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多個社區健康問題進行優先順序之確認較常用的方式為

專技◆護理師◆精神科與社區衛生護理學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下ㄧ題

  • 查單字:關

62 針對多個社區健康問題進行優先順序之確認,較常用的方式為:
(A)民意團體過程
(B)焦點團體會談
(C)參與式觀察
(D)文獻查證

專技◆護理師◆精神科與社區衛生護理學- 106 年 - 106-2 專技高考_護理師:精神科與社區衛生護理學(花東考區補辦)#67175

答案:A
難度: 適中

  • 討論
  • 針對多個社區健康問題進行優先順序之確認較常用的方式為
    私人筆記( 1 )

最佳解!

黃柏霖 小二上 (2018/07/02)

多個社區健康問題進行優先順序之確認,較...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1F

Yuan 高三上 (2018/06/27)

透過居民自行投票決議最須優先改善的...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3F

陳彥儒 高三上 (2019/07/24)

焦點團體為商業上常用的方法,例如:了解產...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你可以購買他人私人筆記。

  • 查單字:關

懸賞詳解

X

專技◆護理師◆精神科與社區衛生護理學

66.下列有關中老年期健康問題的描述,何者正確? (A)骨質疏鬆症要在老年期才會開始發作 (B)喜愛活動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因子 ...

10 x
針對多個社區健康問題進行優先順序之確認較常用的方式為

前往解題

懸賞詳解

X

專技◆護理師◆精神科與社區衛生護理學

20 林小姐,15 歲,診斷為思覺失調症,多次因和母親的男朋友有爭執,出現幻聽。下列何者居家護理措 施最適當? (A)教導病人接受母親的男友...

10 x
針對多個社區健康問題進行優先順序之確認較常用的方式為

前往解題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apter 3 健康促進方案 的計畫 黃芷苓 編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3 健康促進方案 的計畫 黃芷苓 編著

2 前 言 健康促進是最高層的疾病預防策略,此一概念早在西元1965年之自然病史與三段五級中即已確立。
大多數國家皆將大部分資源及財力用於昂貴藥物開發及治療診斷之第二層預防工作中,以致於世界各國醫療費用節節上升,造成國家經濟的極大負擔。

3 不斷研發新藥物及診斷儀器,並非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疾病防治策略,而是應該在人們尚未生病前,能降低致病因子並促進及維護其健康。

4 不同形式的健康促進方案過程中均包含了六項基本的工作項目:
1.評估目標人口群的需要。 2.確認問題。 3.發展合適的最終目標與具體目標。 4.設計有創意且適合情境的行動策略(措施)。 5.執行方案的措施。 6.評價方案的執行結果。

5 第一節 如何開始健康促進方案 在方案一開始的時候,為了確保計畫進行順利,計畫者需獲得一些主要人物的支持。

6 一.獲得重要決策者及守門員的支持 首要之事是獲得目標社區最高層人員的支持,例如:行政首長、執行長或是機關主任,以確保計畫的精神,及所需的行政支持和經費援助。 若健康促進的理念是來自決策層級人士的推動,計畫者就無需費力推銷這些想法,然而此種情況畢竟不常發生。

7 筆者曾任某區域教學醫院的護理部主任,因鑒於社區醫療服務僅由社工師負責,護理人員只是被動參與,且缺乏專人負責,故於1997年起,訓練資深臨床護理人員主動接觸醫院周圍的里長、社區發展理事長、醫療儀器公司、民意代表等社區守門員,提供社區更方便的健康預防服務,如:健康講座、糖尿病自我照顧訓練等。

8 突破傳統以醫院為中心的衛教方式,利用社區的活動中心、老人公寓及廟口等場地,進行健康促進活動。
據筆者所知,美國某些健康保險公司會要求合約醫院提供健康促進方案,如:員工戒菸班、減重班及預防篩檢服務等,否則就不再簽約,迫使這些營利醫院需設專人負責預防保健業務。

9 經驗顯示大多數的健康促進計畫並非肇始於行政組織的上層人士,而可能是由一位職員、一位愛心媽媽、機構內的健康教育者,或是一位關心地方的居民所開始的;在國外,甚至是由仲介者將健康促進計畫賣給公司。

10 計畫者必須想盡各種方法,將健康促進計畫的理念推銷給決策者,若沒有他們的支持,健康促進計畫將顯得窒礙難行,因此計畫者必須先向決策人士說明為何要發展健康促進計畫。

11 上層管理者對於發展新方案的決策,仍需基於經費來源、政策重點、公共形象和一些政治因素來考量。計畫者需擬訂一些具體理由,以顯示出新的計畫能夠協助管理者實現機構目標、展現機構的願景。

12 一般而言是在計畫獲准進行後才會實施需求評估,然而,若能事先評估需求,則評估的結果是可作為發展健康促進計畫相當好的理由。

13 其他較常見的理由如下: 增加健康的知識 降低風險因子 減少醫療成本 改善員工的工作態度 減少因病請假日數 降低員工離職率 降低保險花費 減少員工申請傷殘補助 減少住院次數 縮短住院日數

14 資料來源也可以是與計畫相同情境的成功方案,計畫者可以參考這些社區、公司或是學校的計畫負責人是如何成功地將他們的計畫推銷給管理者,亦可以引用一些專業刊物中的成功案例。
計畫者應比較所提出的計畫與國家或縣(市)的健康計畫及目標社區民眾健康需求、國家或縣(市)的健康需求間之相關性,找出彼此相互呼應之處。

15 當計畫者發展這些說服理由時,應該強調「人」是社區中最重要的資源。例如:大都會人壽公司的主任安德魯布利蘭曾表述:「員工就是我們公司唯一最大的資產,員工有好的健康,公司才能有好的業績」。

16 計畫者必須能讓決策者想要去「買」所提出的健康促進計畫,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是輕率不得的,否則很可能因為沒有準備的周詳資料及理由,就使得計畫「胎死」在這個階段。

17 二.成立計畫委員會 為了發展一個清楚且具體的計畫,計畫者必須成立一個委員會,委員人數的訂定是依照計畫情境及目標人口群規模而定,而確認哪些人可以擔任計畫委員會或推動委員會的委員則是首要工作之一。

18 下面提供一些原則作為成立委員會的參考: 1. 選擇自願且有興趣參與整個計畫的人。換句話說,就是肯作且能產生影響力者。 2. 委員人選應盡可能是來自目標人口群中的各個階層。如此才能具代表性,且讓目標人口群在計畫中產生歸屬感。 3. 委員中應包括可在經費上支援的人。 4. 將相關單位代表人包括在內。

19 5. 定期地評值委員會的成員是否可以達成計畫宗旨及目標。
6. 訂定委員的任期,定期加入新成員,以帶動新的創意及熱忱。 7. 了解機構內或目標人口群的政治情勢與傾向。 8. 委員會成員的多寡需足以完成任務並能夠作討論及決策,故人數最好為奇數,委員會可以分組以便整理進行特定工作。

20 9. 委員的挑選過程可以藉由詢問、發通訊、需求評估或在其他廣泛流通的刊物刊登遴選委員消息,以推薦合適人選,也可以透過選舉、聘請或由機關團體指定。

21 委員會成立後應盡快選出領導者,最好是對健康促進計畫有興趣、具備基本健康促進知識、有組織能力、熱忱且富創造性者。
大多數人會希望健康教育工作者或計畫者擔任領導者。 計畫者需負責計畫中的許多工作,同時為了使計畫者能盡量保持客觀,委員會的領導人最好由其他的社區人士擔任,如此可以使委員會的工作平均分擔。

22 三.設定與方案相關的參數 在獲得決策者的支持及成立計畫委員會後,計畫者必須確認與計畫相關的參數。
以下的6個問題可以協助釐清計畫中的相關參數:

23 1. 什麼是決策者對健康促進計畫的理念與觀點?他們認為計畫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多餘的?
2. 決策者的計畫支持程度如何?是希望永續經營?還是一段時間的實驗計畫? 3. 決策者給予計畫的支援有哪些?人力、時間、空間、設備、材料……?

24 4. 決策者願意改變其組織文化嗎?例如,希望員工戒菸或開車繫安全帶?販賣機內的食物改為較有營養的,或以水來代替飲料?
5. 所有目標人口群是否都有機會參與健康促進計畫? 6. 計畫委員會的權責定位?是一個顧問團還是計畫的決策團體?

25 唯有清楚定義出影響計畫的相關參數,計畫委員會才能夠了解決策者對計畫的看法,知道決策者對計畫支持的程度及方式。
愈早訂出計畫參數,計畫委員會愈能在計畫過程中省下因為摸索而浪費的精力。 筆者願將個人過去的經驗與讀者分享,並作為成立計畫委員會之實務範例。

26 當衛生署第二梯次公開甄選「機關團體辦理社區健康營造計畫」之企劃案,自筆者草擬計畫書初稿到將最後版本送交衛生署前,只剩15個工作天,其間共召開兩次結合產官學界的計畫委員會。

27 這是以較大社區為健康促進場所的計畫,標的社區共有10,977戶,以筆者所服務的學校為主辦單位;所在地的衛生所為主要協辦單位,在學校及衛生所主管的被動支持但樂見其成下,結合社區中衛生促進委員會等12個機關或單位團體。 衛生所護理長也發揮多年經營與關心鄉民健康的影響力,宣傳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成立的重要性。

28 在第二次計畫委員會中即修訂並通過企劃案,並獲得了社區領袖們對社區健康營造中心之人力及財力支持的首肯。
在計畫過程中,衛生署評審委員會也是重要決策者。最後,企劃案確定通過,獲得三年共140萬元的經費支持。

29 不久,筆者召開「○○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推動委員會成立的第一次籌備會議,踴躍參與的單位有國中(小)愛心媽媽團、農會家政班成員、衛生促進委員、社區發展協會、救國團、鄰長及衛生所等34位熱心的社區人士,會議的進行有別於傳統的嚴肅及單向式,採用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積極地促進了參與人員間的互動,使得參與人員對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產生認同及參與感。

30 活動中共選出17位委員,而其餘成員則皆成為營造中心的志工,甚至活動結束後,仍陸續接到參與人員的電話,表示幫中心找到一些志工及願意給予經費協助的人,讓營造中心的幾位計畫拓荒者感受到莫大的激勵與鼓舞。

31 在正式成立「○○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健康促進委員會後,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組織章程及組織圖(圖3-1),選出常務委員及主任委員,分配委員工作,並進行衛生署指定中心掛牌儀式活動計畫,及委員會下之各組負責人之工作計畫報告。 圖3-1 ○○鄉社區營造中心組織圖

32 圖3-1 ○○鄉社區營造中心組織圖

33 由於每個社區的型態及資源均不相同,因此計畫委員會成立過程也會不同。
唯有掌握住共同的重要原則,才能成立一個真正屬於社區及了解社區的計畫委員會,這是健康促進方案開始的第二步,對計畫日後的發展及執行過程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其重要性不可言喻。

34 第二節 如何進行社區健康評估 一.專有名詞介紹 有許多不同的社區評估專有名詞孕育而生,它們的評估過程是相同的,只是在字義或精義上略為不同。

35 以下即是介紹過去文獻中所提到與社區健康評估有相似內涵的專有名詞,如:「社區診斷」、「社區需求評估」、「社區分析」等。

36 社區診斷(Community Diagnosis)
在50年代就已出現。 60年代,被運用於健康計畫當中。 班奈特在1979年將「社區診斷」的內容重新公式化,而葛林及克魯特在1980年則首先在健康教育計畫工作中加上較寬廣的社區診斷架構。

37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82年出版了一本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社區健康工作者的手冊,內容是以社區診斷概念為基礎。
丹佛在1980年所提出的「社區模式」。

38 社區分析(Community Analysis)
指在開始社區健康計畫時,必須評估及定義社區的需求、機會和資源的過程,因此在設計健康促進活動時,才能針對不同社區特性來採取執行措施。

39 經過社區分析後應可以得到一個動態的社區輪廓,此輪廓是在考慮政治及社會文化因素下,將健康疾病生命統計資料及人口學指標數值化。
輪廓中包括了一個社區的外形及目標、過去歷史和最近的市政改變及其他資源和對健康促進活動的準備度與能力。

40 在執行一個完整的社區分析時,應提供居民參與社區健康計畫的機會,使社區的居民和社區中的組織機構在參與需求評估時,增加了對健康促進活動的自覺和擁有感,並建立起投身於活動的使命感,而居民的參與程度,也正是評估社區實施健康促進方案準備度的項目之一。

41 二.評估健康需求的方法和技巧 健康需求可分兩種:服務需求及期望需求。前者是從健康專業人員的角度來看目標人口群的健康問題或能去解決的問題;後者則是目標人口群所認定的健康問題或能去解決的問題。

42 (一)服務需求(Service Needs)
經由計畫者的立場或角度評估而得,可根據下列之各項資料來擬訂: 1. 流行病學資料:例如衛生署每年的生命統 計資料、衛生所資料、人口普查、戶政事 務所資料、健保局等資料。 2. 健康照顧紀錄:例如衛生所或群體醫療中 心病歷、醫療院所的紀錄等。

43 3. 健康危險因子或生活型態評估:可自行發展或利用現成的評估工具。
4. 重要關係人所提供的訊息:例如心臟病病患或癌症病患的家屬。重要關係人也可以是朋友、社區領導人或宗教領袖等。 5. 最近期刊文獻的查考:藉由文獻查證可得知特定目標人口群的需要。例如愛滋病病患的需要。

44 6. 擋風玻璃式調查:計畫者直接或間接透過感官的視、聽、嗅、觸、聞等感覺,收集及評估社區居民如何互動、社區的噪音情形、社區的水質等資料。
7. 社會指標:社會福利及資源、經濟狀況。例如,主要職業收入、教育程度、壓力及適應調查等。

45 (二)期望需求(Service Demands)
經由標的人口群的立場或角度評估而得,有下列幾種方法: 1. 社區討論會:例如村(里)民大會、師生 座談或家長會議等,由社區居民共同討論 其需要或健康問題。

46 2. 焦點團體法:  此法源自於團體治療,係屬於質性研究法的一種。  與社區會議最大的不同是人數上只有8~12人左右,因此可以較深入了解參與者的感受、意見、信念及態度等,唯此法需由有經驗的人來帶領進行。

47  圖3-2、3-3即是筆者以此焦點團體法協助某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籌備社區健康大學的過程。
 圖3-2、3-3即是筆者以此焦點團體法協助某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籌備社區健康大學的過程。 圖3-2 由中心負責人說明此團體目的 圖3-3 由筆者帶領團體進行

48 圖3-2 由中心負責人說明此團體目的

49 圖3-3 由筆者帶領團體進行

50 3. 意見領袖調查:此法與前面兩者類似,但成員為標的人口中的次團體──意見領袖。可以包括:政治人物、公司的管理階層、學校的行政主管、宗教領袖或是社區中熱心人士。
4. 名目團體法:藉由團體參與者共同討論達成共識後,並排定健康問題的優先順序。

51 5.戴爾非技巧:有時標的社區屬於功能性社區,標地人口分散不同的地區或是民眾聚集不易時,可藉由書面通訊方式,收集代表性民眾的意見後,再由意見領袖排定問題的優先順序。
6.目標人口群的調查:社區民眾意見資料之收集是相當好的需求評估,設計簡單問卷,由社區民眾自己圈選所認為最重要的健康問題。

52 以上所列各種需求評估的方法,其目的皆是為了確認標的人口的健康狀態,可以盡量在需求評估的第一步驟中充分運用。

53 三.執行需求評估或社區診斷 的步驟 在執行一個需求評估或社區健康評估之前,應將「社區」或是「目標社區」的定義弄清楚。

54 什麼是社區? 什麼是社區?沒有單一的定義。 社區的概念被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或專家使用,領域不同,其意義亦可能有所不同。

55 有些社區的定義即是以心理連結或關係,來使一群個體有共同目標或經驗。
以華倫的社會系統觀點來看,強調社區的四種重要特徵:範圍、社會狀態、社會互動及社會控制。

56 本章所舉的例子,則是以行政區域來定義。因為起始計畫中,經費主要來自衛生署,其所欲達成的目標,皆以某一鄉(村)或市(區)的一萬戶為服務對象。
居民在特定的空間裡,共同生活及共享資源,自然形成所謂的社區,此稱之為「地域性社區」。

57 地域性社區雖較容易界定社區的具體範圍,但對社會狀態、社會互動或社會控制等部分,卻不一定是作為健康促進方案最好的範圍。

58 不同地理區域的人,因為發展共同興趣或分享共同功能和資源,而形成一個團體組織時,可以稱之為「功能性社區」。例如:各專業團體之工會等。
一個完整的需求評估過程中,應包括針對標的社區人群的需要所作的資料收集及分析,然後依照滿足需要的能力及問題的重要性來建立需要的優先順序。

59 資料的分類 資料的收集可分為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
第一手資料就是經由計畫者或工作人員直接由目標人口群所收集的資料;而第二手資料則為現成的資料。

60 例如:要進行一個職場的健康促進計畫時,第一手資料即是直接經由發問卷調查而得的資料;而第二手資料即是使用過去員工的身體檢查結果。
收集第一手資料較耗時耗錢,但是較符合目標人口群的現況;然而,若可收集到不錯的第二手資料,則可避免重複收集資料,省下不少費用。

61 大多數的健康促進計畫經費是有限的。在使用第二手資料時,需確認其是否符合標的人口群的需要,同時需小心地去驗證資料的可用性及適切性。
例如:這些資料是如何被收集的?何時被收集的?包含了哪些變項?資料是來自哪些人……等。

62 執行一個需求評估或社區診斷的過程中,有許多基本步驟。以下我們介紹吉蒙、坎博及貝克所提出的五項必要步驟。

63 步驟一:確認目標人口群目前的健 康狀態 直接資料 此步驟中最直接的資料為流行病學資料。它能夠提供疾病及傷害的分布訊息。

64 例如:利用衛生署或衛生所統計的疾病發生率、盛行率、死亡率、出生率、低體重兒出生率、未滿18歲青少女懷孕等生命統計資料,加以分析比較及作成統計表後,就可明確的了解此目標人口的服務需求。

65 可針對特殊議題自行發展或利用現有的一些工具及問卷來作評估,例如:生活型態的自我測驗卷。
某些臨床指標也可作為評估健康狀態的資料,例如:血壓、體重、體脂肪、生化檢查值等。甚至是保險花費的分類、看門診次數、住院次數、因病請假休息日數等,都是可以分析及利用的。

66 間接資料 1. 人口學資料中的年齡、性別、教育、種 族、人口成長及流動趨勢、經濟收入、居 住空間大小等。
1. 人口學資料中的年齡、性別、教育、種 族、人口成長及流動趨勢、經濟收入、居 住空間大小等。 2. 社會學診斷中的生活品質、壓力指數、社 會福利及資源利用等。

67 3. 社區娛樂系統的種類及數量,例如:公園、游泳池、運動場、電影院、電動玩具店、保齡球館及KTV等分布及利用情形。
4. 設施是否足夠安全或是否有不良娛樂場所等。

68 5. 主要宗教信仰對生活方式、價值觀及健康行為等。例如:在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居民,以信奉摩門教為主,其宗教自律甚嚴,奉行教規所訂的生活型態,使得社區中的慢性病罹病率及致死率較其他地區為低。

69 應將社區內的溝通系統列入評估,因其會影響健康訊息的傳遞。如:大眾傳播媒體(電視、收音機、報紙及雜誌等)的分布及利用情形;電話、信件、公布欄及網路的使用及成效等。

70 完整的社區評估中,也應將安全與運輸系統列入。因為交通因素也常是影響社區健康服務的重要障礙,有時因道路設計不當,使意外事故成為某些社區的重要健康問題。
地理環境特性的評估,如:社區界限大小、人口密度分布、醫療保健服務(如:醫院、診所、藥局及民俗醫療等)的分布是否平均及便利?河川的安全性、自然環境中有哪些是民生用途?

71 哪些是休閒娛樂的資源?動植物的分布(如:養豬戶汙染環境的情形)、人為環境建設(如:垃圾處理、空瓶及廢輪胎積水造成的登革熱病媒蚊指數)等。
社區氣候也會影響社區居民健康,如:台灣常見的颱風帶來雨水後的土石流、積水、山崩等。

72 在進行社區健康評估時,應盡可能包括以上因素在內,以文字敘述或圖表方式來呈現,其格式可依照經費補助機構的規定撰寫。
應盡可能用圖表對照的方式以增強問題的呈現。

73 步驟二:確認目前正進行之健康促進 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
步驟二:確認目前正進行之健康促進 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 需求評估的第二步驟是為了避免所計畫的健康促進活動與現存的計畫重複。 要確實了解目標社區中已有哪些計畫正在進行及其進行的狀況如何?這些計畫或活動是否有效?是否達到計畫目標?

74 標的人口群的需求是否被滿足?這些健康促進活動在哪裡舉辦?社區民眾利用這些計畫的情形?以上都是相當重要的參考資訊,可藉由與這些計畫相關的單位或主要負責人聯絡來獲得。

75 例如:筆者在進行社區健康營造計畫之初,先上衛生署網站了解相關訊息及下載資料後,與地方衛生局保健課及衛生所護理長聯繫討論計畫相關細節,並得知衛生所進行的健康促進活動有哪些?縣(市)中有哪些鄉(區)已通過計畫?哪些鄉(區)尚未進行此計畫?初步了解不同鄉(區)如何進行社區健康營造,若可能的話,應實地拜訪計畫負責人員,以進一步了解計畫進行的狀況及優缺點。

76 步驟三:確認目標社區中現存的健康 照顧計畫是否可滿足社區的 需求
步驟三:確認目標社區中現存的健康 照顧計畫是否可滿足社區的 需求 在進行了第一及第二步驟後,計畫者需要進一步分析所收集的資料間是否可以相互呼應?

77 例如:社區中乳癌的死亡率相當高,然而乳房篩檢率卻相當低;或是在分析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社區的健康問題是直接起因於缺乏某一健康照護方案。
若是在進行此步驟的分析時,計畫者無法明顯地指出社區的健康問題,可以詢問其他健康專業人員的意見,使計畫者能夠清楚地勾勒出社區的健康狀況及問題,進而針對目標社區的需求提供獨特的處理策略或措施。

78 步驟四:訂定健康問題的優先順序及 其可能的處理策略或措施
步驟四:訂定健康問題的優先順序及 其可能的處理策略或措施 此步驟的目的是給予計畫在實行時的方向。 在前三個步驟完成後,接下來我們應該訂出健康問題的優先順序,因為在有限的資源及時間內,不太可能解決所有的健康問題。 計畫者可依照五項原則來訂定優先順序:

79 1. 問題的嚴重性:例如:疾病的死亡率。 2. 問題的普遍性:例如:疾病的盛行率或發生率。 3. 策略的有效性:應評估計畫之措施能否有效改善標的人口的健康狀況。

80 4. 問題解決所需時間:即解決健康問題所耗費時間的長短。例如:登革熱流行預防與高血壓防治所需的時間就有所不同。
5. 可利用的資源:計畫中可動用的人力及設備,即人員是否具備解決相關健康問題的技能。

81 先以評分方式,依照問題嚴重性及普遍性兩個原則,選出五個健康問題。
評分等級為1~5分,1分為嚴重性及普遍性較低,5分為較高,兩項評分可得最高分為10分,依分數順序評出前五個健康問題。

82 再依此五個健康之問題策略的有效性、問題解決所需時間及可利用的資源等三項原則來排出優先處理的健康問題,評分等級為1~3分,1分為問題策略的有效性較低、問題解決所需時間較長及可利用的資源較少;3分為問題策略的有效性較高、問題解決所需時間較短及可利用的資源較多,故三項評分可得最高分為9分。

83 計畫者為了減少偏見,可以將排序結果給社區中的意見領袖或主要人士,進一步確認這些健康問題的優先順序。

84 步驟五:社區健康需求的再確認 此一步驟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將寶貴的資源浪費在不必要的計畫活動中。
最好重複檢視並確定需求評估的結果是真正符合社區民眾的需求。 例如:可以再進行一次焦點團體來了解民眾對需求評估結果的反應,或是詢問其他健康專業人員的意見。

85 第三節 如何訂定方案的目標 及選擇方案的措施
第三節 如何訂定方案的目標 及選擇方案的措施 一.訂定目標 一個有效的健康促進計畫,必須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方向來引導,同時也有助於計畫的規劃、執行及評值。

86 計畫的方向可以由三種目標來具體呈現,分別為計畫的宗旨、最終目標及具體目標。
三者的關係是先陳述計畫宗旨,再由宗旨闡述計畫的最終目標,然後根據最終目標來發展出計畫的具體目標。

87 (一)計畫宗旨 是針對整體計畫的一段概論性陳述。從這段陳述中可以呈現出計畫的目的及理念,由宗旨即可以引導計畫的最後目標及具體目標之方向。
以下的例子是有關社區健康營造計畫的宗旨:

88 「本計畫的宗旨是協助社區居民有自我照顧能力的活化及社區健康促進的伙伴關係,進而持續地改變其行為,以改善及維護健康。」

89 (二)計畫的最終目標 最終目標是指計畫未來努力的方向,而具體目標則是達到此方向所需採取的步驟。
最終目標是一種期望,它包含了較全面、較概括性和較通論性的方向。 達到最終目標所花費的時間較長,目標中所使用的字義通常不能被測量或觀察,例如:知道、改善或了解等。

90 最終目標包含的是計畫未來將要完成的問題,多以簡潔的分項條列式來呈現。
一個最終目標至少應包含兩項訊息內容:有哪些人會受到影響及有哪些事情會改變。一般而言,一個計畫大多是有好幾個最終目標。以下的例子是有關社區健康營造計畫的最終目標:

91 1. 整合社區各種專業資源與力量,以推動「社區健康營造」。
2. 改善標的社區民眾對維持健康之重要性的認知。 3. 標的社區民眾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致病及致死的因素。

92 4. 促進標的社區民眾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 5. 提高標的社區民眾之各項衛生保健服務的利用率。 6. 改善有健康問題民眾的健康狀況。

93 (三)具體目標 具體目標的敘述應更為簡潔。其功用被認為是連接計畫需求評估及措施的一座橋。
對計畫者而言,能夠建構計畫之具體目標是相當重要的技能。 具體目標的建構可由五個層面來考量:

94 警覺性的提高 使標的人口群意識到或察覺到一些適用的健康行為,其中最有名的例子為明星蕭薔的6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的宣傳廣告)。
明星張琪的更年期宣傳片、歌星張惠妹的拒菸廣告及多位明星拍攝向毒品說不等公益廣告,皆是為了達到此層面之具體目標的方案措施。

95 警覺性的提高,並不代表標的人口一定會採取此健康行為,提高警覺性是具體目標中最低的層次,一般而言較易達成。
除了前述的例子外,其他可運用的方法如:大型廣告看板、電子看板或標語、記者會、新聞稿等。

96 知識的增加 使標的人口群增加相關的健康知識。 此層面之具體目標多以衛教單張、健康講座、一對一或團體衛教活動等方式來達成。

97 態度的改變 使標的人口群對某項健康行為有正向的態度。例如:服藥遵從性、戒菸、減重、定期篩檢、戴安全帽及繫安全帶等。
達成目標所需的方法大多以深度會談、焦點團體或社會支持等來進行。

98 健康技能的發展 此層次的具體目標在於使標的人口群具備改善健康狀態所需之技能,如量血壓、測血糖、自行注射胰島素、乳房自我檢查、食物卡路里計算和如何選擇均衡食物、體適能運動測量、慢性精神病患的自行服藥等。

99 行為的改變 使標的人口群發展健康行為以改善或促進其健康。此層面目標的達成,需有足夠及方便的健康服務。
健康行為的改變是屬於最高層次的目標,可以只是培養某項健康行為,如規律運動、繫安全帶、酒後不開車等;也可能牽涉相當深且廣的理論,如行為矯正、制約行為、自我導向行為改變、健康信念模式等;而這些需受過專業訓練且有經驗者,才能領導方案策略。

100 例如:戒菸班、減重班、壓力調適班、處理恐慌、害怕、憂鬱等治療團體、戒酒匿名協會(AAA)等。
可用一對一或團體的多單元衛教課程或焦點團體來進行。 發展計畫的具體目標時,雖不必涵蓋所有的層面,但也不要只有單一層面目標。

101 例如:若一個戒菸計畫的具體目標是50%的計畫參與者能夠停止吸菸,到最後只有20%的人戒菸成功,是否就表示此計畫失敗?雖然經費支援單位較易因此認為此計畫無效,甚至不再予以支援;然而,參與計畫的結果可能使得參加者對吸菸危害之警覺性提高、相關知識之增加、態度改變或是獲得戒菸的技巧,甚至每天吸菸的量下降,這些都是正向的計畫成果。

102 故計畫者在擬訂具體目標時,不要僅專注在較高層次的目標,應從多個層面加以考量。
就內容而言,具體目標應包括的項目有:哪些人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要達成多少的量、要達成目標的期間及期望什麼狀態或結果會發生。 下列的例子,可作參考:

103 1. 員工在接到有關心血管健康的宣傳單後,至少30%以上的人能夠確認自己的危險因子。
2. 員工在參加完心血管健康課程後,有80%以上的人能夠解釋心血管健康的四項原則。 3. 學員參加完戒酒課程後,所有的學員願意說出戒酒對他們的好處至少一個。

104 4. 在參加完如何運動的第一堂課後,100%的學員能夠量到60秒的脈搏次數。
5. 在完成運動課程的70%學員中,有40%的學員能夠在課程進行中有每周運動三次,每次20~30分鐘。 6. 標的社區中,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癌抹片篩檢率增加至80%。

105 7. 標的社區中,35歲以上婦女乳癌篩檢率增加至45%。
8. 標的社區中,40~64歲的成人接受全民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檢查率每年達到45%。 9. 標的社區中,65歲以上的成人接受全民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檢查率每年達到45%。

106 二.措施的選擇 一旦確定最終目標及具體目標後,計畫者必須要開始考慮採取哪些方法及活動以達成目標,同時也必須確認有哪些措施最具有效性及效能。
在決定所採取的哪些措施時,可以考慮以下問題:

107 1. 這些措施是否有理論基礎?  如果措施是基於完整的學習及教育理論,則可有較大的機會去達到想要的結果或目標。當筆者與衛生所合辦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時,曾採取以自我導向學習的理論及方式帶領意見領袖團體進行營造中心推動委員會。  衛生所的主要負責護理人員在會前相當擔心會議無法進行下去,但事實上,所有參與者在參加活動後,都相當有成就感及滿足感。

108 2. 是否有足夠資源來支持這些措施的執行?有些措施或活動需要大量的金錢、較長的時間、較多的人力或較大的空間。例如:大眾傳播媒體的運用是相當昂貴的。
3. 這些措施是否合適於標的人口群的年齡、性別、社經地位、知識、技能及行為的特性等?例如:社區健康大學較適用於都市化社區,而鄉村型態的社區則可用農會家政班或○○社的形式。

109 4. 過去是否曾有一些活動成功地達成類似的計畫目標?計畫者可以參考文獻中的記載,找出相關的措施,例如:成功減重的課程或活動。
5. 措施或活動是否符合計畫目的?例如:為提高警覺性所採取的措施與為增加知識的措施大多不同。

110 6. 這些活動於標的人口群的多寡?有些活動較適合團體來進行,有些則以個人方式較合適。例如:使員工戒菸的策略與教導社區居民開車繫安全帶的策略就大不相同。

111 三.措施的種類 一個計畫的措施可包含多種不同的活動。 以下介紹八種較常見的活動種類:

112 (一)傳統的教育活動 傳統的衛生教育課程多以健康講座及個人衛教活動等方式進行,並配合投影片、幻燈片、大字報、衛教單張及圖片等教材。
為了增加參與者的互動及興趣,我們也可採用團體討論、角色扮演、戲劇、遊戲、腦力激盪、辯論、實地演練、唱歌、詩詞及說故事等方式。

113 可在戶外舉行教學活動,例如:遠足或參觀、健康園遊會、健康博覽會等。
這些課程的教育活動較多被用於前四個層次健康技能發展的具體目標。

114 (二)行為改變活動 此類活動大多以小團體的方式,針對某一個具體的行為,以嚴謹及系統化過程做改變。
所謂具體的行為,如增加運動、壓力處理技巧、戒菸或減少脂肪攝取等。

115 通常開始作行為矯正時,參與者需先用一周或一個月的時間來觀察及記錄此項行為,之後再配合計畫去改變。
此活動需由受過訓練及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來帶領,且活動課程至少需維持2~3個月。

116 (三)環境改變活動 此類活動大多用於試圖改變多數人的健康警覺性、知識、態度、技能或行為等。
以「強迫選擇」的情境使標的人口一直接觸健康相關的訊息及環境。 例如:校園內的餐廳及販賣機僅供應健康的食物、校園內全面禁菸,餐廳內禁菸及工作場所播放輕柔音樂等。

117 美國有些小學規定,若小朋友要購買販賣機的汽水,必須由父母陪同,否則會遭輔導員責罵;加州法令已訂,所有餐廳全面禁菸;有些教會學校甚至規定,全校園每一角落全面禁菸。
此類活動的效果非常好,然而,大多需經過繁複的行政、法令、政治等運作過程,才能徹底實行。

118 (四)立法活動 藉由訂定健康促進的相關法律、政策、立法說明及條規等法令活動來影響大眾健康。
例如:騎機車需戴安全帽、開車需繫安全帶、開車者的酒精濃度規定、菸害防治法、香菸的附加物等。

119 此類活動費時更久且爭議性大,訂定過程中也需有法律專家共同參與,組成委員會,正反兩方意見不斷溝通、辯論及討論,才能逐漸訂定完善的健康法令。

120 (五)以社區參與來影響相關的健康公 共政策
(五)以社區參與來影響相關的健康公 共政策 「社區參與」與立法活動不同,前者是民眾積極介入會影響他們健康的公共事務中,從蒐集資料、尋求支持及資源、鼓勵更多人參與,進而影響決策的過程。

121 社區參與常可引導或改變健康的公共議題,藉由正式的及非正式社區成人教育,增加人們對某個特別議題的警覺性及知識。
常用的策略是國會遊說團及每人給國會議員寫信或發電子郵件。 例如:國內的長期照護中老人福利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過程,就是由許多專業人員不斷向立法委員遊說及說明的結果。

122 (六)影響組織文化的活動 此類活動與環境改變是息息相關的。組織文化常是一個傳統的常規,由社區中的人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漸漸建立形成的,但若能得到組織中決策者的支持,仍可在很短時間內獲得改變。 例如:學校、公司或非營利機構等,利用早上或下午20分鐘,作為全體員工的運動時間或在公司的餐廳中提供有折扣優待的健康食物。

123 (七)訊息溝通活動 如何讓健康訊息在社區內可以交流溝通,是健康促進措施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最常見的交流溝通活動是大眾傳播媒體,包括地方及全國報紙、有線及無線電視台、廣播、雜誌,甚至是鄉村常使用的廣播器、宣傳車等。 不同的社區型態及經費多寡會影響計畫者使用不同的訊息溝通管道。

124 (八)社會支持及社會網路活動 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證實,社會支持對於健康行為改變是相當的重要。
故支持性團體的成立可以使得參與健康活動的人彼此分享經驗及扶持鼓勵。 支持性團體大多為小團體,甚至可以小至兩人。

125 在團體中運用競爭性及契約策略,能夠使參與者較長時間地投入在健康促進活動中。
社交聯誼活動可以間接地解決參與者的問題,使他們感受不孤單,知道有些人與他們有共同的問題。

126 在筆者所主持的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我們舉辦志工成長團體,聘請肢體開發的戲劇指導專家,進行為期8周的課程,帶給志工們更深入的交流與互動,目前他們也成為營造中心最重要的核心參與者。

127 社會網絡活動是將參與者連結起來,使他們感受到被需要、被關心、被信任、有感情、有權利、有義務。例如:可以將所有可利用的資源及參與者彼此聯絡的電話列印成冊,使參與者在面臨任何問題時,可立即找到資源。目前許多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組織志工團體以推廣及促進社區健康,也是基於此策略措施的運用。

128 總地來說,計畫者需針對計畫具體目標來設計計畫措施,措施中則包括多種不同類型的活動,而這個也就是計畫的成果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