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 型 濕 疹

乾燥 型 濕 疹

當進入乾冷的秋冬季節,肌膚不僅變得粗糙、緊繃,甚至會刺痛、脫皮起屑,引起搔癢不適,這些都有可能是「乾燥型濕疹」所導致!什麼是乾燥型濕疹?又該如何改善乾癢問題呢?趕緊跟著本文的腳步,認識乾燥型濕疹——一起從日常保養改善肌膚健康。

認識乾燥型濕疹——乾燥型濕疹是什麼?

「乾燥型濕疹」是 濕疹 的一種,是冬天十分常見的皮膚炎。雖然濕疹成因相當複雜,但乾燥型濕疹大多是因秋冬溫度、濕度較低,造成皮膚水分散失,使得肌膚變乾、血管收縮、神經敏感,導致肌膚表面出現網格狀乾紋,並帶來搔癢問題。若肌膚長時間處於乾燥的狀態,或是患者本身為乾性膚質、異位性過敏炎體質,皮膚屏障機能不佳、油脂不足,將進一步引起發炎反應,形成乾燥型濕疹。

認識乾燥型濕疹 3 階段症狀:急性/亞急性/慢性濕疹

根據乾燥型濕疹的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濕疹。以下將為你介紹 3 階段濕疹的症狀:

急性濕疹 認識乾燥型濕疹

因受氣溫驟降、冷風吹襲等刺激,導致皮膚急性發炎,肌膚乾紋會紅腫、刺痛、發癢,並出現一粒一粒的小疹子,若抓破疹子,還會滲出組織液。

亞急性濕疹 認識乾燥型濕疹

亞急性濕疹患者一般具有異位性過敏炎體質,患部肌膚會逐漸變硬、變粗,伴隨乾癢和脫皮掉屑的問題。

慢性濕疹 認識乾燥型濕疹

慢性濕疹患者長期承受肌膚乾癢問題,易造成皮膚黑色素沉澱、呈現粗硬的苔蘚化狀態,摸起來十分粗糙,會嚴重脫皮掉屑。慢性濕疹的症狀時好時壞,患者需注重日常保養,積極接受相關治療,才能幫助皮膚逐步恢復健康。

認識 7 個乾燥型濕疹好發部位

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俗稱「富貴手」,會出現皰疹、搔癢、起屑等症狀。若經常接觸洗碗精、肥皂、洗衣精等化學物質,將使手部濕疹狀況惡化。
外陰濕疹 壓力大、內分泌失調,或是私密處接觸到刺激的清潔產品、穿著不合適的衛生棉,都可能會引起濕疹問題,感到紅腫、刺癢難耐。
龜頭濕疹 當男性生殖器出現紅腫、搔癢、脫皮的狀況,不一定為性傳染病,極有可能是濕疹,且濕疹會反覆發作,因此建議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診斷。
頭皮濕疹 即使有洗頭,頭皮濕疹患者還是會頭皮油膩、發癢,出現大量的頭皮屑,甚至會局部紅腫、龜裂和脫皮。
乳房濕疹 男女都可能出現乳房濕疹,尤其好發在哺乳期女性,在乳頭及乳暈周圍出現紅腫、龜裂、搔癢的問題。當乳房出現濕疹時,有可能是乳癌的前兆,建議立即就醫瞭解濕疹病因。
臉部濕疹 空氣品質不佳、氣候乾冷、壓力大,或是使用了較刺激的保養品,便可能引發臉部濕疹,且多分佈在唇周、眼周、臉頰等區域。
耳濕疹 在耳後、耳廓等耳朵周邊皮膚,出現紅疹、龜裂的情形,可能為空氣乾冷、眼鏡架、耳環過敏、挖耳朵時受傷所導致。

乾燥型濕疹 如何改善?掌握 5 大日常保養守則

乾燥 型 濕 疹

1. 洗澡時,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避免使用過熱的洗澡水、縮短洗澡時間,藉此保護肌膚 皮脂膜、維持保水機能。
2. 洗澡後,應盡快擦上保濕乳液。可選擇不含香精、針對乾性或敏感肌設計的乳液,溫和潤澤肌膚。
3. 穿著親膚、柔軟的衣物,避免過度摩擦和刺激,藉此保護脆弱的肌膚。
4. 盡可能不要抓摳患部,以免受傷、感染,或是刺激組織增生,促使肌膚脫皮、苔蘚化。
5. 肌膚感到騷癢時,除了調節身體溫度,也可隨時擦上保濕乳液或凡士林,舒緩皮膚不適。

若濕疹搔癢難耐、不見好轉,或是反覆發作,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使用類固醇藥物、紫外線照光療法、生物製劑等方式,積極治療濕疹問題,再遵循以上 5 大保養守則,便能重建肌膚角質層,有效提升肌膚健康。

濕疹需長期抗戰!正確保養、治療,遠離搔癢脫皮

不論年齡、性別,任何人都可能罹患乾燥型濕疹,若沒有妥善保養、治療,將演變為慢性皮膚炎且反覆發作,影響睡眠、生活品質,可能伴隨焦慮、憂鬱、自信心受創等問題。尤其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肌膚會嚴重脫屑、變粗、變乾,需服用類固醇藥物或免疫抑制劑,但這些藥物一般副作用較多,容易造成肝腎負擔。所幸,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之治療選擇,台灣也已通過健保給付,只需先經過照光 3 個月及 2 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 3 個月,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 評分)仍有 20 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 30% 以上,即可申請使用。

濕疹問題需長期抗戰!想知道更多濕疹、異味性皮膚炎的知識,歡迎關注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我們將帶給你最正確、豐富的皮膚炎衛教資訊。除此之外,我們也提供「ADCT 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工具」,可線上檢測肌膚健康,獲得你的「異味性皮膚炎程度指數」,我們將製作個人化推播訊息,陪伴你戰勝異位性皮膚炎!

為什麼皮膚乾也會得濕疹?醫師告訴你濕疹的原因、症狀與該如何治療

發布於 Feb 21, 2022 by

乾燥 型 濕 疹

乾燥 型 濕 疹
謝馥年 醫師 現任: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暨醫學美容中心主任
主治項目與專長領域: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酒糟、濕疹、蕁麻疹、光學雷射、微整形、美容醫學
臉書粉絲專頁:謝馥年皮膚科醫師
IG粉絲專頁: funienmd

常常覺得渾身搔癢難耐嗎?是不是在空氣汙染嚴重,或是天氣乾燥時症狀更為明顯呢?那麼你很有可能得到濕疹了!導致濕疹的原因有什麼?自我照顧的方式又有哪些?就接著繼續看下去吧。

什麼是濕疹?

濕疹(Eczema)其實就是皮膚發炎(Dermatitis)的狀態,是一種臨床以及病理的「表徵」,常伴有搔癢、發紅、脫屑、水腫性丘疹等症狀,且會以特定的發炎模式惡化。在皮膚的切片下,濕疹會出現表皮細胞間水腫,稱之為海綿樣變化(spongiosis)。一些外在因子或內在因子複雜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導致濕疹的發生,若發生原因不明,則可依症狀及病理特徵分為急性、亞急性、或是慢性濕疹(1)。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約影響10%至30%不同的種族或年齡群(2),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濕疹)在兒童中比在成人中更常見,而缺脂性濕疹(或稱為乾燥性濕疹)則較常發生於老年人(3)。

濕疹的原因有哪些?

當皮膚受到外來物質刺激或是內在因子影響,會使得皮膚受到侵犯而產生發炎反應,就會產生「皮膚發炎」。可能導致濕疹的原因如下(1):

外在因子 內在因子
  • 化學物質
  • 細菌
  • 藥物
  • 其餘過敏原(特定食物、動植物等)
  • 健康狀況
  • 皮脂分泌
  • 流汗
  • 本身有過敏性疾病

乾燥 型 濕 疹

濕疹發展的進程

急性期濕疹通常是指剛發生的前幾天,可能的皮膚症狀包含水泡、滲出型紅斑、水腫等,且這些症狀可能同時出現(1)。若濕疹發生時間超過一周,則會進展為慢性濕疹,除了急性期症狀表現外,通常還會因搔抓,而導致色素沉澱及皮膚增厚、苔癬化的情形(1)。

急性濕疹 慢性濕疹
泛紅➜丘疹➜水泡、膿泡、浸潤➜脫屑 苔癬化增厚;色素沉澱
 
痊癒

常見濕疹的診斷有哪些?

依據濕疹的特定表徵(如致病原因、好發部位)、臨床上區分成不同的診斷:以下為大家介紹常見的濕疹類型

  • 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直接接觸物質而導致的接觸性皮膚炎,類型包含以下兩種(1)(3):

    分類 成因 物質
    過敏性
    接觸性皮膚炎
    過敏原誘發免疫反應 香料、羊毛脂、防腐劑、外用抗生素、特定植物、鎳或汞等金屬、染髮劑等(4)(5)
    刺激性
    接觸性皮膚炎
    觸發物質本身會直接損害皮膚
    約佔接觸性皮膚炎案例的80%
    水、肥皂、清潔劑、漂白劑、酸/鹼溶劑、紙張、灰塵或土壤等(6)
    • 症狀(1)(3)

      •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與過敏原接觸的皮膚區域,表現出界限清楚的濕疹性皮疹,通常伴隨著嚴重癢感。

      •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急性期症狀為紅斑、水腫、水泡以及滲出液。慢性症狀則以皮膚苔蘚化、過度角化和龜裂為主。

    • 好發族群(1)(3)

      若長期接觸相關過敏或刺激物質,都可能發生接觸性皮膚炎。其中,好發族群包含:

      • 食品加工人員

      • 醫療保健工作者

      • 機械工廠工人

      • 清潔人員

      • 家管

      • 嬰兒的尿布疹

  •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與過敏性家族病史(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以及血液中較高濃度的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E)有關(7)。

    • 症狀

      主要症狀包含皮膚乾燥、反覆發作的紅疹及嚴重搔癢,而持續的惡性循環更會進一步影響日常活動及睡眠(8)。兒童與成人的症狀也有些微差異(9)。

      兒童患者 成人患者
      • 急性濕疹樣病灶

      • 伴隨滲出液

      • 有水泡產生及結痂

      • 慢性苔癬狀病灶

      • 表皮增生為主

      • 較常發生在頭、頸及四肢

    • 好發族群

      異位性皮膚炎可在任何年齡發病,但主要好發於孩童及青少年,約四分之一的病人在成年後才出現症狀(10)。

  •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生的皮膚炎,且通常發生在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 頭皮、臉部、腋窩、頸部、外生殖部位等),與皮屑芽孢菌(一種黴菌)的過度增生有強烈相關(11)。

    • 症狀(3)

      主要特徵包含油性脫屑及紅斑,可能伴隨輕微的癢感。

    • 好發族群(3)(11)(12)

      • 2周至12個月大的嬰兒

        症狀常出現於頭皮,呈現黃色斑點狀、油膩的鱗狀硬皮疹。新生兒脂漏性皮膚炎,也稱為搖籃帽、乳痂。

      • 青少年或成人

        盛行率約在中年達到高峰,且對男性的影響大於女性。

      • 特定疾病患者

        HIV患者或帕金森氏症患者有較高機會發生。

  • 缺脂性皮膚炎(乾燥性濕疹)(1)(3)

    缺脂性皮膚炎常發生於下肢部位,因年齡老化導致的皮膚屏障損傷,使得角質層水分流失為主要的致病原因。若環境濕度低(如: 寒冷乾燥的天氣),或暴露於刺激性清潔劑或刺激物則會加重病況。

    • 症狀

      通常為搔癢、皮膚脫屑、表層龜裂,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炎反應。嚴重的情況,甚至會發生乾裂出血。

    • 好發族群

      通常發生在皮膚乾燥的老年人。

乾燥 型 濕 疹

得了濕疹該怎麼辦?濕疹會傳染嗎?

如同前面所介紹,不同診斷的濕疹可能是因為接觸刺激物質引起的免疫反應、或先天/後天導致的表皮屏障受損,並不會因接觸而傳染。不過,若是本身有表皮屏障缺失的話,則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7)。

以下,簡單介紹不同類型的濕疹,可以進行的自我照護:

類型 成因 自我照護
接觸性皮膚炎 外來物質刺激 避免接觸過敏/刺激物質
適當使用潤膚劑
異位性皮膚炎 外來物質刺激/內在因子影響 避免接觸過敏/刺激物質
適當使用潤膚劑
脂漏性皮膚炎 皮脂腺豐富 皮脂分泌旺盛時,應維持足夠清潔
缺脂性皮膚炎 皮膚屏障損傷導致乾燥 充足使用潤膚劑
(可選擇以油為基底,保濕能力較佳的潤膚劑)

乾燥 型 濕 疹

濕疹的治療方法(針對異位性皮膚炎)

上述的自我照護方式為目前常見濕疹的第一線治療,但當急性發作時,仍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不同診斷的濕疹治療方式會有所不同,以下介紹異位性皮膚炎的輔助治療方法(10):

  •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為溫和安全的止癢藥物。

  • 外用類固醇

依照皮膚症狀的嚴重程度、年紀以及部位,醫師可能開立弱效/中效/強效的外用類固醇,外用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遠低於全身性類固醇。

  • 抗感染藥物

當皮膚被抓破導致傷口時,就有可能受到細菌(最常見為表皮金黃色葡葡萄球菌)、黴菌或病毒的侵犯,此時便應依照醫師指示,使用抗感染藥物。

  • 濕敷

適當的搭配濕敷及外用類固醇藥膏可以協助修復皮膚屏障,也能夠避免搔抓。

  • 光照療法

可以利用紫外線中的UVB進行光照療法,大多使用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廣泛性慢性濕疹的患者。

  • 免疫調節藥物

一些免疫調節藥物被研究證實對難治型濕疹有幫助,但因可能出現副作用,須經醫師專業判斷後才能使用。

異位性皮膚炎病患的飲食與注意事項

改善異位性皮膚炎需要減少過敏物質的暴露,在飲食方面,最常造成疾病惡化的食物包含牛奶、雞蛋、花生、大豆等,而花粉相關食物(如:蘋果、梨子、胡蘿蔔等)也可能導致過敏情形(13)(14)。此外,應避免攝取過度添加的加工食品,並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要飲食來源。

目前也有少數研究指出一些營養素補充品可能帶來好處,不過仍需更多研究證據支持在臨床上的運用:

魚油

研究推論,人體內的花生四烯酸(AA,屬於Omega 6脂肪酸)會引起體內發炎反應,可能導致對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藉由補充Omega 3脂肪酸替代Omega 6脂肪酸,進而減少發炎因子(15)。而魚油正是良好的Omega 3脂肪酸補充來源。研究結果顯示,魚油對於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整體症狀有幫助(16)。

益生菌

研究顯示,在健康兒童中,腸道菌叢以乳酸桿菌為主;易過敏兒童的腸道菌叢,則以革蘭氏陰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較多(17)。隨機臨床實驗結果指出,從孕期36週的孕婦開始給予益生菌補充(菌種包含Lactobacillus paracasei以及Bifidobacterium bifidum等菌株),直到新生兒滿六個月,比起給予安慰劑的組別,益生菌可以防止新生兒對常見食物過敏原發生過敏,進而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18)。

乾燥 型 濕 疹

維生素D

有部分研究顯示,缺乏光照導致體內有較低的維生素D,與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及嚴重程度有關(19)。一篇統合性分析也指出,若孕婦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較低,會導致小孩有較高風險發生濕疹(20)。根據國健署建議,新生兒至成年期間的維生素D參考攝取量為10微克(21)。

鋅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皮膚屏障及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22)。一篇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毛髮中鋅濃度較低的病人補充鋅,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23)。

得到濕疹後,最惱人的就是其不定時的反覆發作,嚴重時可能還會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因此,平常便應該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並適當的利用潤膚劑讓肌膚維持濕潤,如此一來,才能慢慢調整難以改善的過敏體質!

乾燥 型 濕 疹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

1、Shimizu'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 – Chapter 7: Eczema and Dermatitis
2、A Banner, M Dinsey, K Ezzedine, O E Dadzie. The spectrum of skin diseases occurring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 in north-west London, U.K.: findings from a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Br J Dermatol. 2017 Feb;176(2):523-525. doi: 10.1111/bjd.14824. Epub 2016 Dec 17. PMID: 27343478
3、William L Weston, MDWilliam Howe, MD. Uptodate. Overview of dermatitis (eczema). Last updated: Dec 30, 2019.
4、Warshaw EM, Belsito DV, Taylor JS, Sasseville D, DeKoven JG, Zirwas MJ, Fransway AF, Mathias CG, Zug KA, DeLeo VA, Fowler JF Jr, Marks JG, Pratt MD, Storrs FJ, Maibach HI.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patch test results: 2009 to 2010. Dermatitis. Mar-Apr 2013;24(2):50-9. doi: 10.1097/DER.0b013e3182819c51. PMID: 23474444
5、Erfurt-Berge C, Geier J, Mahler V. The current spectrum of contact sensit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g ulcers or stasis dermatitis - new data from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Departments of Dermatology (IVDK). Contact Dermatitis. 2017;77(3):151. Epub 2017 Feb 14. doi: 10.1111/cod.12763. Epub 2017 Feb 14. PMID: 28194803
6、Ale IS, Maibach HI.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Rev Environ Health.2014;29(3):195. doi: 10.1515/reveh-2014-0060. PMID: 25274939
7、Spergel JM. From atopic dermatitis to asthma: the atopic march.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0 Aug;105(2):99-106; quiz 107-9, 117. Epub 2010 Jan 22. doi: 10.1016/j.anai.2009.10.002. PMID: 20674819
8、Yung-Tsu Cho, Chia-Yu Chu. Advances in systemic treatment for adul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Dermatologica Sinica 2019;37(1):3-11. DOI: 10.4103/ds.ds_48_18.
9、Pugliarello S, Cozzi A, Gisondi P, Girolomoni G. Phenotypes of atopic dermatitis. J Dtsch Dermatol Ges. 2011 Jan;9(1):12-20. doi: 10.1111/j.1610-0387.2010.07508.x. PMID: 21054785
10、2020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手冊
11、Denis Sasseville, MD, FRCPC. Seborrheic dermatitis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Uptodate. Last updated: Apr 21, 2021.
12、Johnson MLT. Skin Conditions and Related Need for Medical Care among Persons 1–74 Years, United States, 1971–1974. Vital Health Stat 11. 1978 Nov;(212):i-v, 1-72. PMID: 741665
13、A Wollenberg, S Barbarot, T Bieber, S Christen-Zaech, M Deleuran, A Fink-Wagner, U Gieler, G Girolomoni, S Lau, A Muraro, M Czarnecka-Operacz, T Schäfer, P Schmid-Grendelmeier, D Simon, Z Szalai, J C Szepietowski, A Taïeb, A Torrelo, T Werfel, J Ring 16, European Dermatology Forum (ED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EADV),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EAACI), the European Task Force on Atopic Dermatitis (ETFAD), European Federation of Allergy and Airways Diseases Patients’ Associations (EFA),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y and Psychiatry (ESDaP),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Pediatric Dermatology (ESPD), Global Allergy and Asthma European Network (GA2LEN) and the European Union of Medical Specialists (UEMS). Consensus-based 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atopic eczema (atopic dermatit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 part I.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8 May;32(5):657-682. doi: 0.1111/jdv.14891. PMID: 29676534
14、K Breuer, A Wulf, A Constien, D Tetau, A Kapp, T Werfel. Birch pollen-related food as a provocation factor of allergic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eczema/dermatitis syndrome. Allergy. 2004 Sep;59(9):988-94. doi: 10.1111/j.1398-9995.2004.00493.x. PMID: 15291908
15、D J Palmer, T Sullivan, M S Gold, S L Prescott, R Heddle, R A Gibson, M Makride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in pregnancy on childhood allergies. Allergy. 2013 Nov;68(11):1370-6. doi: 10.1111/all.12233. Epub 2013 Sep 21. PMID: 24111502
16、Bath-Hextall FJ, Jenkinson C, Humphreys R, Williams HC. Dietary supplements for established atopic eczem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Feb 15;(2):CD005205. doi: 10.1002/14651858.CD005205.pub3. PMID: 22336810.
17、B Björkstén, P Naaber, E Sepp, M Mikelsaar.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allergic Estonian and Swedish 2-year-old children. Clin Exp Allergy. 1999 Mar;29(3):342-6. doi: 10.1046/j.1365-2222.1999.00560.x. PMID: 10202341
18、Stephen J Allen, Sue Jordan, Melanie Storey, Catherine A Thornton, Michael B Gravenor, Iveta Garaiova, Susan F Plummer, Duolao Wang, Gareth Morgan. Pro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of eczem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Dis Child. 2014 Nov;99(11):1014-9. doi: 10.1136/archdischild-2013-305799. Epub 2014 Jun 19. PMID: 24947281
19、Megan J. Schlichte, Abbey Vandersall, and Rajani Katta. Diet and eczema: a review of dietary supplem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Dermatol Pract Concept. 2016 Jul; 6(3): 23–29. doi: 10.5826/dpc.0603a06. PMID: 27648380
20、Zhenzhen Wei, Jun Zhang, Xiaodan Yu. Maternal vitamin D status and childhood asthma, wheeze, and ecze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16 Sep;27(6):612-9. doi: 10.1111/pai.12593. Epub 2016 Jul 20. PMID: 27145360
2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
22、N A Gray, A Dhana, D J Stein, N P Khumalo. Zinc and atopic derm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9 Jun;33(6):1042-1050. doi: 10.1111/jdv.15524. PMID: 30801794.
23、Jeong Eun Kim, Seo Rye Yoo, Myeong Gil Jeong, Joo Yeon Ko, Young Suck Ro. Hair zinc levels and the efficacy of oral zinc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cta Derm Venereol. 2014 Sep;94(5):558-62. doi: 10.2340/00015555-1772. PMID: 24473704

https://www.healthsp.org/article/ecz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