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类风湿关节炎要是控制不好的话,是会带来很多并发症的,这一点很多患者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因为相比较并发症而言,患者更担心的是该病会不会缩短人的寿命。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黄闰月,来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类风湿关节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该病是否会影响寿命。

类风湿性关节炎要注意哪些并发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的并发症:

1、继发干燥综合征,可伴有眼干、口干、龋齿等症状;

2、类风湿关节炎可引起关节的损伤,导致腕关节融合、膝关节、髋关节的融合,最终导致残疾的发生;

3、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意外,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

4、引起间质性肺炎,最终导致肺的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会影响寿命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影响寿命,但是只要患者规范用药,其寿命可能比正常人还要长。美国一项多中心的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比如甲氨蝶呤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寿命比普通人要长,因为很多免疫抑制剂都具有治疗肿瘤的作用,但是剂量比治疗肿瘤的标准剂量小很多。

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类风湿只引起患者关节的畸形,导致患者劳动能力的丧失,而不会引起死亡。只有当类风湿关节炎影响到患者的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时,才会引起心血管的受累,导致突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最终引起患者的死亡,如心梗、脑梗等。因此黄闰月医生认为对于类风湿的患者,一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周期是比较长的,这个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一些不好的情绪,所以作为患者家属来说,还要注重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建设。

这些类风湿致命的并发症,你知道几个?

发布于 2022-04-13 15:23 免疫学科 4,685人已读

我们知道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其病理基础为慢性滑膜炎,以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为特征,早期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可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数据显示,RA患病率在我国为0.32%~0.36%左右,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约为1:4,女性发病率约为80%。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发生在40-60岁,且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同时,该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

那么类风湿会导致哪些并发症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肺炎

由于免疫力低下所以导致患者很容易遭受细菌感染,进而导致肺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泌尿系统感染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感冒之后,常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柯兴氏综合征

如果患者使用激素时间过长,柯兴氏综合征通常会因体内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而并发。常见症状主要包括满月脸、水牛背部、体重增加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口腔溃疡

服用免疫抑制剂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出现口腔溃疡,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皮疹、味觉消失等不良反应。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传染病

由于患此病时间过长,免疫功能下降,当某些传染病在社会上流行时,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类风湿性血管炎

类风湿性血管炎是该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外,血管炎可发生在全身其他部位。表现为远端血管炎、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心包炎、心脏动脉炎等内脏动脉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类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受累、心肌、瓣膜环或主动脉根类风湿性肉芽肿,或心肌、心内膜及瓣环淋巴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眼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眼病,约15%的患者可出现干燥综合征,导致角膜和结膜干燥不适。少数患者可并发巩膜炎、虹膜炎,多发生在角膜边缘2~3mm处。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肾病和肾功能障碍,主要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药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有关。停药后,可逐步改善。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也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虽然进展缓慢,但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性结节,多无症状,常在心脏超声检查中发现,但也可引起左心衰竭,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人体的危害之一。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
皮肤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皮肤病,具有代表性的类风湿性结节。此外,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坏死性脉管炎、紫癜、溃疡和坏疽混合性皮肤病变,常见于下肢。

类风湿性关节炎
查看更多免疫学科干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歲的佳佳(化名)在咖啡店上班,負責沖泡咖啡跟製作餐點,一年前突然感覺到關節腫痛,並且逐漸進展成晨間僵硬,加上發作頻率愈來愈頻繁,吃止痛藥都沒有明顯改善,最後到大醫院檢查,問診發現症狀已經明顯超過六週以上,檢查看到雙側近端指關節及掌指關節多處腫脹,抽血發現發炎指數CRP在3到4之間(正常值為0.5)、ESR指數30~40(正常30歲的女性為20以下),顯示身體有明顯發炎情形,後來再驗抗體,不管是類風濕因子或是抗環瓜氨酸抗體都是偏高,最後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積極診斷及治療 避免併發症危害生命!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葉富強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慢性疾病,因長期發炎導致關節遭到破壞且持續進展,症狀除了關節腫脹疼痛外,也會造成關節變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另外,也會攻擊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像是心臟、肺臟等比較重大的併發症發生,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更被健保列為重大傷病,需要積極診斷跟治療。
葉富強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對稱性或至少是雙側,比如說手腳兩側,或左右一起都會共同表現的疾病,也會有晨間僵硬(超過一小時)情況,由於關節腔內的軟組織緩慢發炎腫脹,當患者早上醒過來開始要用到關節時,腫脹感會增加患者動作的困難度,例如拿東西拿不穩,或者是沒有力氣,甚至疼痛感、僵硬感特別明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愈休息愈不動,僵硬感就會愈明顯,與其它慢性關節炎需要休息才會好的特性相當不同。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多元 生物製劑改善效果明顯

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首先要控制患者的疼痛跟腫脹問題!葉富強醫師說明,一開始會先用類固醇或抗發炎藥物達到症狀快速緩解效果;接下來會從免疫下手,提供患者服用抗風濕藥物或是免疫調節劑,臨床顯示約7到8成患者在口服用藥後能達到不錯的控制效果;另外有2到3成左右患者,超過6個月以上藥物治療都控制不好的,就會經由醫師評估進階申請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來使用。
生物製劑的特性就是具有高度專一性,有個別被設定的治療目標(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六、B淋巴球等等),目前藥物種類相當多元,但共通特性就是治療目標很明確,可以精準控制關節發炎達到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例如上述案例佳佳,剛開始先提供抗發炎及抗風濕藥物或是免疫調節劑,醫師按治療效果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使用半年後發現患者的發炎指數仍高且關節腫脹疼痛仍然難以控制,於是改申請健保有給付的生物製劑,最後發炎指數很明顯下降,並回到接近正常值,最後連疼痛問題都大幅改善,讓患者感到相當滿意。使用生物製劑也有相當多的考量,像佳佳所使用的生物製劑,就是健保核准使用在有懷孕哺乳需求患者的抗腫瘤壞死因子。

葉富強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疾病,目前尚無法完全痊癒,需要長期用藥來控制病情,患者千萬不要自行隨意停藥或中斷治療,可以多跟醫師溝通討論,選擇適合的療程及用藥,避免關節破壞或出現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