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 之 下

对这个问题很有答一下的冲动。

其实中国环境问题已经存在了很久了,而且是已经严重了很久了。大家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其实并没有很好的重视起来。网上有很多调侃国内环境差的段子,其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重视。再比如知乎上这个问题

有哪些环保骗局? - 生活

,我给很多高票答案点了反对,而得票高,也恰恰反应了大众对于环境问题的不了解。

虽然大家都知道说一句“要注意保护环境”,但是“保护环境”就像是过年时说的“新年快乐”一样,只是这么一句类似祝福的话,只是这么一个特定的词语搭配,大家其实并没有思考过这个词语其实意味着什么。就像说“新年快乐”的时候,大家不会真的去思考我是不是真的快乐了,我该做些什么让自己快乐,我要让自己快乐到什么程度。同样,当我们说到“保护环境”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的环境其实已经恶化到什么程度,这种环境的恶化其实对我们的每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有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保护环境其实可以做些什么。

所以说,柴静的这次努力,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真的唤起了大家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对于环境问题,不要调侃,不要抱怨,不要愤怒,此时此刻此地此身,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

我自己开始意识到环境真的恶化,是几年前读戴蒙德写的《

崩溃 (豆瓣)

》其中详细描述了关于中国的环境问题。柴静这份调查中的很多内容和观点,在那本书中都有提及。尤其是关于政府对于环境问题重视以及环境保护法律落实还有环境保护部门权力的问题,都提到过。而且他在书中还提到,以中国的体制,如果政府可以拿出控制人口的态度和决绝来治理环境,中国的环境问题是肯定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的,并且举了08北京奥运会的例子。

中国政府要治理环境,是肯定要放缓经济发展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如果不治理环境,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关于环境问题,其实很多人还有误解。很大的一个误解就是觉得,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儿,中国环境不好是制度问题,但是恰恰把自身的努力撇开不谈。柴静的这个调查,也正是在唤起大众对于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态度。保护环境政府当然责任重大,但是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有份的。

推荐大家也看一下这个视频,是黄小山讲垃圾的哲学,介绍关于垃圾分类的事情。垃圾分类,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不要觉得这就是政府没有做好,这其实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

【一席】黄小山《垃圾里的哲学》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Q3NjE3NDk2.html

了解过关于垃圾分类之后,我突然发现,我们大众对于环境问题的不了解,这件事本身就是政府的失职。作为一个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向民众普及环境知识,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政府环保部门权力确实很小,很多事情他们也无能为力,但是在教育宣传方面,他们应该是可以做的啊。但是这一点他们做得也很不好。柴静的这个调查,恰恰是在帮环保部门在做这项工作,她在帮政府教育大众。所以,这个调查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想大家介绍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做法。

因此,在引起大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唤醒民众对于环境问题的主人翁态度,以及教育大众保护环境的方法上,我觉得这是这个调查最大的亮点。作为一个记者,一个公众人物,柴静功德无量。

整个调查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看视频;除此之外,我还想再补充一点。

国内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实际情况可能比调查中显示的还要糟糕。虽然有人质疑柴静把空气污染和新生儿肿瘤联系起来的做法欠妥,但是,我在

关于国内癌症的一些数据(下) - 理性的赌徒 - 知乎专栏

里介绍了《柳叶刀》中关于中国环境问题对于肿瘤发生的影响的描述,因为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了。

而且,这个调查中重点关注的是空气污染,国内的环境污染除了空气,还有水源污染。中国400多个癌症村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和水源污染有关;因为水源污染,造成中国每年至少3万名儿童的死亡。

另外,这个报道更关注了城市里的问题以及城镇化进程。其实,中国的农村也不逃不开污染的魔爪。比如水源污染主要发生在农村,甚至中国有超过3亿人口用不上自来水。而且,空气污染源中,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于农村,其实如果农村能烧煤已经算是进步了,很多农村生活做饭还是用非常原始的传统炉灶,这是非常低效而且重污染的方式,但是非常普遍。

所以治理环境问题任重道远,不是说这两天我们疯传一下这个调查就可以了,等到热度过去了,我们又重新自拍晒幸福了。我们应该从垃圾分类,从节能减排这些身边的事情做起,形成一种习惯,可能的话进一步推动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措施,我想这才是这个调查的意义所在。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2015年范铭执导的纪录片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是由范铭执导的纪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3]  。

该片讲述了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的故事 [1]  。

中文名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外文名 Under the dome 其他译名 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穹顶之下:柴静雾霾调查 类    型 纪录片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    演 范铭 制片人 柴静 片    长 103 分钟 上映时间 2015年2月28日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    彩 彩色

2014年初,柴静怀孕期间,医生告知她肚里的孩子被诊断有良性肿瘤,孩子出生后便要接受手术。为了能专程陪伴照顾女儿,柴静辞掉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工作。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有175天污染的北京,柴静害怕雾霾会影响女儿的成长。因此,柴静开始着手关于雾霾的调查 [4]  。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是由柴静自费一百万元拍摄的纪录片。柴静会展开调查的原因是自己的女儿在大雾霾天气下出生时被诊断为肿瘤。为了拍摄该片,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并多次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该片总共使用了33个视频、33 个数据,出现了157 个图表。该片中出现的33个视频,除了专门的背景介绍和资料说明,余下的视频均配有解说或同期声,二者交替使用 。为了让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严重后果一目了然,该片还穿插了动画短片。该动画短片的制作方是全国性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该片的制作周期长达一年 [1]  [5-7]   。

出品人

柴静

制片人

柴静

导演

范铭

执行编导

刘东啸、王瑾、张家贤

摄影

侯鑫强

动画

李沛然、Flora Lan、郭京慧

录音

李征

统筹

应超

剪辑

沈超

参考资料 [8]  [11] 

  • 为了真正了解雾霾,柴静亲自做雾霾健康测试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 [9]  。

  • 柴静曾硬着头皮把13万字的初稿发给同行提意见 [10]  。

上映日期

上映时间

上映平台

2015年2月28日

中国大陆 [3] 

2015年2月28日

优酷

2015年2月28日

爱奇艺

2015年2月28日

凤凰网

2015年2月28日

腾讯 [2] 

2015年2月28日

人民网

主创单位

制作单位

自然之友(动画制作) [7] 

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无疑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口。这既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次科普,同时也是对雾霾治理的强烈呼吁。从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到柴静的雾霾调查,尽管内容有所不同,但却都体现了媒体人的敏锐目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2]  。(人民网评)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不像一部纪录片,柴静讲故事的切入点是个体遭遇,但整个影片是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柴静既是参与者和体验者,但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 [6]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评)

参考资料
  • 1    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   .腾讯[引用日期2015-03-02]
  • 2    穹顶之下,母亲柴静向雾霾宣战   .人民政协报[引用日期2015-03-02]
  • 3    穹顶之下 制作发行   .1905[引用日期2022-03-24]
  • 4    穹顶之下 剧情   .1905[引用日期2022-03-24]
  • 5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网络热播   .新浪[引用日期2022-03-24]
  • 6    柴静谈雾霾调查以女儿病情开场:出于母亲本能   .腾讯[引用日期2022-03-24]
  • 7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 大量北京市民打电话咨询环保问题   .首都文明网[引用日期2022-03-24]
  • 8    演职员   .Mtime时光网[引用日期2022-03-24]
  • 9    我们都生活在“穹顶之下”   .大河网[引用日期2022-03-24]
  • 10    穹顶之下,柴静的调查真相|时事话题   .凤凰网[引用日期2022-03-24]
  • 11    柴静离职央视后自费百万调查雾霾:女儿出生前患肿瘤   .中华网[引用日期2022-03-25]
  • 12    人民网评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搜狐[引用日期2022-03-25]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