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自序

通常,在一本书的开头,作者都要写上一篇简短的献词,但是, 我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重录我的生命中并不怎 么光彩的一段经历,再现一段我一直想要忘却的历史,因此,我觉得 ,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它献给任何人。

既然如此,那么我便借了写这本书的机会,着重展现一些事件的真实面貌。譬如,在书中,我引用了英格兰银行的报告,但那并不意味着我同意其中的观点。并不是这样的。那份报告只不过废纸一一张──跟新加坡提交的那一份报告比起来,它让人感到羞愧。

另外,我认为还有必要问英格兰银行和“打击严重欺诈行为办公室”(SFO)几个层次较高的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都避而不谈,譬如,在巴林银行倒闭后,为什么还会引起五千五百万英镑的货币损失?那些所谓的“专家”是否有能力对那些货币进行有效的套做交易?或者他们只是在进行赌博?

我没有被遣送回英国去接受审讯,这其中有好几个原因。我不想谎称我对此决定背后的内幕不知或者不懂。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么一个事实:新加坡政府在他们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他们被禁止接触英国人掌握的大部分能用作证据的文件。而在我被扣留在德国期间,SFO所 做的陈述与此正好相反。

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暴露内幕。但是我仍怀疑它会导致新闻媒体的热烈炒作,就像读者们常常见到的那样。只是这一次的故事却是 完全真实的。在写这本书时,我一直坚持着“真实”的原则,以告诉 读者事情的真实面目。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我的描绘方式感 到不安,但是,在将书读过多遍之后,我觉得我的描绘应该是公正的。为了不伤害别人,我在书中两次使用了化名。好在这两个人算不上 书中的主要人物,也不会想到我会在这本书中提及他们。所以,我想 这个处理方法应该是妥当的。

借此机会,我想向一些人表达我的谢忱。首先我要感谢爱德华怀特利先生,是他帮助我写成了这本书。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监狱当局格外帮忙,允许他一次一次地来探视我。但愿他日后一切顺遂。

我还想对我的律师们表示感谢,尤其是史蒂芬波拉得、阿伯哈特凯普夫和爱娃丹宁弗尔德。是他们接了我的案子,帮我打完了那场官司。第一次入狱时,有人对我说:“现在你可以看出谁是你的朋友了。”这绝对是至理真言。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我深受感动。但是,我又无法一一回信──朋友们的来信实在大多了──我只能在此感谢所有给我写信的人。我未曾收到过指责我或批评我的信,但我确实对我以前引为“朋友”的一些人感到深深的失望。尽管大多数朋友都抗拒了悬赏的诱惑,但还是有叁个人将自己出卖给了报社,我不想说出他们的姓名──我不想将自己降低到他们的等级──但是,我想,他 们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的。

我想感谢我所有的家人和所有的好友,他们一如继往地支持着我。他们的爱是我的精神支柱。要是没有他们的爱和帮助,我肯定无法坚持到现在。这又谈何容易!对我而言,适应现在的环境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但是,你们之中的每个人都给了我不小的帮助,让我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最后,我要对我的妻子丽沙说声“谢谢”。在整件事情中,她都是我的力量泉源,在我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她总是不断地激励着我。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安心服刑,尽快回到她的身边。我是世界上最骄傲的丈夫。

1995年2月27日,伦敦股市暴跌,道琼斯指数下滑29个百分点。有着233年历史、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毁于一位年仅28岁的交易员Nick Leeson之手。“罪魁祸首”于新加坡锒铛入狱,成为一段另类的交易传奇。

嘉宾:Nick Leeson

职业:交易员、作家

职位:前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期货与期权总经理、电影《魔鬼交易员》主角原型

采访内容亮点:

1)我让巴林银行亏损8.62亿英镑,直接导致破产;

2)牢狱之灾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动物的求生本能;

3)做交易,我信奉“白纸哲学”。

注:以下R为《伦敦交易者》主创Richard Zhang,N为嘉宾Nick Leeson.


Part1. “魔鬼交易员”

R: 我看过你的专访,大家都叫你“魔鬼交易员”。在巴林银行任职前,你已经很擅长交易吗?

N: 我从18岁起就涉足金融市场,但要说实际操作,那时基本都是自学的。巴林银行我所在部门1985年才成立,不断有新人涌入,大家都想传道受业,现在想想当时自己还很不成熟。

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R: 当年在新加坡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你“弄垮”了巴林银行呢?

N: 我25岁去新加坡管理期货与期权业务,觉得这是不可多得的管理经验。但可能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一切来得太快。我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去掩盖亏损,但到了1992年9月,我用来掩盖亏损仓位的非法账户88888中就有了亏损。1993年5月时,亏损已经高达2000万美元。这些亏空我后来补上了,1993年5月期权到期了,我以为我能重新借此大展身手。但交易厅的交易员出了些差错,使88888账户重新出现了亏损,那是一个分水岭。

当时我错上加错的举动让事态更加糟糕。我以为我能控制住局面,但不幸的是三年期间,情况不断恶化,我自己也承受了严重的后果,在新加坡锒铛入狱。而这给巴林银行最终带来了8.62亿英镑的损失,直接导致了银行的倒闭

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R: 你当时才25岁,做好了接受这份工作的准备吗?

N: 现在回想我可以肯定地说没准备好。25岁前我一切顺风顺水,从未遇到过处理不了的事情,对当时的我来讲,这不过是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高峰而已。但我觉得自己没问题,而巴林的结局证明我并非战无不胜。如果当时我在自营交易允许的范围内操作,那会是另一番结局,但很显然我越界交易了。我把仓位放大太多,还交易了一些本不该交易的产品。

R: 你的错误账户88888有什么寓意吗?8在中国可是个幸运数字,寓意发财。

N: 我没那么迷信,就是某天脑子里灵光一现。后来我在其他地方看到一个说法,不知道对不对,说8是个吉利的数字,但如果是5个8的话,就没那么吉利了。

R: 第一次用88888账户掩盖错误时,你的心理活动如何呢?有没有害怕被抓?

N: 当时很怕,因为其实很容易被发现,只要检查一下账号就行了。我们有伦敦和东京两个账号,所有客户都涵盖在这两个账号里。所以你只要把这两个账号加起来,然后跟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数据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有出入。

但事实上,从没有人去对比过,直到1995年才有人发现。在巴林银行之前,我曾在摩根士丹利工作,讽刺的是,我的角色就是负责审查账号安全的。

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R: 你的交易当时是哪里出错了呢?是为客户交易还是做代理?

N: 两部分都出了问题。代理业务板块是散户交易,我们为客户进行交易,东京有客户的自营交易台。他们会让我们对冲一些仓位,可能做些展期。1992年当时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以每天2000单的速度成交,非常快。后来巴林银行来买了,摩根士丹利也来了,日本证券市场停止了交易。所有业务被转移到新加坡,一夜间交易量从2000单暴涨到了25000单。

新加坡对此根本就没准备好,交易大厅里的人手不够,系统也不够完善。要为一单交易找到买家和卖家,本应只需要三十分钟,但实际要花费12-13小时,否则系统就会崩溃,人们无法下单,也就无法匹配交易。有时可能凌晨一点钟,才发现自己的交易根本就没有匹配。这个时候还不能让客户蒙受损失,这就会出错。要么继续交易,要么承担损失。所以问题有两方面。散户交易方面,就错误而言,只占全部损失很小的一部分。

R: 如你所说,问题从1992年9月开始变得严峻,那时你的策略是什么,对赌吗?

N: 回顾我在新加坡的三年时间,我都不确定那还能不能称之为策略。一开始我的仓位还比较小,自己还能控制,也还算有策略,知道怎么才能全身而退。而随着仓位越来越大,每个月我开始多了项固定任务,那就是在月底时确保自己的账户盈亏归零。因为每个月月底会有会计审查我的资产负债表,她会跟所有客户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果我的88888账号有亏损的话,账目就对不上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当时我的唯一选择就是卖出期权。

那时在新加坡卖出期权,100%的权利金马上就能到手。我就利用这些权利金,把88888账户中的亏损归零,以此来确保没人知晓真相。很显然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波动,我承担的风险会越来越大,所以那时的策略也谈不上交易策略,仅仅是我将账户余额归零的策略。


Part2. 牢狱之灾

R: 巴林银行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之一,英国皇室也是他们的客户。很多人把你归为巴林银行破产的罪魁祸首,这个你赞同吗?

N: 的确是我。如果我没做那些交易,巴林就不会倒闭。之后可能难免倒闭,因为巴林存在很多问题,风控简直一言难尽,我的故事也侧面证明了巴林银行风控做的非常糟糕。所以,尽管在那个时间点上,巴林倒闭百分百是我的责任,但银行本身并非没有问题。

站在银行的角度上,要避免当时我的事故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两个数字加起来,然后跟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核对一下就行了,但就是没人那么做。

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Nick Leeson亲笔签名的巴林银行工装,国外平台竟然在售哦

R: 你年仅25岁就在新加坡管理交易团队,正如你所说这份责任来得太早了。如果当时你是三十几岁,同样的错误就一定可以避免吗?

N:那个年龄我的经验一定会更丰富。这件事给我一个启发,我在各地参加会议时也会提及:

25岁的我在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所有人都为了赚钱互相竞争。寻求帮助和建议,相当于示弱的信号,对当时的我而言就是这样。其实当时身边有很多人可以拉我一把,但我不善沟通、非常内向,所有事情都自己承担、觉得靠自己能解决,但事实证明靠自己是不够的。

现在我非常重视沟通。要学会去交流你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并在合适的时候寻求帮助,这才是处理事情的正确方式。这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R: 如果1995年没有发生神户大地震,当年的巴林银行结果会不一样吗?

N: 不会。神户大地震只是巴林银行倒闭的其中一个诱因,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最主要原因还是我当时的仓位太大了,超出了控制范围,巴林没有足够资金拯救我、为我的仓位提供足够保证金。市场暴跌导致我的仓位暴增,当时市场中出现了多股势力,每次靠近一个新关口的时候,比如19000,就会出现一股暴击的力量。我的仓位越变越大,因为我做的是跨式期权,所以每经历一个新关口,比如18000、18500、17500,期货仓位的风险就会变得更大。

R: 事情败露后,你逃往德国并在监狱服刑九个月。冒昧问一句,去德国是为了躲避坐牢吗?

N: 我逃离新加坡的时候感受到了动物的求生本能,我只想活下去。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当时会有审计人员检查我的交易记录。我要做的就是撑过下一个阶段,坚信自己能够扭转局势,不断寻找积极信号,让自己相信能够度过难关。

我当时之所以离开新加坡,只是为了争取时间想想自己该去哪里、怎么为自己辩护。我并不是想逃跑,并不是说想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我只是想算一下,我坐牢要多久、能不能减刑、我会去哪里坐牢,就是想这些东西。还有就是确保我太太的安全,动物本能就是在这时候激发的。我想我肯定是完了,但我要保证我太太的安全。

R: 服刑四年后你出狱了,现在你还会受困于坐牢的经历吗?大家会不会因此质疑你?

N: 我的这段历史比我本人更加有名,我无法、也不会去隐瞒我做过的事情。有些人觉得我的经历可以帮到他们、给他们激励,但是对我来说,那只是一段令人难堪的故事而已

现在我获得了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会抓牢。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我组成的,是我所经历的一切的总和。如果可以用过去的经历推动自己向前,我愿意这么做。有人可能会因此不悦,但没有关系,我本来也没必要去取悦所有人。我在全国各地频繁演讲,还去过几次中国香港,几周后我还要去纽约,去参加一些会议,和一些大型投行进行讨论,焦点问题就是银行应该如何规范交易部门的内部运作。我的故事令人警醒,对银行和公众而言都是警报信号。

我会反思,为什么当初要把自己置于那种境地?为什么不懂向别人求助?我以前不懂这些道理,也从没想过自己会坐牢。

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R: 巴林银行倒闭后,金融机构发生巨大变化,它们更加注重风控和监管。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也对金融机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为巴林倒闭催生了变革。我们不妨假设,如果当年巴林银行没有倒闭,后续潜伏的金融危机是否会更具爆炸性?

N: 这个假设有些道理,不过现在的银行业和1995年的时候相比肯定要安全多了。但不同银行间的差别挺大,我在摩根士丹利工作过,它的风控当时就已经非常坚实。上周我和一个在大摩任职的朋友喝酒,他说到大摩现在依然在沿用1995年的那套被称之为TAPS的风控体系。从企业角度看,把资金投入哪里,这点很重要。1995年的时候大家都想着交易、赚钱、组建新的交易团队,大摩是为数不多对科技进行大量投资的公司。这点巴林银行是没做到的。

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风控至上的大摩

在过去15-20年的时间里,很多银行都在投资科技,着重风控。所以尽管发生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今的银行业还是安全多了,我想未来不太可能再出现轰动一时的流氓交易丑闻。不过这是针对成熟市场而言,东欧或者非洲就不一定了。


Part3. “白纸哲学”

R: 你现在的演讲基本都涉及风控问题。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中国交易散户们吗?

N: 我认为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体系。大家都知道交易要设止损,止损在任何交易中都至关重要。此外你要有体系,不要随意变更止损位,同时设置时要经过深思熟虑。

我目前还在做交易,我的经历赋予我这样一套交易哲学,就是每天都从一张白纸开始,从新开始。我倾向于不吃持仓过夜,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你可以重新审视市场,重新评估下一步行动,你没有需要去保护的来自昨天的交易。

想象我当年在新加坡的时候,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市场行情,心想今天适合卖出,但我手上已经有5000张多单。要是我卖掉这5000张多单,市场肯定承受不住,于是我只能试图保护手中的单子,我开始买入更多,尽管当时的市场情绪和我个人分析都认为市场会走低。我认为你手上如果有旧单,判断力就会受影响,所以我坚信“白纸哲学”。

R: 你的交易故事经典到被拍成了电影。现在很多年轻交易员容易过度自信或者自卑,作为过来人你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我 是 如何 搞 垮 巴林 银行 的
Nick Leeson事件改编电影“Rogue Trader”

N: 我想说几点。如果你有一个交易圈子,可以在里面讨论,我觉得这不错。我现在回顾过去15-20年,看到很多人,不仅仅是年轻人,被诱惑去做交易,因为现在有很多广告宣称做交易赚钱有多么的容易。所以我一直建议,一定程度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很多平台做交易培训,具备这些信息和知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你要自我学习。

但交易心理很难,你要能够承受损失。首先我觉得这种心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就比如我,做交易我就是想赚钱。一旦你开始亏损,这开始挑战你的心理,有人就可能会加倍押注、变更止损位,这都是缺乏自律的表现。

所以自律、自学、体系都很重要。现在有很多不错的培训机构,别盲目听信Youtube上的内容,很多人告诉你他们每次交易都赚钱,我就不认识还有这种人,我自己也做不到。

R: 中国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你愿意用你的监管经验来中国工作吗?

N: 我还没去过中国大陆,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机会来举办一些交易活动,但我不想进入监管领域工作,也不想再次违反监管法律。


《伦敦交易者》第一季就此收官,但国内外交易者的连接之路并未结束。本季呼声较高的几位嘉宾将来到中国,与《伦敦交易者》主创、分子自营机构高级交易员Richard Zhang,以及另外一名国内神秘大咖为大家带来两天一夜的交易私享会。

绝无仅有,方为私享。这里是专属交易者的另一个层次的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