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中國長城金山嶺段。

  • 長城是用石、木、夯土、磚塊和其他材料建造的一系列防禦工事,歷時 2500 多年。
  • 儘管它有效,但有時無法有效地將敵人拒之門外,例如 1644 年滿清設法推翻明朝並建立自己的王朝。
  • 可以從太空看到中國長城是一個神話。

中國長城位於中國北方的歷史邊界。 它從中國與朝鮮的邊界向西北延伸,經過北京附近,繼續向西延伸至嘉峪關市附近。 城牆是由石頭、木頭、夯土、磚塊和其他材料建造的一系列防禦工事。 這些防禦工事最早建於公元前 7 世紀,目的是保護中國國家和帝國免受居住在歐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攻擊。 其他部分是後來在不同朝代建造的。

牆的總長度約為 13,171 英里(21,196 公里)。 它的平均高度在 20 到 23 英尺(6 到 7 m)之間,最高的部分高達 46 英尺(14 m)。 位於海拔約4722英尺的山區,北京以東的黃樓園段海拔最高,而緊靠渤海的老龍頭段海拔最低,海拔略高於海平面。 . 就寬度而言,牆壁頂部的平均距離在 13 到 16 英尺(3.9 到 4.9 m)之間,而底部的平均距離約為 21 英尺(6.4 m)。

築牆

從公元前 7 世紀開始,建造工程歷時 2500 多年。 在開始建造之前,中國人已經精通牆體建造技術。 第一個重要的建築時期是在公元前 221 至 207 年的秦朝。 這個王朝是在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擊敗其他較小的中國交戰國家並決定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國之後建立的。 被俘虜的交戰國也建造了城牆防禦工事,儘管這些原始建築中的大部分都不是那麼堅固,因為它們旨在抵禦長矛和其他形式的輕武器。 秦始皇下令摧毀薄弱的城牆,以便建立新的城牆,並建造了擴建部分,將它們連接在一起,以保衛他新統一的中國,抵禦來自北方的游牧部落。 這些國家包括楚國(最早修築城牆的國家)、齊、趙、秦、魏和燕。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漢代長城的歷史遺跡。 圖片來源:Rick Wang/Shutterstock

隨後的中國朝代在歷史的不同時期擴建、修復或擴建了城牆。 對城牆進行大規模改造的一些著名朝代包括漢朝(公元 202-220 年)和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 漢長城是漢代修建的一段,是最長的一段。 此外,在此期間還有四個時期的建設和維修。 漢代時,長城從朝鮮向西經過呼和浩特,另一段從蘭州延伸至新疆。

至於明朝,則有大約200年的時間專門修繕和修建新的地段。 儘管它有效,但有時無法有效地將敵人拒之門外,例如 1644 年滿清設法推翻明朝並建立自己的王朝。 城牆的最後修築工程是在清朝後期的 1878 年,即 1644 年至 1911 年。由於火和炸藥等更先進的武器使城牆變得過時,因此建築和維修工作停止了。

今天的中國長城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中國的長城。 圖片來源:Marc van Vuren/Shutterstock

今天,仍然完好的城牆部分是在明代建造或維護的。 一些部分最近進行了翻修,而另一些部分已被摧毀。 明代最好和最廣為人知的部分包括金山嶺、司馬台、慕田峪和八達嶺。 中國長城是一個風景優美的熱門旅遊景點,有幾個部分被宣佈為5A級旅遊景點,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使用的評級類別中,這些部分是最重要和最好的- 維護該國的旅遊目的地。

雖然從太空中可以看到中國的長城是一個神話,但在您下次去中國旅行時可以很輕鬆地看到它。 不同地區的不同部分很有趣,其中一些最好的部分很容易駕車或預訂旅遊。 這次旅行絕對值得欣賞美景!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兩千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長城修築示意圖

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重要經驗,接著司馬遷又寫入《史記》之中,之後的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29]

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蹟。[1]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明長城修建1570年

隨著社會生產力進步,制磚技術不斷發展,明代磚製品產量大增,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檐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築水平。其次,許多關隘的大門,多用青磚砌築成大跨度的拱門,這些青磚有的雖然已嚴重風化,但整個城門仍威嚴峙立,表現出當時砌築拱門的高超技能。從關隘的城樓上的建築裝飾看,許多石雕磚刻的製作技術都極其複雜精細,反映了當時工匠匠心獨運的藝術才華。

建築結構

編輯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1]

牆身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6.5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5.8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牆身由外檐牆和內檐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城牆構造

外檐牆是指外皮牆向城外的一面。構築時,有明顯的收分,收分一般為牆高125%。牆身的收分,能增加牆體下部的寬度,增強牆身的穩定度,加強它的防禦性能,而且使外牆雄偉壯觀。內檐牆是指外皮牆城內的一面,構築時一般沒有明顯的收分,構築成垂直的牆體,關於外檐牆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處的牆體厚度為準,這裡的厚度一般為一磚半寬,根據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磚的砌築方法以扁砌為主。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於高山峻岭或平原險阻之處,根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採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牆,一般平均高約7、8米,底部厚約6、7米,牆頂寬約4、5米。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高1米餘,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住宿巡邏士兵和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1]

牆的結構內容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的,總觀萬里長城的構築方法,有如下幾種類型:

1.版築夯土牆;2.土坯壘砌牆;3.青磚砌牆;4.石砌牆;5.磚石混合砌築;6.條石;7.泥土連接磚。

用磚砌、石砌、磚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築城牆,在地勢坡度較小時,砌築的磚塊或條石與地勢平行,而當地勢坡度較大時,則用水平跌落的方法來砌築。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烽燧

長城體系中設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為情報傳遞系統,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方式。古代邊防報警有兩種信號,遇有敵情發生,白天放煙叫「烽」,夜間舉火叫「燧」,台台相連,傳遞訊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是因為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看見,煙霧相對矚目;而夜間煙霧不顯,火光在很遠處就能看見,這是很科學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還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可迅速傳達千里之外。按明朝制度,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烽燧

按配置的位置和功能,烽燧可以分為四組: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台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置的烽火台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台與王朝中央聯繫,還有一組烽火台與長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駐軍聯繫。

烽燧的建築早於長城,但自長城出現後,長城沿線的烽火台便與長城密切結為一體,成為長城防禦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就建在長城之上。烽燧在漢代稱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稱作烽台,並把「烽燧」一詞也引申為烽火台,明代則一般稱作煙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還有禦敵之功能,小的則只有望而無點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離5里左右的。

烽燧的布局也十分重要,關鍵為要將其布置在高山險處或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臨近的三個烽燧都在彼此的視野範圍內,以便於隨時查看和傳遞消息。烽燧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台、亭燧而不築牆。[1]

城堡

城堡按等級分為衛城、守御或干戶所城和堡城,按防禦體系和兵制要求配置在長城內側,間有設於牆外者。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萬里長城第一台——鎮北台

衛、所城之間相距約百餘里,衛城周長6—9里,千戶所城周長4—5里,磚砌城牆,外設馬面、角樓,城門建瓮城,有的城門外還築月城或正對瓮城門的翼城,以加強城門的控守。城內有衙署、營房、民居和寺廟。衛、所城與長城的距離或近或遠,視長城內位置適中、地勢平緩、便於屯墾的地方而建。

堡城或稱邊堡,間距10里左右,城周1—3里,磚包城垣,開1—2門,建瓮城門。城內有駐軍營房、校場、寺廟,邊堡同長城的間距一般不超過10里,遇警時可迅速登城。

關城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天下雄關——嘉峪關

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

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1]

長度

編輯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的是明長城的長度。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

八達嶺長城

公布,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經過壕塹359.7千米,自然天險2232.5千米。

2012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布,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不僅認定了2009年測定的明長城長度,還開展了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的資源調查。

你真的了解長城嗎?

2018-06-28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世界第八大奇蹟你知道是什麼嗎?

2018-09-26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萬里長城有多長?

2018-07-19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世界上最長的城牆是什麼?中國萬里長城有多長

2014-04-10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據201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數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簡介萬里長城,帶你了解古代著名建築

2017-11-07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萬里長城,真的有萬里嗎?

2016-09-26

微信ID:ibookreview『閱讀需要主張』最近幾天,一則名為「最美野長城被抹平」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發帖的網友表示,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的一段「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這一段擁有600多年歷史的野長城經過修繕後變成了一段「平板路」。修葺後的部分野長城路段。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萬里長城的建築方式:累積兩千年的歷史經驗結晶

2015-09-17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兩千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重要經驗,接著司馬遷又寫入《史記》之中,之後的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萬里長城 騰飛的巨龍

2014-11-17

八達嶺。八達嶺位於北京延慶縣內,是明代長城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段落之一。中國網圖片庫 楊素平/攝長城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防禦性軍事工程。長城東起山海關,穿過高山,越過深谷,伸蜒於沙漠和草原,一直到達終點嘉峪關。全長1.2萬餘華里,故稱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長城可不是用來打怪獸的

2017-05-04

電影長城海報去年張藝謀拍攝了長城,老外來北京時候長城應該是必去的經典。如果你想鼓勵老外爬長城,那麼一定要跟他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他估計會牟足了勁的往上爬,一定要拿到好漢證。下來的時候,他看到烽火台,會問它是用來幹嘛的?長城都是用這種磚塊砌成的嗎?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防禦工程

2017-02-10

明朝推翻元朝統治後,為了防禦蒙古的南下侵擾,從明太祖在位起,一直到明神宗萬曆間止,修築長城前後費時200餘年。明長城的修築是在對秦、北魏、北齊、隋和金修築的長城加以利用的基礎上,前後進行18次加修才完成的。

萬里長城怎麼蓋的?

萬里長城今猶在 我們應該如何讀懂她?

2016-10-03

長城城牆城牆是長城的主要建築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經絕壁,宛如一條巨龍,飛騰在我國遼闊的大地上。萬里城牆把成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煙墩連成一氣,成為一項古代建築工程史上的奇觀。歷代長城的城牆建築形式、建築方法、建築結構都不完全相同。

你值得了解的偉大工程

2017-12-26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万里长城怎么盖的?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 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

万里长城是谁盖的?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 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中国万里长城如何保护?

将整个万里长城由东到西按公里分成保护段,每公里设一个保护标志碑,在上面除注明长城保护的级别、公布机关和公布日期之外,还要注明该地长城处于万里长城基本的准确公里位置,使当地群众和来看长城的游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站的地方是万里长城的哪一个点上。 比如人们在长城2612公里的点上,就能真切地将这个点与万里长城整体联系起来。

长城是为什么建的?

自古以来,长城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御异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因此长城大多集中在北方。 如果我们看现今保存下来的长城,会发现大多都是依山而,而且都在崇山峻岭之上。 古代军队想要翻越崇山峻岭南下中原,几乎是很难办到的,而且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骑兵,更不可能骑着马翻越高山过来,南下通道都是通过平原或是峡谷地带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