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文言文《见义不为,无勇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ǎn,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翻译】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赏析】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wWw.sLkJ.orG。“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别再冷眼旁观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晨未到

来自外太空的折腾者。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见 义 不 为 无 勇也

发布于 2020-09-22 22:10

道德

品德

扶老人

赞同 52 条评论

分享

喜欢收藏申请转载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该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勇于仁,勇于义。但是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合,统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中国人痛恨阿谀奉承,歌颂正直勇敢。但许多时候,直言不讳的人常常遭受困难。所以,孔子要大声呼唤勇气,鞭挞谄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坚决去做,毫不退缩。

谚语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谚语还说,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

这些话,都暴露了我们中国人的弱点。中国人是几乎没有什么信仰的,拜佛不一定是心中有佛,绝大多数善男信女,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就是有求于神佛。于是神佛也都被安排了各种差事,有管发财的,有关考大学的,有管治病的。老百姓烧香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找专门负责这项事务的神仙了。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见义不为,无勇也,出自《论语·为政》的内容,意思是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中文名见义不为无勇也近义词见义不为反义词见义勇为类    别成语出    处《论语·为政》

《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史记・管晏列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二:“有恩不报怎相逢,见义不为非为勇。”

元・刘唐卿《降桑椹》一:“见义当为真男子,则是我正直无私大丈夫。” [1]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 1    张鲁原编著,中华古谚语大辞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10,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