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voci會計處理

依會計原則,金融資產會計處理共分成3類: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FVPL)、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FVOCI)、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簡稱AC)

在 IFRS 9 下金融資產之分類方式,須考量金融資產之合約現金流量特性及企業管理金融資產之經營模式,公司或企業所持有之金融資產之會計處理下可分三類:

(1) 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FVPL) ,在未賣出前,市價變動的評價損益(市價-帳列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計算

(2)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FVOCI):放在這個科目的股票、債券或基金,在未賣出前,市價變動的評價損益(市價-帳列金額)計入其他綜合損益計算。

(3) 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簡稱AC):在以收取合約現金流量(本金及利息)為目的之經營模式下持有該金融資產,通常為債券工具投資 ,其因利率變動造成市場價格變動,無需計入損益表中,也不用評市場價格變動影響。不過依有效利率認列之利息收入、外幣兌換損益及(信用)減損損失係認列於當期損益。除列時,才將利益或損失(評價損益)列入當期損益。在未賣出前,市價變動的評價損益(市價-帳列金額)無需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綜合損益計算,因此市價變動並不會影響損益或淨值。

依會計原則,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資產(AC)類係在以收取合約現金流量(本金及利息)為目的之經營模式下持有該金融資產,通常為債券工具投資 ,其因利率變動造成市場價格變動,無需計入損益表中。公司在編製財報將債券投資放AC類,則升息時因債券價格下跌所造成的資本損失,不用評估未實現損失;降息時因債券價格上升所產生的資本利得,也不會評估未實現收益。這也說明了AC類資產的市價變動並不會影響損益或淨值。

FVPL及FVOCI皆為為未實現損益,FVPL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計算,FVOCI類則計入其他綜合損益計算,並不會影響當期損益,但FVPL及FVOCI兩者皆會影響公司淨值。

因此,只要放在FVOCI類金額高,當升息使債券價格下跌、股市震盪使股價下滑,自然可能產生本期損益為正、但淨值大幅下降!倘若壽險公司大部分債券投資放AC類,則升息是不用評估未實現損失。

延伸閱讀》

(1) 為何各大壽險業狂買「金融特別股」停不下來,我可以買嗎? 

(2)【金融特別股】王道銀甲特(2897A),股息年利率4.25%,報酬率分析

(3)【金融特別股】國泰金甲特 (2882A) ,股息年利率3.80%,現在還能買嗎?

市場利率及儲蓄險專家黃大偉粉專,按讚收到更多好文章

关注财务原理解析公众号:桃花源笔记

前言

概念和定义,就不贴原文了,大致意思就是说金融工具的减值,不像资产减值以实际发生为前提(相关知识链接:会计原理|资产减值损失为何不能转回?)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来计量当前应当确认的损失准备”,所以叫“预期信用损失法”。原因应该是出于谨慎性原则,毕竟金融工具的风险较大,对应就应该要有较强的风控意识。据说旧准则是事后计入,这样银行的风险计提就滞后于实际信用风险的发生,对坏账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出现发生破产等不良后果。

金融资产减值范围

企业应当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
  1. 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租赁应收款。 3.合同资产。 4.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解析:

金融工具其实有四类,这里的范围就意味着其他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个比较好理解,本身公允价值变动已经反映了减值,计入了损益,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计入。

指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是一种权益工具,准则要求不允许计入损益,因为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不提减值准备,计提了就进损益了,“指定”两个字就是圣旨,除了股利收入,其他的一切变动都不得影响损益。

非指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融资产,虽然变动期间也不让影响损益,但发生了减值,还是得保持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毕竟出售的时候还是要影响损益,好事低调,坏事示众。

信用损失的计算和概念比较简单,用无偏概念加权平均(初中数学算期望值 ),货币时间价值(因为超过一年,所以要算时间价值),另外,因为是预期,所以“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的有关过去事项、当前善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就不一一详细解释下去。

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可以将金融工具发生信用减值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计量其损失准备、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及其变动。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即未扣除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若该工具为金融资产,下同)。

解析:

未显著增加就是长期风险不高的意思,我们按照短期(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来计提损失准备,这个时候毕竟没有实际发生减值准备,所以仍以账面余额来计算利息收入,此时账面余额=摊余成本

计提根据不同的业务,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会计处理为: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坏账准备 租赁应收款减值准备 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预计负债(用于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

转回时做相反分录。

其他债权投资这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是因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不能影响其账面价值,因为损失准备科目是备抵科目,此时其实也不影响所有者权益。

第二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并按其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解析:

这时候发现债务人好像不太靠谱,违约的风险比较高,就得认真对待风险了,不能再以短期(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来计提损失准备,需要用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来计量。此时,由于没有实际发生减值准备,所以仍以账面余额来计算利息收入,此时账面余额=摊余成本

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对于处于该阶段的金融工具,企业应当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但对利息收入的计算不同于处于前两阶段的金融资产。对于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按其 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解析:

终于盼来了债务人破产,不还钱,发起诉讼。这个时候确认了减值损失,所以用摊余成本(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来计算利息。

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上述三阶段的划分,适用于购买或源生时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工具。对于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仅将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 并按其摊余成本和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解析:

针对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直接火力开到第三阶段。至于为什么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还要购买,一来便宜,二来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觉得这个资产大有前景,总的来说就是想捡个漏。但捡漏归捡漏,风控措施还是要做好

特殊情形

在以下两类情形下,企业无须就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表日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分析。

01较低信用风险

如果企业确定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较低,借款人在短期内履行其支付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很 强,并且即使较长时期内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存在不利变化,也不一定会降低借款人履行其支付合 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那么该金融工具可被视为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企业可以不用与其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而直接作出该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假定(企业对这种简化处理有选择权)。

解析:

这个意思是当违约风险很低时,直接认为它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而不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评估,简化实务处理

02应收款项、租赁收款和合同资产

企业对于收入所规定的、不含重大融资成分(包括根据该章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融资成分的情况)的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应当始终按照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企业对这种简化处理没有选择权)。 除此之外,准则还允许企业作出会计政策选择,对包含 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可分别对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应收租赁款作 出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解析:

大多数没有重大融资成本应收账款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因此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和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相同或接近,所以简化处理,不再用三阶段法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