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靶 藥物 費用 表 2022

根據衛生福利部 110 年死因統計資料,台灣平均每天約有 8 人死於乳癌,是婦女癌症死亡率的第 2 位。但根據 104 - 108 年新診斷乳癌的 5 年期別存活率來看,第 0 期及第 1 期逾 95 %,第 2 期約 90 %,第 3 期約 72 - 75 %,數據顯示,越能早期發現、循序漸進妥善治療,越能順利度過抗癌歷程。乳癌治療的最新進程,一次掌握。

標 靶 藥物 費用 表 2022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乳癌常見治療方法有哪些?治療副作用會有什麼?

乳癌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還有全身性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以及局部性的放射治療為輔。現今更邁向個人化量身訂製的精準醫療,採集病人的腫瘤切片或血液,找出每個人疾病背後的基因異常或變異,精準分類治療。

  • 外科手術

這是乳癌治療最重要的一部分,目的在於完全切除腫瘤和腋下淋巴結廓清,盡量排除淋巴結致癌細胞轉移,這是乳癌患者最重要的預後因子。整體來說分為兩種:乳房保留手術、乳房全切除手術。同時根據淋巴腺有無轉移,進行腋下淋巴廓清術或前哨淋巴結摘除術。

  • 化學治療

無論進行乳房保留手術或乳房全切除手術,都可能需要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主要目的是降低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的機率。治療原理是將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同時或依序投入病人體內,讓這些藥物攻擊體內分裂快速的癌細胞。

化學治療時通常會因身體正常細胞,如頭髮、皮膚、指甲、口腔黏膜及骨髓造血系統等,也會間接遭到藥物攻擊,造成掉髮、口腔或食道黏膜破損發炎、生育功能降低等副作用。

  • 標靶治療

這是作用於癌症細胞特定的分子的療法,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少,副作用相對減輕。目前乳癌的標靶治療主要用於乳癌細胞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接受體(HER2)檢測陽性、且腫瘤大於 1 公分以上者。

臨床上,目前標靶治療已沒有令病人很不舒服的副作用,但比較擔心的是長期使用可能有心臟毒性;另外常見的副作用是因化療而有的腹瀉和皮膚問題,包括乾燥、發紅、搔癢、出疹子、甲溝炎,以及手足症候群等。

  • 放射線治療

通常在手術後數週進行,利用高能量游離輻射線,經由體外直接照射,破壞並終止癌細胞繼續生長。一般而言,放射治療通常是 4 - 6 週的療程,一星期 5 天固定時間,一次大約 10 分鐘。副作用多出現在皮膚反應,照射部位有緊繃、紅熱、輕微痛感或搔癢。

  • 荷爾蒙治療

主要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原理是降低荷爾蒙分泌或避免受體與荷爾蒙結合,使乳癌細胞不要受到荷爾蒙刺激而生長。

  • 免疫治療

一般來說,身體的免疫細胞會將癌細胞視為外來物,進而攻擊癌細胞;但有一些癌細胞會產生PD-L1表面蛋白,讓癌細胞穿上隱形斗篷偽裝起來,逃避免疫細胞的追殺。癌症免疫治療的原理,是利用一種可以與癌細胞的PD-L1結合的抗體,稱為抗PD-L1抗體;這種抗體能夠讓癌細胞的偽裝無效,讓免疫細胞能找到癌細胞。

臺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連珮如個管師指出,癌症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可能會發生於全身器官,但因人而異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發生。可能症狀包括昏昏欲睡、腹痛、排尿困難、血尿、水腫、體重減輕等。

乳癌各分期如何治療?各期治癒率有多高?

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指出,乳癌分期是根據國際分類 TNM 系統,分成 0 ~ 4 期。

第 0 期(五年存活率 97.7 %)

即原位癌,為最早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內,腫瘤大小因人而異。 

第 1 期(五年存活率 95 %)

  • 1A:腫瘤小於 2 公分,腋下淋巴結無轉移。
  • 1B:腫瘤小於 2 公分,並有腋下淋巴結顯微轉移。

第 2 期(五年存活率 89 %)

  • 2A:腫瘤小於 2 公分,有 1 ~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 2 ~ 5 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的轉移。
  • 2B:腫瘤 2 ~ 5 公分,有 1 ~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 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轉移。

第 3 期(五年存活率 72 %)

  • 3A:腫瘤小於 5 公分,有 4 ~ 9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 公分,有 1 ~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
  • 3B:腫瘤蔓延至胸壁或乳房表面,出現皮膚水腫、潰爛、發炎等症狀,且有 9 顆以下腋下淋巴結轉移。
  • 3C:已有 10 顆以上胸骨下和腋下淋巴結轉移的情形,或鎖骨上下已有淋巴結轉移。

第 4 期(五年存活率 25 %)

已有遠處轉移,如肝、肺、骨等。 

根據衛福部資料,乳癌各期五年存活率數據為:

標 靶 藥物 費用 表 2022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

乳癌 2022 治療最新進展?

現在的乳癌治療,除了要求實證治療成績,已邁向個人化量身訂治的精準醫療,提升癌友生活品質。

  • 雙重標靶藥物開發

標靶藥物升級延伸出第二代、甚且使用雙標靶藥物,大幅提升治療效果。除此之外,第三代標靶藥物也出現,把標靶和化療藥物結合成一個藥物,兼顧標靶藥專一性,加上化療藥物直接進入癌細胞裡,減少全身副作用。

目前針對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的治療,已進展到將現有的抗HER2(如賀癌平、泰嘉錠)與新的抗HER2標靶藥物- 賀疾妥雙重結合,並加上歐洲紫杉醇,以雙標靶加上化療的治療策略,讓患者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時間拉長,已成為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的黃金組合。

國家衛生院院長梁賡義也指出,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已研發出一種雙重標靶藥物,融合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的雙重好處,更避開抗藥性限制,未來將應用在三陰性乳癌等多項癌症用藥開發。

  • 運用基因檢測 更精準分類治療

分子生物醫學精進升級,像是次世代的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加上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速度比 10 年前快了近 100 萬倍,成本減低了 1 萬倍,不再遙不可及。如今已開始藉由基因檢測來制定治療方法,甚至可以及早預防。

  • 剋治晚期乳癌的武器變多

現在精準醫療比較成功應用在晚期癌症。病人接受傳統治療失敗復發,已經沒有藥可醫的時候,可再做基因檢測,因為新的基因變異不斷被發現出來,而這些基因變異很可能已經有新藥問世,醫師可以用來治療病人的一個新標靶,提供治療新策略。

乳癌治療費用多少?哪些有納入健保?

在台灣,絕大多數治療都有健保給付,但因為新藥新治療問世速度加快,健保還必須經過多道審查程序,包含對整體財務的衝擊等,使得新藥如果能拿到健保起付,很可能和最新治療準則(例如NCCN)有 2 年的落差。如果病人想在第一時間使用,必須自費。有的藥物每個月費用高達 10 幾萬、甚至 20 幾萬元。如果癌友沒有商業保險,自費治療是沉重負擔。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自費已成癌症治療常態,在手術、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中,近 7 成 5 病人都有自費情形,2 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 4 成的第三期/第四期病友自費金額 50 萬元以上,2 成 5 自費金額上百萬, 自費項目多為標靶治療 ( 53% )與免疫治療( 13% ),癌友大多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以治療藥物為例,目前乳癌標靶藥物約可分為 4 類:

  • HER2 抑制劑:針對「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接受體(HER2)」陽性。
  • CDK 4/6 抑制劑: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阻斷「細胞週期蛋白依賴型激酶 4 和 6(CDK 4/6)」。
  • 抗血管新生藥物:對抗「人類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 PARP 抑制劑:用來治療三陰性乳癌有 BRCA 基因突變的病患。

標 靶 藥物 費用 表 2022

圖片來源 / 癌症問康健

以乳癌標靶藥物來說,目前健保給付「賀癌平」用於早期乳癌治療,合乎給付條件之患者為:經外科手術、化學療法(術前輔助治療或輔助治療)治療後,具HER2過度表現(即:IHC 3+或FISH +),且腋下淋巴結轉移之早期乳癌患者。此外,健保也於2019年10月起陸續給付CDK 4/6抑制劑於HR+轉移乳癌病患第一線使用,目前在台灣一共有三種,「愛乳適」、「擊癌利」及「捷癌寧」。

乳癌治療後追蹤多久一次?要做哪些檢查?

依據 2018 年美國腫瘤臨床實踐指南(NCCN)指引建議,罹癌治療完成後首 5 年,每年 1 到 4 次回診追蹤;之後每年一次。 

另一全世界通用準則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指引建議:前 3 年每 3 ~ 6 個月 1 次;接下來 2 年每 6 ~ 12 個月 1 次;5 年後每年一次。以上追蹤時程,建議依據病患個人化差異調整並由主責醫師給予適當醫囑安排。

至於追蹤時的檢查項目,臨床上大致包括:

醫師問診及身體檢查 

  • 復發病灶可能在常規回診中,經由醫師問診及身體理學檢查中發現,所以固定回診是非常重要的。醫師會根據疾病狀況安排返診及追蹤檢查。
  • 疾病自我照顧之衛教指導及監測是否淋巴水腫,如有需要進一步處理則協助轉介相關科別。

X光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

  • 乳癌病患接受乳房手術後,至少每年一次接受乳房攝影或超音波檢查。
  • 重建的乳房不需建議額外的常規影像檢查。然而植入矽膠填充義乳重建的女性建議每 2 年自費接受核磁共振影像檢查(MRI)檢視植入填充物的狀態。

婦科檢查

  • 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且仍保有子宮的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婦科評估。因為這些藥物可能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如有任何不尋常的陰道出血,如更年期後的陰道出血、經期間出血或經期改變,須主動告知醫師或至婦科檢查。

骨密度測試

  • 更年期後的女性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藥物,建議使用前接受骨密度檢查並定期追蹤。

其他檢查

  • 在沒有疾病復發的臨床表徵時,實驗室或影像學檢查並非評估有無復發或轉移的必要檢查項目。

血液檢查和其他影像檢查

  • 如骨骼掃描、胸部X光、肝臟超音波、腦部及胸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攝影等其他影像檢查,並非專家建議的常規檢查項目,但若懷疑可能復發或遠端轉移,可考慮安排相關檢查以協助評估後續治療計畫的安排。 

乳癌復發有哪些前兆?

乳癌復發,根據部位可再分為局部擴散和遠端器官轉移:

患側乳房或手術部位的局部擴散

局部復發擴散可以發生在手術後任何時間。如果是做乳房腫瘤局部切除保留乳房手術,復發擴散時,乳癌細胞會侵犯患側的乳房周圍、腋下和鎖骨淋巴結,病人會摸到相關部位有小顆粒或硬塊。
接受乳房全切除的病人,則是在胸壁皮膚或重建後的乳房,摸到小顆粒或硬塊,這也是癌友最容易發現復發的警訊。

遠端器官轉移

乳癌細胞經由血液或淋巴循環侵犯身體其他器官,這代表進入晚期,必須接受全身性藥物治療。最容易發生乳癌轉移的器官其實是骨頭,大約有 70 % 晚期乳癌病人會發生骨轉移,其次是肝臟和肺臟,腦部轉移則佔第 4 位。

標 靶 藥物 費用 表 2022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乳房 100 問完全解答》

參考資料來源:康健雜誌《乳房100問完全解答》、《一本讀通乳癌》、康健知識庫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