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展覽簡介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陪伴我們的臺灣島嶼,一起穿越數百年的記憶流轉吧!在這裡,你會從神秘的起源傳說開始,跟著這塊土地,一次次歷經時代的更迭與鉅變,看見大歷史之下人群的樣貌、聲音與故事。

展覽以「時代」作為單元,分為「臺灣,交會之島」、「最初的抵岸」、「倚海而生的島與人」、「山海之間的共存與競逐」、「新秩序下的苦悶與夢想」、「邁向民主這條路」、「大家的博物館」7大單元;從史前到當代,相異的時空情境中,是否喚起你似曾相似的共鳴?

臺灣,交會之島

臺灣,要從「交會」開始說起。這是一段不同人群,碰撞、摸索,共有同一塊土地的故事。

最初的抵岸

史前時代的故事裡,誰是最古老的臺灣人?他們從哪裡來?又為何來到臺灣?在有文字紀錄以前,已經有一波又一波的人群來到臺灣。當時的人群,往往是以小團體或小型聚落的型態前來,落地形成繽紛多樣的文化。他們在島上彼此往來、交流,甚至以此為據點,前往其他世界。

倚海而生的島與人

16世紀中期,臺灣逐漸成為東亞貿易的會合點與轉運點,東西方各大海權勢力在此競逐,臺灣的原住民社會開始面對一波波外來衝擊。首先是中國及日本的私商、海盜,以臺灣為會合貿易的地點。進入17世紀以後,又加入了來自歐洲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東西方文化在此交會,使臺灣成為東亞歷史舞臺上的要角。

山海之間的共存與競逐

17世紀貿易開放環境中的臺灣,於1684年被隔海西鄰的清朝併入其版圖。大量漢人移民持續渡海前來,在中央山脈以西的平原、丘陵、沿山等不同地形與區域,發展出各自的村落、產業及生活方式,逐漸形成了以漢人移民為主體的傳統地域社會,在地的原住民社會卻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這片山與海之間的土地上,不同人群相互共存,也彼此競逐。

新秩序下的苦悶與夢想

1894年,清國於清日戰爭中落敗,在1895年割讓臺灣予日本後,日本挾著強大軍力,征服並統治臺灣。臺灣的新統治者與過去的統治者不同,致力於貫徹國家的統治權,掌控土地及個人人身,乃至對人民忠誠心的要求。臺灣人在新的相遇中經驗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走向民主這條路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臺灣人普遍抱著脫離殖民地、「回歸祖國」的心情,熱烈參政,隨後卻受228事件的影響而噤聲。而後中央政府迫遷來臺,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政府限縮人民自由權,實施長達38年戒嚴。隨著世代輪替、社會力的躍升,這條曲折的民主路,是不同意見折衝摩擦的過程,也是近兩、三代臺灣人相互看顧、多元對話的生命經驗。

大家的博物館

「未來」由各形各色的「我們」拼貼而成,因此充滿張力與不確定。但也有了無窮可能。在大家的博物館裡,我們同聲說話;將彼此的聲音,交織成未來的旋律。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 經典之物

  • 趣味互動

  • 網美打卡

  • 「聽」的臺灣史

  • 「摸」的臺灣史

  • 挑戰者們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自2011年開館已邁入第10年,而在歷經1年多的休館,將於2021年1月8日重新開館!再出發的臺史博推出耗時兩年多籌備的全新常設展,以及4大特展:「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國˙民˙住˙宅:臺灣當代住宅與社會特展」、「這就是我們:2020館藏捐贈特展」、「內海仔的船家寶—館藏單桅手撐船的生命史展」,更新設了VR展廳,不單讓大家以不同方式品味台灣歷史,也能感受到變得更活潑的臺史博!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臺灣歷史博物館1月8日重新開館

提起歷史,或許多數人會聯想到枯燥,不過,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的努力下,歷史也可以很生動且貼近現代人們。經過一年多的休館,重新開館的臺史博更新了常設展與兒童廳,更同步推出4大特展,也增加許多互動多媒體設施,甚至新設VR展廳,要讓大眾有全新的感受。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全新常設展以交會為重要概念

臺史博耗時兩年多規劃的全新常設展,以「交會」為重要概念,闡述了從16世紀至當代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的歷史,且加強了歷史多元的論述,比如入口處可見原住民藝術家以藝術形式展現原住民傳說,並加入不同人群的口述故事、歌謠,代表著歷史的流傳並不是只有文字一種方式及觀點。不單如此,更讓人有感的是,臺史博新增了許多互動多媒體,比如民眾能透過互動機台裝置來模擬當你是1920年代下的人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讓歷史這件事變得更貼近你我。而常設展中還展出7件可觸摸的展品,使視覺不便的人能透過觸碰去了解展品;最有趣的是其中一件模擬二戰空襲警報的互動展品,民眾能轉動喇叭、聽見從擴音器傳出的聲響,讓人彷彿置身在當時的戰爭中。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傳遞臺史博是「大家的博物館」理念

欣賞完常設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台灣百年的記憶;而最後一區即以當代的大眾流行文化做收尾,能窺見如打字機、紅白機、黑膠唱片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物件,就連現代的電影海報及Switch也收錄其中,這其實意味著生活物品是歷史的一部分,且是由台灣的人民一起所共譜出來,也傳遞了臺史博是「大家的博物館」之理念。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四大精彩特展同步登場

4大特展之一的「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從「離」這個概念來看待「島」跟「人」的關係,並將抽象的概念化為實物,也藉此與大眾討論是什麼造就了如離開、離散、驅離、隔離的離人故事?「離島」又是怎麼樣的狀態?因此,臺史博此次談台灣的兩座島嶼──戰地前線的馬祖及國際邊陲蘭嶼歷經台灣化的過程,以及思考島嶼如何在台灣(本島)優先的概念下,成為被改造、被犧牲及漠視的離島。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臺史博也以3個社會議題案例來談論台灣島內的離島現象,如高雄大林蒲遷村代表「環境孤島」、板橋大觀社區拆遷為「居住孤島」、疫情下的隔離帶出「瘟疫孤島」現象,激發出大家對於台灣的更多討論。展覽最後特別設置了懶人沙發區,供民眾坐下好好思考、回想從展覽中得到的對台灣島嶼的想像,並可以在展板上寫下觀展完的想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另外三個特展則分別為選輯9位跨時代的捐贈者所使用過的物件,讓人從中了解其重要的生命經歷及見證過的時代印記的「這就是我們:2020館藏捐贈特展」。「內海仔的船家寶」展出了曾行駛在安平的船隻,同時也回顧了在臨海的台灣可能早被遺忘的人水緊密互動關係。「國‧民‧住‧宅」透過聚焦台灣現代住宅的議題,梳理出戰時至戰後社會變遷的歷史情境與動態過程,藉由反身性的思考,與觀者進行未來住居新出路的對話。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新設VR展廳再現歷史故事

此外,臺史博新設的VR展廳則會放映兩部虛擬實境影片「1895臺北危城」、「我的鄰居怎麼那麼討厭」,讓民眾在全景擬真、多元體感的空間內感受歷史,從中探索歷史的虛實、體驗歷史的動靜。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臺史博

重新開館時間2021年1月8日

地點: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各展覽詳情可上臺史博官網或臉書查詢

文字|Adela Cheng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徐州路臨時辦公室

地址:100025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1號

TEL: 02-2361-0270 / FAX: 02-2393-1771

雙語詞彙 | 性別平等 | 文化部重大政策 |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 隱私權保護政策 | 資訊安全政策 |

建議使用Chrome 1280 x 720 解析度瀏覽本網站 / 總瀏覽人次:2,321,206人 / 更新日期:2022/10/12

©2019 Copyright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