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 轉型 正義 條例 懶 人 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柯建銘表示,轉型正義中有一塊大家不敢觸及,就是避談加害者的迫害,政府從沒在法律、道德上追究,「今天大家要了解加害者是誰,我們不是要鞭屍。」

2017.12.5 21:50內文更新

(中央社)立法院院會今(5)日晚間9:09三讀《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由行政院下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規畫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威權時期司法不法等任務,並於提出完整調查報告後解散。

條例明定,行政院下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為二級獨立機關,促轉會置委員9人,由行政院長提名、立法院同意後任命。行政院長為提名時,應指定一人為主任委員,一人為副主委,主委、副主委及其他委員3人為專任;其餘4人為兼任。全體委員中,同一政黨人數不得超過3人;同一性別人數不得少於3人。

五大任務,包含開放政治黨案與去除威權象徵

條例明定,促轉會有五大任務,分別是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處理及運用;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條例定義「威權統治時期」指1945年8月15日(二戰日本戰敗)起到1992年11月6日(離島解嚴)止;「政治檔案」指由政府機關、政黨、附隨組織及黨營機構保管,於威權統治時期,與二二八事件、動員戡亂體制、戒嚴體制相關檔案或各類紀錄及文件;已裁撤機關檔案也適用。

三讀條文規定,促轉會應主動調查真相,撰寫調查報告,規畫人事清查處置及相關救濟程序。

促轉會兩年後任務完成即解散

促轉會應於兩年內就五大任務,以書面向行政院長提出含完整調查報告、規畫方案及具體實施步驟在內的任務總結報告,有制定或修正法律及命令必要者,同時提出相關草案。

如果促轉會兩年內未能完成,得報請行政院長延長,每次以一年為限。促轉會完成任務後解散,由行政院長公布任務總結報告。

條例明定,為確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否定威權統治合法性及記取侵害人權事件歷史教訓,出現於公共建築或場所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的象徵,應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

此外,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應保存或重建,並規畫為歷史遺址。

蔡英文:許多長輩一輩子的等待

蔡總統晚間透過臉書貼文指出,「許多長輩和家屬,一生都在等這一刻,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也是。」兼任民主進步黨主席的蔡總統說,推動轉型正義是民進黨對這塊土地與人民的承諾,「我們從來沒有在這個理念上妥協。」

蔡總統表示,感謝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所有成員這一年多來的堅持,台灣民主將往前再進一步。

國民黨黨史檔案恐充公

《促轉條例》中,開放政治檔案方面,納入政府機關、政黨、附隨組織、黨營機構與轉型正義相關檔案,將是對國民黨衝擊最大條文。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明賢研判,黨史館現有資料恐將被收歸國有。

國民黨不具名人士表示,國民黨史館裡有關考核紀律委員會收到的檢舉函、過去陸工會與海工會從事的情報工作等都屬機密資料,一旦收歸國有,可能被民進黨拿來作為攻擊國民黨工具。

有黨內人士擔心,一旦資料全移轉國有,總裁批簽、中常會會議紀錄攤在陽光下,民進黨可能從中找尋蛛絲馬跡,過去案件都可能翻案再審,影響範圍可能遠超過黨產會對國民黨的追查。

為將促轉條例通過後對國民黨的衝擊降到最低,國民黨研擬多套劇本,除尋求友黨支持聲請釋憲,也把「政治檔案」定義作為下一波攻防焦點。

李明賢表示,「政治檔案」定義應明確,條文要另以法律訂之,國民黨會在接下來要求明確定義;也會拉長戰線到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後,針對促轉會做的決定打司法訴訟。

《促轉條例》大事記

  • 2003年3月28日,行政院檢送立法院優先審議法案,《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前身之一的《政黨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草案》列為其中一案,但未能完成三讀程序。
  • 2012年12月14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前身之一的《政治檔案法草案》,首度由民進黨立委尤美女等人提出,同樣未能完成三讀。
  • 2016年2月1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首度掌握國會過半席次,黨團成員開始著手草擬《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
  • 2016年4月1日,民進黨團首度提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內容包括整合過去有關《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政治檔案法草案》,首度提出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想法。
  • 2016年6月22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全案提報院會。
  • 2017年6月24日,總統蔡英文出席「國史館檔案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開幕式」時表示,轉型正義奠基於真相,而真相建立在檔案上,國史館等典藏政府檔案機關肩負重責大任,會持續要求各政府機關配合政策,持續推動檔案降、解密工作。
  • 2017年10月24日,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蔡寬裕拜會朝野立法院黨團,呼籲儘速三讀《促轉條例》。
  • 2017年11月17日,媒體報導指民進黨團以不處理促轉條例,交換攸關一例一休再修正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順利過關,遭蔡寬裕質疑背叛,但相關說法遭民進黨團、國民黨團否認。
  • 2017年11月28日,蔡總統在臉書表示,「民進黨政府不會用長輩受難的過去來做政治交換,我們會用行動證明一切。」
  • 2017年12月5日,立法院院會經表決完成《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三讀。


立法院院會今(5)日開始處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由於協商沒有共識,院會上午透過表決的方式,確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名稱並通過第一條,其餘條文將繼續逐條討論。

《促轉條例》提四點訴求,國民黨:有如「錦衣衛」

立法院長蘇嘉全1日召集朝野協商《促轉條例草案》,全案因各黨團意見不一,僅施行日期獲共識,其餘條文都遭保留。今日討論的程序,先是在廣泛討論、逐條討論時,由各黨團分別推派代表發言,發言結束後表決處理。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為洲表示,國民黨提出的四點訴求,分別為年限往前、司法調查權違憲、處罰過重及政治檔案應區分清楚。

依據《促轉條例草案》,專門處理「威權時期」違反民主自由、不法的行為,而「威權時期」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至1992年11月6日,分別是二戰日本投降、外島解嚴日,亦即國民黨「威權」統治期間。但國民黨主張應該往前提,把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也納入促轉範圍,才能涵蓋太平洋戰爭時期的高砂義勇軍及慰安婦,這些至今未獲補償的被害人。

在司法調查部分,依《促轉條例》所成立的促轉會,國民黨認為促轉會擁有司法調查權恐違憲,還是要經法院同意,促轉會才能搜索。

刑罰部分,若有人藏匿、毀壞轉型正義的相關資料,可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國民黨認為處罰過於嚴苛,應採行政罰、用罰鍰取代。

至於政治檔案,《民報》報導,依據《促轉條例》第17條規定,只要發現家中有政治檔案,促轉會能夠進行搜索。不過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政治檔案不包括黨史,而黨史是私人財產,不能拿走,除非與政治檔案有關,才能夠調閱。

賴士葆說,強制搜索違反大法官釋字585號規定,這是行政權駕馭司法權,此舉有如「錦衣衛」。

  • 別讓人覺得「是來報仇的」 張善政:轉型正義能讓GDP增加多少?

何謂「清除威權象徵」?藍委說會有政治浩劫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表示,他憂心民進黨團版本的《促轉條例》中,有關清除威權象徵內容,一旦法案通過、取得法源後,恐會有政治浩劫與衝擊。涉及清除目標將包括硬幣上的前總統蔣中正頭像、中正紀念堂及各校中的蔣中正銅像等。


促進 轉型 正義 條例 懶 人 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促轉會似乎沒能在結束前,交出一張讓各界滿意的成績單,也許是政治意志力不夠強烈,也許是促轉會的能力、資源和公信力不足,也許是在幾乎「年年選舉」的台灣社會,高度的政治衝突與對立,讓這個高敏感的議題更容易成為政黨間的鬥爭工具,而寸步難行。

台灣在1987年7月15日解除長達38年,全世界最長的戒嚴,而在解嚴後31年,2018年,才正式由政府成立一個推動轉型正義工作的機關: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下簡稱促轉會)。促轉會在爭議中上任,開展各項龐雜的轉型正義工作,並依法規在今(30)日正式解編走入歷史,結束為期1460天的任務,在促轉會交出177萬字的任務總結報告中,促轉會做了什麼?他們完成了哪些任務?有哪些重要的轉型正義工作仍「未完待續」?

促轉會的開始與結束

促轉會的開始從2016年民進黨首次取得國會多數和執政權後開始具體;當時遭遇國民黨強力杯葛,甚至提起釋憲,又傳出「與勞基法修法交換」的爭議與對立中,《促轉條例》在2017年12月5日三讀通過。到了2018年5月31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首任主委黃煌雄在爭議中上任,宣稱目標是追求「和解」,然而這段時間僅3個多月。

9月12日,促轉會副研究員吳佩蓉將一段錄音提供給媒體,內容是副主委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中攻擊新北市市長參選人侯友宜,促轉會就此被輿論批評為「東廠」,民間團體要求促轉會改組,行政院也專案調查,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更為此公開道歉。

  • 藍委為了「操作侯友宜」事件衝進行政院,促轉會說的「除垢法」是什麼?

張天欽於爭議發生隔日就請辭獲准,不到一個月後主委黃煌雄也請辭;楊翠在2018年10月於一片爭議與藍營極力反對的聲浪中出任代理主委;楊翠上任後,促轉會開始收集資料、進行機關協調,諮詢專家的意見,並於2個月後提出半年工作進度報告。

楊翠在任的2年7個月時間,促轉會申請過2次延任,都遭到國民黨極力反對,杯葛預算;2021年4月促轉會申請第2次延任核定通過後,楊翠因個人生涯規劃辭去主委職務,由副主委葉虹靈代理,此時就已傳出促轉會將是「最後一次延任」。

  • 立法院同意促轉委員名單,國民黨團:我尊敬楊翠,但被害人家屬不適合擔任主委
  • 促轉會申請再延任1年,民團:長期在「脫法狀態」將讓社會難以信服

促轉會在最後1年內持續推動各項工作,並在結束時提出多達170萬字的總結報告。將工作交接給各部會,行政院設置「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由行政院長擔任召集人,負責轉型正義事項以及任務總結報告之統合、協調及監督工作,另外並成立「人權與轉型正義處」作為幕僚單位:

  • 法務部:平復司法不法、行政不法,與識別及處置加害者
  • 內政部:清除威權象徵,籌設及輔導基金會辦理被害者權利回復
  • 文化部:研究並保存不義遺址、規劃並營運安康招待所、管理政治檔案、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
  • 衛福部:照顧療癒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政治暴力創傷
  • 教育部:推動轉型正義教育
  • 國發會:促進轉型正義基金的收支、保管及運用,政黨政治檔案的審定

促轉會10大任務成果走到哪裡?

1. 政治檔案徵集與開放應用

促轉會成立後就開始拜會並和國安局、國防部、調查局、警政署、外交部等機關協調檔案移轉和公開,並加速政治檔案解密,審選重要機關的檔案共6306案;另外也主動調查與審定國民黨持有的檔案,審定政黨持有政治檔案7572筆。促轉會並組成編碼團隊,找來政治科學的學者,建置起的「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目前累積了1萬4946筆威權時期政治案件受裁判人資料,可以搜索政治受難者的資訊,資料全面開放下載。

政治檔案部分開放後,促轉會也進行陳文成案、林宅血案的調查,除此之外並透過政治檔案研究海外黑名單、校園監控、長老教會監控、軍法館與情治人員的調查。

  • 陳文成命案檔案滿50年才能公布,這就是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嗎?

2. 威權象徵處置

促轉會清查全台的威權象徵以及包括公共建築中的兩蔣塑像、遺照,以及紀念兩蔣的命名空間;根據促轉會最終統計,總計有1546個/處。不過在處理進度上,屬於中央部會已經移除處置的比例為27.05%;在全台各地方縣市,已移除處置的比例為26.74%,都不到3成。加上同意處置的全台則約為33.2%。

而當中最受關注的中正紀念堂轉型,促轉會4年多來和文化部合作舉辦多場對話工作坊、改變內部的展覽空間配置等,不過對於「銅像是否移除」則未有答案;促轉會也在解散前提出轉型方案,建議堂體轉型為「民主歷史記憶館」,並搭配「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的園區整體改造,使中正紀念堂成為「見證威權並反省威權」的歷史教材。接下來則將交給文化部持續推動進行。

3. 保存不義遺址

促轉會在任內曾審定並公告兩批不義遺址,2021年3月30日審定公告第一批不義遺址(25處),2022年2月22日審定公告白色恐怖不義遺址(17處),總共42處。其中包括知名的「安康接待所」,是少數以原貌保留至今的不義遺址,不過兼任委員Awi Mona(蔡志偉)表示,事實上絕對不只這些,後續還需要承接部會持續研究。

  • 中正紀念堂不如轉型「歷任總統文物館」,全台45處「不義遺址」在哪兒?

4. 平復司法不法

平復司法不法是促轉會任內可以說是最具體,也最有顯著進展的工作成果。4年來,平復司法不法、撤銷有罪判決的共有5983件,並舉辦4次的平反儀式;當中包括知名的520農民運動案、鹿窟事件、美麗島事件案、蓬萊島雜誌案、泰源事件,武漢大旅社案、許曹德台獨案等;許多曾被判叛亂罪的政治受難者都在這一波波的撤銷判決中獲得平反。

  • 為什麼「行政機關」促轉會可以撤銷過去「司法機關」的不當判決?
  • 促轉會公告1270位政治受難者「無罪」,蔡英文: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
  • 促轉會第3波撤銷有罪判決名單:為何228事件受難者人數遠少於白色恐怖?
  • 促轉會撤銷美麗島事件、蓬萊島雜誌案等不法判決,施明德、林義雄與陳水扁都獲平反

5. 研議行政不法

平復司法不法大部分都是軍事審判的案件,促轉會也針對公務員或是政府機關侵害民眾權益的行政不法行為做了研究和定義,並在最後納入《促轉條例》的修法,接下來也將由法務部進行調查和平反工作。

6. 受害者權利回復與沒收財產

擬具《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定義曾在威權時期被逮補關押的被害者,要如何補償的計算基準,該案日前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另外促轉會也在任期內,首次進行威權統治時期沒收財產返還工作。

7. 識別及追究加害者

這項工作是許多民間團體最為期待,也最艱鉅的任務,不過促轉會首先面對的,就是大量還未開放和解密的檔案;委員陳雨凡曾說明,要識別加害者必須先釐清威權體制圖像,才有辦法進入個人、進而去追究加害者行為,而檔案出土的釐清需要時間,而且進入責任的追究要更加嚴謹。學者專家透過資料庫檢索,進一步研究威權統治時期的受裁判者樣態、加害者和參與者的結構。

促轉會在4月30日時提出「加害者專章」的修法相關建議,內容明定各種樣態的加害行為以及相關罰則,另外在總結報告中,也將參與威權體制的名單列出;事實上在2021年時,促轉會就曾經提出針對審判決策者數量的分析,當中包括總統3人、總統府36人,包括總統、總統府秘書長、參軍長等;國防部59人,包括參謀總長、國防部長等,以及軍法官1119人等。前總統蔣介石參與4101次、軍法官殷敬文3233次、前參謀總長周至柔3152次,占參與次數的前3名。更多名單則可以再促轉會的任務總結報告附錄中看到。

8. 不當黨產運用規劃

不當黨產運用規劃的工作,是促轉會要銜接黨產會所追討到的黨產的後續工作,要將不當黨產用於人權與受害者療癒賠償等,不過由於黨產會有不少追討案都還在訴訟中,由不當黨產所成立的「促轉特種基金」直到今年才通過行政院的同意設立,只是初期僅有少部分預算來執行受難家庭的個案服務計畫,後來中影案的9.5億元已經入帳,接下來將交由國發會管理這個基金的運作

9. 政治暴力創傷療育及照顧服務

根據促轉會統計,受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侵害的當事人約有2萬1000人,當中七成以上倖存的受難者都已經超過80歲,包括受難者亡故後配偶及第二代、第三代子女,受影響的家庭人數保守估計為4萬人。促轉會從2020年開始啟動政治受難家庭照顧支持方案,選定台北、台中、高雄和台南與社福團體合作在,共有4個照顧服務據點,提供193位個案管理服務。

另外舉辦政治暴力創傷助人工作者培訓課程,共培訓跨專業助人工作者計30人。辦理工作坊邀請8位政治受難者家屬參與14次團體工作坊,3週創作成果展覽3場主題講座, 計600人次參與;在心理嚴重創傷者治療,108年度提供3人共12人次治療,109年截至7月底已提供3人32人次治療。

10. 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針對原住民族在威權時期受政治迫害的相關案件,促轉會也進行調查與分析,當中特別針對阿里山、蘭嶼等地的壓迫系統進行研究,並將當年曾被判決的原住民,也納入平復司法不法的任務中,予以撤銷相關判決。

  • 促轉條例「被」缺席,台灣原住民轉型正義何去何從?

促轉會的成績單,大家滿意嗎?

民進黨立委陳歐珀日前給促轉會「60分」的勉強及格分,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給了49分;在立委范雲舉辦的公聽會上,長期關注促轉會的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直批,「促轉會5月關門後就會一化多、多化輕、輕化無。」立委管碧玲則坦言,轉型正義的論述在這幾年間並沒有成熟,引領社會的變化未成功,政府給的引導也不夠,沒有形成全民共識。

促轉會似乎沒能在結束前,交出一張讓各界滿意的成績單,也許是政治意志力不夠強烈,也許是促轉會的能力、資源和公信力不足,也許是在幾乎「年年選舉」的台灣社會,高度的政治衝突與對立,讓這個高敏感的議題更容易成為政黨間的鬥爭工具,而寸步難行;也許是社會對於台灣的轉型正義要不要做,該怎麼做還沒有走到共識。

「法定短命」的促轉會如今走向解散,曾經戒嚴長達38年的台灣社會,由政府設立的獨立、專責推動轉型正義工作的單位工作也告一段落,不能否認的是,促轉會已經確實的以公部門的資源和力量,起了一個頭,而龐大、繁複的轉型正義工程,不是一場短暫的賽跑,而是長長的馬拉松,接棒的行政院會報、各部會機關,要如何延續工作,將是接下來的關注重點。

延伸閱讀

  • 只要和解、不要真相的「台式路徑依賴」:促轉會解散是不再「促進」,還是不再「轉型正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是促轉會公信力不足,還是社會沒共識?——寧靜革命的台灣,轉型正義之艱難



促轉會解散,台灣轉型正義的完成與未完成:

1949年5月20日,中華民國政權在臺灣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創下全世界最長的戒嚴歷史。在解嚴後30年,台灣在各方的期待、質疑和爭這中,出現首個專門處理轉型正義工作的政府部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然而促轉會的任期僅2年,2次延任後將在2022年5月正式解編;這段時間,各界怎麼看待促轉會?台灣人是否因為促轉會更認識、認同轉型正義?他們完成了什麼轉型正義工作?又有哪些未竟之業?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