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升的眼淚 閱讀 報告

一公升的眼淚讀後感(一):大聲地哭吧

四川省自貢市檀木林小學四(5) 班 王 靜

我向姐姐借了《一公升的眼淚》這本書來讀。讀了之後,覺得書中的女孩很堅強,雖然命運是那麼殘酷,但她依然堅強勇敢地活着。

這本書的作者是木藤亞耶,是一個日本女孩子。她小時候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將來找到好工作,賺好多好多的錢去報答父母。可是在她15 歲的時候,這個夢想破滅了!她的運動神經開始變得遲鈍,經常摔倒。一次媽媽帶她去看病,做完CT,醫生對她做了檢查之後,她每天就增加了一項任務——吃藥。她走路開始搖搖擺擺。學校里有一些同學都笑她走路像幼稚園的小孩兒,當時她好想哭,但又忍住了。16 歲,她開始住院,接觸輪椅;17 歲時,她已經不能唱歌,發音不標準,有些音甚至發不出來了。19 歲時,這病已經無藥可救。到最後她終於放聲大哭了起來。或許就是書名叫《一公升的眼淚》的原因吧!

一公升的眼淚讀後感(二)

《一公升的眼淚》以70年代末期的文化重鎮名古屋為故事背景,一位15歲的國三少女木藤亞也,正要展開人生中最燦爛的高中生涯。但是,一場她從未預料過的變化改變了她的一生:她被診斷出脊髓小腦萎縮症。這個病魔使她的生命在短短的十年間加速凋零……

作者為木藤亞也(1962年7月19日-1988年5月23日),故事由作者親述自己的真實的際遇及心路歷程。

一家七口,原本是那樣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可是漸漸亞也發現自己走路越來越不穩,而且有時對於自己想說的話說不出來,想做的事情無能為力。當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后,父母才得知她患了脊髓小腦萎縮症。當時父母沒有告訴亞也,只是說是小問題。但是亞也悄悄上網查找自己的奇怪病症后才知道自己患了一種不治之症。亞也沒有告訴家人,表面上依然帶着微笑面對家人。此時家人並不知道亞也已經知道了真相。

當醫生親口告訴亞也真相時,亞也忍不住問醫生:"病魔,病魔,為什麼選擇了我?"此時她已經滿臉痛苦說不出話來……

別人的歧視,別人的關心都成了她心中無法抹去的愧疚與傷痕,她很想回到過去,想拍拖,想繼續打籃球,想繼續在社團幹活,可是她卻只能孤獨地看着時間的流逝。記得有一幕,那天深夜裡,亞也一個人在醫院走廊撥電話,但是因為她的病而只能用她那雙顫抖的手慢慢地按下電話鍵。可是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因為時間過長電話自動掛斷。在家的母親突然覺得有什麼不妥,跑到醫院時發現亞也在醫院走廊上哭。亞也沒哭出聲來,她低下頭,頭髮掩蓋住了滿臉的疲憊。母親問她什麼事,她說:"我不敢閉上眼睛,我害怕黑暗。我想打回家,只想聽聽媽媽的聲音。可是我連這個也做不到……"

但是母親把亞也帶回了病房,拿出亞也的日記,說:"雖然你不能走路,雖然你不能正常說話,但是你堅強地活着,並堅持寫日記,這是我和大家都做不到的,可是你卻做到了!"經過母親的鼓勵,亞也堅持寫日記,並且發表出去。無數人受到她的鼓舞,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命。

面對這樣的一個命運,亞也曾經說過:"即使是勉強的追逐生命的腳步,我也要繼續活着,活着……"她明白失去的東西沒有必要苦苦追尋,應該做的是好好珍惜剩下的東西。

一公升的眼淚讀後感(三):一直微笑到最後

藍天上飄着白雲,特別漂亮。

櫻花盛開了,又一個春天到來了。

現在的我,早已經不會再說什麼回到過去之類的話了。

雖然失去了很多東西,但是同時,我也得到了很多之前沒有發現的東西,因此,真的謝謝大家。

能夠站在這裡,這樣跟大家說話,我幾乎要流了 一公升的眼淚了……

——池內亞也

喜劇使人笑,悲劇讓人哭。但是笑完了繼續未完成的事情,哭完了擦眼淚的時候也會停下來,思考。經常的思考人生會讓人覺得苦悶,因為life is meant for fighting,enjoying and shareing .但是偶爾的駐足會讓我們學會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用更好的狀態去面對挑戰。

可是,我沒有把亞也的一生看成悲劇,25 年短暫的人生,她過的比許多活到八九十歲的人都更值得。一個在15 歲的時候被檢查出患了脊髓小腦變性症的花季少女,生活正像是花蕾在她生命中綻放,她還沒有完全領略到世界的美好,就被命運打上了死亡的標籤。從此,死亡的陰影像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如影隨形。一天一天,在無形中侵蝕,也許,某一天睜開眼睛,就會發現自己已經不能動彈。比起對於既定的死亡,這種未知的恐懼可能來的更加強烈。這個故事中,一件這樣的悲劇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首先是亞也的親人,她的堅強的,敢於擔當的,將所有痛苦都埋在心底的媽媽,她的充滿愛的,在痛苦中調劑所有人情緒的爸爸,她的從叛逆到懂事成熟最終代替姐姐實現夢想的妹妹,她的因為姐姐而變成了男子漢的弟弟,以及一直為著亞也的病努力,從亞也的身上汲取到了力量的醫生,最後的最後,是我們都知道不存在,但是因為他的存在而使整個故事變得美好的麻生,一直在她的身邊,給她以同齡人的關懷以及最重要的起碼的尊重,並因為她而選擇了醫學院,為了她而努力學習,喜歡並敬重這樣的她,這樣的男生可能在現實的亞也生命中,只是醫生猜測的某個見習的醫學院的男生,在她的生命中是簡單的過客,但是卻讓亞也第一次有了對愛情的嚮往,當一個正當年的女孩子問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可以結婚嗎?"的時候,所有人的心都是碎的,當活着尚是難題,愛情已經不知道退到什麼樣的卑微位置去了。但我寧願相信,麻生是存在的,給過她溫暖,借過她肩膀,在她被初戀失約時給她打傘遮雨,在她被其他的同學質疑時始終從她的角度,為她着想,始終的擔負著這樣一份日益沉重的壓力。雖然在故事裡,編劇也很現實的用一封信結束了他們之間短暫的交往,"跟你在一起,我會越來越貪心,越來越留戀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想要擁有很多事情,想要跟其他人一樣,這樣下去,我會承受不下去。謝謝你,謝謝你能喜歡上這樣的我。我們,說再見吧!"這樣的理由,也許是最為真實不過的了,對於在死亡壓迫下的亞也來說,愛情是多麼奢侈的事情呢?已經不能去想了。

在亞也的所有日記中,說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她對所有給與她幫助的人都充滿了感激,對這個世界的太多太多的美好都充滿了留戀。她不曾有太偉大的理想,也許生病之前最大的就是在東高畢業,這個理想由她的妹妹代替她實現了,生病之後,她的理想就是可以做幫助別人的事情。聽到這樣的一個女孩子談論未來的時候,總是覺得心酸,因為也許明天的太陽都不一定能看到,可是雖然時間是有限的,可是人的心永遠是無限的,思緒可以開出很多花來,在她的短暫的生命里,她用自己的堅強樂觀打動了無數的身邊的人,用她艱難寫出的一篇篇刻骨銘心的日記打動了世界上的許多人,於是,她的所有的理想都實現了,甚至已經遠遠超出了她自己最初的願望。我們身邊這麼多的人,有多少能夠實現自己的最初的,人生全部的理想呢?

因此,當看完了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甚至要羨慕這個一直微笑的女孩了。第一次穿上東高的校服的時候微笑的她,在班級合唱時指揮的她,在全班面前微笑着流淚道別的她,在家人的面前一直樂觀堅強的她,在路人的怪異眼光里始終笑着的她,在轉校去殘疾學校之前與家人合照的她,以及微笑着感謝對她說喜歡的麻生的她……她失去自主運動能力,完全昏迷過去之前的最後一個飄着雪的聖誕節,麻生在她的病床前為她讀這麼長的時間以來的日記,讀到最後一頁時,赫然寫着的是"謝謝!"兩個字,彼時,兩個人都在流着淚,但是亞也連在睡夢中也是在微笑着流淚的……

我們在我們自己的健康的人生中,也許很多人都不會遇到比一步步看着自己走向死亡更加恐怖的挑戰,就像是老天跟你開了一個玩笑,從那一天開始太陽都會變得更之前不再一樣,但是都要面對的,有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孩子,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微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逃避生活,去提前結束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錯過那麼多美好的還未來得及發生的事情,去輕易的對那些擺在眼前的障礙舉白旗,我們明明還有那麼多的時間,我們明明還能夠靈活的走路寫字吃飯。我們擁有那麼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卻不自知,能夠付出更多的努力卻就這樣放棄了。這是多麼不可以原諒的事情。

請一直微笑的面對生活,因為,每一天的天空都在變化,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段屬於你的人生都不會再回來。

也請記住這個女孩子,叫亞也的女孩子,在15 歲的時候的了脊髓小腦變性症,在25 歲的時候離開人世的女孩子,留下了寶貴的勵志日記《一公升的眼淚》,打動感染了無數人的女孩子。她叫亞也,請記住她。記住她的微笑,記住她的堅強。

一公升的眼淚讀後感(一)

對於日劇,我一向是很少看。《一公升的眼淚》,剛看到這部片的片名,我就感覺這會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影片,可能是像《藍色生死戀》般惹人眼淚的悲劇戲。

在看故事情節介紹的時候,看到了這么一句話“一公升的眼淚,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原來這並不是一部“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戲,所以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在這個故事中,池內亞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高中女生,熱愛家人,熱愛朋友,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運動,可以說是一個幾近完美的乖乖女。可就是這么一個似乎是完美的女孩,上帝卻和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她剛要邁入高中這段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光時,讓她患上了一種永遠不能治癒的病——脊髓小腦病變症。

這是一種可怕的病,一種無法治癒的病。得這種病的人無法像許多韓劇中的女主角那樣美麗的死去,取而代之的,則是漫長的折磨。這種病會導致身體行動能力、說話能力甚至是識別能力的喪失,換而言之,得了這種病,最終會如同行屍走肉般悲慘死去。

慶幸的是,當亞也和她的家人得知這個不幸的噩耗時,並沒有長期沉溺於悲痛中。父母、弟弟、妹妹,每個親人都圍繞在她的身邊,給她鼓勵,給與支持。讓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家人並沒有把亞也當作是一個得了重病的女孩,而是鼓勵著她,讓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她一起做康復運動。我想這樣,才是給亞也最好的支持吧,每個生病的人,都希望別人不要以另類的眼光看待自己,總是希望別人偷來的目光是關切,而非同情、甚至是可憐。亞也本人,也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嘗試著漸漸堅強的面對現實,與病魔鬥爭。記得在劇中,主人公亞也說過這么一句話:“我還要沉浸在悲痛中多久,還要流多少的眼淚,一公升應該足夠了吧。”當我聽到片中的亞也含著眼淚微笑著說出這句話時,我被震撼了,動容了……何以一個僅今年滿15歲的女孩,能夠如此堅強的、微笑著面對人生,甚至是死亡……

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所以在看這部片子時,一些似乎漫不經心的鏡頭,總能惹出我的眼淚,或許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吧。當片中的亞也每每微笑著面對屢屢惡化的病情時,我總會感覺到眼眶在不經意之間濕潤了。

看了這部電視劇--《一公升的眼淚》讓我對生命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原來健健康康的活著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可以和最親的人,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好啊。雖然我不曾有像亞也一樣的經歷,但是看過這部日劇後,我想自己也要在活著的時候,儘量多的幫助別人。擁有的太多,是不是也是一種痛苦?當你失去的時候,才會那么的痛苦……

所以,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要努力的尋找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夢,這樣才能不愧對自己的生命……

一公升的眼淚讀後感(二)

一公升的眼淚》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劇本來自原作者木藤亞也生前的同名日記小說《一公升眼淚》,這個電影描述了現實中14歲就患脊髓小腦變性症,以至於到後來不能說不能動的木藤亞也的前半生。電影中的麻生遙斗陪伴著池內亞也慢慢走過,實際上是沒有這個人的,而是木藤亞也的母親木藤潮香女士,因女兒生前希望結婚談戀愛卻未能如願要求劇組添加的架空人物。

15歲的池內亞也出生在一個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一家六口每天的生活雖然平淡卻很幸福快樂。從小就是好學生亞也考上了自己最理想的的高中,她以為從今以後,她會完成許多夢想,去做許多想做的事情,但是,沒想到卻患上了不治之症——脊髓小腦變性症。慢慢地,亞也的身體機能開始不受控制,走路無法保持平衡,經常跌倒,甚至不能好好寫字,看著這么沒用的自己,亞也哭了一次又一次,當她哭著問醫生“為什麼病魔會選上我?”。的時候,我的眼淚總是會和亞也一樣,哭得那么傷心。

劇中的麻生遙斗,總是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幫助她,他沒有丟下她。他給了她一個完整而美好的青春,陪伴她走過了,()這一段有著朦朧而美好的青春時光。只可惜,當我知道,事實上,沒有這個人的時候,我的心也深深地為那個曾經為生命而奮鬥過的女孩感到遺憾,她逝去的時候,正是如花蕾般的年紀,花季時的夢想,到最後一刻都沒有實現,我的腦海里常會浮現這一句話“媽媽,我能結婚么”、“活下去、要一直活下去”……我每看一集,我都會感動著,我仿佛看到了那個也許比劇中的人物還要堅強的木藤亞也。她還曾說過一句話“身體得病了,不是殘廢,而是不方便而已”是阿,多么樂觀的一個女孩阿,一個常人無法匹敵的毅力,我佩服,深深地佩服著。

看完這部電影,我找到了,我人生的價值觀,我知道今後,無論遇到多么困難而艱險的事情,我都會像木藤亞也說過的那樣“活下去,要一直活下去”其實,人,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就是活著。人要學會珍惜生命,擁有勇氣。

一公升的眼淚讀後感(三)

觀看完這十一集電影后,我的感觸很深,也很受感動。覺得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很值得同學們觀看,並且可以從影片中學到很多東西。其中我感觸最深有三個:時間、親情和心態。

首先是時間。主人公池內亞也在最純真的十五歲該年齡段不幸患上不治之症,真的讓人們很同情。但雖然這樣,她還是能夠把握好時間,過好每一天,讓她剩下的十年都過得很有意義。而跟她相比起來,我們在校生無疑是很幸福的,因為我們生命中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由自己分配。但是我很擔憂的看到部分同學沒有好好珍惜時間,每天都是睡覺,玩遊戲,上課玩手機這樣的生活。大學生活都快過去一年半了,真想問一下大家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學到了什麼,要是連這一年半的時間都沒有學到東西,那剩下大概一年的時間你還想怎樣?時間不等人,我們都很無奈歲月的流逝,但是我們應該主動出擊,在大學裡面多學點東西,多鍛鍊一下自己的能力,以便將來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希望看到自己畢業後都不知道在大學裡面學到些什麼。肇慶工商學院怎么了?它再怎么三流對我來說也是個好學校,因為當你否認自己母校的時候,你首先就否認了自己,看低自己。我有個浙江大學(全國排名第三)的朋友,他跟我說過,不管你在哪個學校讀書,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看你在裡面“混”得怎樣,不然一些清華北大生上了大學跟一般人也沒什麼區別。他這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我愛我的母校,我會努力更好地在母校裡面學到更多知識,鍛鍊更多能力,更好地完善自己。

其次是親情。在影片中,是池內亞也的家人對她的鼓勵和幫助才讓她有更大的勇氣走下去的。她的家人真的好可愛,她們家真的好溫馨,看了覺得自己都會有種溫馨感。主人公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有這樣溫馨的家庭和疼愛她的家人。而跟她相比起來,我們又是怎樣的呢?試問一下我們來到大學後,多長時間打過一次電話回家或者打給家人?抑或是沒錢用了才打電話回家要生活費?我們有沒有關心過我們的家人?父母的樣子自己能不能清晰的記得?摸一下自己的良心想一想這些問題,父母或者家人是怎樣對待我們的,而我們又是怎樣對待他們的。會不會在電話裡面覺得他們煩,囉嗦?再怎么樣他們也是很關心我們的,而當我們利用閒暇的時間主動打電話回家問候他們一下時,他們的滿足感以及喜悅的心情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有時父母要的就是這些,而類似這樣輕而易舉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都不能做到嘛?如果做不到,那還“混”個屁啊,對自己的家人都這樣了。是,我承認,我們說自己很會關心人,通宵達旦的和男(女)朋友通電話,我不否認這點,我只希望大家可以多關心一下家人,至少對我來說,家庭的溫馨感是很重要的。另外,不管你的家人高矮胖瘦,或者有疾病,他(她)們都是你可親可敬的親人。千萬不要覺得丟臉,要是有別人說,那是他們的事情,別人怎樣說或者怎樣取笑你都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不然的話最可笑最可恥的那個人其實就是你自己。因為陪我們最久最有意義的就是親情了。

最後是心態。主人公池內亞也是堅強樂觀的,她也是很有毅力的,在病魔面前她永不言棄,直到最後。並且她讓她在剩下的時間內過得很有意義,也通過她寫的日記影響和幫助很多很多人。所以我覺得她是最美麗的人。記得我高三的班主任說過:“心態決定一切”,並且把它寫成橫聯貼在黑板上面。這句話說得很好,因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都是由自己的心態決定的,換句話說,自己過得開不開心就看你是樂觀主義者還是悲觀主義者了。不要老是抱怨自己怎樣怎樣不幸,跟別人相比自己怎樣怎樣的,在主人公池內亞也面錢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世界上不幸的人有很多,不要老是以為自己有多悽慘這樣子,說別人可以上清華北大,為什麼自己考不上怎樣怎樣的,那都是自己做的孽,別人在成功的背後付出多少努力你可曾想過?而我們呢?老是空想而不付出行動,失敗後又怨天尤人,這樣還有意義嗎?所以在大學生活我們要過得更充實些,儘管以後出到社會上有很多殘酷的現實,但是我們經過大學的一番洗禮之後還怕誰?現在為就業煩惱?閃一邊去,鍛鍊多點能力才是硬道理。可能有些同學認為自己的家裡很有錢或者有權勢不怕沒工作或不用工作就能過上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我想說,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不能讓精神上出現空虛感。而且平時要多注重意志力的磨練,做事情不能總是三分鐘熱度,一遇到困難就退縮了。誠信、品德、守時、感恩……等等都是我們需要具備的。真希望出到社會後,可以開心地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 一公升的眼淚觀後感
  • 經典女性勵志電影:《一公升的眼淚》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
  • 一公升的眼淚讀後感
  • 一個人的戰爭讀後感
  • 一鼓作氣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