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学什么

用户喜欢的/美美的/摆放这些只是外在表象,更直白些是设计的结果,而非过程;

这些都是为

普普通通学习室内的布置,按主人喜欢的风格,将房子布置的美美的,贴墙纸,摆植物,沙发布料位置

做的最基础的准备,而美术是为房子的布置前有审美的基础,画图则是为了更精确的在施工图纸上向施工方表达自己的设计,素描则是为了更快速的向用户(施工方)传达想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内容;

首先要明确室内设计包含什么:

宏观:

从空间来说,很多人对室内设计的认识比较狭隘,它不仅包含家庭装修,还包含各种公共空间,比如政府机关、学校、图书馆、医院、商业场所、办公空间、餐饮娱乐和酒店民宿等。

从专业角度来说,室内设计也涉及到建筑结构、机电、暖通、灯光、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方法学等。

其次要正确理解室内设计师:

在市场大环境下,身边有太多带销售性质的设计师,从而给刚入门的从业者造成错觉,认为设计和销售挂钩,设计就是销售的进化版。同时得益于信息的快速传播,看到行业翘楚又推出新的优秀作品,使从业者在仰慕的同时带有迷茫,或者干脆产生错误认知,比如签署足够多的合同就可以走上设计、设计就是销售等。

其实,室内设计师是一种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工作重点是把用户的需求转化成事实,其中着重与用户的沟通,了解用户的期望,在有限的空间、时间、技术、工艺、物料、成本等条件下,创造出实用与美观并重的全新空间。设计师的作用贯穿整个项目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让项目按照预期设想一步步落地,所以设计师并不是只负责某个阶段就撒手不管了。同时,从职责经验来讲,设计师更需要重视怎样维持构思到落地的平稳持续,而非设计上的奇思妙想及娴熟的软件操纵。

现在有不少从业者把手绘技术的高超和软件操作的熟练认为是设计师从业多年、设计经验丰富的表现,但是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手绘或CAD、SketchUp、3DMAX、BIM等的运用,都是为了利于方案的理解而存在的,它们更直接的定义是工具,是为了在不同阶段应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来达到设计的需求,比如手绘多出现在施工现场交接或和其他专业衔接沟通时,这样有助于提升效率。但无论工具怎样,帮助用户和产品建立更好的联系,在过程中对用户的挖掘和给予才是设计的核心。

微观:

正确的思维模式

对于设计师而言,有一技之长自然重要,但更大的竞争力不在于硬技能,而在于意识和思维模式,如果具备这一点,设计师就很容易赢得用户的认可和喜爱。如果缺少,则实施的过程会很辛苦,可能每个步骤都没错,但就是和用户难以达成信任。

  • 找准设计的关键点

室内设计盘根错节,要顾及的地方也很多。从结构到机电,从暖通到排水,专业知识一个都不能缺,用户习惯也不能忽略,中间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各方资源配合,还要纠结预算,面临这样交错牵制的情况,设计师该如何思考?

有的设计师会直接先做出方案,再把方案交给用户,让用户来判断,这就是典型的没找到关键点,因为大部分用户根本不懂专业,由用户带着跑只会将项目推得越来越糟糕,长时间的纠结还会影响交付的进程。所以,设计师要有效率的做好设计,关键在于以下两个点。

第1点:寻找主要因素。当一个项目中面临太多不确定因素时,往往存在一个最为要紧的因素,它可能就是推进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点。

第2点:根据造价。各专业解决方案很多,无论是节能、漂亮还是省事都有各自的达成方案,不同的方案都有不同的造价,那造价就成了限制设计的关键因素,明确造价总数,就可以进行顺利的分配。

  • 保持探索性

设计师要留意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艺,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分析。现在信息流动非常快捷,在公众号、朋友圈等看到新概念就可以留意一下,记录下来,方便时查查资料,查看应用环境、限制条件和造价等实时情况,虽然一时可能用不着,但很可能成为未来某个情况下的“杠杆点”。

现在用户的需求变化非常快,对于如今的市场,身为设计师如果依旧对新风系统、净水器、无地脚线、无过门石等新事物一知半解,那的确是太过闭塞了。

无地脚线情况,如图2-5所示

室内设计学什么

瓷砖和地板无缝衔接情况,如图2-6所示。

室内设计学什么

关于了解新鲜的事物的渠道,设计师可以从大师的作品中去寻找,也可以去合适的交流论坛,在论坛里了解行业动态和设计新思路。设计师在浏览作品时,除了发掘设计的美感,还要分析美感的组成思路,将这些设计结构点拆解记录,然后再恰当地运用于自己的设计项目中。

如果这里说得再深入些,那就是设计师要保持充分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满足用户与时俱进的设计需求,如果只用一个套路走下去,只会越做越窄,越做越难。在探索时,不要有范围的概念,比如觉得建筑超出范围了,心理学和设计没关系,要知道在设计领域,所有的学科都是共通的,虽然可能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做不到精通,但还是要去了解。

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学习的主动性。想要在设计行业中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并且能很好地连接用户和产品,就要养成探索新鲜事物的习惯,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 深入挖掘需求

对于设计师来说,想要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需要有两部分基础,一是专业经验,二是生活经验。而这两部分时常混为一谈,最经典的莫过于这个例子,有些用户会说“你又没买过房子、没结过婚、没有孩子、更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你怎么会设计”。这和“没买过别墅的人,如何设计别墅?”的问题如出一辙,其实这就是进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类问题的无限循环中。

其实,问出这类问题的人,就是在轻视设计师的专业性。前面也提到,室内设计需要众多专业的配合,并非只是简单的具有生活经验就可以进行设计。生活经验虽然有助于设计师透彻理解用户需求,但这远远不是全部,生活经验不能告诉你新建墙用轻体砖不好处理防潮,需要红砖垫底,而红砖的重量对楼板承重有影响,为了降低对楼板的压力,用多少红砖多少轻体砖都需要去具体计算,这就是需要有专业知识才能做到。

而生活经验是让设计师对用户需求有较好的认识,也就是把自己变为典型用户,置身于真正的场景,体验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具有一段时间的从业经历后,每当遇到此类需求时,设计师就会想到自己的体验,进而表现出一种“我已经知道下一步是什么”的预知能力。

举例说明一下,当面积不大的厨房在安排燃气灶时,通常都紧靠一边侧墙安置,这样设计看似增大了操作空间,实则做饭时,盛菜出锅特别不方便,会出现盘碗没地方放,大一些的盘子还有半边会腾空,盘碗靠灶台太近的部分太烫不好端取等问题。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是在燃气灶两侧都预留300mm以上的距离;

  • 流程化思维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和普通设计师之间的差别在于拆分方式,比如拿到一个项目,优秀的设计师会先将用户需求回归流程,对需求进行拆分和梳理,然后再从流程中寻找突破点,然后形成解决方案,而对于普通设计师来讲,则不会从总体的流程上来寻找突破,而是想到哪一点就从哪一点入手。

都说装修水很深,其实按照流程化来剖解后,其实并不难理解,当然用户自身不具备专业素养,但反推到初入门的设计师身上,情况也不会好太多。所以,对于一个优秀的设计来说,拿到某个项目后,一般会遵循3个基础步骤。该项目的目标和结果是什么。

1. 该项目中间有哪些关键点。

2. 在这些关键点上,可以做通过哪些途径来创造新的体验,有助于达成期望的结果。

如果某个项目效果不佳,设计师在分析具体原因时,就应该把这个项目的具体流程梳理出来,再从每个环节中寻找,而不是简单的甩锅给别人,怪罪施工方或用户。

建立正确的工作习惯

  • “超预期体验”意识

无论身处何种行业,人们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即“不论我能得到什么回报,先把事情做到我能理解的极致”。只有这样,才会把手头的工作变得很有趣。这是一种回报后置的逻辑,它专注为用户创造价值,当你创造的价值足够多的时候,用户一定会给予你无条件的认可和回报,且这种回报一般会超出你的预计。

举个身边的真实事例,装修是低频事件,一些设计师仗着用户对材料的购买毫无概念,从用户的供应商那里拿回扣,最后装修超支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用户和公司、设计师闹得不愉快也是司空见惯,这种情况下公司很难有 “回头客”的情况。

我身边却刚好有一个陌生用户直接到我当时所在的公司找我,要求我接手家里的设计工作,这让同事大跌眼镜,当时我也很奇怪,后来交流才得知,我曾经的一个项目是他合伙人的住宅,这位合伙人向他推荐了我,于是有了前面这一幕。

这就是前期认真做事攒下的认可和回报,类似于这种事,在从业时其实是特别有成就感的,包括一些设计师后来转为独立设计师,成立个人工作室/事务所,刚开始也是依赖于过去积攒下的用户的信任,他们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刻爆发出独特的惊喜。如果你注意观察,现在很流行的众筹、打赏等都是基于“回报后置”这种理念诞生的。

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特别是住宅项目类,预算都是有上限的,想要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出好看且实用的设计是很难的事,有些产品在品牌的渲染下已经超出用户的承受能力。在此情况下,设计师就需要找到合理的替代品,也就是不依赖品牌作为筛选条件,来达到用户的需求。由于室内设计涉及众多的构件,设计师通过品牌进行筛查和选取已经是件难度不低的事情了,如果越过品牌,难度又要翻几倍,这就需要设计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探索和积累。

基于此理念,设计师尽力为用户创造超出预期的价值,就能和用户建立起朋友之间的默契。

除此之外,室内设计师是给用户建立体系和框架,而非填满一个空间,后续这个空间还会有各种变化,比如成员的增加,功能的调整等,都需要设计师关注到位,这种对空间变化的设计理念也可以体现设计师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是否丰富。

  • 效率意识

效率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把你需要做的每件事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换算为成本,想要让成本更低,唯有提高效率,才是王道。

提高效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顾和总结,比如回顾自己的一周,做了哪些事情,有些有产出,哪些没有,产出的事情对于我后期的拓展有多重要。然后把它培养成长期的习惯,再慢慢缩短周期,从一周变为3天再变为1天。

当你习惯了每天回顾总结后,就可以再深入一点,每天工作前开始做规划,将一天的日程目录化,做成时间安排表,待适应后开始划分优先级。

执行时,有4个点要注意。

1.棘手的事情先试试,不求攻克,抱着尝试的态度更容易解决。

2.先难后易,越难的事情往后拖很可能越不想做,只有优先完成,才能让后续的工作更流畅。

3.适当地安排休息时间,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25分钟,每过一个阶段去做点其他事情,换换状态。

4.开始前将需要的东西准备好,避免中途寻找,否则不仅花费时间,还影响工作效率和状态。

比如说给自己定个提升方案,产出时间由15天变为10天,那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方案产出中各部分占用时间的比例,了解需求的时间和概念素材收集的时间,概念方案有哪些点不能确认,需要多久时间深入等。一般有效率意识的职场人士都会沿着这个路径继续深入,而相对缺乏这类概念的人一般是不管这些,先做着再说。

明确设计流程

室内设计学什么

1.咨询阶段:先要根据用户的喜好需求、住宅的当前情况和用户的预算计划等来制定初步的设计意向。

2.方案设计:根据上一阶段的设计意向,开始进行具象和分拆,根据用户的需求表、评估报告和喜好样式、风格和品牌等一步步将方案具体化,从AutoCAD平面布局到SketchUp格局样式,再到3ds Max灯光材质,最后到家具及饰品的选择,进行逐一确认后再完成整体方案图纸。

3.报价:报价算是从图纸到落地的第一步,它包括工程报价、主材报价、木作报价和家具报价,在与用户沟通报价时,尽量与图纸进行一一对应,这部分由项目经理接棒与用户沟通,一则是对方案图纸做到心中有数,二则是校验图纸和现场时,可以考虑到是否有不尽不实的地方。

4.实施:当方案正式步入落地阶段后,设计师就要对工程进度进行评估,寻找潜在问题,以避免设计效果的崩坏。同时,对这些问题做相应的记录,避免这种情况在下一个项目发生。

在室内设计行业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室内设计师”,需要能主导和掌控此流程中的全部环节。

以上节选自个人拙作《好设计是这样炼成的——室内设计师进阶手册》

完。

室内设计师学什么?

从专业角度来说,室内设计也涉及到建筑结构、机电、暖通、灯光、哲学、美学、艺术、心理、管理、经济和方法等。 其次要正确理解室内设计师: 在市场大环境下,身边有太多带销售性质的设计师,从而给刚入门的从业者造成错觉,认为设计和销售挂钩,设计就是销售的进化版。

室内设计需要会数学吗?

室内设计用不了多复杂的数学运算,很少涉及微积分、线性代数之类的,国内学到的数学完全足够了。

学室内设计 难吗?

室内设计虽然不,不过也有很多人是学了很久也学不会的,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盲目的考自己摸索,从而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 所以说UI设计虽然门槛不高,但是也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你能盲目的学习,本身对室内设计就是零基础的,没有设计基础,还自己摸索来学习的话,你觉得能学会

家装设计是什么?

家装设计是指家庭装修设计,在家庭正式装潢开工前进行功能格局上的规划设计,各空间界面的装饰设计家装设计中的配色没有难看的颜色,只有不和谐的配色。 在一所房子中,色彩的使用还蕴藏着健康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