ���ڱ�׼����������Ĵ�ѧ����Ḻ�������ͼල������Ĵ�ѧ�����ڣ���ѧλ�γ̣���ָ���������ڿκͽ�ѧ�й����ˣ����������Ĵ�ѧ�����ڣ�ѧλ�ʸ���֤��ˮ׼��

��ֹ2016��6�£�������Ĵ�ѧ�����ڣ�У԰ռ�����Լ100��ƽ�ף���Ϊ��԰����԰����԰��Ͻ3��ѧԺ���о���Ժ������У�����Լ��о���1000���ˡ�

2022.8.28更新

时代变了,谨慎考虑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2022.4.17 update:

这篇回答是一两年前写的,很多地方稍显幼稚,临近毕业,也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评论区交流,也可以移步另一个新回答。

祝看到这篇回答的高中学子高考超常发挥,也祝大一学弟学妹在这里开启你精彩的四年 ~

------分割线-----

谢不邀。

利益相关:CUHKSZ在读,秋季大三。

大一结束时,半夜失眠也随手写了一篇总结。时隔一年再看,心态已发生很大变化,故重新起笔。仅仅作为对自己1/2大学生涯的记录吧。(目测断断续续不紧不慢会写好几天)

自身情况:2018届河南考生。查到成绩心知华五无望,便积极转变,物色非传统高校。借用前几天朋友的话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个中遗憾的事。”

当初确实馋CUHK名号而来,时隔两年却终于把自己活成了真正的龙大人。我们从不去掉括号,以沙田标榜自己,因为“LGU”、“龙大”、“港中深”、“CUHKSZ”已经给了我们应有的一切归属感。

“CUHKSZ,无数次我轻声介绍自己,也反复提起你。”

全文仅為一家之言,愿诸位学弟学妹有独立之思想,祝好。


知乎上常常有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相当于国内哪一所学校?”想起自己曾经也搜过问过这个问题。如果现在让我说,我会回答,它相当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整体上,LGU很年轻,很自由,很包容,也很浮躁。

我想从 学术、生活、资源、其他 五个方面谈一谈个人体验吧。

学术方面

  1. 师资

绝大部分助理教授都很年轻,海归博士,毕业院校名单不乏HYPSM。年轻学者是主力军,大牛教授多兼任院长,而非常有名望的教授则挂名居多(如所谓诺奖教授、图灵奖教授),几乎见不到,开学典礼露脸讲个话,不过偶尔也有机会在seminar上近距离接触。

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绝大多数教授们非常非常亲切接地气(包括年轻助理教授和有一定资历的老教授),邮件回复及时,愿意花时间和学生在课后喝咖啡聊天。比如Uncle Hui喜欢请学生吃饭是出了名的,去年暑假在香港蹭了他一顿日料和一顿港式早茶。

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Office hour随时打扰,不搞架子。我之前因为转专业的问题咨询了几位教授,他们都很热心的邮件或者面对面解答。微信上叨扰也会及时回复。这不是个例,而是我接触的绝大多数教授。真心能够体会到教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而亲密的。这一点经常让我感觉幸运。

当然,在师资上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老师大部分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虽然大部分备课极为认真细致,但也免不了有种念ppt的感觉(当然,ppt内容丰富到可以直接拿来自学,大部分学生应该也都是这么干的吧?)。

2. 科研

科研方面我了解的不多。港中深以经管学院起家,继承港中文商学院。第二年陆续成立理工学院和人文学院。科研土壤应该是相对薄弱,很多实验室都在初期发展阶段。

如果有志向读PhD,本科生有很多机会接触research,可以发邮件跟教授询问。我身边不少同学,特别是SSE理工学院的同学,都是大二大三进入实验室做科研助理。我了解到OR运筹方向的学长有申请到很顶尖的PhD,如MIT、Berkeley。

2020.8.12更新一下:昨天跟Prof.Hongyuan Zha发邮件,问能不能跟着他做科研,他同意了呜呜呜,希望剩下两年专心research,能跟着大佬出点成绩吧

3. 课程

课程以全英文教学为主,中文课、体育课、极少部分通识课以中文教学,无思修马原军训。老师上课有口音,但不影响,中国人说的英语中国人都能听懂。用的是国外教材,所以大家一般都用电子书(实体正版国外教材动辄上千,何况买回来不一定看)。每年新学期开学闲置二手书群都会火起来,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会把几乎全新的n手教材出给下一届学弟学妹。

教学上师生比很ok,大小班教学结合(其实还是自学为主)

很多同学会觉得这里教学节奏快,压力大。客观上来讲确实,因为每年五月份放暑假,学期压缩,学的内容却没有等比例压缩。midterm几乎挨着final,essay/report/paper连环ddl的时候确实觉得喘不过气。

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是我自己作的,因为我习惯把课放到考前一周学完。如果健康作息,有点儿自制力,也不至于考前单核多线程爆炸。

不知道是不是幸存者偏差,总感觉周围人均3.5还都一副要完蛋的亚子。偶尔会感觉有压力,于是一边有压力一边紧张地继续浪,翘课真的只有0和无数次。然后在某个时刻看着高不成低不就的GPA懊悔。懊悔过后依然死性不改。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学期末第一次去某门课的教室

下学期一定好好作息,好好上课。

4. TA & USTF。

TA指的是Teaching Assistant,多以研究生/博士生担任助教。USTF指的是Under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Fellow,以这门课的前几名本科学生担任助教,需要面试。

我很想吐槽一下学校一部分的TA质量(欢迎来打脸)。特别是大一时候那几门课,有时候USTF教的tutorial会比TA好。

当然我也遇到过很好的TA(比如MAT1010,CSC4020,MAT3007),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这个问题不大,主要还是自学。

生活体验

1.饮食

引用某同学的话来说,

既然总说CUHKSZ要建设为国内TOP高校,它总该有点顶尖高校都有的东西吧。譬如好吃便宜的食堂。

可惜食堂贵就算了,还很难吃。一顿均价20的饭吃了个寂寞。可能我是北方人,口味较重,喜欢吃油辣咸的食物,而广东的辣椒总像是在跟我开玩笑似的。

乐二关门以后彻底没有能吃的食堂了,我无比想念乐二的焗饭、猪扒和拉面。也可能是我的偏见,毕竟入学两年,去食堂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的几次也是直奔乐二(乐二没了, 爷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甚至上学期刚刚知道逸夫书院内部还有个食堂。

在学校的时候,重庆老板的小面外卖群我每天必光顾,靠着一碗香辣的豌豆杂酱面/红烧肥肠面/白砍鸡/抄手续命。老板娘做的糕点也是一绝,雪媚娘/班戟/椰子冻/爆浆蛋糕/雪花酥。老板和老板娘神仙眷侣,人也很好(不过老板有个外号叫“迟到王”),已经吃了他家小面两年,希望后两年还能随时吃到。会上瘾。半年没吃,很馋。

除了食堂,学校的奶茶店和面包店真的是一言难尽。知道乐卡尼关门了我就放心了 。一瓯茶除了草莓净净茶,其他踩了就是雷。会饮旁边常年作为一个聊天圣地,聚会聊天的意义远远大于在那里买一杯咖啡的意义。其实大家更多的是吃喝自己在别处的东西。

来广东的话一定要吃早茶,可以从九点多悠闲吃到中午。金虾红米肠/酱蒸凤爪/香煎萝卜糕/杨枝甘露/核桃包,点都德最佳,禾香湾次之。

学校上园有711,下园有全家福(酸奶水果捞不错)。我喜欢下了晚自习坐在超市门口吃关东煮思考人生,虽然并不好吃。

总之校内没什么好吃的,食堂油而无味,幸福感有点下降,常年靠外卖和重庆小面过活,偶尔有空出去搓一顿改善伙食或者清吧放放松, 常发生在期末季结束。龙岗周遭鸟不拉屎,适合静心学习,无饱暖思淫欲之烦忧。

等什么时候LGU的食堂提升了一个档次,我才有理由相信她建设顶尖高校的决心。

写到吃的就停不下来,再补充一下,曾经有一个小道统计,说全国麦辣鸡翅销量第一的高校是PKU,第二是CUHKSZ。而前者学生人数是后者的n倍。由此可窥食堂质量。这也是我离北大最近的时刻了。

2. 娱乐

校园内娱乐活动还可以,社团比较丰富(也亲眼见过周围同学一手创办新的社团)。每年节假日,特别是万圣节、中秋节、圣诞节、端午节,都会有全校性质的大型活动,而且都很好玩。校园也会装潢的十分华丽有特色(面子工程真的很足)。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校园外部的娱乐活动乏善可陈,毕竟离市中心和商圈都够远,常见的娱乐也是到附近的清吧聚一聚饮酒聊天,海底捞捞一捞。

在神仙岭生活久了,慢慢有点喜欢上这样的慢节奏,与深圳格格不入的慢节奏,却鲜明地嵌入LGUer身上(期末季除外!)。

我比较喜欢捣鼓做饭,常常挑一个无事的周末去逛超市,买点食材回来折腾。宿舍每层配有厨房,生活气息很浓。

夸夸我的神仙室友,超会做饭。一个人养活了整个寝室,并且把辐射范围扩散到了同层楼其他寝室。

4. 氛围

学习和实习氛围很浓。

学习氛围很浓体现在,每次晚上坐校巴回上园的时候,十一点钟启动区就排起长龙,大部分学生这个时候从图书馆出来。等坐上了校巴,大概率坐在你后面的两个人还在讨论今天的lecture或者下周的quiz。

实习氛围很浓体现在,人均大二实习。经管学院尤其明显。从我一部分高中同学(清北华五中九)来看,他们大部分大二还没考虑到这些。我觉得造成这样局面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LGU作为新学校,又以商科起家,在普遍看重title的金融圈就业压力过大,难免有浮躁的气氛。

其二是我的高中同学都有考研保研的退路,这让他们有了心安理得“咸鱼”的资本。因为无论如何,都有学校的牌子和几乎不用花钱的硕士来兜底。而LGU却基本只能选择出国和本科就业,无论是哪种选择,实习经历都是很重要的加分项。

其三是我的同学大多去名校学了机械、土木、建筑、医学、生物之类的“稳健型”专业,无需过早操心实习,而CUHKSZer大多是金融、金统、金工和计算机这样看重项目经历的“title型”专业。

如果有想来CUHKSZ的学弟学妹可以认真思考一下哪一种规划适合自己。毕竟招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也不是要所有人都来。学校和学生互相选择最合适的match才是最优解。

平台资源

(之后补充)

其他

1. 生源方差大。在这里你会遇到两种人,一种是“我本来可以上xxx,但却来了cuhksz”;另一种是“我本来目标是xxx,竟然考上了cuhksz”。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进了大学就是同一起跑线。我也没看出来大学绩点和高考成绩有明显的正相关。阴差阳错或是得偿所都不过是当年勇,过好当下才是该做的事。

@棱镜下的叶 在这里引用一下此答主的话,个人非常认同。

学校也并不是只重视精英学生的发展 在CUHKSZ求学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如果我去了华五 我知道我的失败不能完全归于我的学校 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梯队的学府了 如果我来了CUHKSZ 我不知道我的失败归于谁 因为这也是所新学校 如果对自己不自信 潜意识里将所有失败归于学校的话 大学四年是会非常痛苦的。

2. 身边同学大多家境优渥,但在这个学校我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攀比的风气,同学们都很淳朴善良,也都超级认真对待学习,为人处事也都十分低调,平日里聊天也都是鸡毛蒜皮。只是在某天会意外发现一直和自己嘻嘻哈哈互抄作业的同学原来家里在深圳市中心有几套房。于是忿忿决定下次不再抄作业。

3. peer pressure确实有。每次看到官方公众号发推文就感到一种被模板化的“优秀”。高绩点,大厂实习,顶尖藤校offer 几乎是人人心向往之的东西。听着Yale、MIT的学长学姐讲述他们各自的经历,更是深深感到这种光彩与自己无关(不是丧也不是抱怨,只是客观的明白有些经历无法复制)。更多的还是如我一般的普通人吧,在各种pressure的夹缝里生存,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4. 关于人性化。吃完饭再更


写在最后:

我在LGU生活,为自己龙大人的身份感到骄傲,为自己在这里遇到的朋友感到庆幸。

我脑海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比如神仙湖夜跑的愉快,重庆老板家的小面和糕点,深夜Bonjour的酒精,前台阿姨温暖的招呼,宿舍夜谈的兴奋,深圳夏季的暴雨雷鸣,鸟屎绿的校车皮椅味道,短裤拖鞋取外卖的悠闲,会饮旁的聚餐,知新楼的空调,礼文楼羽毛球拍挥洒的声音,爆掉的可乐和狼狈的少年,四月的夜晚南国的清风都成为我不可磨灭也无法割舍的记忆。

愿如徐校所言,“是这所大学将你们推向世界,但也是你们把这所大学推向了世界。”

香港 中文 大学(深圳 学生 人数)

先去补上个月的网课了,剩下的晚上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