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六十年代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國一歷史下第三次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下ㄧ題

  • 查單字:關

18.1970~1980年代時,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A)政府不再收稅,直至危機解決
(B)公務人員薪資減半
(C)推動大型建設,增加就業機會
(D)禁止輸入汽車、珠寶等奢侈品,以鼓勵民眾的儲蓄習慣。

國一歷史下第三次- 108 年 - 2019高雄市市立大樹國中七年級108 下學期歷史第三次段考(期末考)康軒#91865

答案:C
難度: 非常簡單

  • 討論
  • 民國六十年代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私人筆記( 0 )


50

民國六十年代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站僕】摩檸Morning:請問這題怎麼解?

倒數 2天 ,已有 1 則答案

周啊啊 大二下 (2021/08/19):

C) 蔣經國的十大建設

7個讚

檢舉



全部討論

回報試題錯誤 收錄  

你可以購買他人私人筆記。

  • 查單字:關

懸賞詳解

X

國一歷史下第三次

52. 「民國 47 年,金門遭炮擊數萬發,美國總統艾森豪下令將地中海第六艦隊調遣一半到臺灣海峽,與第七 艦隊會合,加上從本國和菲律賓調來的,...

50 x
民國六十年代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前往解題

懸賞詳解

X

國一歷史下第三次

52. 「民國 47 年,金門遭炮擊數萬發,美國總統艾森豪下令將地中海第六艦隊調遣一半到臺灣海峽,與第七 艦隊會合,加上從本國和菲律賓調來的,...

50 x
民國六十年代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前往解題

(1) 1.民國六十年代末期,臺灣開始面臨工資、土地成本提高與國際競爭的壓力。政府為了維持出口成長,轉向鼓勵發展高科技產業,並設立下列何者以發展高科技產業?       (1)
(1) 新竹科學園區
(2) 臺南科技園區
(3) 路竹科技園區
(4) 內湖科技園區
(2) 2.近年來臺灣商業為了在市場繼續競爭,紛紛到何處設廠投資?       (2)
(1) 美國
(2) 中國大陸
(3) 歐洲
(4) 澳洲
(1) 3.為使經濟進一步邁向自由化與國際化,臺灣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希望能發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下列哪些是民國八十年代起,我國所加入的國際經濟組織之簡稱? (甲)WTO (乙)APEC (丙)WHO (丁)UN       (3)
(1) 甲乙
(2) 甲丁
(3) 乙丙
(4) 丙丁
(4) 4.韓戰爆發後,由於哪個國家對臺灣提供許多援助,而使得臺灣得以穩定的發展?       (4)
(1) 日本
(2) 南韓
(3) 英國
(4) 美國
(3) 5.自一九七○年代起,國際社會稱南韓、香港、新加坡和哪個國家為「亞洲四小龍」,代表這些新興國家發展的成果?       (5)
(1) 日本
(2) 菲律賓
(3) 臺灣
(4) 泰國
(2) 6.民國四十、五十年代哪個國家提供大量的經濟援助,不但穩定金融秩序,對臺灣的發展亦助益頗多?       (6)
(1) 蘇聯
(2) 美國
(3) 英國
(4) 日本
(2) 7.民國54年臺灣出口貿易首度出超,國內經濟政策轉為出口導向,政府以什麼方式來促進經濟成長?       (7)
(1) 設置科學園區
(2) 設置加工出口區
(3) 發展高科技工業
(4) 發展重工業
(3) 8.有關目前臺灣的經濟發展方向,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8)
(1) 加速發展高科技產業
(2) 推動貿易自由化與國際化
(3) 強化勞力密集工業,降低失業率
(4) 使臺灣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據點
(2) 9.西元1937年,日本在臺灣發展了許多經濟工業化設施,卻在西元1944年遭到哪個國家對臺灣進行轟炸之故而損害嚴重?       (9)
(1) 中國
(2) 美國
(3) 俄國
(4) 英國
(2) 10.光復初期,政府為了提高農民的生產意願,因而實施許多土地改革措施。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10)
(1) 三七五減租
(2) 減免土地增值稅
(3) 公地放領
(4) 耕者有其田
(1) 11.「十大建設」出現在不景氣的時代,但它造成的影響不僅在經濟方面,更重大的影響是在臺灣創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也加深了人民的購買力。請問:「十大建設」的重化工業設置在何地?       (11)
(1) 高雄
(2) 臺中
(3) 屏東
(4) 臺東
(3) 12.國民政府來臺後,實施公地放領政策。請問:這些「公地」是從何人手中接收過來的?       (12)
(1)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2) 臺灣省政府
(3) 臺灣總督府
(4) 臺灣民主國
(1) 13.臺灣經濟工業化發展歷經許多過程,而在民國四十~五十年代為哪種產業發展的時期?       (13)
(1) 民生加工業
(2) 金融業
(3) 重化工業
(4) 高科技產業
(4) 14.因應產業轉型的需求,並有利於對外競爭,臺灣於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工業朝向什麼方向發展?       (14)
(1) 民生加工業
(2) 輕工業
(3) 重化工業
(4) 高科技產業
(4) 15.民國六十年代起,政府展開何項建設,藉以改善交通、能源設施,強化工業建設,提高競爭力?       (15)
(1) 義務教育
(2) 加強軍備
(3) 高鐵建設
(4) 十大建設
(2) 16.一九七○年代起,下列哪四個國家由於經濟蓬勃發展,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16)
(1) 日本、臺灣、新加坡、香港
(2) 臺灣、新加坡、香港、南韓
(3) 臺灣、新加坡、香港、大陸
(4) 日本、大陸、香港、臺灣
(1) 17.中華民國遷臺後,在經濟方面的改革及建設,首先實施下列哪項措施?       (17)
(1) 土地改革
(2) 交通建設
(3) 十大建設
(4) 地方自治
(2) 18.某時期的臺灣政府,為加速經濟成長,進行經貿改革,頒布〈外匯及貿易管制計畫〉、公布〈加工出口區設置條例〉,此時政府的用意是使臺灣逐步邁向哪一種經濟型態?       (18)
(1) 進口替代
(2) 出口導向
(3) 加入WTO
(4) 實施專賣經濟
(1) 19.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臺灣的經濟面臨到哪些問題,造成當時物價飛漲、失業嚴重的狀況?       (19)
(1) 生產力低落,物資缺乏
(2) 生產力低落,外國產品大量傾銷
(3) 美國政府限制臺灣商品進口
(4) 日本與中國不斷打擊臺灣的海外貿易
(1) 20.政府為促進產業升級,在民國69年成立下列哪一個工業區,使不少理工科系的學生視此處為「臺灣矽谷」,莫不夢想進入此地一展長才?       (20)
(1)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2) 南港軟體工業園區
(3) 內湖科技園區
(4) 臺南科學園區
(1) 21.日治末期,阿清原本在南臺灣一家製糖工廠上班,後來工廠設備遭敵軍轟炸而毀,戰後工廠無法營運,他也因此失業。前述「敵軍」,最可能來自哪個國家?       (21)
(1) 美國
(2) 日本
(3) 中國
(4) 蘇聯
(2) 22.何項政策主要是將公有農地釋放出來,賣給需要土地的農民?       (22)
(1) 三七五減租
(2) 公地放領
(3) 耕者有其田
(4) 農地重劃
(2) 23.政府在哪個時期為了加速經濟成長,採用「出口導向」政策,發展技術簡單、成本較低的輕工業,以拓展海外市場?       (23)
(1) 民國四十年代
(2) 民國五十年代
(3) 民國六十年代
(4) 民國七十年代
(4) 24.「政府以債?、股票等徵購地主土地,再轉讓佃農取得土地所有權。而地主則用債券、股票投資工商業,有助於臺灣工商業的發展。」請問:這是政府推行的哪一項改革?       (24)
(1) 三七五減租
(2) 公地放領
(3) 農地重劃
(4) 耕者有其田
(3) 25.政府設立加工出口區,提供完善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與華僑來臺投資,並給予區內廠商進口原料免稅、簡化手續等優惠,帶動哪種企業蓬勃發展,使對外貿易持續成長?       (25)
(1) 大型企業
(2) 國營企業
(3) 中小企業
(4) 外商企業
(3) 26.由於十大建設興建的緣故,許多相關工業設備與交通建設陸續完成,奠定臺灣在民國六十~七十年代哪種產業發展的基礎?       (26)
(1) 民生加工業
(2) 輕工業
(3) 重化工業
(4) 高科技產業
(2) 27.十大建設中的哪項建設對於臺灣南北均衡發展有明顯的助益?       (27)
(1) 北迴鐵路
(2) 中山高速公路
(3) 中正國際機場
(4) 臺中港
(2) 28.民國四十年代時,政府發展經濟是秉持下列哪項原則?       (28)
(1) 無方針主義
(2) 以農業培養工業
(3) 南進政策
(4) 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1) 29.臺灣光復初期,面對諸多動亂,政府為了穩定經濟,進而發行下列何者,以穩定物價?       (29)
(1) 新臺幣
(2) 舊臺幣
(3) 法幣
(4) 銀兩
(2) 30.民國六十年代時,曾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政府藉由何種方式將影響降至最低?       (30)
(1) 政府不再收稅
(2) 推動大型建設
(3) 公務人員不支薪
(4) 禁止輸入珠寶等奢侈品
(2) 31.民國69年,政府所設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以下列哪項產業為主力?       (31)
(1) 出口貿易
(2) 高科技產業
(3) 重工業
(4) 石化工業
(4) 32.為了減輕佃農的負擔,政府規定地租不可超過佃農收入的37.5%,此為何種農業政策?       (32)
(1) 農地重劃
(2) 公地放領
(3) 耕者有其田
(4) 三七五減租
(2) 33.游先生平常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製造目前3C家電所需要的晶片,這些產品除了供應國內市場需求之外,大部分均銷往國外。請問:這種產業有何種特色?       (33)
(1) 資本低廉
(2) 技術密集
(3) 勞力密集
(4) 不具國際競爭力
(1) 34.民國六十年代,因為發生下列哪個事件,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強烈衝擊以國際貿易為主的臺灣?       (34)
(1) 能源危機
(2) 金融危機
(3) 臺海危機
(4) 政治危機
(2) 35.民國38年,政府陸續推動土地改革的相關政策,其中包括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和哪項政策,逐漸恢復農業生產?       (35)
(1) 土地國有化
(2) 三七五減租
(3) 統一度量衡
(4) 林野調查
(1) 36.電視上曾有一則廣告,內容在說明臺灣所生產的電腦、腳踏車已闖出一片天,獲得國際市場的支持,言下之意是臺灣製造的產品相當優良,連外國人都愛用。請問:MIT這個標誌,最早已在何時開始聞名海外?       (36)
(1) 民國五十年代
(2) 民國六十年代
(3) 民國七十年代
(4) 民國八十年代
(1) 37.民國62年,政府因應世界經濟不景氣,推動哪項重大建設,以刺激經濟發展?       (37)
(1) 十大建設
(2) 十二項建設
(3) 十四項建設
(4) 土地改革
(1) 38.政府在哪個時期連續推動多項經濟建設計畫,同時為了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實行「進口替代」政策?       (38)
(1) 民國四十年代
(2) 民國五十年代
(3) 民國六十年代
(4) 民國七十年代
(2) 39.「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是亞洲、太平洋地區二十一個國家及地區的政府官員進行諮商論壇,其成立於何時?       (39)
(1) 西元1988年
(2) 西元1989年
(3) 西元1990年
(4) 西元1991年
(3) 40.臺灣政府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等國際性經濟組織,是在哪個時期?       (40)
(1) 民國六十年代
(2) 民國七十年代
(3) 民國八十年代
(4) 民國九十年代
(4) 41.《康軒研究月刊》中有一篇名為〈陳誠與臺灣土地改革〉的研究報告。依此判斷,這篇報告最有可能提到哪一政策?       (41)
(1) 十大建設
(2) 設立加工出口區
(3) 設立竹科
(4) 三七五減租
(3) 42.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設立,是代表臺灣的產業發展逐漸轉型到哪種類型?       (42)
(1) 輕工業
(2) 重工業
(3) 高科技產業
(4) 國防工業
(2) 43.前總統李登輝說:「臺灣之所以能夠在和平中完成政治改革,主要是以穩定的經濟發展為基礎。」而奠定經濟穩定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為何?       (43)
(1) 實施地方自治
(2) 推動土地改革
(3) 推展務實外交
(4) 促進行政革新
(3) 44.民國六十年代,我政府開始推動「十大建設」,是為了要因應當時的何種事件?       (44)
(1) 韓戰
(2) 八二三炮戰
(3) 國際能源危機
(4) 退出聯合國
(4) 45.民國38年起,政府推動土地改革,使原本的佃農獲得土地,晉升成為自耕農,進而提高生產意願。請問:自耕農人數增加,與哪一策略最為相關?       (45)
(1) 三七五減租
(2) 公地放領
(3) 農地重劃
(4) 耕者有其田
(2) 46.戰後臺灣在各方面的建設成績斐然、舉世共睹。尤其是在哪方面締造奇蹟,被列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46)
(1) 教育
(2) 經濟
(3) 文化
(4) 政治
(2) 47.臺南的大雄想到夏威夷去度假,他先坐著電氣化的火車到桃園後,再從桃園國際機場坐飛機出國。請問:鐵路電氣化和國際機場都是在政府的哪項建設中完成的?       (47)
(1) 林野調查
(2) 十大建設
(3) 十二項建設
(4) 土地改革
(3) 48.民國六十年末,政府決定發展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的產業,下列何產業成為當時臺灣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代表?       (48)
(1) 汽車工業
(2) 金融業
(3) 高科技業
(4) 紡織業
(3) 49.臺灣的工業由早期資本少、科技低的輕工業逐漸提升到資本多、科技高的工業,主要是因臺灣工業發展的何項優勢已逐漸消失?       (49)
(1) 豐富的原料
(2) 充足的動力
(3) 廉價的勞工
(4) 廣大的市場
(1) 50.近來臺灣有許多企業紛紛前往中國大陸設廠,其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50)
(1) 技術
(2) 成本
(3) 勞力
(4) 市場
(3) 51.臺灣在六十年代之後,農業社會逐漸轉變為工業社會,有人認為工業推展之所以能成功,與土地的改革政策有關。請問:以下哪個方式並非當時土地改革的方式?       (51)
(1) 耕者有其田
(2) 三七五減租
(3) 土地國有
(4) 公地放領
(2) 52.如如正在為阿公做口述歷史的訪問,阿公回憶民國四十年代時說道:「當年要不是政府政策的幫忙,像我們這種苦命的佃農,可能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只能看地主的臉色過日子了!」請問:他所說的政策是指下列何者?       (52)
(1) 九年國民教育
(2) 耕者有其田
(3) 十大建設
(4) 全民健康保險
(4) 53.臺灣土地改革制度中,哪項政策使得佃農的數量減少?       (53)
(1) 三七五減租
(2) 成立農會
(3) 公地放領
(4) 耕者有其田
(1) 54.臺灣光復初期,經濟困頓,其後經過一系列改革與建設,促使臺灣經濟起飛。請問:造成臺灣光復初期經濟困頓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54)
(1) 美國停止經援
(2) 復原速度緩慢
(3) 戰爭損失慘重
(4) 物價飛漲
(2) 55.臺灣社會過去曾出現「白米炸彈客抗議開放農產品進口衝擊臺灣農民生活」新聞事件。請問:這個事情的引發與臺灣加入下列哪個組織有密切關係?       (55)
(1) 聯合國
(2) 世界貿易組織
(3) 世界衛生組織
(4) 亞太經濟合作會
(3) 56.臺灣高鐵已大幅縮短南北之間距離。請問:民國六十年代「十大建設」之一,促進花蓮港發揮吞吐功能和東部蘭陽平原發展的建設為何?       (56)
(1) 鐵路電氣化
(2) 基隆港
(3) 北迴鐵路
(4) 南迴鐵路
(2) 57.要達到國家安定,首先就必須使人民的生計無憂。國民政府來臺後,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實施了下列哪幾項土地政策? (甲)三七五減租 (乙)耕者有其田 (丙)土地國有化 (丁)公地放領       (57)
(1) 甲乙丙
(2) 甲乙丁
(3) 甲丙丁
(4) 乙丙丁
(2) 58.臺灣是一個海島,自古以來,其地理位置即非常適合貿易活動。請問:民國五十年代,臺灣的投資環境,有何特色?       (58)
(1) 關稅高,投資廠商卻步
(2) 政府設立加工出口區,吸引外商與華僑
(3) 貿易往來手續繁複,以保護國內市場
(4) 以技術複雜、成本高的產品作為外商投資的主力
(1) 59.民國九十年代,臺灣農民時有抗議政府罔顧農民權益行動的出現,那是因為政府積極的想加入下列何者?       (59)
(1) WTO
(2) WHO
(3) APEC
(4) EU
(2) 60.民國六十年代臺灣面臨瓶頸,加上兩次石油危機,因此政府決定要在何處設立科學園區?       (60)
(1) 臺南
(2) 新竹
(3) 臺北
(4) 臺中
(2) 61.臺灣在哪個時期設立需要大量勞力的加工出口區,並藉此奠定經濟起飛的基礎?       (61)
(1) 民國四十年代
(2) 民國五十年代
(3) 民國六十年代
(4) 民國七十年代
(2) 62.民國八十年代起,我國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雖會面臨衝擊,但卻有助於達成何項政策目標?       (62)
(1) 縮短貧富差距,實現均富理想
(2) 促進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
(3) 減少經濟波動,穩定物價
(4) 增進經濟效率,達到最大國民生產
(4) 63.某學者想要寫一本《臺灣經濟起飛史》,有如下章節:(甲)渡過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法寶:十大建設 (乙)吸引外商投資的祕技:加工出口區 (丙)安定農民的貼心政策:耕者有其田 (丁)創造世界第一名:竹科的誕生。請問:按照這些政策實施的時間,應如何安排章節的先後?       (63)
(1) 甲乙丙丁
(2) 甲乙丁丙
(3) 乙丙丁甲
(4) 丙乙甲丁
(2) 64.民國六十年代臺灣面臨哪些經濟危機,促使產業轉向為更高科技的產業? (甲)石油危機 (乙)中共打壓 (丙)鄉村人口外移嚴重 (丁)喪失勞力密集的優勢       (64)
(1) 甲丙
(2) 甲丁
(3) 乙丙
(4) 乙丁
(1) 65.臺灣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主要是稱讚我國哪個方面的成就?       (65)
(1) 經濟發展
(2) 政治民主
(3) 人口控制
(4) 社會祥和
(1) 66.臺灣光復後,實施多項土地改革,包括:(甲)三七五減租 (乙)耕者有其田 (丙)公地放領。如果依照推行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是正確的?       (66)
(1) 甲丙乙
(2) 乙甲丙
(3) 丙甲乙
(4) 丙乙甲
(2) 67.「美援」在臺功成身退後,政府的經濟發展策略改變了,改採何種策略?       (67)
(1) 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2) 建立加工出口區,擴大出口
(3) 發展重化工業,推動十大建設
(4) 降低關稅,放寬進口管制
(3) 68.民國六十年代,何人提出十大建設的政策,大規模改造了臺灣的基礎建設,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       (68)
(1) 蔣中正
(2) 李登輝
(3) 蔣經國
(4) 陳誠
(2) 69.自民國38年起,政府陸續實施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農地改革,其目的為何?       (69)
(1) 增加國家經費
(2) 解決租佃不公的問題
(3) 農業商業化
(4) 發展精緻農業
(1) 70.目前臺灣唯一加入的政府間區域經貿組織是下列何者?       (70)
(1)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2) 歐洲聯盟
(3) 聯合國
(4) 東南亞國協
(3) 71.政府遷臺後,首先進行的是改善農民生活,並進行溫和的「土地改革」,其政策不包括下列何者?       (71)
(1) 三七五減租
(2) 公地放領
(3) 平均地權
(4) 耕者有其田
(3) 72.民國六十年代後期,工資持續上漲,過去勞力密集的優勢已逐漸消失,臺灣產業面臨發展的瓶頸,在這時候,政府決定推動下列哪項政策?       (72)
(1) 引進外勞
(2) 建立出口導向產業
(3) 在新竹建立高科技園區
(4) 減少進口,自行生產
(4) 73.政府來臺初期,推行何種措施,使得生產技術獲得改善,農產量大增?       (73)
(1) 實施高科技產業
(2) 與邦交國進行貿易
(3) 實施知識經濟
(4) 推行土地改革措施
(4) 74.民國五十年代由於哪項措施逐漸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促使對外貿易保持成長與出超?       (74)
(1) 設立科學園區
(2) 十大建設
(3) 鼓勵海外設廠
(4) 設立加工出口區
(1) 75.阿欣完成了臺灣史報告,她將報告的關鍵詞設定為「報禁」、「美麗島事件」、「耕者有其田」等,依此推斷,該報告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75)
(1) 戒嚴時期的社會面貌
(2) 日治時期的民主運動
(3) 韓戰時期的外交衝擊
(4) 抗戰時期的國家政策
(2) 76.近年來,政府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引起許多臺灣農民的憂心,甚至還發生白米炸彈客的事件。政府難以再用提高關稅等保護政策,使臺灣農作物具備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為何?       (76)
(1) 對美國長期貿易順差,而受到美國的壓力
(2) 加入WTO等國際組織,經濟必須走向自由化與國際化
(3) 外匯存底過高,引起聯合國的注意
(4) 國內市場對外國農產品的需求很大
(2) 77.臺灣的企業近年來不是紛紛雇用外籍勞工,就是到中國或東南亞設廠。請問: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何?       (77)
(1) 企業為拓展國際視野
(2) 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
(3) 外籍勞工比臺籍勞工優秀
(4) 政府鼓勵企業向外發展
(2) 78.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臺,在缺乏豐富天然資源的條件下,締造出世所矚目的臺灣經濟奇蹟。當時政府最先實施哪一方面的改革,奠定日後經濟發展的基礎?       (78)
(1) 國防
(2) 土地
(3) 貿易
(4) 教育
(3) 79.國民政府來臺時,為了改善人民生活,實施不少政策。其中「三七五減租」的內容為何?       (79)
(1) 以低價貸款給中小企銀,發展商業
(2) 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用較低的租金跟政府租地耕種
(3) 地主必須降低當時佃農的租金
(4) 為了解決人口暴增的住宿問題,以低價出租國宅
(3) 80.1970年代初期,中東爆發戰爭,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主要石油輸出國發動石油禁運,報復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石油價格因此在短期內大漲,造成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當時臺灣推動下列哪一項措施,降低了此危機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80)
(1) 加入國際組織
(2) 設立科學園區
(3) 實施十大建設
(4) 推行土地改革
(2) 81.「Made in Taiwan」表示是臺灣製造的產品,其中有許多「世界第一」的頭銜,如一九六○年代的鞋子、雨傘、毛衣、自行車、電扇、黑白電視機、計算機等,一直到一九九○年代的高科技產品,如:滑鼠、鍵盤、掃描器、主機板、網路卡、數據機等,產量都是世界第一。請問:這與政府曾經設立哪些特區推動產業發展有密切的關聯? (甲)經濟特區 (乙)高雄加工出口區 (丙)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81)
(1) 甲乙
(2) 乙丙
(3) 丙丁
(4) 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