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 山河 一寸 血 十 万 青年 十 万 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萬軍」,背景為1944年(民國33年)日軍不斷進逼英屬緬甸,中國戰區總司令蒋中正根據1941年(民國30年)同英國簽署之《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下令派兵協助東南亞戰區副司令史迪威與保護滇緬公路,而於大後方進行召兵,因軍隊須受美軍教官訓練與操作美式裝備,故號召知识青年踴躍从军,借以發揮訓練成果、提高軍隊整體戰力。[1]

口號背景编辑

1944年,由於湘桂战事危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采行美国顾问魏德迈的整军计划,由蔣中正提出此一口號,由國民政府組織中国青年军。為此,國民政府成立“青年训练总监部”,當時的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担任总监,黄维担任副总监,王逸曙(本名金弘壹)任參謀處長,蒋经国任政治部主任。

1944年10月,國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发表《告知识青年书》,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國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志愿从军学生学业优待办法》。

1944年12月,總共有十二萬五千五百名知識青年經甄選合格後陸續入營,共整编成3个军9个师[2]。由美国政府供應全新的美式装备[3],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分別在云南、贵州、广西、湘西训练,由美軍军官担任教练,命名为青年远征军(简称青年军)。有一部分兵员补充给中国远征军。

參見编辑

  • 中國青年軍

參考資料编辑

  1. ^ | 0901華視新聞雜誌-抗戰70週年 追憶遠征軍. [2016-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2.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 64. ISBN 9578506074.
  3. ^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 63. ISBN 9578506074.

中文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性    质 政治口号 作    用 广泛动员学生参加青年军 基本介绍 抗战时期著名的政治口号 发生时间 1944年

目录

  1. 1 事件历史
  2. 2 事件背景
  3. 3 实施办法
  4. 4 数字统计
  5. 5 取得战果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事件历史

编辑 播报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事件背景

编辑 播报

1944年中国正面战场在日本侵华部队为打通南北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中遭到巨大挫折,引起社会各界强烈责难。政府当局把军事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兵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太差,于是发起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规定凡年满18岁到35岁、受过中等程度以上文化教育、身体健康的青年都可作为应征对象,服役期两年。 [2] 

1944年9月1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他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编组远征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实施办法

编辑 播报

1944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等法规,规定知识青年(男性)年满18岁至届满35岁者,受中等以上之教育或具有相当知识程度者,体格标准符合条件者,均得志愿参加;数额暂定为十万人;除照远征军之待遇办理外,副食费酌量增加;服役期间定为两年,期满后退伍。13天后,教育部也出台《志愿从军学生学业优待办法》,不仅对从军学生一律保留学籍,而且还对从军学生退伍时做出了免试升学、减少学期、优先录取等优待办法。

为鼓励学生从军,一些国民党及政府官员带头送子女从军,蒋介石特令蒋经国和蒋纬国参加远征军服役。一些省市县的长官也把自己的子弟送去报名。学生青年投笔从戎成为当时一大潮流。据统计,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两校报名数竟达在校生的1/3。各地方当局也纷纷仿效,从重庆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热潮。“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响遍国统区。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数字统计

编辑 播报

学生青年投笔从戎成为当时一大潮流。据统计,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两校报名数竟达在校生的1/3。甚至连中国聋哑协会的会员也要求参加志愿军。很快,各地征集人数突破了原定十万人的数额。

1945年1月1日,应征入伍的青年远征军共12万人,正式在各基地接受训练,训练期限为3个月。据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练总监部宣布,1945年4月底,实际入营8.5万余人,后因一部分人补充远征军及出国接受驾驶、跳伞等特种训练,到抗战结束,在国内实有76507人。

1945年1月畹町会师,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胜利会师,后陆续回国。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取得战果

编辑 播报

青年远征军入伍训练时间为3个月,训练科目由兵器到战术,学科、术科及思想并重。

经过短期训练后,各师正式纳入正规军编制。青年军9个师分别归属于中国远征军第6军、第9军、第31军,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调入新1军、新6军、第5军、辎重汽车第14团、第15团、宪兵教导第3、4、5团、伞兵总队、译员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及派赴美国受训的海空军等单位,共计1.877万人。拨给印缅远征军的青年军总数在1万余人,在印度受训结业后很快派到印缅前线担任交通运输、坦克车兵等技术兵种工作。青年军先后参加了缅北大反攻、如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对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
  • 1    网易新闻中心-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 2    国民党提“十万青年十万军” 中共认为是准备内战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12-14]

十万青年十万军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抗战时期著名的政治口号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是抗战时期著名的政治口号 ,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广泛动员学生参加青年军。青年军先后参加了缅北大反攻、如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对打通中 印公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文名 十万青年十万军 提出者 蒋介石 属    性 政治口号 发生时间 1944年9月16日

1944年9月1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他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编组远征军。

1945年1月1日,应征入伍的青年远征军共12万人,正式在各基地接受训练,训练期限为3个月。据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练总监部宣布,1945年4月底,实际入营8.5万余人,后因一部分人补充远征军及出国接受驾驶、跳伞等特种训练,到抗战结束,在国内实有76507人。

蒋介石说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全诗是怎么样的

千丝万缕2020-03-13 19:36

这不是一首诗,而是催生了两支部队的“战争总动员”口号,其中一支部队是中国远征军的“驻印军”,另外一支是后来国民党军队作战序列中的“青年军”。一般来说,在战争期间各国都尽量避免让大学生等知识青年参军成为普通士兵,那是对国家未来的不负责任,而蒋介石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两句口号来,说明抗战到了最危险的关头。

打开搜狗搜索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主任)

第一批知识青年从军始于1943年8月,起因是撤到印度的孙立人新编第38师和廖耀湘新编第22师被史迪威整编为“驻印军”后,拟通过美式训练和配备美式武器打造出若干师的精锐部队,但这两个师所余兵员加一起不足万人,急需国内新兵补充。同时,美械师编制中特种兵的比例较高,比如炮兵、装甲兵和汽车兵等兵种,绝大部分是文盲的普通壮丁很难驾驭,因此重庆军事委员会军政部招收了几个团的学生兵,陆续空运蓝姆伽,但数量不是很大。

这些学生兵有朝气有文化,能迅速掌握各种美式装备的操作要领,尤其是技术装备和通讯器材,而这些是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极难上手的。第一批学生兵为驻印军战斗力的快速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反攻缅北的达罗之战中,驾驶谢尔曼坦克碾压日寇第18师团司令部的驻印军两个战车营,几乎全部是学生兵,因为年龄普遍较小被称为“娃娃兵”。

时间进入到1944年5月,侵华日军为打通从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一号作战”,大肆进攻铁路沿线尚由国军控制的河南段、湖南段和广西段,中国抗战史称为“豫湘桂会战”。由于国民党各战区“等胜利”的消级作战思想严重,以及日军集中了空前的兵力等因素,河南段的第一战区、湖南段的第九战区、广西所属的第四战区各部纷纷溃败,也就是我们常闻的“豫湘桂大溃败”。

豫湘桂战役,国军损兵折将多达60万人,丢失了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成为沦陷区。更要命的是,国民政府丧失了10个左右的优质兵源基地,因为新的沦陷区里有6000万百姓,这就使得本就征兵困难的国军雪上加霜,各战区要补充各部队缺额、要组建新的部队,到处都在要兵。

(驻印军战车部队)

日军前锋此时已经通过广西到达黔桂边境的独山,陪都重庆震动,国民政府甚至做好了进行西迁的准备,为了应对如此严重的局势,蒋介石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从军。为此特别成立“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任,由军政要员及各大学校长、社会名流等担任委员,准备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入伍,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先后组建了“青年军”九个师。

蒋介石对这支青年军的人事安排很重视,师长由他亲自挑选,大多是由中央军嫡系将领陈诚、胡宗南推荐的,团长也在中央军嫡系部队挑选少将级军官担任。团以下军官则由各部队择优保送到青年军训练总监部,经过短期训练后选派到各师任用,青年军训练总监则是“土木系”灵魂人物罗卓英。

(青年军训练总监罗卓英)

青年军成立初期九个师的作战序列是:201师戴之奇,202师罗泽闿,203钟彬,204师覃异之,205师刘安琪,206师杨彬,207师罗又伦,208师黄珍吾,209师温鸣剑。

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军各部虽然是师级番号,经过调整后却是下辖旅级建制的军级单位,与解放战争初期的“整编师”性质类似,并且基本配发了美式装备,战斗力不可小觑,比如后来廖耀湘第九兵团所辖的青年军207师,是绝对的主力部队。

(曾任青年军师长的刘安祺)

国民政府在征招知识青年参军时曾经承诺,青年军的服役期为两年,而实际上解放战争爆发后,根本没有履行这一条款,各师都被推上了前线,并且在1949年又新建了208、209等七个新的青年军师级番号,而青年军的实控人,最后落到了蒋经国身上。比如衡阳战役后逃脱的方先觉将军,就曾经被蒋经过委为青年军副师长、206师师长。

实事求是的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两句口号虽然听起来很是荡气回肠,青年军战斗力也确实很强,但是并没有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什么重要作用,当青年军大部编练完成后,距离日本投降已经没有几天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