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 螺旋 桿菌 之 感染 與 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原因、症狀、治療、預防

    幽門 螺旋 桿菌 之 感染 與 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定義

    胃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簡稱幽門桿菌),顧名思義,幽門桿菌主要寄生於胃的幽門(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若經過數年的螺旋桿菌感染,可能造成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是胃癌,幽門桿菌也屬於第一級致癌物(看更多: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幽門螺旋桿菌有多常見?

    全球大約三分之二的人身上帶有幽門螺旋桿菌,而多數人不會因此有胃潰瘍或其他症狀,若有幽門桿菌感染情形,可以接受殺菌治療。根據臺大醫院解釋,由於幽門桿菌會導致潰瘍反覆發作、難以癒合,因此對於上消化道潰瘍較嚴重或復發的人往往會檢驗此菌,必要時需要給予殺菌治療。

    不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由於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糞、口傳染,在台灣相對良好的衛生條件下,家人互相傳染的機率低,只要維持良好飲食衛生習慣:飯前及如廁後以肥皂洗手、採行公筷母匙分食、盡量避免路邊不潔飲食來源等,就可以避免吃下受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症狀

    多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任何徵兆或症狀。其中的確切原因還未知,不過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對幽門螺旋桿菌比較有抵抗力。發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會有下列徵兆或症狀:

    • 腹部疼痛或有燒灼感
    • 空腹時腹部更加疼痛
    • 噁心
    • 食慾不振
    • 頻繁打嗝
    • 脹氣
    • 體重不明原因減輕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若有任何上述症狀或徵兆,或有其他問題,建議諮詢醫師。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原因

    目前仍然不清楚幽門螺旋桿菌是怎麼散布的,但這種細菌數千年來就與人類共存,會透過口對口或是糞口傳染。因此,如廁之後如果沒有洗手,可能就會增加感染風險。幽門螺旋桿菌也可能透過被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播。這種細菌在穿過胃黏膜時會釋出中和胃酸的物質,造成胃部問題,使胃細胞更容易被胃酸傷害。除此之外,胃酸和幽門桿菌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小腸的最前段)產生瘡口或消化性潰瘍。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風險因素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多風險因素,例如:

    • 住在擁擠的環境:若是居住在擁擠的家中,有較高的機率會交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沒有乾淨的水源:有穩定、乾淨的流動水源,能幫助減少幽門桿菌感染風險。
    • 居住在開發中國家:若居住在開發中國家,也就更常會待在擁擠或居住條件不衛生的地方,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 和感染者一起居住:和幽門桿菌感染者住在一起,又沒有注意飲食衛生,很有可能會因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診斷與治療

    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作為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如何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若醫師懷疑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建議進行健康檢查和一些測驗。常見的檢查方式包括:

    • 血液檢查:分析血液樣本可以看出幽門螺旋桿菌在體內活化或潛伏的跡象,不過呼吸檢測和糞便檢查比血液檢查更能看出活化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現象。
    • 碳 13 呼氣試驗:碳 13 呼氣試驗中,你會先吞服帶有碳 13 同位素的藥片或溶液等試劑。若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試劑在胃中分解時就會釋放出碳。身體會吸收碳並在呼氣時排出。把氣體呼入集氣袋中,醫師會使用特殊儀器檢測碳 13。
    • 糞便檢查:可以透過稱為糞便抗原檢測(Stool antigen test)的檢查,來看糞便中是否含有和幽門螺旋桿菌有關的外來蛋白質,也就是抗原。不過,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 和柳酸氧鉍(Bismuth subsalicylate)會影響碳13呼氣試驗和糞檢結果,所以接受檢驗前2週醫師會暫停用藥。
    • 內視鏡檢查:有就是俗稱的胃鏡,進行胃鏡檢查時需要接受輕度的鎮靜麻醉,醫師會把一個很長且帶有微小攝影機的管子,從喉嚨和食道伸入胃和十二指腸,可以讓醫師看到你上消化道中任何異常的地方,也能組織採樣。

    如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通常會同時透過兩種不同的抗生素來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這是為了預防細菌對某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醫師也會開立抑制酸液分泌的藥物,幫助胃壁痊癒。可以抑制酸液分泌的藥物包括:

    • 質子幫浦抑制劑:這類藥物可以使胃部停止分泌酸液,質子幫浦抑制劑包括奧美拉唑(Omeprazole)、 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 ) 以及泮托拉唑(Pantoprazole, Protonix)。
    • 組織胺阻斷劑(Histamine (H-2) blockers):這類藥物會防止組織胺分泌,組織胺也會引發酸液產生。 這類藥物有希美得錠(Cimetidine) 及雷尼得錠(Ranitidine)。
    • 柳酸氧鉍:也被稱為佩普次水楊酸鉍片(Pepto-Bismol),作用是覆蓋住潰瘍,保護患處不被胃酸傷害。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下列幾個要點能幫助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如廁後、準備食物前後和飯前都要使用肥皂洗手。
    • 避免不乾淨的食物或飲食。
    • 不吃沒有完全煮熟的食物。
    • 避免在衛生條件差的環境吃飯,例如:應確保經手食物的人都有確實洗手。

    建議若有腸胃不適症狀(例如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差等)應及早就醫,若為胃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例如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建議定期檢查。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幽門 螺旋 桿菌 之 感染 與 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 )是螺旋狀具有纖毛的細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的人不會發生不適症狀;有的人會因感染導致胃酸過多,併發幽門部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另有一類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發生慢性胃炎,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若是能將幽門螺旋桿菌根除,則潰瘍復發的機率將由原來的 50% 降為 10%。

    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治療嗎?

    • 目前臺灣健康檢查盛行,常常有人篩檢到感染幽門桿菌但是卻沒有臨床症狀,因而對於是否需要接受治療產生疑惑。事實上感染幽門桿菌幾乎都會導致慢性胃炎,大部分無症狀的感染者多處於此一階段,經年累月個人依不同速率演進,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人會引發潰瘍。若感染而未治療,未來發生胃癌及胃淋巴癌的風險會大幅提升。鑑於上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理應可避免日後病變的產生。

    幽門 螺旋 桿菌 之 感染 與 治療

    要如何得知是否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檢驗幽門桿菌感染可以分為「侵入法」及「非侵入法」。

    • 「侵入法」乃經由內視鏡切片的 方法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或組織學檢查來得知是否感染幽門桿菌,也可進行細菌培養以了解其對於抗生素的抗藥性。
    • 「非侵入法」的方法大致上有下列三種:
    • 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為醫院最常用來偵測幽門桿菌的方法,病人把含有碳十三的尿素喝入胃內,若細菌存在,其尿素酶可將尿素轉變成氨和二氧化碳,我們測定病人呼氣的碳十三含量,可以檢驗幽門桿菌的存在。
    • 血清抗體測定法 : 抽血測定血清中是否有幽門桿菌抗體。若有抗體表示過去曾經感染或現在正感染幽門桿菌,因而臨床上較難使用血清法確認是否目前仍為帶菌者,最好搭配其他檢查 來確診。
    • 糞便抗原測定法: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偵測糞便中的幽門桿菌抗原,此法因為僅需採集糞便因而簡易安全。

    幽門螺旋桿菌應如何治療?

    •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現在採取三合一療法(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PPI 加上兩種抗生素),治療 7 ~ 14 天,可達 90 % 以上的療效。但這些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少數病人有時會有頭暈、腹瀉、口中金屬味覺、過敏等副作用;停藥之後,這些不適現象都會隨即消失。
    • 在治療完成 4 週後,通常會以呼氣試驗來確定幽門桿菌是否存在;倘若第一線治療失敗,我們可以憑經驗使用其他種類之抗生素進行第二線治療,成功率約有八成;然而,若再次除菌失敗,最好使用內視鏡採樣進行細菌培養,以確定哪些抗生素有效後,再給予適合的處方。成功除菌後特別要注意,在臺灣每年仍有 1 % 復發或再感染之機率,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再感染。

    製作單位: 暫無資料 編碼:HE-10199
    若有任何疑問,請不吝與我們聯絡
    電話:(04) 22052121 分機 3207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暨體系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