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架構之下國際分工亦可能導致環境衝擊的全球化請問下列哪一種說法可作為上文的印證

一、经济全球化需要各国更广泛地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作为世界科技革命的产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历史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发展。

一是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1980至2003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超过6%,始终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前者的年均增长率要比后者高50%左右。

二是跨国直接投资迅猛发展。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2710亿美元,是1980年的22倍,同期国际直接投资占世界各国国内投资比重由2.3%提高到22%。虽然2001年以后受恐怖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跨国直接投资有所萎缩,但2004年已经实现恢复增长,达到6120亿美元。同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07年服务外包业务转移额将超过6000亿美元,2010年超过1.2万亿美元。

三是全球要素资源加快流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重组速度加快,服务业外包成为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特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占跨国直接投资的比例大大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也不断加快。据福里斯特研究公司调查,今后5年仅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就将向海外转移50多万个就业岗位。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90—2002年,国际银行贷款总额、国际债券发行总额、国际股权发行总额分别增长了1.2倍、4.8倍和6倍。据联合国统计,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技术交易总额只有110亿美元,到90年代中期骤增到4000亿美元。诸如“尤里卡计划”等跨国界联合研发也广泛存在。经济全球化遍及世界各地,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全球要素资源的配置和重组。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的理性选择。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曾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面对这种形势,各国已不是回避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机遇、化解挑战,争取最大获益的问题。一个国家很可能因为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错失发展良机,经济全球化却不会因为某个国家或组织的缺席而停止发展。实践证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展与他国的贸易投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是实现本国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外移,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自身产业结构升级。

二、中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多来,中国政府清理、修订和完善了3000多个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形成了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涉外经贸法律体系,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已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提前半年兑现了外贸经营权开放的承诺。中国政府还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法制化的新阶段。从今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将按入世承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较好地利用了机遇,减少了冲击,实现了发展。

26年来,中国GDP由1979年的140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GDP从181美元增加到1200美元。中国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生计问题,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004年底的2600万。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形成了一个巨大市场。通过积极参与全球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了国内外的资源流动和重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59亿元,2004年发展到53950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第一大手机用户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中国进出口贸易也实现了历史性飞跃。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高出同期世界贸易增速8.7个百分点,世界排位由1978年的第34位攀升到第3位。

培育了一系列优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抓住机遇开放沿海,培育出纺织品、服装等外向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机电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加大开放力度,家电、手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群纷纷涌现,促进了机电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出口。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以大力承接IT产业生产制造环节转移为机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高科技产业。目前我国IT生产规模已经居世界第3位,成功实现了IT产业从国民经济新兴产业到重要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涌现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吸引外商投资,营造开放的竞争环境,国内企业在学习和借鉴中增强了竞争实力。同时,通过开展跨国经营,一大批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如华源、海尔、联想等一些优势企业,正在加快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并具备了跨国公司雏形;万向、远大、新希望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最为活跃的力量。一批以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开发为主的国内企业,也开始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还存在不平衡的一面。从跨国投资规模来看,发达国家大,发展中国家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多。2003年,美国、法国、英国等10个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最多的发达国家,流出额占全球比重超过了4/5;同期,卢森堡、法国、美国等10个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最多的发达国家,流入额占全球份额的一半以上。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在全球直接投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明显的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圈、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圈和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圈。二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少。近年来,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所增长,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仍占全球总额的90%以上,而2003年发展中国家吸收的直接投资仅占全球流入总量的30%。三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投资更少。目前主要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以及新加坡等一些新兴工业国之间开展了较多的相互投资。

从跨国公司数量看,发达国家多,发展中国家少。跨国公司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也是跨国投资的主要载体。全球6.1万家跨国公司中,占据着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90%、全球贸易总量的65%、全球技术交易总量的80%和全球高新技术的95%以上。但发展中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很少。美国《财富》杂志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占绝大多数;若把韩国、新加坡等包括在内,发展中国家也只有38家,其中中国16家。

就中国自身而言,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引进来”多,“走出去”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吸收外商投资连续多年名列世界前列,截至2004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5600多亿美元。同期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则仅为370亿美元,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量的比重不到0.5%。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各国的优势企业走出国门,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本国大型跨国集团,已成为当今各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手段。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是中国政府确立的重大政策目标。中国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于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也将作出重要贡献。

在投资格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投资格局中的地位。目前中国对外投资总量虽然不大,但发展很快。对外投资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太、非洲和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投资规模将逐步扩大,并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投资能力的增强。

在产业格局方面,中国鼓励具有比较优势企业“走出去”,促进了发展中东道国的产业升级。中国纺织、家电等产业向外转移,通过转让适用技术、传授管理经验等,对提高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从过去以贸易为主,逐步扩展到工业生产、农业合作、商业零售、研发中心等领域,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更好的结合。

在南北格局方面,中国企业通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促进了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中土公司在尼日利亚承建的铁路项目、中信公司在伊朗德黑兰承建的地铁项目,既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又增加了项目所在国的就业和税收。中国企业“走出去”,带动了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的出口,满足了东道国生产发展所需。海尔、TCL等一些中国企业还与发达国家企业开展合作,生产和提供廉价的产品,增加了当地消费者的福利。

四、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在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普遍呼声。我认为,今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应该体现“三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实现互利共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国际经济合作应该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目前南北差距加大,一些国家正在被边缘化,世界最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已高达70倍。这种形势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空间将受到很大局限,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将引发更多的矛盾,给国际投资合作增添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国际经济合作不应以单纯的占领市场和获取利润为目的,而应当高度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困难和利益,注重增强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他们的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发达国家在扩大资本流出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技术转让、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使其他国家有更多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也应该逐步拆除投资壁垒,充分利用外来技术和资本发展自己。我们应继续拆除横亘在各国之间的投资壁垒,反对和尽快取消贸易投资歧视,实现世界产品、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最大限度地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利。

三是更加注重兼容并蓄。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和而不同”。各国国情千差万别,不仅自然资源禀赋不同,资本和技术实力各异,而且经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阶段等也有很大差异。国际经济合作应当更加灵活和务实。既要推动各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又要尊重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市场开放进程;既要逐步推进投资便利化,又要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主张,逐步减少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一直致力于通过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的原则,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合作,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与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相结合。加快制定和完善对外经济合作的总体规划,引导企业结合具体国情和自身实力,实施和承揽技术含量高、能带动出口、具有示范性的投资与合作项目。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帮助对外经济合作的中介机构准确定位,完善功能。进一步减少对外经济合作中介机构的行政色彩,强化服务和自律功能,承担起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鼓励和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中介机构加强与国际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的档次、水平以及服务的质量。

二是规范管理与优化服务相结合。加快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法制建设,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制定和完善对外经济合作在金融、保险、外汇、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便利化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下放对外投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健全对外经济合作的监管机制,完善相应的年检制度和统计制度。同时,要加强信息服务,继续完善已经运行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指南”,实现国内外投资促进的信息共享。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框架下对外经济合作的磋商机制,积极与有关国家签订经济合作方面的政府间双边协定。

三是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服务东道国发展相结合。支持和鼓励各类企业在不断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和市场开拓能力。同时,也要引导企业将自身发展与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转让适用技术、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为东道国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此文为作者在第二届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摘要)

現今全球化趨勢下各國的經貿關係日漸緊密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全球化趨勢下的結果a臺灣被排除在東亞的經濟整合架構之外b區域統合成為趨勢c東南亞國家協會接受共產國家加入組織d亞太地區逐漸形成東協+3的局面 下列有關跨國企業在全球化擴張過程的敘述何者錯誤 跨國企業布局全世界卻也帶來許多問題例如造成反全球化以下哪些是反全球化的主因甲環境災難;乙貧富鴻溝;丙核心與邊陲的不對等關係;丁設廠於他國增加企業成本 現今愈來愈多國家開始透過區域的經濟結盟來提升自身國家經濟關於區域經濟結盟的優點下列哪些正確甲貿易市場擁有規模經濟效益;乙已開發國家能鞏固自身地位;丙開發中國家將獲得更多勞力;丁各國工業獲得聚集經濟利益 圖一為美國速食業大亨麥當勞mcdonalds圖二為咖啡飲料界巨擘星巴克starbucks在全球的展店數量分布而近10年來這兩個跨國企業的壯大卻造成了許多國家的環境衝擊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全球化有兩種意涵其中之一是空間範圍的逐漸擴大特別是以全球空間做為人類活動範圍;另一個意涵是在同一空間範圍中人類活動的相互影響與相互依賴請問當人們之間的交流愈來愈強下列關於產業的發展趨勢哪一項是錯誤的 下列4位反全球化示威群眾所持的論點何者錯誤 下列有關東南亞國協多數會員國的經濟發展特色何者敘述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