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憂鬱症時間

憂鬱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一種情緒反應,但如果長時間深陷在負面的情緒裡頭無法 抽身,就有可能罹患了憂鬱症。從懷孕到生產這段期間,母體發生急遽的生理變化,血液中荷爾蒙的變化,尤其是雌激素從孕期的高濃度,在產後又急速掉落;加上面臨家族及育兒、經濟等壓力時,有些女性在產前及產後一年間這個階段出現了 憂鬱症現象,醫學上稱為周產期憂鬱。

醫學上定義的周產期憂鬱,指的是從懷孕開始到產後一年期間出現了憂鬱症現象。也就是除了一般大 眾最常聽到的產後憂鬱外,其實,孕期期間也有可能出現憂鬱(產前憂鬱)。

產 前憂鬱的好發原因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同時也是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的洪泰和醫師指出,產前憂鬱的比例個案不像產後憂鬱來得多,可能的原因是懷孕時大家的重心會聚焦在孕婦身上,孕媽咪情緒較容易得到關照與支持。不過還是有一些狀況和產前憂鬱發生有關,例如本身就有慢性病的孕婦(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或罹患懷孕併發症的孕婦(如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等)、孕前有憂鬱症病史、非預期懷孕(20歲以下年輕孕婦更為明顯)、或胎兒有令人 擔心的狀況(估計體重較輕、生長較慢、構造異常或 早產等)。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提醒,產前憂鬱症可能會對母親及胎兒的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孕婦可能因胃口不好而營養不良,因情緒問題而導致飲酒或抽菸等不良習慣,進而增加子癲前症的機率,胎兒則可能發育較差,甚至早產、流產,或出生後有較多認知、情緒、行為問題出現,少數媽媽在孕期甚至有自殘或自殺的行為,不可不慎!

產前憂鬱症時間

產後憂鬱的好發原因

一般較為人所熟知的產後憂鬱,洪泰和醫師解釋此階段除了母體雌激素的急速下降外,隨著胎盤剝落後造成體內「單胺氧化酶A」含量提高及活性增加,進而加速代謝分解掉會讓人產生愉悅活力感的激素, 如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等,結果導致產後出現抑鬱不樂的低落情緒。另外在孩子出世後,往往家人朋友的重心頓時從產婦轉移到寶寶身上,這些改變會讓產婦在產後的二至三天內出現明顯的失落感及產後情緒低落的現象。

情緒低落是一種心情,不是病

洪泰和醫師說明,產後出現的輕微短暫憂鬱情緒稱為「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一般不會超過兩週。典型的症狀包括有:突然地情緒低落、哭泣、焦慮、易怒,第一胎的新手媽媽、或哺餵母乳不順、及剖腹產的產婦,比較常出現這個現象,不過若是家庭的支持系統完善,一般可以在兩週內完全緩解,產後情緒低落可視為正常情緒反應,不必擔心。

產前憂鬱症時間

憂鬱症是腦部生病了

劉嘉逸醫師強調,憂鬱症是腦部調節情緒的功能失調了,是一種疾病。當憂鬱症狀重,且影響到生活功能,就有可能是產後憂鬱。一般好發於產後二至四週,但產後一年內也都有可能發生。產後憂鬱症狀, 和一般重度憂鬱症相似,例如心情低落、焦慮不安、易怒、失眠、喪失興趣、疲倦無活力、無望感、無價值感、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出現自殺或傷害嬰兒的想法。

周產期憂鬱症是體質和社會心理因素共同引起的,而其中體質為主要因素,可以影響任何婦女,無關種族、社經地位、文化或教育程度。有憂鬱症或雙 相情感疾患(躁鬱症)的個人或家族病史,或在懷孕之前發生過憂鬱症,發生周產期憂鬱症的風險較大。 而懷孕期間和生產後的荷爾蒙變化也是導致周產期憂鬱症發生的原因之一。其他如非預期懷孕、生活變動、心理衝突、懷孕或照顧新生兒的壓力也是促發或加重因子。

9項指標判斷是否周產期憂鬱

洪泰和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研究顯示約有20~ 40%的人會有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的狀況,大多數媽媽約在兩週內症狀可獲得緩解,一般不需藥物治療,多以家人間的情緒支持及自我調適為主。而約有10~15%的人會發生產後憂鬱(Post-partum Depression),如果長達半個月以上發現情緒低落的現象沒有改善,則需要懷疑可能是產後憂鬱。

在產前或產後階段,如果媽媽本人或另一半及家人發現孕婦(或產婦)有以下症狀,9個項目至少要符合其中5個症狀(其中必須包含1或2)且持續半個月以上,對日常生活功能明顯造成影響,就可能是周產期憂鬱,請務必就診尋求治療。

產前憂鬱症時間

自我覺察及家人支持很重要

自我覺察的病識感很重要,當憂鬱情緒影響到生 活功能,或覺得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甚至無法自我調適時,極可能已罹患憂鬱症,應及時求助。另外,家人也應了解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會影響母親、 孩子和家庭。而「治療」是康復的最重要因素。家人應積極協助、鼓勵個案接受醫療照護。然後提供情感支持,協助完成相關工作,減輕個案壓力,如照顧嬰兒、完成家事等。

規律運動可增加抗壓性

科學研究指出,長期規律運動可以明顯改善及提高人的抗壓性,一週三至五天,每次半小時的運動達到心跳高於每分鐘130下(溫和運動)的程度,會提 升人體腦部血清素(穩定情緒)、多巴胺(提高活 力)、腦內啡(產生愉悅感)的活性,劉嘉逸醫師同時指出無氧運動效果又比有氧運動更好,不過無氧運動通常是短時間的強度運動,想要藉由無氧運動改善情緒,仍需評估自己的體能狀況,量力而為。

產前憂鬱症時間

周產期憂鬱症的治療方式

劉嘉逸醫師也澄清服用抗憂鬱藥,會讓人變得遲鈍憨憨的說法,抗憂鬱藥對腦神經有保護作用,提升神經滋養因子,有助於神經鏈結,對於活力與精神很有助益。即使懷孕或哺乳期間對胎兒及嬰幼兒的安全性高,應接受適當治療。

憂鬱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一種情緒反應,但如果長時間深陷在負面的情緒裡頭無法抽身,就有可能是罹患了憂鬱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30年憂鬱症將會成為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一名的疾病。意味著隨著人類社會改變,有更多人得到憂鬱症,它所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更重。

(圖片來源/Photo AC)

演藝圈中除了藝人大S曾飽受憂鬱症之苦,日前歌手艾成也因為憂鬱症而自殺輕生,令人不勝唏噓!提醒民眾一定要重視身邊親朋好友的狀況,避免憾事再度重演。

全世界得到憂鬱症的盛行率是 3%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15 歲以上民眾 8.9% 有中度以上憂鬱,5.2% 有重度憂鬱 (高於WHO估計3%);65 歲以上 8.4% 達重度憂鬱,其次 15~17 歲 6.8% 達重度憂鬱,估計憂鬱人口逾百萬。其中女性 10.9%,是男性 6.9% 的1.8 倍。憂鬱症通常就像感冒一樣,有時沒有特別的治療,過了一段時間就痊癒,但有可能再度復發。根據國民健康署網站指出,平均一個憂鬱期約在6~13個月,若是不治療,患者在這段時期會非常難過,快樂不起來,難以維持正常功能,甚至想不開。

女性懷孕期間容易憂鬱

不少女性從懷孕到產後這段期間也容易出現憂鬱症,醫學上統稱為「周產期憂鬱症」 ,一般較為人所知的就是產後憂鬱,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產後才發生;但有三分之一是在懷孕期就開始憂鬱;另有三分之一,則是在受孕之始便處在憂鬱症中。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達醫師先前接受《嬰兒與母親》採訪時曾指出,產後憂鬱症好發於產後0~3個月(尤其是產後0~1個月最多),但產後1年內皆有發生的可能。至於發生率的部分,美國的社區研究指出,發生率大約15%;國內研究則發現,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約10~20%。

產前憂鬱症早產風險提高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報告指出,孕婦產前壓力與胎兒低出生體重、早產及產後憂鬱有關,另美國國家科學會研究發現,壓力較大的孕婦,其自然流產的比例較高。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回顧文獻更進一步指出,相較於一般孕婦,罹患產前憂鬱症之孕婦,其胎兒早產風險增加 39%,低出生體重風險則增加 49%。

產前憂鬱症時間

(圖片來源/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產後憂鬱症的原因

一般產後媽媽如果無法得到足夠的後援,常會因為照顧寶寶太累,睡不好、睡眠不足導致憂鬱。如果此時家庭支持度不足、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婆媳衝突、產後身材走樣,種種原因導致產後憂鬱的機率更大。如果懷孕前已有焦慮症或憂鬱症,產後更容易憂鬱。

詹佳達醫師進一步指出,另外,生產後雌激素和黃體素等女性荷爾蒙下降,也容易導致情緒低落。加上生產可能使身體組織出現撕裂傷,身體會分泌組織修補激素,雖可幫助傷口癒合與復原,但容易使腦部的細胞與神經萎縮,而使人變得比較憂鬱。如果有家族體質(基因)的影響也是產後憂鬱症高風險族群。

產後憂鬱症的判斷指標

生產後發現自己一直處於情緒低落的狀況時,詹佳達醫師建議可以透過以下 9 個症狀去檢視,如果符合其中至少 5 個症狀、且症狀持續半個月以上,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如自我照顧、照顧嬰兒、與人互動),就有可能是產後憂鬱,請立即就醫尋求協助。

  • 每天大部分時間感到心情差、感到悲傷、或是一直哭泣。
  • 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如追劇、美食。

【以上兩項症狀,至少要有一項符合】

  • 吃不下、1個月內體重掉了5%以上,或是反而狂吃、1個月內體重增加5%以上。
  • 睡眠障礙、失眠、少數人反而可能嗜睡。
  • 容易急躁不安、反應激烈、情緒起伏大,或是變得遲鈍、對事情常冷淡不理。
  • 整天都覺得很累、沒體力、沒活力。
  • 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甚至有罪惡感。
  • 產後比以前更加無法專注或做事更猶豫不決。
  • 經常有想死、想自殺的想法,或是不由自主出現想要傷害寶寶的念頭。

國外研究指出,有 80% 的產婦可能經歷產後低潮(postpartum blue),而常表現出易落淚、失眠、情緒波動等症狀,這些情況通常在產後 2~3 天出現,但產後十天內即改善。有些得了產後憂鬱症的人會哭、有些人不會哭,還是應以上述判斷指標為準:包括五個或以上的症狀、時間為期半個月或更久、對日常生活功能造成明顯影響,三者缺一不可。

產前憂鬱症時間

(圖片來源/Photo AC)

從日常生活中改善產後憂鬱症

足夠的後援絕對能分擔產婦的壓力,因此家人幫忙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就很重要,例如:夜晚由家人幫忙照顧寶寶,讓產婦獲得足夠的睡眠。也可遵照醫囑補充雌激素等女性荷爾蒙,日常飲食則可攝取深海魚油(即Omega-3,包括DHA及EPA)和維生素B群。深海魚油有助於緩和發炎反應,也是腦部神經細胞的細胞膜重要構成成分(但深海魚油不建議接近預產期時服用,以免生產時出血增加,建議產後再服用)。如果有需要,應請教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可考慮接受心理諮商與治療。

不嚴重的產後憂鬱,有 80% 的患者可能在產後半年及一年內自行改善,但有可能出現後遺症,包括:睡不好、腰痠背痛、專注度與記憶力變差等;但仍有 20% 會持續憂鬱或更加惡化。如果從日常生活中改善憂鬱卻沒有起色、更加嚴重,或是憂鬱的程度一開始就較嚴重者,建議即早就醫。

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健康管理相關問題,可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主動致電回覆解答疑問,或民眾也可至「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查詢孕期照護資訊;相關心理衛生資源,可撥打 24小時免費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 (依舊愛我)

產前憂鬱什麼時候?

張倍禎醫師提到,觀察性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台灣大約有13%孕期女性罹患產前或產後憂鬱症,尤以首胎懷孕的準媽媽,在懷胎16週和產後4週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最高。 但仍有許多憂鬱的準媽媽未接受正確的憂鬱症診療。

產前憂鬱症會好嗎?

重點摘要: 引起產前憂鬱症的原因包含相關病史、生活壓力大等,原因有時可能不只一個。 懷孕時焦慮、不專心等症狀若持續2星期以上,就可能是產前憂鬱症。 接受心理治療及按時服藥等,都可能舒緩產前憂鬱的狀況。

懷孕初期會憂鬱嗎?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指出,生理與心理狀態本相互影響,而懷孕初期體內荷爾蒙的改變,不但引發不同的生理反應,也使得情緒起伏較不穩定,加上擔心胎兒營養夠不夠、發育得好不好,更造成情緒低落、焦慮、不安、莫名想哭、沮喪等負面感受。

如何改善產前憂鬱?

產前憂鬱症怎麼辦?.
找出能讓心情放鬆的活動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 .
充足的光照 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沐浴在陽光下會讓人有幸福感,能夠穩定情緒,緩解憂鬱! ... .
規律的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體內的「快樂荷爾蒙」,排除壓力、帶來快樂。 ... .
充足的睡眠 ... .
尋求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 ... .
心理諮商 ...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