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普 能 要吃多久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憂鬱症、癌症與愛滋病,是21世紀影響人類健康最嚴重的三大疾病,而台灣的憂鬱症人口,保守估計應該已經超過百萬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事實上,大部分的憂鬱症人口並未接受適當的治療,部分原因可能是民眾對於憂鬱症的警覺性不夠,放任其惡化、沒有治療,最終走上難以挽回的自殺一途,又或是因為憂鬱症長久以來的汙名化,加上民眾對於憂鬱症用藥的種種迷思(吃了也沒效、怕吃了會有依賴性等等),導致病情持續加劇。

有人說,憂鬱症就像心靈的重感冒,這句話說的沒錯,因為感冒了有感冒藥可以吃,而憂鬱症也有抗憂鬱的藥可以吃。

只是談到吃藥,憂鬱症的人常常會遇到一些用藥問題:

1、憂鬱症一定要吃藥嗎?

憂鬱症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兩者的合併治療,被診斷為憂鬱症之後,醫師會考慮病況不同決定最適合的療法,輕、中度的憂鬱症,可選擇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而重度的憂鬱症就必須採藥物治療,並視病情合併心理治療。

2、會不會有副作用?

醫師在開立抗憂鬱藥的時候,為了避免副作用產生,會先從最低的有效劑量開始用起,之後再根據病人的反應和副作用來調整。

抗憂鬱藥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想吐、食慾改變、體重改變、失眠/嗜睡等等,如果覺得副作用太強,可以回診跟醫師討論是否要調整劑量或改用別的抗憂鬱藥。

3、吃多久才會有效?

一般來說,抗憂鬱藥作用較慢,需要三、四個禮拜才會逐漸發揮藥效,按指示服藥至少八周才會達到最好的療效

此外,建議配合醫師、藥師持續用藥至少六個月以上,確保達到良好的藥物控制,「請勿任意停藥或減藥」,以免憂鬱症再度復發。

4、吃了會不會上癮?

抗憂鬱藥並不像安眠藥一樣,不會產生耐受性(劑量越吃越重)或成癮性(不吃就不舒服),但如果沒有正確的使用抗憂鬱藥(例如:自行停藥或減藥),導致療效不佳而復發憂鬱症,則有可能一直在服藥與復發之間不斷輪迴。 

立 普 能 要吃多久

5、覺得吃了沒效?

如同前面所講的,往往覺得抗憂鬱藥沒效,可能是沒有正確的使用抗憂鬱藥(劑量吃的不足或太早停藥),以下就是一些錯誤的用藥方式:

●心情不好才吃

●挑藥吃(有些藥吃過有不舒服的經驗,所以醫師開了也不吃)

●覺得今天症狀比較好,就把藥量減半吃

●感到吃了沒效而太早停藥(可能藥效還沒完全發揮)

●稍微好轉就停藥而導致復發

●自行停用抗憂鬱藥

生病了就該去看醫生,如果您也接受/認同憂鬱症是個疾病,就不該忽略這個問題,應諮詢合格的專科醫師,配合醫師的治療,正確使用抗憂鬱藥物,使病情受到良好的控制,就不必辛苦的獨自面對所有的壓力與煩惱囉!

責任編輯/蔡昀暻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大部份民眾對憂鬱症的瞭解,可能僅止於「是一種心理上的困擾,只要想開一點,多做運動、到戶外散散心,或出國旅行一趟,就會好」,不覺得需要專業的治療。即使接受專業評估及治療,也希望能少看門診,少靠藥物。深怕一旦吃了抗憂鬱劑後,就會一輩子依賴它,無法停服。

         然而,有許多較為嚴重的憂鬱症患者,復發多次,發作時症狀嚴重,病患可能完全癱瘓、無法工作、或有嚴重的自殺意念及行為,甚至產生妄想及幻覺。這些嚴重的病患,精神科醫師除了會依其症狀開立適當的門診藥物外,尚需進一步評估病人是否需要急診處理、安排住院、甚至依照精神衛生法予以強制醫療。

抗憂鬱藥物 該吃嗎? 該吃多少? 該吃多久?

         事實上,有這樣想法的,不光是病患本人,連家屬也會這樣想,甚至鼓勵病人減藥、停藥,或以其他方式如運動、服用中藥、和民俗療法來替代西醫的治療。之所以會有這些情況,可能是民眾不瞭解憂鬱症具有頗為惡性的疾病本質和高復發性,或是錯誤地認為抗憂鬱劑具有高成癮性,以及覺得看精神科門診和服藥,是件丟臉的事。

         像這樣害怕接受西醫治療的情況,較少發生在內科疾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及癌症的病人身上。他們大多願意接受專業醫師的建議和治療,甚至長期服藥以預防疾病復發。

         究竟憂鬱症是否非要接受西醫藥物的治療?一般而言,臨床上是以憂鬱發作的頻率和症狀嚴重度來考量。對於初次發作,或發作時症狀較輕,仍能上班、就學、維持角色功能的病患,可能藉著家人鼓勵、支持,減輕壓力,放鬆心情,參與休閒活動,接受輔導、諮商,短期心理治療,或短暫使用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而恢復健康。

         一旦醫師建議要吃藥治療,究竟要吃多久呢?這也是病患關心的問題。對於初次發作的嚴重病患,如不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症狀干擾將持續六個月,甚至更久。因此醫師多半會建議:在急性發作期使用全劑量的抗憂鬱劑,使其症狀完全消失。在患者的憂鬱完全緩解後,抗憂鬱劑的治療仍應維持至少16至20週,然後再逐漸減輕劑量到完全停藥。

        從症狀消除、逐漸減藥、到完全停藥,病患仍應十分注意所謂「恢復中復發」(relapse),特別是症狀消除後的前8週,是憂鬱最易復發的時期。一旦疾病有死灰復燃的徵兆,應立即重回門診評估。

        由於憂鬱症是高復發的疾病,約有50到80%的病患一輩子當中會有至少一次的「康復後復發」(recurrence),且多半在首次發作後的2至3年內發生。如果過去已有多次發作,則再發的可能性很高,因此需長期服藥,防患未然。

         此外,在憂鬱恢復後仍持續出現低鬱症狀,也是一危險因子。其他高復發的危險因子尚包括:病患曾有嚴重的自殺行為,精神病症狀如妄想、幻聽,過去發作時嚴重失能、完全癱瘓,或罹有其他的精神科疾患如酒、藥癮、人格違常,或併有內科慢性疾患如癌症、糖尿病、肝病、或腎病等。上述高復發的危險因子愈多,則疾病再發的機率相對愈高,最好長期服藥預防發作。

嚴重型須連續服用

        對於長期服藥的患者,究竟要吃多少劑量和吃多久呢?此一問題,需考慮病患服藥後的療效和副作用。過去的抗鬱劑如三環抗憂鬱藥物,在全劑量長期服用後會出現不適的副作用,但美國的研究證據顯示:使用妥服腦(tofranil)每天200毫克治療復發性嚴重型憂鬱三年後,繼續服用相同劑量妥服腦二年的病患比那些被隨機分配服用安慰劑的人,疾病復發率明顯來得低,因而建議連續使用全劑量抗憂鬱藥物五年,能夠控制高復發病患的病情。

        然而,迄今仍無足夠的證據顯示:為預防復發的藥物劑量是否可稍少些,以減輕藥物副作用。較合理的作法是:盡量使用全劑量以維持預防療效,除非病患無法耐受。何況目前常用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如百憂解(prozac)、樂復得(zoloft)、克憂果(seroxat),或是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如速悅(efexor),千憂解(cymbalta)、選擇性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再回收抑制劑如威博雋(wellbutrin)、新一代多巴胺機轉心准許用藥安立復(abilify)等的副作用遠較三環抗憂鬱劑輕鬆許多,不過維持期所使用的藥物仍應盡量維持在全治療劑量,以確保預防療效。

漸進減藥 越慢越好

         至於高復發的患者是否要服用五年(或以上)的藥物?抑或終生服用以防復發?目前尚無可靠的證據可供參考。一般均建議:病患若想停藥,應以『逐漸減藥、愈慢愈好、安全至上、避免復發』為原則,切忌任意自行停服所有藥物。因為斷然自行停藥,不但易有藥物反彈作用,疾病在缺乏藥物保護時極易復發。

         鑑於憂鬱症是一種高復發的疾病,無論患者是急性期接受治療,抑或已從治療中恢復;也無論有無接受心理治療,甚或已自行停藥,一旦發現疾病復發的跡象,均應回到門診,請您的醫師予以診處,以防止病情惡化。

(作者: 夏一新精神科診所院長、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哲學博士)

治憂鬱症藥吃2、3天都沒效?醫師:抗鬱劑需時間生效

資料來源:元氣網

藥物在憂鬱症治療占重要角色,患者持續的負面情緒與生理症狀,常需要使用抗憂鬱劑來當第一線的治療。一般來說,服用藥物約2至3周便會逐漸出現療效,三個月可達到治療效果。患者要對醫師及藥品有信心,不宜自行停藥或改藥。

● 四大類藥物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說明,抗憂鬱劑分四大類,分別是「三環抗鬱劑(TCA)」、「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其他」類。

根據健保大數據,去年健保全年支出抗憂鬱劑藥費約13.42億元,約占全年憂鬱症患者醫療給付66.2億元的二成。去年憂鬱症使用抗憂鬱劑以SSRIs最多,占38.2%;其次是SNRI,達30.7%;最少是 TCA,僅占百分之1.1%。

立 普 能 要吃多久

1.三環抗鬱劑(TCA)

→副作用多,目前使用量較少。

目前使用占率最低,是最早出現的抗憂鬱劑,因副作用較多,目前使用量較少。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江漢光以「亂槍打鳥」來形容「三環抗鬱劑」,主要作用在多巴胺、血清素、腎上素等受體,效果看似廣泛,但因難以專一,以致於效果差,常見副作用包括,心悸、想睡、噁心、腸胃不適、口乾舌燥、精神不濟、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2.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

→目前治療憂鬱症第一線用藥。缺點是抑制性欲、血壓可能升高。

江漢光說,SSRIs類藥物是門診最常使用的抗憂鬱症藥物,憂鬱症與血清素、腎上腺分泌不足有關,這類藥物單一作用於血清素,選擇性的抑制血清素再吸收,可說是治療憂鬱症的第一選擇。

不過,SSRIs最大缺點是抑制性欲,許多人無法接受吃了抗憂鬱藥物後,心如止水,一點欲望都沒有,對於男性來說,可能無法滿足另一半的需求。但江漢光強調,如果出現性功能障礙,應該回診時告訴醫師,自己不可貿然停藥。

另外,SSRIs類藥物常見副作用還包括噁心、腹瀉、頭痛、失眠,通常服藥後兩周後會逐漸好轉。此外,SSRIs類藥物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容易激動,血壓變高等狀況。

3.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s)

→增正腎上腺素受體,可調節情緒。缺點是抑制性欲、血壓可能升高。

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s)的用量接近SSRIs ,作用機轉也相似,但增加了正腎上腺素受體,可調節情緒。江漢光說,SNRIs類藥物最大副作用是抑制性欲,其餘常見副作用為噁心、頭暈、失眠、鎮靜、便祕、流汗等。另可能導致高血壓,如果服用高劑量,或是本身就有高血壓,應每天監測血壓。

江漢光說,SSRIs類和SNRIs類治療範圍廣泛,除了用於憂鬱症,還可用來改善成癮、焦慮、強迫症,以及治療衝動控制,相較於其他藥物,副作用較低,不少醫師習慣使用這些藥物。

4.其他類型藥物

→機轉不同,副作用不一。

包含其他各種作用機轉不同的抗憂鬱劑,如美妥平、威克倦、美舒鬱、煩多閃等。江漢光以煩多閃為例,藥物作用在褪黑激素受體,可改善睡眠障礙,但抗憂鬱效果就較差。張家銘則指出,煩多閃的優點是副作用較少,讓憂鬱患者的興趣與活力提升,也適合老人憂鬱症與憂鬱症長期治療。其他類藥物因作用機轉不同、受體不同,副作用也不一。

未遵醫囑服藥 效果差易復發

分析105至107年憂鬱症使用抗憂鬱劑趨勢,使用最多的仍是SSRIs,但使用百分比在下降。張家銘指出,憂鬱症是很複雜的疾病,過去血清素的假說不完全能解釋憂鬱症,SSRIs的效果及限制這幾年也被挑戰,其他各種不同機轉的抗憂鬱劑使用在增加,提供憂鬱症患者更多選擇。

張家銘指出,理想上憂鬱症完整的治療可分三大階段,一開始為急性期,平均約需治療三個月,持續期(治療四至九個月)、維持期(至少一年以上),才能達到症狀緩解、功能恢復、避免復發等目標。

服用抗憂鬱劑若出現輕微噁心、頭暈等副作用,常在服藥一至三天就出現,但對情緒改善的效果有時需一、二周。不少患者會覺得吃藥沒效果,或覺得情緒稍有改善而未順從醫囑服藥,使得治療效果變差或復發。建議仍應持續治療到有反應,若很不舒服應與醫師討論,不要自己停藥。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江漢光指出,許多初診憂鬱焦慮患者只來一次,就再也沒回診。再好的抗憂鬱藥物也須持續服用三個月以上,才能逐漸看到效果。

立 普 能 要吃多久
吃2、3天都沒效?抗鬱劑需時間 別輕易停藥

立 普 能 要吃多久

擺脫憂鬱症,他們怎麼做到的?

藝人歐陽靖、家醫科醫師林青穀,都曾被憂鬱症所困,幸運的是,在家人陪伴下,最後靠著治療與自身的復原力,走出憂鬱深谷。影片中他們分享自己如何擺脫憂鬱症糾纏,並請來專科醫師提供建議。

《藍色病毒一》無所不在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SvNEq3XvTbM

《藍色病毒二》我和我們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8bMfJeea40Q

《藍色病毒三》輔助治療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C7l3npuk3Vs

《藍色病毒四》亡羊補牢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XhOTWsTH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