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疲乏症候群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1 什麼是社交疲勞症
  • 2 社交疲勞症的調查樣本
  • 3 社交疲勞症產生的原因

什麼是社交疲勞症

社交疲勞症,指頻繁在社交網站上活動,負面的信息或者被動參與討論,導致社交網路使用者身心疲憊的現象。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過多的社交媒體以淹沒一切的勢頭令人感到疲勞。狀態更新、Twitter消息、簽到、照片共用、好友聯繫,所有這些事情都正在消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社交疲勞症的調查樣本

全球最大的網民行為分析機構之一GlobalWebIndex(以下簡稱GWI)曾發佈調查分析報告稱,在採集了來自27個國家共122000個網民樣本,進行了六次以上的調查之後發現,早於2012年初,社交網路便已明顯出現“疲勞症”。

首當其衝的是美國市場上最流行的社交網路facebook,從2009年到為止,至少每月更新一次個人主頁的網民從36%增長到了59%;其次是微博,每月僅發佈一條微博的用戶從13%增長到24%;博客用戶則維持在27%的水平;而最早興起的論壇服務,用戶也下降了近10%...

更多的社交媒體依然此起彼伏,這種“疲勞症”也在持續蔓延。

社交疲勞症產生的原因

傳言讓人疲勞

有研究表明,使用Facebook、微信等社交網站,就如同在鏡前自我欣賞,越是花費較多時間更新社交網站個人資料的人,越有可能是“自戀狂”。因為在這裡只需盡情秀自己,而不必對任何人付出真情實感。早在2008年,美國西伊利諾伊大學的學者就通過實驗發現,有過高自我表現欲望的人通常在社交媒體上活躍程度高,且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大量結交好友。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伊利亞斯也曾表示,社交媒體的確為有自戀人格傾向的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同樣有研究結果還表明,自卑者登錄Facebook的頻率也比其他人要高。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網路心理學、行為和社交網路》期刊上。

美國互聯網信息專家比爾·戴維道爾又發表觀點稱,頻繁使用互聯網社交媒體,正在讓人們的自戀傾向越來越嚴重。他還為此發表了一篇論文《互聯網時代的“自戀流行病”》。他認為,互聯網時代,那些有自戀傾向的人正在為互聯網用戶設定流行標準,這將導致人們可能會因沒有與他人同樣的體驗而感到焦慮或消沉。

擔憂讓人疲勞

隨著網路生活的深入人心,網路社交似乎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WI的調查顯示,中國是社交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在2012年時,已有84%的中國網民保持著每月至少一次的社交媒體使用頻率,包括社交網路、博客、視頻分享、照片分享、微博和論壇等。其次是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在英國常用社交媒體的網民僅64%,美國是60%,而德國只有52%。人們仍然熱衷於通過這些社交網路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擴充自己的視野。

不過,GWI的調查也稱,僅從增長速度的差別上來看,人們還是更偏愛小範圍的、更具私密性的社交網路,比如Facebook、微信等。

只是隨著網站對新服務項目的開發,這些再小範圍、再私密的社交平臺,也一樣會被“廣而告之”,人們在社交平臺上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廣告商的神經,人們已沒有隱私!除了按興趣提示購物,還有更多的“插入廣告”在潛伏中。人們已對這些“小廣告”不勝其煩——但如果你選擇繼續留在這個圈子中,你就得接受它們或者學會漠視它們。

選擇讓人疲勞

如今網路不再只是一個單一的“媒體”,用戶們已更多地在把網路當作一個多功能媒體平臺。也就是說,除了登錄社交平臺,網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這可能也是社交疲勞的其中一個原因。

典型例子就是電視節目與網路平臺的整合。從線上音樂服務到網路電視服務,這些都基本上可以讓網民們脫離“社交活動”。

你知道什麼是「人際過敏症」嗎?社交恐懼症、適應障礙症、人格障礙、心境惡劣障礙⋯⋯有什麼不同?讓我們一起看見自己的情緒病症,慢慢找回紓解自己的方式,擁抱真實的自我!

文|岡田尊司

容易受傷、低同理心、對自我的執著、極端形成了負面螺旋,引發過度異物反應,也就是人際過敏症。人際過敏症的背後有著各種生存的痛苦,也會成為社會不適應或是人際關係問題、家庭失和、子女教養問題等的原因。症狀強的話也會為此取上病名,但也有不少雖然不需要治療,卻經常覺得活得很痛苦的案例。此外,只有在特定狀況下對特定人物才會產生強烈拒絕反應的案例相當多。

遺憾的是,現今的精神醫學採取的是依據顯現於表面的症狀來分類疾病的方法(症狀診斷)。因此,把每個症狀都個別給予了診斷名稱,很難理解真正的病因為何。

這樣的狀況若依下面的例子來思考的話,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了。

社交疲乏症候群

圖片|來源

假設你出現流鼻水、噴嚏打不停、眼睛癢且紅、晚上睡不著、全身無力、容易疲勞、提不起勁來等的狀態。如果將每個症狀都取一個病名,那就是鼻炎、結膜炎、失眠,甚至還有全身倦怠、疲勞症、慾望低落等,從全身症狀看來,有可能取名為病毒感染的感冒或是憂鬱症等的病名。

同場加映:【小鬱亂入專欄】你是心情憂鬱,還是有憂鬱症?

對於過敏有少許知識的現代人,應該想得到吧。

對,因為知道花粉過敏這種原因,才可能做出可以解釋所有症狀的病因診斷。

因人際過敏所產生的狀態也是一樣:若不安感增強就是焦慮症,若是意願低落或容易疲勞、心情低落就是憂鬱狀態,失眠的話就是睡眠障礙等諸如此類的病名會被合併紀錄,於是就針對各種狀態開處方。結果什麼才是原因,究竟發生什麼事,就一直處於曖昧不明的狀態。

然而,若這一連串的症狀是因人際過敏症所引起,經由人際過敏這個病因診斷,就有可能說明一切。

那麼,跟人際過敏相關的症狀,在今日的精神醫學中,會被用什麼樣的病名來診斷呢?我們把主要的病名列舉出來吧。

  • 社交恐懼症

一般人所稱的人際恐懼或是人際緊張症,對於人多的場合,或是要在人前說話這件事有強烈的不安感。很在意他人的視線、害怕看別人的眼睛,無法與他人四目相對的情況很多。根本就是在於對人的過度恐懼,其中許多是潛藏著人際過敏症。

同場加映:寫給有承諾恐懼症的現代人

  • 適應障礙症

指無法良好適應學校或是公司這類的環境,因精神壓力強化了憂鬱或焦慮的狀態。這個診斷,包含了起因來自環境造成的壓力或環境與本人錯誤配置的意義。若有人際過敏症,會產生超乎必要的人際關係摩擦與精神壓力,容易引起適應障礙。

  • 人格障礙

由於行為或感情、認知的偏頗會使生活發生顯著的困難,因此在人際關係面也容易有困難。誠如我們方才所見,人際過敏症也在行為、感情、認知上表現出特有的偏頗,因此可以推測出許多人格障礙者的內在存有人際過敏症。

對於與他人的交流缺乏歡喜及關心,愛好孤獨的精神分裂型人格違常;為了不被人討厭而造成傷害,盡量迴避親密關係的迴避性人格障礙;連身邊的人都不信任、猜疑心強的妄想性人格障礙;強烈否定自我,認定自己反正一定會被拋棄,想抓緊對方或攻擊對方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相反的是自信過度,被誇張的自我表現慾望控制,瞧不起他人的自戀人格障礙。這些應該都是特別以人際過敏為中心的病理。

社交疲乏症候群

圖片|來源

  • 心境惡劣障礙

永遠被困在否定的情緒或思考模式之中,一直控訴不滿或不順利。輕度憂鬱症佔了一年的一半以上的類型。我們之後會說到,這類型很容易被看成全面化的人際過敏症。

  • 強迫性障礙

特別是伴隨著恐懼骯髒的類型,會很抗拒去觸碰他人可能接觸過的門把或是扶手、坐在椅子或是馬桶座墊上就感覺不乾淨,或者是從外面回來時,不把衣服全部換掉就不敢進房間。覺得他人就是不乾淨,被過度的抗拒感控制,企圖排除,這在病理上很多時候是與人際過敏有關。實際上這樣的案例,一般來說除了有潔癖,同時還伴隨著人際恐懼強烈等無法輕鬆與人親近的問題。

  • 身體畸形恐懼症

一味認定自己的臉或身體很醜,否定扭曲心目中的自我形象。很多時候同時並存著視線恐懼症或人際恐懼症,會盡量避免與人交往。其中心病理,大多是人際過敏症。

不論病名為何,可以說處理心理問題的專家們每天都在努力的,就是減輕、克服現代人擁有的人際過敏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