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表現範例格式

  書面審查資料以學習歷程檔案為本,但比學習歷程檔案可以表述的內容更廣泛些,一般同學在將學習歷程檔案轉化成書面審查資料的時候,常會遇到像是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反思、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很難敘寫的問題,往往不知該從何下筆。其實,所有的同學們早就在準備審查資料的過程裡了,想一想,過去學習歷程檔案的記錄一直都在進行中,現在只要花點功夫,把學習歷程檔案中累積的成果,再加上分類整理、綜合歸納、貫穿概念,輔以綜整心得、反思、動機和生涯規劃,就能將學習歷程檔案順利的轉化成申請入學的審查資料了,以下提供一些審查資料準備建議給同學們參考。

【精采又吸睛的實作步驟】

步驟一、列出目標校系清單

  在準備多個校系的備審資料時,建議同學應該有一張自己整理好的校系清單,依申請入學簡章(指定項目內容-審查資料),把該系的審查資料項目對照表(如下表一)整理好,再核對一下招聯會公告之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中的學習準備建議方向(如下表二),以及有些科系在系網上公告之申請入學書面審查資料準備指引範例的詳細說明,依據這樣的規準來準備,就會發現每個科系所看重的項目各有差異。以政大財政系為例,多元表現和學習歷程自述是該系審查資料看重的項目,課程學習成果雖不需提供,但如果有不錯的表現,建議同學們可以試著融入學習歷程自述中,強調自己在知識、能力、態度上的準備度。

多元表現範例格式
表二、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以政大財政為例
多元表現範例格式

步驟二、勾選適合的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作品

  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百百款,該選哪些好呢?

(一)資料太多?資料很少?想呈現的又沒留下資料?唉呀,真是傷透腦筋了!

  這時不妨用TOP-DOWN思維法或BOTTOM-UP思維法;簡言之,已經有架構概念的,就用TOP-DOWN思維法,如:成就表現之下還可以分成學業成就、社團成就、興趣成就來表述。

多元表現範例格式

  若還沒有架構想法,也可以先列出一項項已具備的成果或表現,再將這些成果或表現歸納整理成符合校系所看重的知識、能力、態度,並作「類別命名」。

(二)資料選用的原則

多元表現範例格式

  資料選用建議以「一般性能力」或「學科性知識」來考量。舉例來說,曾經有位學長申請商學院,自傳裡對他在樂旗隊的比賽表現有大篇幅的著墨,卻沒有說明這些學習經驗培養出什麼一般能力,或是和商學的學科知識有什麼關連性?最後變成申請者自己很感動,但審查者看不出對科系的理解或學習熱情。後來該學長把樂旗隊如何規劃並整合資源,以順利解決經費問題,並參加國際大賽的經驗融入後,變成一篇很動人又具有獨特性的個人學習故事,既包含了一般性能力(問題解決、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積極主動、創意等),又闡述了學科相關知識(整合資源、經費計畫等)的學習。

  此外,就算是學習歷程檔案中沒有的資料,只要有助於審查者更了解申請者的特質,在審查資料中也是可以呈現的。例如:曾擔任國外交換生的接待使節,當時沒有任何的證書或報告留下來,但這項語言能力和主動溝通的特質很適合申請該系,就可以在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或是學習歷程自述中加以補充。

步驟三、敘寫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多元表現包含高中自主學習等八個子項,大學參採最多的前三項是「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特殊優良表現證明」、「社團活動經驗」,而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能恰如其分地說明,自己參與這些活動的動機、行動、感想和成果。

多元表現範例格式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規定800字以內和三張圖片為限,敘寫格式通常不拘,以下提供三W的敘寫架構供同學參考。

What 提供哪些多元表現資料?如:自主學習、社團活動、競賽表現等。

Why 為什麼提供這些資料?如:表達動機、行動、興趣、特質、能力等。

How 和申請校系的關連性?如:能邏輯地串連作品資料和校系間的關連性。

  同學在撰寫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時,應盡量說明這些多元表現成果與所申請校系之間的關聯性,這能有效地幫助審閱教授從眾多同質性過高的資料中,快速地找到你才是適才適性的申請者。

步驟四、敘寫學習歷程自述

  學習歷程自述包含高中學習歷程反思(O)、就讀動機(P)、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Q)三個子項目,但在審查資料上傳時,申請者需自行依校系簡章規定將幾個子資料(有些校系只採計其中一、二個子項目)整合成一份PDF檔上傳,因此申請者可以考慮將幾個子項目的內容,整合成有脈絡的文本,加上適度的版面編輯,會更有利於審查教授快速閱覽。

  舉例來說,若考生C擬申請數學系…

  在學習歷程反思中,可以說明過去數學學習成就表現(成績、修課、社團、競賽、作品等)、通常用什麼方法學數學、除了教科書,還學過哪些相關的知識、相關的能力培養(魔方、程式設計、益智遊戲等),曾自學過哪些內容,學習過程和心得…等。

  在申請動機方面,可以說明自己從何時開始學習數學、為什麼喜歡數學並選擇數學作為志願、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數學定理、公式或理論是什麼,學習數學對自己的意義和影響是什麼,為什麼選擇該校的數學系為志願。

  在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中,不妨大膽想像未來在數學上的理想是什麼,而這些理想該用哪些方法或步驟去實現,關於未來學習和生涯規劃不再只受限於過去的讀書計畫。

  上述以數學系為例的敘寫方式,主要把歷程反思、申請動機、未來學習和生涯規劃作了一些區隔,但區隔中又有貫穿的主軸表述,既不會淪為一直重複說一樣的事件,又能符應大學校系想參看的內容。

步驟五、版面優化及一致性排版

  最後,易於閱讀的版面並不需要花俏或複雜的設計,只要在字體字型、邊界段落、標題編號的編排上,注意一致性、層次性、再去除不必要的雜訊,就能達到讓審查者願意多花一點時間閱讀的吸睛效果。

【結語】

  從「做中學」,是最珍貴的行動學習經驗。相信同學已經瀏覽過許多審查資料的範本,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審查資料的概念,但真正動手實作時,還是會遇到困惑或瓶頸。這時,不妨多請教身邊的親友、師長、同學,在討論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新的靈感或想法,能幫助同學將過去三年學習的軌跡結合未來生涯發展計畫,如實紀錄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申請入學需要什麼?

112申請入學,除了勾選上傳高中三年固定上傳的多元表現、課程學習成果的學習歷程檔案之外,還需要針對欲申請校系所參採的項目,撰寫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以及其他校系自訂的項目。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是為了能讓教授一目瞭然同學高中多元表現活動的參與動機,以及透過活動學習到的心得與反思。讓教授進一步瞭解你為了就讀該科系做的準備及關聯性。

➽什麼是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為高三同學在申請大學前,依照申請的校系所參採的多元表現項目撰寫成一份「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透過檔案的撰寫來呈現出同學高中三年所累績的多元表現,是否有符合申請的大學校系,同時讓大學教授從你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中了解你高中三年累積的歷程與經歷,評量其是否為科系所要求的人才。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撰寫要點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需製作成PDF檔,由考生來自行上傳,且字數至多800字、圖片至多3張
甄戰為體恤莘莘學子,特辦免費申請入學講座,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個人申請入學免費講座

➽多元表現綜整心得撰寫範例

甄美好同學申請國立臺灣大學 圖書資訊學系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範例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熱門資訊搜尋秘技、資訊視覺化挑戰、電腦文書軟體應用、EXCEL深度學習
服務學習經驗:圖書館服務學習、遠距偏鄉課輔、樂齡學習中心志工
檢定證照:MOCC電腦文書專業認證
特殊優良表現證明:模範生、圖資股長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追逐夢想 高效提升資訊力
在參與圖書館服務學習時,確定自己對於圖書館的熱愛異於常人以外,還察覺圖書館的借閱者在資訊需求上,有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上升,且因應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達,圖書館在知識管理與資訊服務上也變得更多元,
這讓我了解到自己必須加強在資訊素養、管理層面上的知識與應用能力。
對此,我訂定熱門資訊搜尋秘技計畫主題,拓展自己在資訊素養的知識層面,學會利用Bigsix有效提高資訊搜尋技能,並運用在各式報告的資料查找,不僅效率大幅提升,資訊搜尋的準確率也不斷增加,促使我在下一學期選擇資料視覺化主題。
刻意練習 將弱項化為強項
資料視覺化,我是採取雲端課程方式學習,但因Excel基礎不夠扎實,導致一開始的作業時間比其他同學多上一倍,使我受到相當大的挫折感,我隨即在假日安排Excel自修,並透過重複觀看課程及實際演練操作追上課程進度,而且往後無論什麼科目,只要運用到資訊分析,我都會刻意使用Power BI工具作為練習,使報告簡潔又具美觀性。
爾後,我將電腦文書軟體、Excel深度學習作為下次學習主題,增進自己在軟體上的技能,並成功考取MOCC電腦文書證照。而參與遠距偏鄉課輔、樂齡學習中心志工以及擔任圖資股長都成為我展現成果的舞臺,教導孩童與老人如何應用文書軟體,並善用簡報有力地傳達我所想傳遞的資訊,最後高三獲得模範生的證明,這一切都使我就讀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的決心更加堅定。

➽選擇甄戰學習歷程/審查資料輔導的四大優勢

1.專業碩博士師資
2.一對一教學
3.多元學群領域師資,對應相關申請校系
4.專業顧問師隨時掌握學習成效,確保學生學習進度
立即報名諮詢,讓甄戰在申請入學最後一哩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順利上榜!

▼立即填單預約諮詢 審查資料撰寫技巧▼

男性凝视,也称为男性视角(英語:Male gaze),在女性主义理论中,男性凝视指在视觉艺术[1]和在文学创作[2]中,从男异性恋者的角度描绘女性和现实,将女性性客体化以取悦异性恋男性观众的行为[3],即以男性的、異性戀的觀點,把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異性戀男性觀看者的愉悅。

在叙事电影的视觉和美学表现中,男性凝视拥有三个视角:

  1. 鏡頭后的男性视角;
  2. 电影中男性角色的视角;
  3. 凝视图像的男性观众的视角[4][5]。

男性凝视的概念首先由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在1972年1月BBC播出的一系列电影《观看之道》中提出,该系列电影后来被整理成一本艺术批判散文集,作为伯格分析欧洲绘画中对裸体的处理的一部分。这一概念很快在女性主义者间流行起来,其中包括英国电影评论家劳拉·穆尔维。她用“男性凝视”来批评传统媒体对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呈现[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穆尔维男性凝视理论发展的基础,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穆尔维解释电影满足了对“视觉快感的原始愿望”的视角[7] 。作为一种看待女性和世界的方式,对男性凝视的精神分析理论涉及弗洛伊德和拉康提出的种种概念,例如“窥淫癖”和“观看的快感”。窥淫癖和窥淫癖者这两个概念既指审美快感,又指从凝视某人或某物中获得的性快感[7]:815 。

男性凝视与女性凝视在概念上形成对比[8][9] 。

男性视角作品[编辑]

男频作品、男性向作品,是网络新詞,屬於ACG、小說用語之範疇,特指以男性族群為訴求對象的作品,例如男性视角的漫画、小说、戀愛遊戲等。

由於少年漫畫與青年漫畫其中不乏無論男女都喜愛的,或者女性视角的作品,因此並不等於男性视角作品,只有能明顯看出作品视角針對男性的作品才可歸為男性视角作品。

存在主義哲學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在他1943年的著作《存在與虛無》中,已對「凝視」概念有所論述,他認為凝視行為會在凝視者和被凝視者間形成一種主觀性的權力差異,因為被凝視者會被視為「客體」,而非「個人」。在英國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蘿拉‧穆維於1975年發表的《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一文中,對於男性凝視的電影概念也有呈現、解釋和發展,其中,穆維提出「性別不平等」—即男人和女人間社會和政治權力的不對稱性,對於電影中男人和女人的呈現是有著控制性的社會力量,並且男性凝視(男性觀者的審美樂趣)是一種社會結構,根源自父權體系下的思想與話語。在媒體研究和女權主義電影理論領域,男性凝視在概念上與偷窺、戀童癖和自戀的行為有關,皆可獲得觀看的快感與愉悅。

穆維理論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建立在佛洛伊德對男性去勢焦慮的心理分析上,在該概念中,女性缺少陰莖暗示著閹割的威脅,因此她的存在引起了男性無意識的不愉快。為了減輕這種不愉快,婦女在媒體呈現中便轉變為被男性物化的接受者。對穆維來說,男性為避免去勢恐懼,會藉由窺淫癖和戀物的觀看癖兩種方式將女性性客體化成男性凝視的被動接受者。窺淫癖的快感來自於確定有罪、獲得控制權及通過懲罰或寬恕使有罪之人臣服。戀物癖則涉及通過使女性身體的某些部位破碎和過度變性,來減少去勢恐懼的威脅。

在敘事電影中,男性凝視的視角就是攝像機作為旁觀者的視線—一異性戀男人徘徊在女人​​身體特徵上的視線。其中,女性角色在男性凝視下會以兩種層次的色情性呈現:作為拍攝故事中角色渴望的對象,以及作為男性觀眾的性慾對象。藉由將女性表示為在男性觀者主動凝視下的被動接受者,建構並確立了男性主導和女性被主導的角色,也是父權體系發揮功能的基礎。也就是說,性別角色透過主流商業電影在文本、視覺、表徵上的審美得到強化,這類電影中的男性凝視比女性凝視重要,正是基於男女間社會政治權力不平等的主流價值。

作為父權社會的意識形態基礎,政治社會不平等被視為一價值體系,在此體系下,男性創造的機構(例如電影業、廣告業、時裝業)單方面確定社會中什麼是「自然而正常的」。隨著時間推進,在男性作為凝視主體而女性為被凝視者這一慣例的作用下,以及將兩性誤解為有階級層次高低而非平等的社會等級制中,人們便會漸漸相信,這一父權體系下的人為價值作為一社會制度是很自然且正常的秩序。

男性凝視的兩種形式起始於弗洛伊德窺淫癖的概念,“與性吸引力有關的愉悅(極端偷窺)”和“與自戀認同有關的親戀快感(理想自我的注入)” 顯示出女性是如何從男性目光的角度(性、美學與文化)去觀看電影。 在這樣的電影表現形式中,男性的凝視否認女性的身份角色,從而使女性失去人性。如男性的性幻想中所定義的那樣,敘事電影僅考慮女性的美感,體態和性吸引力,將其從人轉變為物。

觀看電影時會出現兩種類型的觀眾,他們會無意識地或有意識地參與了男女之間典型的歸屬社會角色。當以男性權力主義切入三種不同的角度觀看電影時,第一眼是記錄了電影事件的照相機鏡頭;第二種角度描述了觀眾在觀看影片時的近乎偷窺的行為;最後則是在整個電影故事中角色彼此之間的互動行為模式。這三個角度的共同點在於,男性外表通常被認為是積極的角色,而女性則扮演被動角色。因此,基於這種父權制,電影將女性呈現為慾望的對象,其中女性角色則被編碼為帶有強烈甚至情色的視覺外觀。女演員於劇中的舉動並不會直接影響劇情的結局,女性角色從來不是推動電影故事發生的關鍵,將女性客體化並表明男演員心理上無法承受的狀況為電影中女性以視覺方式支持男性主角的描繪手法。

女人是被男性凝視的對象,是將某人視為美麗對象所帶來的審美愉悅與窺視之間的聯繫。窺視是一種關於性的行為表達,戀物癖透過觀看照片、色情製品和裸露的身體等獲得的愉悅(感官與性)。愉悅的觀看分為兩類:(一)偷窺,觀看者的愉悅是從遠處凝視另一個人,將性幻想投射到被觀者身上;(二)自戀,觀看者的樂趣在於觀看他人圖像時的自我識別。這些偷窺和自戀的概念分別轉化為對象性慾和自我性慾的心理分析概念。穆維(Mulvey)認為,為了讓女性喜歡看電影,她們必須學會與男性主角保持一致,並假設自身為男性凝視者的角色。在動作片類型中,戲劇演員溫迪·阿隆斯(Wendy Arons)表示,女性角色的過度性化象徵性地減少了強勢女性所構成的威脅,因此:“著重於女體—胸部,腿部和臀部—作為炫耀展示的一部份,客觀地使男性觀眾享有男性凝視的特權,減輕女性對整體社會結構的威脅。”

女性凝視在概念上與男性凝視相似。也就是說,女人其實是從男人的角度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凝視男人與女人之間,男性的凝視是社會權力不平等的表現,是為了維繫父權社會中的性秩序而有意識或無意識發展出的性別不平等。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一個接受男性性客體化目光的女人都可能被視為符合為男性造福的社會規範,從而增強了男性凝視物化女性的能力;抑或是她可能會被認為是一位利用男性凝視的社會優勢以操縱父權制性別歧視準則來達到個人利益的暴露女人。

E.安妮·卡普蘭(E. Anne Kaplan)在1983年發表的“凝視之男”論文中提到:“男人不單單凝視;他們的凝視往往帶有女性凝視所缺乏的行動和占有慾。”以卡普蘭的觀點來看,“凝視不一定是男性的(從字面上看),但鑑於我們的語言和無意識的結構,凝視的擁有與啟用必須是由男性角色來執行。”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可以佔據男性的目光,從而將男性角色推向順從、客觀的位置。但卡普蘭觀察到這樣做可能會使女性角色失去傳統上所有的女性特徵。因此,實踐男性凝視的女性被男性化的程度表明了透過媒體再現的異性戀浪漫關係中,相關性別角色和特徵的僵化。

在穆維的文章中,她運用了拉岡主義的觀點,即自我的性慾(凝視的樂趣源於被凝視對象認同的渴望)防止男性角色被觀眾(以男性凝視為主導)的目光所物化,因為“男人不願被男性目光所凝視”。僵化的凝視​​是根據性別/性行為來定義的,男性的凝視僅使女性角色處於永久被動的位置,在該位置,他們的角色是主要的電影角色納里尼·保羅(Nalini Paul)在描述珍·瑞絲(Jean Rhys)的小說《夢迴藻海》(Wide Sargasso Sea,1966)人物之間的關係時提到,當安東妮特(Antoinette)凝視羅徹斯特(Rochester)並在為他掛上花環時,她將他的英勇展現出來,而:“羅徹斯特對於這個英雄式的角色感到不舒服,他拒絕了花環並輾碎了花朵”。從男性的角度來看,男人擁有凝視是因為他是男人,而女人只有在承擔男性角色時才擁有凝視這個權利 ,因此只有當她像男人一樣凝視他人時才具有男性凝視的目光。

伊娃·瑪麗亞·雅各布森(Eva-Maria Jacobsson)贊同保羅對女性凝視的描述,即“陽剛之氣的交叉身份”,然而,女性被性客體化的證據—即女性凝視離散式的存在—可以從青少年雜誌中的男孩玩具廣告中找到。儘管穆維爭辯說“凝視”是特定性別的資產,抑或是女性凝視僅隸屬於一種內在的男性凝視仍是有待商榷的:“首先,1975年的“視覺愉悅和敘事電影”(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ema)被定義為具爭議性的辯論文章,且正如蔓迪·默克(Mandy Merck)所說的那樣,它是宣言;因此,我並無意願修改這一論點。現在回想起來,很明顯地,我認為從更細微的角度來看,[文章]是關於男性凝視的不可避免性。”此外,在人類關係的動態變化中,凝視者可以出於無性的角度凝視同性別的成員,例如將凝視者的體態與衣著與被凝視者的進行比較。

凝視也是艾蜜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的小說《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中的聚焦點,因為小說的敘事風格與人物皆以不同的方式佔據了男性的視線。在小說中,身為旁觀者的洛克伍德先生對這個家族進行旁白敘述,體現“男性敘述人作為偷窺者,以物化女人這種傾斜怪異的方式使自己和她內化為自己。透過述說她的故事並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這些故事來捍衛自己免於女性威脅”。凱瑟琳的性格也展現了理論家所概念化的女性凝視,“在扮演旁觀者的過程中,她尋求的是一種“男性”立場,因為她是女性,因此將她重新定義為“怪物”或“女巫”。還有凱瑟琳一生的摯愛希斯克里夫的性格:“然後透過希斯克里夫,咆哮山莊暗示,同時被恐懼和渴望的女性凝視成為了男性感知的對象,被渴望是因為它提供了失去整體性的可能性,被恐懼是因為堅信對象的整體性已經喪失了”。總而言之,小說《咆哮山莊》在故事情節的敘述者與角色之間扮演著男性凝視的不同維度。

参考文献[编辑]

10.Stack, George J; Plant, Robert W (1982). "The Phenomenon of "The Look"".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42 (3): 359. "By their presence -- most forcibly by looking into your eyes -- other people compel you to realize that you are an object for them, Sartre (1948) argues". 11.Weeks, L. Paul (2005), "Male gaze", in Ritzer, George (ed.),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 467. 12.Streeter, Thomas; Hintlian, Nicole; Chipetz, Samantha; Callender, Susanna (2005). "This is Not Sex: A Web Essay on the Male Gaze, Fashion Advertising, and the Pos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1-11-06. Essay about the male gaze in advertising. 13.Pritchard, Annette; Morgan, Nigel J. (October 2000). "Privileging the Male Gaze: Gendered Tourism Landscap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 (4): 884–905. 14.Hollinger, Karen (1998). "Theorizing Mainstream Female Spectatorship: The Case of the Popular Lesbian Film". Cinema Journal. 37 (2): 3–17. doi:10.2307/1225639. ISSN 0009-7101. 15.Arons, Wendy, "If Her Stunning Beauty Doesn't Bring You to Your Knees, Her Deadly Drop-kick Will": Violent Women in Hong Kong Kung fu Film", in McCaughey, Martha; King, Neal (eds.), Reel Knockouts: Violent Women in the Movies, Austin, Texa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p. 41. 16.Kaplan, E. (1983). Is the Gaze Male? In Snitow A., Stansell C., & Thompson S. (Eds.), Powers of Desire: The Politics of Sexuality (pp. 309-327). New York: NYU Press. doi:10.2307/j.ctv12pnr6v.28 17.Felluga, Dino (April 2005). ""Modules on Lacan: On the Gaze",Introductory Guide to Critical Theory". West Lafayette, Indiana, U.S.: Purdue Universit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5 April 2005. 18.Newman, Beth (1990). ""The Situation of the Looker-On": Gender, Narration, and Gaze in Wuthering Heights". PMLA. 105(5): 1029. doi:10.2307/4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