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憂鬱症老公

懷孕、得到新生兒是件快樂的事,怎麼會不開心呢?相信許多人都聽過「產後憂鬱症」,尤其近年來經過媒體大肆地報導,更是讓人重視這問題。產前憂鬱 懷孕期間賀爾蒙變化,更是會讓親友說:「應該是妳懷孕的關係所以情緒起伏較大,之後就好了。」 「為了寶寶你應該保持好心情,增強情緒管理。」 「不要想太多。」 一些無心之言,會讓已經痛苦的媽媽們更無助。

產前憂鬱症老公

懷孕期間不是每天都是彩色的,這篇將會跟大家聊我的產前憂鬱及與自己的對話。

懷孕其他記錄:

  • 【男女備孕】兩個月就「做人成功」的心得& 備孕過程
  • 【懷孕初期 1-3月】出血、嗜睡、NIPT 唐氏症、性別檢測 & 注意事項
  • 懷孕後期症狀胃酸、抽筋等 & 舒緩好物分享
  • 準爸爸陪產男人專屬「爸爸教室」生產教育課後心得
  • 【如何自然產? 】順產運動 & 食物分享 + 無麻醉、來不及去醫院,意外在家產子紀錄!
  • 懷孕體重】如何養胎不養肉?40W2D 只胖 7.8公斤全紀錄 

憂鬱症的發生,時常是無預警的。就如有些人超級健康,但還是得到癌症一樣。而憂鬱症的症狀不限於「悲傷」,「不是是從前的自己」應該是比較好的形容方式。許多人都藏的很好,所以才會有人常說:「他外表那麼樂觀,根本不知道會有憂鬱症!」

大概有百分之十的準媽媽會得到產前憂鬱,許多是沒有原因的。當然有些因素可能會增加媽媽們的產後、 產前憂鬱,例如曾經患有憂鬱症、婚姻有衝突、缺乏支持者等。

產前憂鬱症老公

亞洲社會很愛說:「為母則強。」但當媽媽沒有那麼堅強的時候怎麼辦?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花了許多勇氣,尤其在華人社會,提出自己有憂鬱症彷彿就是不夠堅強一樣。 記得我第一次跟我爸提的時候,他還覺得我卡到陰?? 我父母已經算很開明了,其他人我無法想像。 我覺得讓我最怕尋找外界幫助的原因,應該是怕自己其實只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無病聲吟」、「太閒才會想太多」等。 因此我想要把這一切紀錄下來,希望它可以幫助一些需要的人,讓人覺得不孤單,這樣就夠了。

備註: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有輕生念頭,請找專業人士協助。 以下的紀錄是我個人的分享,並不適用每個人的現狀。

為什麼我覺得我有「 產前憂鬱 」?

要講產前憂鬱這件事情,應該要講到我的憂鬱症史。 其實在大部分人使用社群媒體時,都是顯現光鮮亮麗的一面,負面的發言會讓人感官不佳。 就算沒有這個意願,偶爾還是會跟人比較。

不過這都不是讓我有憂鬱症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根據第一位心理醫生的說法)應該是有一陣子我的婚姻不美滿、時常吵架(都是轉個念就會沒事的芝麻小事),吵到後來我都會失控、用輕微自我傷害的方式(但外人看不出來)來取得我老公的注目。

產前憂鬱症老公

在印度恆河的起源尋找心靈的平靜。

偏偏我老公是那種我越鬧越不理我的人,雖然沒有嚴重到要去醫院,但兩人最後都身心疲倦。 而壓倒我最後一根稻草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我無法創作、思緒完全空白,這對一位經營自媒體的人來說是很可怕。

最終我趁某趟回台灣時去找心理醫生,雖然只小聊了半小時,但已經給我巨大的幫助。 在不想要服用藥物的狀態下,我重新練瑜珈(延伸閱讀:七天印度瑜珈之旅) 、試著改變心態,無論身心或婚姻都有變好,重新找到「快樂」以及「對人生有動力」的感覺。

產前憂鬱症老公

成功懷孕的喜悅是真實的。

於是在我準備進入 32歲那年我們開始備孕,因為我覺得我心理上準備好了。 懷孕初期 1-3月雖然經歷身體上些不適,心態上都很正常,喜怒哀樂都有。 邁入懷孕第二期,身體也漸漸感到舒適。

此時的我突然某週開始注意到我的情緒開始麻木,沒有喜、沒有悲、不會想哭、不會像有些孕婦會無理取鬧,甚至連發怒也沒有,「我」變得不再是「我」,有點像當初憂鬱症的感覺。 好笑的是,老公覺得這是他婚姻中最開心的時刻,因為一切「和平」。 誰知道這只是壓抑的開始。

產前憂鬱症老公

許多人大推的 280天APP 雖然很可愛又支援中文,但大大的倒數數字讓我感到焦慮。

在快進入懷孕第三期,也就是大概二十五週時,APP 上面的生產倒數日從 280天變成二位數。 在那天我才意識到嬰兒快來了。原本已經沒有孕期間的喜悅感(但也沒有厭惡感),想到那些很期待自己孩子出生或是卸貨的朋友們,更讓自己質疑是不是有問題。

產前憂鬱症老公

這種往上數的 APP 就不會讓我感到緊張。感覺自己有點像是朝三暮四裡的猴子。

我想應該是這些情緒,讓我崩潰了。 我開始過得很不開心、易怒、吵架時又開始很偏激。 一方面很擔心突然爆走會不會導致早產(像電視一樣一生氣羊水就破了?),另一方面又很想消失,開始有輕生的念頭。 在懷孕 28週時,我找了我的婦產科醫生說明我的狀況。

產前憂鬱 ,該跟誰說?

很多人說夫妻要多溝通,我與老公在溝通方面從沒少過,我心裡想什麼都會說出來。 不過當你說出來時,對方不見得知道該如何幫助你或是回答你,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心情更低落。 我就曾經跟我媽講,她的回答是:「我知道憂鬱症,但沒想到會發生在妳身上。」 「也許你可以找其他已懷孕或是正在懷孕的朋友聊天,她們應該更懂妳的感受。」 我一位朋友提議。

產前憂鬱症老公

懷孕二十六週時被老公帶出去散心,微笑的背後又有誰知道呢?

其實我也不建議這麼做,因為許多時候壓力來源來自其他的媽媽。 尤其有些人天性樂觀,根本無法理解為何妳會這樣;又或者是她們本身也很忙,無法消化妳的負面情緒。 我就曾經與幾位朋友暗示過,但她們都選擇性視而不見(至少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又或者是想幫助,但怕自己說的話反而會有反效果,畢竟自身的經驗不見得能夠複製在他人身上。 因此我覺得找專業人士是最好的選擇。

產前憂鬱症老公

攝於三十一週與婦產科醫生產檢。 就算是面對專業人士,我也覺得說出自己有問題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在我跟婦產科醫生說明狀況後,他馬上拿了心理醫生的資料給我,希望我趕快去看專科。 他認同我的說法,產前如果就這樣的話,產後失控的機率會更大。 於是在我懷孕 31週,我看了心理醫師,細談了一個小時,試著找出原因,也整理出平常沒注意到的自我。

備註:心理醫師的費用在澳洲一小時約 AUD$170,但如果透過家庭醫師轉診,政府會每年會有補助,因此費用沒有想像地那麼高。

別忘記爸爸的心理健康

很多人在關注於媽媽時,會忘記爸爸的存在。 可是別忘記,當老婆經歷這些的同時,也會影響到男性的心理變化,而產生創傷症候群。 有些男生並不善於表達心裡的想法,有時會比女人更感到孤單。 我覺得我與老公的問題很早就存在了,也許當初應該早點去找感情諮詢,但又覺得是個人的問題而導致婚姻不順。

產前憂鬱症老公

由澳洲助產師設立的專為準爸爸們準備的陪產課程。

無論如何,我們兩人一致認為孩子的到來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於是老公現在也開始去看心理醫生,尤其他面對我的負面情緒已開始麻木(但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他的事了)更需要找人談談。 另外我老公也有參加一堂專門給準爸爸的三小時課程,讓男人可以認知當爸的責任。 詳細文章可閱讀這篇:準爸爸陪產 :男人專屬「爸爸教室」生產教育課後心得。

產前憂鬱症老公

我們知道小孩子的出生會讓兩人的世界起大變化,因此才希望能夠在孩子出世前把關係變好。

第一節(懷孕31週): 跟心理醫師談話,尋找導致我產前憂鬱的(可能)原因

心理醫師在一個小時的談話中,試著找出為何我在孕期會何有這樣的變化。 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以及過去的經歷,也會影響到現在。 以下是我們最初的結論,之後的治療也會專注於如何在不用藥物的狀況下,改變我的思考方式。

No.1: 我怕人生沒有選擇權

我跟心理醫師說,當時我住在南澳時很不快樂。 一開始會搬到阿德雷德這城市,是因為大學畢業後與一群朋友結伴從紐西蘭搬到一個薪水較高的「鄉下」地方。 沒想到不到一年,朋友們都陸續搬到其他大城市,而我在打算搬走前幾個月遇到現任老公,就此待了下來了。

我的公婆對我們很好,把一棟原本要投資的全新房子給我們住,但我還是悶悶不樂。 於是我們兩跑去環遊世界一年,還出了一本書(連結)。 原本以為環遊世界的心願了後,我可以好好定下來,但卻還是不快樂,更讓我覺得我生在福中不知福。 想搬離南澳,但又覺得辜負公婆的好意,我覺得我被困住了。

產前憂鬱症老公

南澳的房子無論是地理位置或是設備幾乎是滿分,可惜我就是不喜歡住在那座城市內。

幸好最後我還是選擇改變環境,一切在搬到墨爾本後有了好轉。 就算搬進新房子後的兩個禮拜,墨爾本就因為新冠肺炎而封城數月,每天我還是很快樂,因為這是我選擇的人生;房子又老又舊,每天修漏水等也都沒關係。 於是我覺得我們可以嘗試懷孕了。

不過跟許多現代女性一樣,好像沒有一個正確懷孕的時機,人生好像永遠有做不完的事。 周圍的人會懷孕,大多數都是因為年齡到了,再不嘗試未來只會越來越困難。 其實我對這時間點懷孕沒並有後悔,而且也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那裡都不能去,才決定受孕,這一切是照著我們的人生規劃走,疫情只是巧合,所以不要再叫她是 covid baby 了!

產前憂鬱症老公

墨爾本的房子又老又舊,但我們很快樂。

跟心理醫師討論的結果,應該是到了懷孕第二期,胎兒確定沒問題,我潛意識才意識到沒有回頭路了。 而越接近預產期,我更焦慮,因為孩子生出來後人生將會不一樣。 雖然很多人說嬰兒生出來後,我母愛會自動取代,但目前的我不是那麼確定。

懷孕第二期初,當我小腹還是平的時候,我常常會問我老公我看起來是不是像是沒有懷孕? 好像被認同我看起來不像孕婦會令我更開心。 後期我也不太想要聊嬰兒,當人們問我:「妳期不期待嬰兒的出生?」 我也無法展現出世人希望我展現出的興奮感。

產前憂鬱症老公

懷孕二十三週的我看起來還沒有孕婦的樣子,腹部也很小,因此我常常會覺得自己沒有懷孕。

「感覺擁有選擇權跟掌控感對妳來說很重要?」心理醫生問。 確實從小我爸媽就給我許多自由,我想要做什麼都會給予支持。 而嬰兒即將出生的結果是我無法改變的,因此我開始悶悶不樂,即便應該是件快樂的事。

我接著舉例與老公在母乳上的意見不合。 對於母乳我一直認為母乳好,但也知道有些女性就是無法順利餵母乳。 因此我不希望給自己那麼大的期望,有就有、沒有就算了,配方奶粉養出來的小孩一樣很壯。

我老公對母乳就很堅持,當我說出我覺得配方奶粉也不錯這種話時,他馬上說他覺得小孩這樣很可憐(如果我可以餵母乳的話,當然無法產奶就另當別論)! 我們為了這件事情吵了很多次,因為我希望無論我的決定如何,他都會給予尊重(心理醫生指出我就是需要有選擇權)。 雖然最後他說最終決定由我,但這樣的言論就已經讓我覺得我沒符合他的期望,而埋下陰影。

產前憂鬱症老公

最後我只買了兩支來自紐西蘭的 Haakaa 小花集乳器,老公正好奇該怎麼使用。

備註: 我有同樣很樂於餵母乳的媽媽朋友,當妳還在孕期就一直傳關於母乳或是哺乳器等特價資訊,雖然是好意,但還是會有壓力。 畢竟現代社會好像讓人覺得不餵母乳,就不是稱職的母親,因此對於母乳的想法我也不敢實話說。 當我說我不介意一半母乳、一半配方奶時,有些朋友還是會表現出不經意訝異的表情。 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不要給建議,而是等對方主動詢問再給資訊比較妥當。

No.2: 給自己太大壓力

以前的我蠻自我中心,不太在乎別人的感受,我開心最重要。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的心境開始改變,怕另別人失望。 不過將就別人的後果是我變得很不快樂,於是我最後還是會爭取我原本想要的結果,但爭取到後並不開心,而是愧疚感,好像我是個很壞的人。

那愧疚感隨著憂鬱症而漸漸擴大,會覆蓋我原本得到我想要的結果的喜悅,形成一個好像永遠不知足的狀態,變成個惡意循環。 例如母乳這件事,我老公明明已經妥協,事實上他已經接受這樣的結論,是我自己跟自己過意不過去,感覺我好像讓他失望。

產前憂鬱症老公

「你不可能滿足每個人。」心理醫生說。

另一件事是我老公一開始非常想要兒子,在懷孕第一期一直灌輸我胎兒一定是兒子。 結果 NIPT 非侵入性產前檢測 檢測出女兒時,反而是我很失望。 每次吵架他不讓我時,我都會想今天如果是他想要的兒子,那他會不會更讓我? 就算我老公現在已經很期待女兒的出生,但在潛意識裡一直甩不開。

產前憂鬱症老公

10W6D 去做 NIPT 的抽血。

「妳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心理醫師說。 這件事情我也知道,以前的我一直都是聳聳肩無所謂,但最近就是會把事情無限放大,自己也很厭惡這樣的自己。 有趣的是,如果是我不認同的事(例如家人說我孕期不應該亂搬東西、不應該運動那麼多)就算被人說,我也無所謂。

No.3: 自我厭惡,而產生自殘行為

「吵架的時候,我會想要自殘、自殺、消失,但是我老公從來不會有想死的想法,就算吵得很兇時也一樣。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我跟心理醫生提問。 「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通常是因為自我厭惡,所以才會想要消失。」她說。

聽她這麼一講,我記得我曾跟我媽講過我有自殺的想法(當我穩定時),她說她不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我老公也是。 我才發現原來他們兩個都是發生事情就會怪別人的人,這樣的人把責任都推卸給別人,自然不會厭惡自己,因為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的錯。 而我則是一發生事情,我會覺得是我自己的問題,自己是失敗者。

產前憂鬱症老公

心理醫生說許多成年人的創傷其實是來自童年,但父母也都在學習如何當父母,沒有人是完美的。

「聽妳這樣說,推卸責任的人比較不會自殺,但是怪人是不好的,有什麼方式是可以不要怪自己也不要怪別人呢?」我接著問。 「其實只要妳接受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妳無法控制的,例如嬰兒無法睡覺、餵奶,並不是自己的錯,那麼自然就會減少這樣的感覺。」心理醫生說。 我點點頭,確實我自己好像把家裡的大小事都壓在我身上,就算不必要,我卻還是想要插手所有的事。 難怪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療程結束前,心理醫師問我今天有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覺得透過談話,統一整理出自己的行為與思緒,是個無價的結果。 嬰兒的到來是必然的,我需要用正面的方式接受,好好享受最後兩個月的孕期。 希望一個月後的回診,我的思緒會更正面,而如果沒有改善的話,她也會教我一些「技巧」,如何用另一種方式思考。

產前憂鬱症老公

在南澳海岸線拍攝的一角,紀念當時從中國來澳洲掏金的第一批移民。

第二節諮詢(懷孕35週)

No.1: 把胎兒當植物來養?

在看了心理醫師了解背後可能的原因後,情況雖沒有好轉,但也沒變壞。 尤其上個禮拜的失眠比較沒有那麼嚴重(有可能是因為睡覺有節制我喝水的量,上廁所次數有減少),心理上有感覺比較平靜。 延伸閱讀:懷孕後期 :症狀(胃酸、抽筋等) & 舒緩好物分享

不過我跟心理醫師說我還是沒有感受到懷孕的喜悅,看著臉書社團同樣八月預產的媽媽們(FB 有許多同個月份預產期的準媽媽社團,組群內的媽媽包含全世界,可以一起分享症狀及煩惱等)秀出 33-35 週早產兒的照片,我實在無法想像已經形成如此「完整」的嬰兒會在我的肚子裡!

產前憂鬱症老公

就算已經懷孕34週,可以頻頻感受到胎動,但對肚子裡的孩子還是沒有真實感。

「我跟老公最近都忙著過生活,都不會去想我懷孕這件事,畢竟該買的東西都買好了。」我說。 「我覺得跟肚子裡的胎兒溝通很怪,因為我無法想像她是一個活體。 對我來說她像是個靈(?),知道她的存在但是無法想像,但說她是神也怪怪的。 很多準媽媽們覺得有胎動就足夠感受到這孩子的存在,但也很多準父母會花錢去照 3D 的超音波,也許有了實體的畫面才有連結感。」 我接著自己下結論。

產前憂鬱症老公

雖然不會溝通,但我相信植物是有靈性的。

心理醫師接著跟我說她與植物的故事。 「以前我也不會特別跟植物溝通,養它們也常常養到死。 某天我突然決定跟植物講話,結果發現它們雖然沒有辦法回話,理智上你也知道它們聽不懂,但是它們卻因為我每天跟它說話而越長越大。」 我記得小時候如果某株植物長得不好,我爸也會威脅它,要把它砍掉。 結果每次都很神奇,那顆快死的植物常常都會起死回生。因此植物有靈性這件事情我很同意。

「所以胎兒也是,雖然你現在感覺不到她的實體,但卻也知道她的存在。 一開始雖然很怪,但她在腹中其實都聽得到,也能感受到妳的能量。」 結論是把胎兒當植物來養? 雖然還是覺得很怪,但至少這是我可以接受的理念。 看看接下來我能不能開始跟她說話吧!

產前憂鬱症老公

我們家自己種的番茄大豐收。

No.2: 因怕受傷害而不敢付出?

在諮詢中,我一直跟心理醫生說我感到「detached from the baby。」「detached」這個詞意思是分離、沒有連結感。 我跟她說我在感情上很難投入,因為我怕投入太多,容易受到傷害。 懷孕第一期的時候也是,我不敢放太多情感,深怕如果流產的話我會受不了。

「妳覺得妳的 baby 會故意傷害妳嗎?」 「不會。」 「那妳在害怕什麼?」 「我可能怕成為那種失去自我、生活中心都圍繞著嬰兒的媽媽。」 「可是嬰兒要到一歲多以上,才能分辨出鏡子裡的那個人是她自己(個體),在這之前她都會以為鏡子內的反射是別人。 而自己則是跟母親一體,就如還在媽媽的子宮內一樣。 等到意識到爸爸的存在,也要等到三個月大以後。」 心理醫師說。

難怪外國人常說懷孕不是分成三期,而是四期,因為生出來後還有個「4th trimester」。

備註:她講的這個實驗我在 Netflix 上的 Babies 零到一歲有看過,該節目裡還講述許多有關的嬰兒身心發展實驗,還蠻推薦大家看的。

產前憂鬱症老公

Netflix 上面有蠻多關於嬰兒的優質紀錄片可以幫準爸媽們做準備。

「妳不可以因為怕受傷害,而保留自己的情感。 因為無論嬰兒怎麼傷害妳,他們都是無心的。如果你讓自己對 baby 的感情抽離,那麼嬰兒很有可能感受到妳無法完全愛她們,而把那個對母愛的情感轉移給他人,那麼未來要再彌補會更困難。」 她接著說明。

其實我懂,因為我是由阿嬤帶到七歲才移民到紐西蘭,老實說我愛我阿嬤多於愛我媽。 就算移民前,每個週末都會回去跟我爸媽住,但跟阿嬤還是比較親,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

產前憂鬱症老公

雖然相比之下我與我爸媽生活的時間較長,但確實與阿嬤比較親。

「妳跟妳老公怎麼樣?」心理醫生接著問。 「我懷孕後變得蠻依賴(attached)他的。 不然之前有一陣子我們有討論過離婚,當時我對他很 detached,這樣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比較不會心痛。」我答。 「既然你現在有辦法依賴(信任?)妳老公,代表妳接受有可能被受傷害的可能性。 而妳肚子中的胎兒比老公更不可能蓄意傷妳,那理當說應該更沒有理由對她抽離妳的情感。」 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理性上我了解,但心理上我不清楚有沒有辦法做到。 還有五個禮拜就到預產期了,我跟心理醫生說我想要產後再來看她。 接下來這五個禮拜我想要調整一下我的心態,看看有沒有辦法做到我們所說的改變。 雖然我還沒有辦法做到馬上「愛我的孩子」,畢竟還是有點陌生, 但網上很多資料顯示,許多新手爸媽也都需要幾個禮拜後才有辦法感受到愛,所以我知道我並不孤單,我只是希望我能夠在孕期能夠感受到那喜悅而已。

產前憂鬱症老公

孕期剩下五個禮拜,希望可以在這時間內與肚內的胎兒增加連結感,享受剩下的孕期。

第三節諮詢(懷孕38.5週)

其實對於要不要來第三節諮詢我感到有點掙扎。 因為自從預產期倒數十四天,我突然可以把肚子裡的寶寶當成「人」。 我開始跟她說話(一方面也是怕她太早生),也會用名字稱呼她(之前我都叫她「肚肚」),突然間我覺得我心態變成正常,也會有期待感,這中途雖然也有跟老公大吵,但我並不會變得偏激,因此不太清楚應該跟心理醫師談什麼。 不過老公還是鼓勵我去諮詢,想聊什麼都可以。

產前憂鬱症老公

懷孕三十八週的我,心情上平靜許多。

No.1 凡事以自己以及寶寶優先

心理醫生說通常在第一期確認寶寶安全後,準媽媽們就會開始跟孩子有共鳴,我確實晚了一些。 唯一讓我心中有點疙瘩的事,就是這段期間發生了一些家庭糾紛(這件事情目前不方便在網路分享),不過畢竟不是我的原生家庭,所以也沒有太多負面的感覺。 雖然這樣說,但總是怕是這件事情會藏在心底而影響我。

心理醫生一聽到我這樣講,馬上坐直正色地告訴我:「妳現在有了孩子,當母親的就會出現本能的保護欲。 千萬不要想要討好別人,妳唯一要照顧的就是妳自己、孩子、也許妳的老公,其他的甚麼都不要管。 尤其很多人都會想給你建議,千萬不要理,很多產後憂鬱症就是麼來的。」

產前憂鬱症老公

保護孩子是母性的本能。 雖然這張照片內的猴子看起來很嚇人…當時為什麼大家覺得安全呢?

我點點頭,產後的失眠總是會讓人變得脾氣比較暴躁,這時自我控制變得很重要。 心理醫生也教我一些跟老公講話的技巧,例如不要咄咄逼人。 雖然身為孕婦妳會希望老公會給妳最大的包容,但有時候為了婚姻的和平,妳也只能當那比較成熟的人。

「我怕我會把老公寵壞,使他沒有底線。 以前也常常讓他,但我覺得到後來他覺得是理所當然。」我講出我心裡的疙瘩。 「是沒錯,很多人都會這樣,可是妳老公也有來諮詢,慢慢地他會理解不是無限的包容不代表可以無法無天。」「聽起來好像是教育孩子。」心理醫師也同意我這樣的說法。

產前憂鬱症老公

最後兩星期,開始組裝嬰兒床。

No.2 產前不要聽太多「負面」生產故事

另外一件我覺得有點「心煩」的事,那就是我的好朋友預產期比我早三個禮拜,剛生了位新生兒。雖然很替她高興,但是在姊妹的組群內一直傳照片跟我們分享她的喜悅,連緊急剖腹生產的影片也都寄來!雖然血淋淋的新生兒也不是沒看過,但感覺就是不舒服。組群內也有已經剛生完的朋友,大家就在那裡面聊開了。

其實在我們上生產教育課程時,助產師就說當你越接近預產期,妳越不需要聽別人的生產故事。大家生產經驗都不同,很多都是負面的,只會讓準媽媽更緊張。尤其當準媽媽沒問妳的時候,直接分享自己的生產故事是很不禮貌的事(應該說沒顧慮她人的心情)。

假如我今天好奇的話,就會詢問,這時候媽媽分享就很OK,但直接一直劈哩啪啦講下去就會讓人不舒服。助產師說如果碰到這個情況,妳可以禮貌性跟對方說:「等我生完後,我們再一起聊好嗎? 因為我會緊張。」 畢竟這種感覺就像是大家考試都考完了,只剩妳還沒考,壓力會很大,希望未來的我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有些人不會介意,但誰知道呢?)

產前憂鬱症老公

還盡量每天早上做孕婦瑜珈的我。

總結:

以上是我在產前跟心理醫師治療的感想及談話,雖然不知道能不能幫助到任何人,但至少打出來後有助於思考。也許我這不是產前憂鬱症,而只是需要跟人講講話?無論如何,希望孩子出生後能夠保持,到時候再跟各位分享其它狀況囉!

備註:以上的分享都有與我老公討論過,他也支持我發表這篇文章。

產前憂鬱症老公

這些事情老實說真正認識我的人都不知道,但還是要謝謝陪伴在我身邊的人們,期待未來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