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下巴看什麼科?

二十歲的陳小姐坐在診療椅上,主訴她的左耳已經痛了四、五天左右。我先用耳鏡為其檢查外耳道及中耳的情況,發現並無異樣。接著我便用手指輕壓了一下她左耳道前臉頰的地方,不用我問她,陳小姐已經面露痛苦的說了聲:「好痛!」我接著請陳小姐張開嘴,並問她是否張嘴時也會疼痛?陳小姐試了一下,說道:「張嘴時也特別痛。」我便告訴她:「妳的耳朵疼痛是顳顎關節發炎所引起的。」陳小姐遲疑了一下問道:「什麼是顳顎關節發炎?」

所謂顳顎關節,是指附著我們下排牙齒的下頷骨和頭骨的顳骨部位相接合之處,此處的位置正好在我們人體的外耳道前方,一旦此關節發炎,病患常覺得是耳朵在痛。顳顎關節之所以發炎,常是因為患者咬到太硬的東西、打呵欠或發聲時嘴巴張太大、咬東西過度使用某一側所造成。有時候顳顎關節發炎不只有耳前方疼痛,連耳朵周圍或是腮腺部位都會感到疼痛,這主要是因為與關節相連的肌肉也發炎所致。

顳顎關節發炎的處理與一般的四肢關節發炎是一樣的,主要是要讓關節能獲得休息。要讓關節休息,患者要吃比較軟一點的食物,嘴巴盡量不要張太開,話也要少講一點。此外,於關節發炎的前二十四小時冰敷、超過二十四小時後熱敷也十分有幫助。此部位冰敷、熱敷可以用毛巾沾冰水或熱水來執行,一次約十到十五分鐘左右,一日可敷數次。當然,口服解熱鎮痛劑可快速讓疼痛減輕,於發炎厲害時是十分有幫助的。

下巴也就是下颌骨,正常下颌骨处于一定的位置形成上下颌的正常咬合关系,下颌骨发生错位主要是由于外伤的结果。常见的可以是颞颌关节区的损伤,可能单纯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引起髁状突的位置的改变,而没有发生髁状突的骨折,这时髁状突轻度的错位,但是可以引起咬合关系的改变,病人自己可以感觉到咬合和原来不一致,就发生了关节和下颌骨的错位。撞击后如果发生下颌骨骨折,也可能引起下颌骨的错位,错位的方向是受到外力作用方向、口颌周围肌肉牵拉、重力、牙齿的影响,都会引起下颌骨的错位。

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拍摄曲面断层片进行检查,如果确有错位,可以请医生进行手法复位,一般有口内复位法,口外复位法和颌间复位法,具体由医生结合病情做出判断。

簡單來說,受傷的地方就控制在「那一點」,身體才可以專心修復,而冰敷是叫旁邊的組織不要跟著一起湊熱鬧、加進來分散身體的注意力。黃季怡說,如果讓周邊組織一起發炎,組織就會增生,很容易導致受傷的地方越來越腫,很像「皮膚底下的大疤痕」。

撞傷之後48小時要熱敷

而在48小時之後,周邊組織的發炎反應差不多都控制住了,就要開始「熱敷」,黃季怡說,因為這時受傷的地方一定是瘀血的,不管是有腫起來、或是沒腫起來,底下的瘀血都需要讓身體再吸收。

熱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環,軟化變成『硬硬的血塊』的瘀血,讓瘀血從硬的,變成軟軟、水水的血水,身體比較好吸收,加速消腫,所以這時候熱敷是很重要的。」黃季怡說。

不過不管是冰敷、熱敷,都要小心避免凍傷或是燙傷,最好一次不要敷超過10分鐘,敷一次休息20分鐘再敷,黃季怡說,「敷越久不是越快好,避免給身體組織更多刺激跟傷害,適度冰敷、熱敷,才能讓傷口維持在比較健康、容易修復的狀態。」

撞傷之後1星期開始按摩

而在腫塊慢慢定型,沒有再瘀血、血管沒有再破裂之後,大約距離撞傷後1星期的時間,就可以進入按摩了。大家一定有聽過,「揉一揉傷口可以幫助消腫」,黃季怡說,按摩的確可以幫助消腫,但絕對不是「揉一揉」。如果用揉的,一不小心把血管揉破了,或是把血水推到其他正在修復的組織上,「你就會發現,怎麼越揉腫塊越大、越難消。」

Line的通知聲響起,護理子編一打開對話框,發現是“線上問診”的朋友來訊息了,這次的詢問是來自我們家總編大人,前兩天上班不小心騎車跟人發生了擦撞,右邊身體撞上了馬路,在車禍的當下沒有什麼事,卻在晚上的時候發現有腹部在某個姿勢時會有抽痛的情形,他想知道他要去看醫生的話該看哪一科呢?

基本上如果在車禍中有受到任何撞擊,都建議到醫院做X光檢查,這是最保險的處置,因為有時候雖然看似沒有外傷,但是撞擊的力道有時候會讓我們看不見的身體出現受傷,所以發生的當下,如果伴有傷口存在,可以至各醫院的急診做緊急的傷口處理及相關檢查,如果當下覺得還好,沒什麼特殊異常,還是需要在當天內掛號一般外科或是去找你的家庭醫師檢查下,以確保身體的健康安全,當然這樣的流程也關乎到事後車禍賠償的處理。

真的很常被問 我這樣那樣不舒服應該看哪一科?

還記得在網路上看過一張插圖,作者也是護理師,插圖的內容是護理師在過年時,最常遇到的是親朋好友們有關於身體不適、或異狀的提問,圖畫呈現為一位護理師抱著一堆專業書籍回家,然後旁邊排著要問問題的隊伍。

這張圖護理子編真的超有感,其實從學生時代起,就開啟了這個健康諮詢服務台的服務了,舉凡要「看什麼科?」「我莫名想吐、拉肚子是腸胃炎嗎?」「我發燒感冒了,要怎麼處理?」「這個藥是吃什麼的?有沒有副作用?」「有推薦的藥物或醫師嗎?」等的問題族繁不及備載,但說實在的,醫療健康的領域實在太大了,有時候真的會不知道啊,護理師有專業,但也是有分科別性的。

民眾看門診前的迷思釐清

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刊物報導,由家醫科醫師簡單的向大家說明到底該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應該要去到哪一個科門診尋求幫助,提供了5個建議:

  • 依症狀發生部位區分

就是大家所看見的醫院常見科別有心臟科、胸腔科、眼科、耳鼻喉科、腸胃科、骨科等,所以可以先將自己的症狀,按照發生的部位做區分,舉例來說出現頭痛、頭暈是頭部問題,適合的科別就有神經科、一般內科、家醫科 ; 出現腹痛、腹脹等,腹部就包含了腸胃、肝膽、胰臟、卵巢子宮等器官,適合的科別就有消化系內科及婦產科 ; 四肢關節處出現紅腫熱痛,適合的科別就有骨科、風濕免疫科、復健科。

  • 生理系統做區分

若症狀發生部位很模糊、很不明確,或同時發生在兩個部位以上,就可以按照身體生理系統來辨別,舉例來說呼吸會喘,直覺會是呼吸系統的問題,但是心血管循環不好也會導致,適合的科別就有胸腔內科、心臟內科 ; 像是出現急尿、頻尿、解尿困難、漏尿、血尿等腎臟泌尿生殖系統相關問題,男女皆可以找泌尿科、腎臟科,女性也可以至婦科就診。

 

  • 18歲以下的病人都看小兒科

是因為18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生理發展都尚未成熟,藥物的使用劑量會和成人不同,所以都建議父母先至兒童專科來求診,如果有需要轉診至成人科,小兒專科醫師也會協助安排轉診。

  • 直接向醫院服務台詢問,或到家醫科、一般醫學內科就診

如果真的分辨不出來該看什麼科,都可以至醫院服務台詢問或是上到該院的網站來查詢 ; 不然可以直接選擇家庭醫學科,因為這是一門提供全家所有成員的照護科別,不論是剛出生的嬰兒、青少年、大人、老年人都可就診,因此當無法決定就診科別時,家庭醫師會是民眾們健康問題的第一道把關者,以提供周全而便捷的醫療服務。

  • 要看外科還是內科?

基本上按照人體器官分科別都有相對應的內外科的存在,所以有出現相關症狀要就醫的,建議可以先找相關的內科,透過問診、理學檢查、適當的檢驗、鑑別診斷後,如需外科治療的介入,內科醫師會協助轉至相對應的外科科別來接受手術評估及處置。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掌管各種生理機能運作。如果是車禍或從高樓墜下等明顯、嚴重的撞擊傷勢,大多數的人多半知道要立刻送急診;但有的時候,撞擊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外傷,傷者本身也意識清醒,就很難判斷是否該送醫院檢查了。

1.72小時內應該仔細觀察患者反應

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主任吳杰才說,頭撞到的情況是否嚴重,跟撞到的位置、撞擊時的力量,以及患者本身的狀況都有關係,不管哪種情況受傷,應該以患者的反應來評估是否需送醫。

輕微的頭部撞傷,如果只是腫起來或皮肉傷,且患者精神狀況良好,並不需要立刻送醫。小孩子嬉鬧時碰撞、或者年輕人不小心被球砸到,多半就是痛幾分鐘就恢復正常。

比較需要擔心的是顱內出血,當血塊壓迫到腦組織就會造成傷害。隨出血程度的不同,患者不一定會立刻出現異常的反應,因此在受傷後72小時之內,至少每3~4小時就應該觀察一下患者是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就應該送醫:

1.曾短暫昏過去、失去意識

2.頭暈、劇烈嘔吐(尤其是噴射狀的嘔吐)

3.手腳或嘴角抽搐

4.嚴重頭痛

5.嗜睡或很難叫醒

6.單側肢體無法使力或不平衡

7.視力模糊、兩邊瞳孔不一樣大、偏斜

8.兒童頭頂的囪門鼓起

撞到幾天內,持續有頭暈、頭痛,或有一、兩次因暈眩而想吐,其實也算正常現象,但如果病人真的感覺不放心,或覺得有異狀,也可以當天或隔天至神經外科做檢查。

廣告

像是藝人蕭敬騰打籃球,頭部撞到隊友膝蓋,只要變換姿勢頭就會特別痛,結果忍了一個星期才在半夜傳簡訊要經紀人帶他去看醫生,就是不太正確的做法,吳杰才說。

2.盡可能記下受傷時的細節

意外發生時,一旁目睹的人要冷靜記下撞到時的狀況,如果一旦需要送醫,這些描述可以幫助醫師判斷傷勢。

吳杰才舉例,像是撞到側腦(太陽穴附近)通常會比撞到後腦杓危險,因為這個位置的頭骨較薄,也是頭部非常脆弱的地方。或者孩子從椅子上跌下來,若知道高度就能評估撞擊的力道。

該注意的細節:

患者是否有當場昏過去、受傷後的反應(是哭鬧、喊叫、還是發呆)、撞傷的位置、撞到的東西是什麼、是從多高的地方摔下來、嘔吐的症狀是否為噴射吐出、患者本身是否有凝血功能異常的問題。

3.電腦斷層要在對的時機做才有意義,且1~2個月內仍要持續觀察

就醫時,醫生會為病人做神經學檢查與問診,若判斷狀況有腦部出血或骨折的可能,才會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CT)做更詳細的傷勢判定,以決定病人是否要開刀或住院觀察。

廣告

但有些民眾常認為一定要作影像檢查才安心,即使症狀輕微仍堅持要做檢查。台灣各大急診室或多或少都發生過這種情況:家屬堅持要做電腦斷層,但醫師評估患者狀況不需要,結果病人轉院後「另尋高明」,便寫信投訴原本的醫師不盡責服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恩源表示,電腦斷層掃描含有微量輻射,多做檢查並不完全是件好事。要在對的時機做,才有意義。

林恩源無奈地表示,有時候說不用照(CT),家屬就會要求醫生得保證病人安全沒事,但CT也不等於安全的保證,因為它只能反映腦部「接受檢查時」的狀況。而且就算醫生評估無異狀,病人返家後一至兩個月內仍需要持續觀察。因為有些腦部的損傷可能會等到受傷後至少3天到一個月左右,才會逐漸出現。

曾有位64歲的太太因車禍造成頭部輕微的撞擊,經過急診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沒有發現明顯的出血或骨折。但出院後3星期左右,她開始出現走路不穩、頭痛等症狀,送回醫院檢查後才診斷出是慢性腦出血。

4.小孩撞到頭

父母是最好的醫護人員 小孩子不擅長表達身體反應,撞到後需要大人從日常活動的變化來觀察。「父母(或照顧者)比醫護人員更重要,而且是任何儀器無法取代的。」同時也擔任兒童神經外科主任的吳杰才說,像是撞擊太強影響到平衡系統時,食慾會受影響,但醫護人員就不會清楚孩子平常的食量,很難比較異狀。

廣告

吳杰才建議,若是嬰幼兒撞到頭,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觀察:

活動力是否跟平常一樣?(例如:平常會跑跳、哭鬧,卻突然變安靜。)

情緒是否有異常?(例如:突然開始躁動、多話)

胃口是否正常?

睡覺時間是否有比平常久?(例如:半夜醒來的次數突然增加或減少、突然都不翻身)

5.老人家撞到頭不論輕重,最好都要就醫檢查

如果受傷的是老人家,家屬則必須提高警覺,且盡可能就醫檢查。

台大醫院急診部護理師胡乃文遇過一位80歲阿公,半夜起來上廁所時不慎撞到頭,但他告訴太太沒有大礙,便繼續躺下去睡覺。幾個小時後再去廁所,過了10多分鐘卻沒出來,太太才發現老伴昏迷不醒人事。送到急診時,就因為腦出血過多不治。

老人家骨質較脆弱,神經較不敏感,容易輕忽撞傷後的疼痛,胡乃文建議,撞到頭時最好送醫做詳細的評估與檢查較保險,即使第一時間不便送醫,家人最好也要仔細觀察長輩是否有異狀。

已故的國寶中醫姜通,曾經有一次搭車不小心跌倒,撞到頭部,結果當天晚上他便不斷地在家中繞圈子走,直到深夜確定不礙事才敢去睡覺。

此外老人家撞到多半是跌倒導致,胡乃文建議,除了觀察頭部傷勢,也要仔細了解跌倒原因,懷疑是否因中風、暈眩等疾病造成。

如果家人無法24小時陪在身旁,林恩源建議,可以每隔幾小時通電話,看父母言談反應與精神狀況是否良好,或請鄰居幫忙按個門鈴打聲招呼。因為老人若有不適的反應,常會覺得只是精神較差,或不好意思麻煩家人,因而延誤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