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交感神经睡眠

自律神經失調是種棘手疾病,多數自律神經失調病患都有失眠問題,且通常伴隨著腸胃不適頭暈頭痛心悸及呼吸不順等症狀。

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範圍廣泛、症狀繁多,多數人通常不知自身患有自律神經失調,或是流連於醫院各科診療室之間,反覆回診、追蹤及檢查,最後才得知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究竟自律神經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讓《Hello醫師》為你說明自律神經失調與失眠的關聯,以及該如何治療與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為什麼自律神經失調會失眠?

自律神經系統可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當交感神經興奮時,人體的心跳、血壓、血糖及腎上腺素上升,身體能量消耗量也會上升;副交感神經則會降低血壓、心跳,讓人體可充分休息、儲存能量。

當自律神經失調時,交感神經便會於睡覺時處於亢奮狀態,使身體及大腦無法妥善休息,同時血管也會處於收縮狀態,進而導致失眠,或睡醒後身體痠痛、水腫及精神不濟。

一般而言,由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失眠可分為以下3類:

  • 入睡困難:因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大腦即使入睡仍處於活躍狀態,腦中不停有訊息飛過,進而導致入睡困難。
  • 睡眠維持困難:因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雙雙失調,造成身體於休息時無法進入深層睡眠,造成睡眠品質差且容易醒來。
  • 早醒型失眠:此類失眠患者多處於長期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雖無入睡問題,但睡眠周期皆較一般人短,容易提早清醒,造成身體缺乏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多於夜間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使人長期處於精神不濟或憂鬱的狀態。

副交感神经睡眠

為什麼自律神經會失調?壓力過大是主因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壓力,若能適度排解壓力,則自律神經系統雖可能暫時受到影響,但很快就可自行恢復平衡,但如果壓力過多、自身生理或心理的狀態不佳,失調問題就會愈發嚴重。
其壓力因子大致可分為以下3類:

  1. 物理環境壓力:如環境產生劇變,變得過冷、過熱、氣壓過高
  2. 生理壓力:如月經來潮的荷爾蒙變化、疾病或藥物所導致的不適
  3. 情緒壓力:如因面臨重大變故、重要事件而感到憤怒、悲傷、焦慮或不安

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該怎麼辦?

若生活出現變故、壓力突然增加,導致自律神經短暫失調而出現失眠情況,只要適當緩解壓力,如運動、聽音樂、維持健康飲食及作息,並且多休息、睡眠充足,就能讓自律神經恢復正常狀況。(延伸閱讀:失眠、頭痛竟是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醫師教你透過營養改善

副交感神经睡眠

但若失眠情形超過2週以上,且經醫師診斷是自律神經失調,那便應接受專業治療。

失眠情形超過2週者多患有「常態性自律神經失調」,此時自律神經已嚴重失衡,日常生活改善,如運動、飲食或安眠居家療法等皆難以發揮功效,且病患多對失眠存有嚴重的預期性焦慮問題。

在藥物治療上,醫師會依據病人的症狀,如焦慮、失眠,分別給予抗焦慮藥物及安眠藥。隨著自律神經失調病患穩定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檢查,其失調情況多會明顯緩和,患者同時也須輔以日常生活的改善措施,即能加速康復時間,不再依賴藥物治療。

哪些人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

  1. 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者:因患有相關疾病或心思異常敏感,容易產生壓力,其抗壓性通常也較一般人低。
  2. 過勞或休息不足者:因過勞或休息不足,導致壓力慢性累積,從而自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影響自律神經。
  3. 患有重大疾病者:由於本身患有重大疾病,長期受病痛所苦,生理及心理皆處於脆弱狀態,較易產生壓力問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BMI 計算器:計算 BMI 指數、評估體重是否標準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身高與體重的比值,BMI 主要用來評估你現在的體重屬於正常、過輕或肥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標準,成人的 BMI 標準為18.5~24。計算結果頁面也會建議你透過 TDEE 計算器。來計算每日應攝取的熱量,幫助你達到並維持標準體重。

你的性別

男性

女性

壓力、正副交感神經與睡眠

撰文者: 好眠事務所 諮商心理師 林靜宜

現職:松德精神科診所 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曾經關燈上床想要一夜好眠,躺在床上腦袋卻轉個不停呢?原因是大腦中的調節系統受到白天生活習慣的影響而失衡。大腦中調節睡眠的系統有點類似蹺蹺板,一端是清晰的思緒,另一端是睡意,運作正常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充足的睡眠,起床自然會覺得思緒清晰,隨著白天的精力慢慢消耗,睡意會逐漸的出現,當夜幕低垂,我們可以自然地沈沈睡去。

然而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睡眠調節系統也大受影響,當我們白天進入緊鑼密鼓的工作時,我們會進入交感神經的興奮狀態,此時腎上腺素上升、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血糖進入血液中提供人體更多的能量面對重要的挑戰,內在的心情有可能是有幹勁的、興奮的,也可能是焦慮的、感到有壓力的,不論對於當前情形的認知如何,身體的回饋是相同的,我們稱之為「戰鬥與逃跑反應」,但是戰逃反應被激發之後,需要有一段休息時間,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如果長期處於戰逃反應,身心則會過度緊繃,此時就會累積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又稱可體松),使我們難以進入睡眠的意識。

當我們感受到危險和警戒,在睡眠時,大腦會一半保持警戒,一半休眠,以防止在睡眠中被攻擊,因此打造讓自己能夠鬆懈並且有安全感的睡眠環境,才可以有效的降低警戒,而內心的壓力與外在環境壓力也一樣的重要。

試著想想,當挑戰太大、工作超時、過度疲勞,壓力來臨的時候,身體會有什麼感覺?壓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看待壓力的角度是處理壓力的關鍵,因此壓力來臨最好的方式是好好休息喘口氣,好好與自己對話,可以先去感受自己的狀態,我現在的身體是緊繃的還是放鬆的,去理解自己內在發生了什麼事情,辨識自己真正的焦慮來源,才能知道如何好好放鬆,也能用更輕鬆的態度去面對眼前的挑戰。

建議良好的睡眠要從白天的活動開始改變,讓自己多多接觸大自然,就算無法爬山也沒有關係,在保持社交距離的狀況下,到公園走走,多做幾個深呼吸,聽聽令自己放鬆的音樂,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將專注力放在令自己放鬆的活動,可以有效將低壓力荷爾蒙,祝願您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