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

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教育理念與實務(舊名:國民小學教育原理與制度)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Show

  • 查單字:關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
(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
(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
(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
(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與蘊含的意義

  • 討論
  •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
    私人筆記( 0 )

最佳解!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

ryanleu02 大一上 (2021/07/19)
詮釋學Hermeneutik儘管詮釋學的歷史可遠溯至古希臘時期,但其要一直到 17 世紀才被視作為一門正式的學科。不過,這門學科最初僅被當作一個可跟邏輯學相提並論的學術工具,用以協助人解讀特定書本之文句意義,故歷來並不特別被哲學家們重視。自 20 世紀下半葉起,詮釋學才突然躍身成為西方人文學界的.....看完整詳解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

6F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

7F

8F

小藍 國一上 (2022/05/25)

詮釋學即是【 解釋之學 】


所以既然是【解釋】,就會比較質性微觀

A學校整體運作、B制度相互影響關係、C課程架構,都比較宏觀。
D教師【個人】教學理念屬於【微觀】、【質性】,故選D。

  • 查單字:關

懸賞詳解

國三理化下第二次

18. 下列為金屬球感應起電帶正電的各個步驟:甲.手指移走(移走接地);乙.將帶負電的物體靠近金屬球;丙.移走帶電 物體;丁.以手指輕觸金屬球。則�...

50 x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

前往解題

懸賞詳解

國二公民下第三次

41. 小琪利用暑假到高雄地方法院參觀,在法庭內看到檢察官在陳述犯罪證據,請問:小琪所看到的最有可能是下 列何者的審理情形? (A)不滿國稅�...

50 x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

前往解題

0526讀書會心得記錄

  • 會議時間

2022年5月26日

  • 會議地點

線上會議

  • 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 主持人(導讀人)

邱蕾伊

  • 記錄人

吳珮瑄

  • 讀書會進度內容

教師檢定考古106-108年 +手寫

  • 討論紀錄
  • 國語文能力測驗
  • 成語

濟世功深:賀醫界的題辭 / 形容醫治病人有濟世之功。

振聾發聵:賀報社的題辭 / 比喻大聲疾呼,以喚醒愚昧的人。

德業長昭:用於中年男喪 / 形容德澤功業永垂不朽。

為民喉舌:民意代表題辭 / 比喻代替人民說話,表達意見。

  • 與三國演義有關的歇後語

諸葛亮弔孝:假仁假義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轉化修辭:轉化包含擬人化、擬物化、形象化。

擬人化à風在長滿青苔的屋頂/嘲笑我的傷心

擬物化à把忍耐種在心田,其根雖苦,其果卻甜

形象化à他們總是披了一身淡淡的夜色便開始工作

  • 教育原理與制度
  • 合作學習的五項要素:
  1. 積極互賴
  2. 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
  3. 個人學習績效責任
  4. 人際與小團體技巧
  5. 團體歷程
  • 自我效能的主要來源
  1. 成就表現
  2. 替代經驗
  3. 言語勸說
  4. 情緒/生理激勵
  • 性向與處理交互作用,由克隆巴哈(L.J. Cronbach)、司諾(R.E. Snow)提出,主張:

1.  教師要依照學生的性向之不同而調整教學策略,故教師須依學生程度調整教學目標和教材教法,也是發展適性教學的基本理念。

2.  不同學習性向的學生,教師應予不同的教學處理,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

  • 課程與教學
  • 德瑞克斯(R.nDreikurs)—目標導向型理論=邏輯順序模式

學生不當行為動機的錯誤目標:

  1. 獲得注意
  2. 尋求權力
  3. 報復
  4. 顯現無能

若學生的動機獲得注意的滿足,不良行為所聯結的其他動機將不會再出現

當學生了解行為的邏輯順序,他們在教室的行為會表現得更恰當

★「邏輯順序」:緊跟著某一特定行為而出現的後果,但不是一種"懲罰"。

  • 比馬龍效應:即所謂的自我應驗預言

因此教師相信學生能做好,學生便會在他的期待下成為他所希望的樣子

  • 美國教育學者巴比特(F.Bobbitt)
  1. 科學派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
  2. 教育是成人生活,而不是爲著兒童生活的。課程編制應當以社會的成人生活為中心。
  3. 此種課程係以成人及社會為本位的課程。
  • 兒童發展與輔導
  • 效度
  1. 內容效度:指測驗內容的代表性或取樣的適切性
  2. 建構效度:指測驗能測量到理論上的構念或特質的程度
  3. 專家效度:為內容效度的一部分
  4. 外在效度:實驗結果是否能推論到其他情境
  • 語言層面的發展
  1. 語義:語言意義
  2. 語用:能在不同情境中,使用語言來達到溝通目的。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發展最慢。
  3. 語法:語言字句的結構組成
  4. 語音:語言發出的聲音
  5. 語形:語言的形狀
  • 大腦組織與功能
  1. 杏仁核:跟情緒有關
  2. 海馬迴:短期記憶、長期記憶,以及空間定位
  3. 下視丘:調節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通過腦垂腺連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4. 網狀結構:專控制睡眠與清醒。網狀結構高度活化時,造成清醒,反之則陷入沉睡
  • 心得感想

本次讀書會我們完成並檢討了106-108年的教檢考古題。這幾年的題目相較之下較為困難,但也幫助我們了解自己還有哪些不熟的地方,並藉由互相討論來釐清彼此的迷思概念,像是兒童發展與輔導的部分,因為有很多需要記憶的內容,若是對內容不熟會很容易搞混,因此需要特別整理,我們也將比較不熟的觀念再做了重點複習,加強記憶。


0602讀書會心得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6月02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吳珮瑄、洪如靜

肆、主持人(導讀人)

洪如靜

伍、記錄人

李雅琴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110年考古題

柒、討論記錄

  • 完成110年教檢考古題+錯題檢討

1.宛儒

張校長強調該校教師上課內容必須有助學習者準備各種證照考試,才是有用的知識, 這樣的觀點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主張?

(A)職業預備說

(B)形式訓練說

(C)博雅素養說

(D)文化傳承說

生活預備說_史賓賽(H. Spencer,1820~1903)_:

教育的目的在預備完美的生活. 五大目的:衛生保健、職業技能、家庭親職、公民教育、休閒教育

(B)形式訓練說_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定義:教育是訓練人類心能的歷程

教育即在訓練人類各種心能。

教育即以官能心理學的理論為基礎

(C)博雅教育_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9年-前347年)

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Plato就提出了「七藝」,也稱為「自由七藝」(Liberal arts)。

博雅教育(又譯為文理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原指一個自由的古代西方城市自由人(有產者,即憑產業就能生活而無需出賣勞力的人,如貴族,手工業者、奴隸不在其內)所應學習的基本學科,現代則是作為生活常識的內容,可以在社會學校修習,也可以透過參加展覽等方式獲得知識。

(D)文化傳承_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 , 1882-1963)

斯普朗格( Spranger )認為透過教師愛學生,學生愛教師的教育愛互動,來促進人格的濡化,此乃"教育愛"的精神。並藉以傳承文化並進而創新文化,此乃文化學派的基本思想,重視教育在師生人格互動中發揮其文化的功能。

3.關於懲罰的敘述,下列何者符合「感化性原理」(Reformative Theory)?

(A)學校不應該有懲罰

(B)有多少罪行就施以等值等量的懲罰

(C)懲罰時要對症下藥,以使其改過遷善

(D)懲罰時公告周知,以收殺雞儆猴之效

(1)報復性的懲罰:

=最原始(因果、報應)懲罰原理。

例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2)懲戒性的懲罰:

意在「懲戒」作用(不在報復)。

例如:殺雞儆猴。

(3)感化性的懲罰:

較具有「教育性動機」。

目的:改善行為,安排適當的補過機會。

在犯錯者改過之後才會回復自由。

(4)恕道性的懲罰:

=「公平對待」、「分配正義」

=「以不公平對待不公平」。

=「平等對待平等的;差別對待差別的」。

2.蕾伊

5. 吳校長在開學的教師座談會上分享個人對於教師角色的期許如下:「現在老師的角色 和傳統截然不同,老師不能預知學生未來需要些什麼,所以無法提供先驗的知識。 請大家要依據學生需要與社會需求,讓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經驗與體會!」 吳校長對教師角色的期許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學說的看法?

(A)未來主義(Futurism)

(B)觀念主義(Idealism)

(C)實用主義(Pragmatism)

(D)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A 未來主義:

認為學校永遠無法跟上未來的社會,應將「未來」的概念融入教育中

教育制度必須是連續及可改變的,學生要探索各種可能的未來狀況

教育目標在協助學習者解決生活危機,增進預測和適應變化的能力

教育方法

1.評價法:評價珍惜_公開肯定_選擇可行_考慮結果後選擇_自由選擇_行動_模式

2.模擬遊戲

教育研究:研究未來可能的課題

B觀念主義

教育規準(合認知、合價值、合自願)

教育無目的

教學內容重視邏輯科學

提倡民主教育、博雅教育

C實用主義

教育目標:幫助學習者做好生活準備

以學生的需求、面臨的問題為教育核心

教育方法:問題解決法、反省教學法、實際活動學習法

D永恆主義

教育目標:傳授永恆真理

教育內容:首重人文學科、閱讀經典

教材為中心

3.雅琴

教育隱喻是指以具體的自然界之事實,隱約地比喻或類推兩個教育概念間的相似性,但非兩者的同一性。一般來說只是「假定」、「推測」兩個教育概念間存在著某種相類似關係,在未獲證實時,或許並無任何認知意義,但在證實後,便有其認知內容,可以從字面來加以解釋。

教育的本質意義,很難界定清楚,所以常藉隱喻來說明教育的涵義,常用的如下:

1.接生:意謂教育就如產婆為產婦接生一樣,是由內而外的引出、發展,而不是由外而內的注入灌輸。教育即啟發學生心智的歷程。此種隱喻假設人類具有先天觀念和原則,無法作客觀學理的核證或否證,只能當作一種教育信念。此種隱喻源自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

2.塑造:即教育是心靈的塑造或人格的塑造,其過程有如塑造泥土或陶土。為經驗主義與行為主義的看法,隱喻肯定教育的功能,可塑造兒童或青年之品德或身心。

3.雕刻:意謂教育就如雕刻家雕琢一塊石頭或美玉,教師是心靈的雕刻者或人格的雕刻師,教師應注意學生身心、能力之特質與差異,因材施教。

4.生長: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強調「教育即生長」,屬此種隱喻。將教育比作生物之發展生長。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將受教者當作生命的學習主體,注意到學習者主動求知的興趣、需要及活潑的身心生長與發展,有任其生長之意。

隱喻與明喻不同,明喻通常不包含假借意義的名詞,一個明喻時常作一種精巧的比較,比較情境與討論的情境相似,但比較的兩方都明白地陳述,而不是用一個做另一個來象徵。

4.珮瑄

7.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108 課綱)對校訂課程的界定,陳老師的教學方案最先應由下列哪一個校內會議審議(2 分)?您認為是否適合納入校訂課程? 請說明理由(6 分)。

1.身體自主權、受教權、學習權、人格發展權

2.因應措施

   (1)以口頭教導取代體罰:利用我訊息策略,明確告訴學生老師的感受及希望他如何改善。

   (2)透過各種機會引導學生效仿班上優秀同學的行為舉止,利用同儕的力量達到約束學生的效果。

   (3)以負懲罰來取代。例如:若是吵鬧、不守秩序,就取消下星期的同樂會。

8.「校訂課程」由學校安排,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為「彈性學習課程」,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以及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領域補救教學等其他類課程(教育部,2014)。而陳老師的教學方案符合當中的專題課程,因此適合當校定課程,但其課程設計與也息息相關,因此也可以考慮直接融入健康與體育課程中。

依據現行《教育基本法》規定,哪四項權利國家應予保障,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與 霸凌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並簡述身為教師如何避免體罰的因應措施(至少三項)。

5.如靜

5.李老師以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教育哲學觀點作為教學方案設計重點的基礎,下列 敘述何者較為符合他的教學目標?

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主義對人性各方面發展相當重視。教育非訓練,側重個人自由的抉擇、個性的啟發、創造力的培養與個人真誠的表現。

存在主義的內涵為:自由、選擇、負責。也就是可以透過自己本身自由的選擇,並對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

李老師以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教育哲學觀點作為教學方案設計重點的基礎,(C)選項敘述:『教師是促進者,討論並無正確答案,而是要幫助同學瞭解如何抉擇、如何設定目標、 並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較為符合他的教學目標,理由茲說明如下:

一、存在主義與教育

教育目的:

培養學生獨立自我的發展

使學生能瞭解人生過程的全貌

課程:

重視人文學科:不重視課程內容,但重視人文研究,如歷史、文學、哲學、藝術,這些比起其他學科顯示在人性上與世界衝突上更為深入,有助於存在的實踐

重視有關整體人生意義與情感發展的教材

教學法:

間接輔導教學法:雖贊成蘇格拉底的助產士教學法,但更重要的是協助學生自己反省與創造,在學習過程中區向自我實現,支持學生自由與個人化。學習不在多少,而在於如何學以及學得對其個人有意義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

重視自我表達的教學法:教師不是灌輸知識或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學,應讓學生自動學習與自由表達,所以遊戲被視為優良教學的方法

道德教育:

培養實踐真實自我存在之獨立人格:教育培養人個別存在的本質為真誠、果斷、行動參與、自律、個性、忠實、責任感

培養道德責任感:因為一切行為皆由自己決定,不受社會規範或別人影響,因此對其行為結果,自己應負完全責任

培養獨立道德判斷能力:教師不應灌輸道德觀念,應將道德理論提供學生選擇,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重視個別自由:注重個別差異,支持學生自由的觀念及個人化思想,協助其自我實現

二、存在主義重視自我表達的教學法:教師不是灌輸知識或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學,應讓學生自動學習與自由表達,故本題李老師以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教育哲學觀點作為教學方案設計重點的基礎,(C)選項敘述:『教師是促進者,討論並無正確答案,而是要幫助同學瞭解如何抉擇、如何設定目標、 並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較為符合他的教學目標。

捌、心得感想

      本週讀書會是我們最後一次一起檢討考古題,考期在即,儘管再多的焦慮都無濟於事,因此我們發揮團隊精神給予彼此打氣:「一定會過的!」除了錯題檢討外,我們還一起猜題,猜各個考科可能會出的手寫題,有什麼教育理念與政策是比較新穎的。還有讀書會成員發現,前一年考過的選擇題選項,直接變為隔年的手寫題題目,這讓大家更有方向準備,心情也安定了不少。

玖、其他

教檢倒數2天

游宛儒 / 2022-06-20

0519讀書會心得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5月19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google meet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游宛儒

伍、記錄人

洪如靜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教檢103~105年考古+手寫。

柒、討論記錄

一、國語文能力測驗

  1. 下列各組有關「五」的國學常識,錯誤的是哪一選項?

(A)五行:金、木、水、火、土

(B)五常:溫、良、恭、儉、讓

(C)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D)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五常: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子貢稱讚孔子。

  1. 下列語句用字完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A)往往想要隱瞞的消息反而不逕而走

(B)商人囤積了許多民生用品待價而估

(C)這一幅畫栩栩如生,令人讚歎不已

(D)大自然與人類習習相關、環環相扣

(A)不「脛」而走  (B)待價而「沽」 (D)「息息」相關

  1.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相同的是哪一選項?

(A)「裨」補闕漏/無「俾」民憂

(B)「烘」托渲染/連「哄」帶騙

(C)「韜」光養晦/重「蹈」覆轍

(D)「沆」瀣一氣/引「吭」高歌

(A)ㄅㄧˋ。無俾:不使。

(B)ㄏㄨㄥ/ㄏㄨㄥˇ

(C)ㄊㄠ/ㄉㄠˋ

(D)ㄏㄤˋ/ㄏㄤˊ

  1. 下列關於中國古典小說的敘述,錯誤的是哪一選項?

(A)〈聶隱娘〉出自清代小說《拍案驚奇》

(B)〈劉姥姥進大觀園〉出自清代小說《紅樓夢》

(C)「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與《三國演義》有關

(D)「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與《水滸傳》有關

《聶隱娘》是一篇唐傳奇,收錄於裴鉶所著《裴鉶傳奇》。 敘述虛擬人物俠女聶隱娘因緣際會之下學成高超武藝,成為魏博節度使田季安的殺手,為田家刺殺陳許節度使劉昌裔,卻因感佩昌裔為人,而投效昌裔抵抗田季安的故事。

  1. .下列題辭的使用,完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A)競選:克孚眾望/陶朱媲美        (B)著作:洛陽紙貴/名山事業

(C)誕育:瓜瓞綿綿/竹苞松茂        (D)醫界:杏林之光/卓育菁莪

(A)克孚眾望:受眾人信服。/陶朱媲美:祝賀人商店開業的賀辭。 陶朱,陶朱公,即范蠡。 春秋楚國人。

(B)瓜瓞綿綿:比喻子孫繁盛、傳世久遠。/竹苞松茂:竹子繁盛茂密,松葉歷冬不凋。

(D)杏林之光:祝賀人醫院開業的賀辭。/卓育菁莪:對教育界或教育人士的題辭。

二、教育原理與制度

  1. 小安在玩躲迷藏的遊戲時,跑到每個人都可以看得到他的角落蹲下並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小安的行為表現比較符合皮亞傑(J. Piaget)哪一個階段的描述?

(A)前運思期 (B)形式運思期 (C)感覺動作期 (D)具體運思期

感覺動作期 0~2歲

1.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以動作行為表徵外在世界)

2.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

3.對物體認識具有物體恆存性概念

前運思期 2~7歲

1.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傾向

2.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

3.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

4.有六項限制:(1)具體(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主義(4)集中(5)狀態對轉變(6)直接推理

具體運思期 7~11歲

1.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以解決問題

2.完成「守恆的任務」,有(1)可逆性(2)自我中心的消失(3)去集中(4)轉變對狀態(5)邏輯思考

3.尚無法作抽象思考

形式運思期 11歲以上

1.能作抽象思維

2.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解決問題

3.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維問題

4.形式運思包含三種能力:(1)假設-演譯能力(2)抽象思考(3)系統性思考

  1. 數學老師發現,當他要求學生做練習時,同學們都提不勁來寫,於是他告訴全班同學說:「如果你們能在下課前 10 分鐘寫完練習題,我就讓你們提早下課,無論是去打球或是看小說都可以。」下列哪一個概念較能說明老師使用的策略?

(A)延宕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 (B)替代增強(vicarious reinforcement)

(C)內在增強物(intrinsic reinforcer) (D)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A)延宕滿足:個體為了達成特定目標、獲取渴望的結果,而願意克制衝動,放棄立即的滿足,以換得未來更大滿足的心理特質。

(B)替代增強:班杜拉(A. Bandura)在其「社會學習論假設」中所提出。班氏主張:替代學習是靠辨別增強而形成的,觀察者(即模倣者)表現出來的行為和示範者一致時,觀察者會受到鼓勵;兩者如果不一致,則觀察者會受到懲罰或得不到鼓勵。

(C)內在增強物:指因為內在動機,而心存喜悅自發性的從事的某行為。

(D)普墨克原則/老祖母原則:給予次級增強物類型中的活動兩種,一種是較喜歡的活動(如玩飛機),另一種是較不喜歡的活動(如讀書),利用個人較喜歡的活動,來增強較不喜歡的活動。

  1. 把課程編列成容易教、容易測量的目標,以測驗學生的成就和教師的表現,使得教師逐步面臨喪失技能(de-skill)的情境,對於如何教學與教學內容不再具有控制權。這是 哪一種組織管理思想對教師自主所帶來的衝擊?

(A)泰勒主義 (B)寡頭鐵律 (C)後彼得定律 (D)後現代主義

「De-skill」指的是原本具備的能力減少了。以往遇上新課程,老師會用運自己的分析能力來設計課程,但現在教科書也會將課程的短、中、長目標、如何進行課程、會看到那些具體的成果都先編寫好,因此漸漸就會產生老師在設計課程上的「de-skill」

(A)泰勒主義:將課程的目標細分,如同泰勒化分工,讓目標一目了然。

(B)寡頭鐵律:是指當體制發展越龐大時,權力有越向高層、少數人集中的傾向。

(C)後彼得定律: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

(D)後現代主義: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一種概念,因為後現代主要理論家,均反對以各種約定俗成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範其主義。後現代主義比較像是要所有以前的定論都要打破

  1. 有關當代思潮對於教育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存在主義的影響下,教育工作者愈來愈重視普遍標準的建立

(B)分析哲學強調教育語言的釐清與分析,忽略教育目的之建構,故未能形成教育目的觀

(C)後現代主義主張,我們不能毫無疑問地相信真理的普遍性,故強調教導學生批判與質疑任何單一真理主張

(D)批判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型態,所以教導學生批判他人的意識型態,要比教導學生自我批判與反省更為重要

(A)在存在主義的影響下,對教育現象存而不論,站在其脈絡去理解意義

(B)分析哲學強調教育語言的釐清與分析,先分析語言溝通迷思再去建構教育目的觀點 

(D)批判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型態,所以教導學生批判他人的意識型態和教導學生自我批判與反省同等重要

  1. 以美國的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為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提供家長教育選擇權的機會

(B)不以高風險或少數族群學生為教育對象

(C)有些是新創設的,有些是自既有公立學校轉型而成

(D)有些是公立學校系統的一部分,有些是營利性的機構

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

1.美國自1990年代興起之公辦民營學校之中的一種學校類型

2.成立宗旨:給貧困學生品質較好的教育機會

3.學生免費就讀

4.接受所有學生,不得有任何限制

5.允許家長有自由權選擇子女就讀學校

6.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規限制

7.有財務、人事不穩定、設施不足等問題

8.與政府之間是一種契約的關係(通常三至五年),必須在契約規定期間保證達成雙方認可的經營目標。

9.一方面具備公立學校公平、公正、低學費的優點,另一方面又有私立學校重視經營績效的優點

三、兒童發展與輔導

  1. 小達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WISC-III)的總智商是 115,請問相當於 T 分數多少?

(A) 60 (B) 70 (C) 84 (D) 95

離差智商=15Z+100  ,所以Z=1

T=10Z+50 ,所以T=60

  1. 小瑤是個唐氏症(Down syndrome)兒童,下列哪一特徵最可能適用於描述唐氏症孩童?

(A)平均智力約為 80

(B)其第 22 對染色體成三體染色體

(C)發展遲緩,大多能習得基本自理能力

(D)外觀異於常人,具有身型高大、鼻樑較高之特徵

(A) 平均智商約50

(B) 第21對;正常的人體細胞含有23對染色體,唐氏症徵候群的人多出了一個21號染色體。

(D) 身形矮小、鼻梁塌陷

  1. 小嘉平時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次段考又考不及格。他告訴媽媽:「都是老師出題太難,我才沒考好。」小嘉運用的防衛機轉為何?

(A)否認(denial) (B)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C)投射(projection) (D)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A)否認(denial)​​:小嘉平時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次段考又考不及格。他告訴媽媽:「我覺得我考的不錯阿。」

(B)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小嘉平時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次段考又考不及格。他告訴媽媽:「都是老師出題太難,我才沒考好。」

(C)投射(projection)​​:小嘉平時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次段考又考不及格。他告訴媽媽:「都是旁邊王小明不用功影響到我,害我沒考好。」

(D)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小嘉平時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次段考又考不及格。他告訴媽媽:「我真是的,應該更用功讀書才是(其實心中不想讀書)。」

  1. 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觀點,成語「不欺暗室」(意旨為人光明磊落),適合道德發展理論的哪一個階段?

(A)避罰服從取向 (B)工具性目的取向

(C)社會契約取向 (D)普遍道德原則取向

柯伯格-道德發展理論:

一、道德發展前期:

(1)避罰服從:逃避懲罰

(2)相對功利:滿足自己的需求,是否具報酬為行為依據

二、道德發展期:

(3)尋求認可:乖男巧女,取悅他人以獲得認同(爸媽、老師)

(4)順從權威:規則不可改變,相信好人有好報

三、道德發展後期:

(5)法治觀念:公平互惠,依循道德標準、社會規範

(6)普遍道德原則:個人價值觀已建立,依循的是正義原則,以良心作為行為依據

  1. 兒童在進入青春期時,身高及體重會出現快速的成長,稱為「青春期成長陡增」 (growth spurt)。其內分泌的變化與影響,下列何者不正確?

(A)下視丘(hypothalamus)分泌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促使成長陡增

(B)腎上腺(adrenal gland)也會分泌性荷爾蒙,促使骨骼與肌肉發育成長陡增

(C)不論男性與女性,其生長激素的增加,搭配性荷爾蒙的作用,而發生了成長陡增

(D)性荷爾蒙在男性體內為雄激素(androgen),在女性則為雌激素(estrogen),分別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促使成長陡增

(B)分泌性賀爾蒙亦為腦下垂體,青少年和成人的性激素製造被腦垂腺前葉分泌的促性腺素(Gonadotropin)----促濾泡成熟素(FSH)和黃體生長素(LH)所控制:前者刺激卵與精子的生長和發育,後者促進性腺激素的分泌。

四、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規定語文學習領域在「本土語文」之外新增 「新住民語文」,學校須依學生實際需求在「校訂課程」中開設以供選修。此新增 「新住民語文」選修的規定屬於下列何者?

(A)從懸缺課程變成正式課程

(B)從潛在課程變成正式課程

(C)從懸缺課程變成非正式課程

(D)從潛在課程變成非正式課程

  1. 潛在課程:無形中潛移默化的課程,以環境為主,包括以下三者
  • 物質環境:學校的各種硬體設備,校舍、植栽等
  • 認知環境:教師的身教言教、課程的內容意識等
  • 社會環境:權力結構、資源分配等
  1. 懸缺課程(空無課程):空在那裡沒人教卻應該要具備的

原來沒有「新住民語文」,是為「懸缺課程」,之後規範在「本土語文」當中,且納入「校訂課程」供「選修」,是為「正式課程」,故答案為A

  1. 老師聽完小穎彈琴後,對她說:「妳的琴藝進步不少,應該花了很多時間練習。」 此較屬於哪一種稱讚的方式?

(A)鑑賞式稱讚             (B)評價式稱讚

(C)三明治效應稱讚         (D)迂迴溝通術稱讚

(A)鑑賞式稱讚(appreciative praise):針對學生的行為所做的稱讚。 例如:你的報告寫的真好! 稱讚學生的努力成果,會使學生因教師的讚美而更加努力。

(B)評價式稱讚(evaluative praise):針對學生的人格所做的稱讚。 例如:你真棒!可以把報告寫的這麼好! 稱讚學生的人品,會使學生因想再度得到教師的讚美而備感壓力, 因為若下次報告寫不好,學生會認為自己就不再是好學生了。

(C)三明治效應稱讚:先肯定學生的行為,再說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後再以鼓勵、支持的方式給予學生關懷和信心。

(D)迂迴溝通術稱讚:透過其他途徑拉近彼此的關係。

  1. 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切?

(A)將國小、國中彈性學習時間改為彈性學習課程

(B)針對國小、國中、高中階段的課程,以整體連貫的方式系統研訂

(C)以「核心素養」做為連貫統整各教育階段及各類課程發展的主軸

(D)區別國小、國中、高中課程領域名稱,以彰顯各教育階段的特色

(D)整合國小、國中、高中課程領域名稱,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 王老師負責這學期五年級國語科第一次段考的命題工作。下列何者作法最可以提高 該測驗的效度?

(A)事先規畫試卷的雙向細目表

(B)移除測驗中每人皆能答對的試題

(C)增加選擇題以提高評分的客觀性

(D)運用複雜的句子結構來增加試題難度

(B)提高鑑別度

(C)提高信度

(D)降低效度(學生答錯可能是因為閱讀困難,而不是觀念不懂)

  1. 有關課程實施「締造觀」(enactment)的敘述,下列何者最適切?

(A)採用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

(B)教師是執行課程改革的代理者

(C)重視師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性與真實經驗

(D)教師必須接受訓練以忠實地進行課程實施

學者對課程實施的觀點和取向常見者有三。Fullan和Pomfret(1977)提出兩導向:

1.忠實觀:探討實施的程度,尤其是瞭解企圖和計畫性改革被真正運用的情形。重視對改革發展者、支持者的忠實。

2.相互調適觀(歷程觀):探討課程實施的變化過程中,改革是如何發展變化。認為真正的實施特性不能事先界定,應允許實施者因地制宜的轉化,也允許改革在實施時的演化。

Synder、Bolin和Eumwalt(1992)除上兩者外再提出「締造觀」。

3.締造觀:視課程為學生與教師一同創造的教育性經驗。重視師生自主與真實經驗,也關心課程對師生的影響,將課程與師生整合。教師非改革的代理者或旁觀者,而是改革者、實施者、發展者。

捌、心得感想

本次讀書會持續進行考古題模擬與檢討,隨著考試時間逼近,大家的知識精熟度越來越高,檢討的時候也更能夠互相討論與統整,並且提供相關的考試資源,另外像是手寫題的部分也能夠提出策略,讓整體讀書會的效率更高。看見大家一起認真準備考試的樣子也會更想要認真投入,在讀書會最後的階段希望能夠一起衝刺、榜上有名!

游宛儒 / 2022-06-16

0512讀書會心得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5月12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鄭茹謙

伍、記錄人

邱蕾伊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教師資格考試100-102年考古題

柒、討論記錄

  • 錯題檢討與重點整理

一、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9.有一天下課時,模範生大華和時常缺交作業的小明因為某件事情發生爭執。剛從科任 教室回來的同學雖然不知道來龍去脈,但大部分同學都站在大華這一邊,認為應該是 小明的錯。這種現象屬於何種效應?

(A)霍桑效應 (B)月暈效應 (C)比馬龍效應 (D)天花板效應

解析:

霍桑效應: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

月暈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首先根據初步印象,然後再從這個印象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特質。

比馬龍效應:指人在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大山國小負責辦理全國國小學童美術比賽,收到 5000 張畫作,張老師負責評分的 業務。下列何種評分方式最能挑選出優秀作品?

(A)依照檢核表(checklist)採整體性的計分

(B)依據檢核表(checklist)進行分析性計分

(C)依照評分規準(rubrics)採分析性的計分

(D)選出不同等級的作品作為評分參照依據

解析:

檢核表:是一組對所要評定的行為或作品特質的描述,評定時由評分者針對該特質是否出現,勾「是」或「否」。其使用方法與評定量表類似。二者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判斷的「型式」。採用評定量表時,可因各項特質呈現之程度或行為出現的次序而評給不同的等級。採用檢核表時,則僅作「是」或「否」的判斷,也就是僅記錄各項特質是否出現。

評分規準:在測驗評量上,rubric是一套評估能力表現的指引,清楚列明表現標準及評分等級,以及所要評估的特點或範疇。在教學上,它可以讓教師向學生說明教師對於作業所期待的標準,而學生也可以依據它來進行、修改和評鑑自己的作業,在評量上,他可用來提高評分結果的客觀性與公平性。

分析式評分:根據不同向度,分別給予向度分數。

整體式評分:根據整體印象,給予一個單一分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課程即傳記文本」的課程理念,較接近下列哪一流派的課程哲學?

(A)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B)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C)實在主義(realism)       (D)實證主義(positivism)

解析: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哲學即傳記(存在主義,人全為自身問題而煩惱或抉擇 )。

精粹主義(essentialism):課程即學科/科目。

實在主義(realism):主張知識是客觀的,是被動的吸收,知識的來源主要來自於經驗 (課程即學科)。

實證主義(positivism):課程是學校系統的子系統,以系統方法發展課程計畫,預先設定

了學習的目標,並據以決定課程內容、實施和評量方式,以期達到意圖的學習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彈性學習課程規劃的敘述,何者正確?

甲、彈性學習課程可以規劃社團活動 乙、彈性學習課程即全校性的學習活動 丙、彈性學習課程可以規劃為補救教學 丁、彈性學習課程的部分時數可以安排部定領域課程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

國民中小學的校訂課程稱為彈性學習課程。

「校訂課程」:由學校安排,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

(1)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為「彈性學習課程」,包含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以及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服務學習、戶外教育、班際或校際交流、自治活動、班級輔導、學生自主學習、領域補救教學等其他類課程。.....(丙)

(2)在高級中等學校則為「校訂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團體活動時間」(包括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及「彈性學習時間」(包含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補強性課程及學校特色活動)。其中,部分選修課程綱要由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研訂,做為學校課程開設的參據。 .....(甲)

(乙)  彈性學習課程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

(丁)校訂必修以通識、知識應用或校本特色課程為原則,不得為部定必修課程之重複或加強。學校得依其發展特色、師資結構及相關條件開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林老師對其自編的數學成就測驗進行試題分析,結果發現大多數的試題難度 P 值 落在.70 左右,鑑別度 D 值多數約為.46。下列對此成就測驗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難度偏易,鑑別度高    (B)難度偏易,鑑別度低

(C)難度偏難,鑑別度高    (D)難度偏難,鑑別度低

解析:

難度:

難度 (P) = 答對人數/作答人數

算式:P=R/N

所以難度(P)越大題目越簡單(越多人答對)

 - 另一種算法

高分組答對率+低分組答對率/2

算式:P=(PH+PL)/2。

以P表示題目的難度指數,P值越大,難度越低;P值越小,難度越高。

(0≦難易度≦1)

記法:放屁(P)大聲 = 很簡單;放屁(P)要小聲=難

難度在0.5是剛好,最大是1(最簡單),最小是0(最難)

鑑別度:

鑑別度(D) = 高分組答對率 - 低分組答對率

算式:D= PH - PL

(-1≦鑑別度≦1 ,鑑別度0.4 以上才是優質的試題)

鑑別度越高:高分組答對多;低分組答對少 = 很有鑑別度

鑑別度為0 : 高分組答全錯;低分組答全錯 = 沒什麼鑑別度

鑑別度為負:高分組答對少;低分組答對多 = 反向

0.25 = 標準 / 0.4 = 高 / 負值題目應該去除(幫倒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哪一項做法最可能提高評量結果的效度?

(A)在全校段考中以選擇型試題取代開放型試題

(B)要求申請進入資優班的學生,提出在校成績

(C)以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測量其閱讀理解能力

(D)在正式測驗前,協助學生熟練聽力測驗的作答方式

解析:

影響效度因素:

1.測驗編製過程是否得當    2.施測程序與情境是否良好

3.受試者的身心反應因素   4.外在校標品質   5.樣本能力分配的變異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寫題

1.小豪上課常藉故跟周遭同學借筆,干擾同學上課;下課玩遊戲時,常因情緒

激動和動作粗魯而傷害同學,因此有同學和家長反應不願坐小豪旁邊。身為導

師,可以運用哪些策略改善上述現象?(至少三項)(教學原理-教學策略)

(一) 行為改變策略

(二) 瞭解前因後果:

老師找小豪來聊聊,瞭解人際衝突發生前因後果,再選擇適合因應方式。

(三) 系統合作,運用輔導室資源:轉介給輔導室,或是申請班級輔導,談論關於人際議題。

(四) 提供冷靜角落。

(五) 同理心訓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曉民跟小華兩人是好朋友,他們跟一些同學負責打掃校長室。有一次,曉民

不小心打破了具有紀念性的花瓶,當時只有小華看到,後來學校追究責任。如

果小華舉報曉民,擔心會影響兩人的友誼,但是不舉報又會連累其他同學。請

針對上述情境, 運用道德兩難教學法,設計一教學活動。(教學原理-道德兩難

教學法)

(一) 運用道德兩難教學法共有六個步驟:

1. 引起動機:舉生活中實際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如:「誠實與友情」衝突的話,你會怎麼做?

2. 呈現教材:用簡報呈現題目上敘述的道德兩難情境。

3. 提出兩難困境:先詢問學生上述情境情境涉及哪些道德議題,如:友情-袒護朋友打破花瓶;誠實-避免連累其他同學。再提出兩難困境的問題,如:你若是小明,要不要將舉報小華打破花瓶的事情?為什麼?

4. 分組討論:同立場的人分成一組,每組 6 人,彼此互相討論交換意見,激發更多理由,也為下個階段準備。

5. 全班討論:讓學生報告小組的主張,各組報告完之後,不同立場的小組相互討論與質詢,激起學生道德認知的衝突與失調。

6. 教師歸納:協助學生順利結束討論。結束討論時,教師請學生針對各項理由摘要或總結。也要提醒學生這些摘要或總結並非最後的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芬蘭的數學課本中,呈現臺灣的 101 大樓和法國的艾菲爾鐵塔。張老師使用

此教材進行課程設計。他先請學生比較兩者建築年代的差距,學習加減法,再

探討年代差距中建築高度變化的意義;接著再提供學生每層樓高度的數據,計

算出建築物的實際高度,讓學生學習乘法。試說明此種課程設計具有哪些特

色。(至少三項)(課程發展與設計-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一) 以生活情境引起學習動機:以學生熟悉的建築物能有效提起學習興趣。

(二) 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生活:學習如何用數學計算建築物年代變化及實際高度,達到「素養」之所求。

(三) 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學生除了需要了解建築物的歷史背景、高度差異的意涵之外,還需要實際計算年代差距、建築物實際高度。

(四) 結合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學習與生活的結合,比較生活中的建築物年代差距,學習加減法,再比較高度,學習乘法。

(五) 多元文化:帶學生認識法國的艾菲爾鐵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大型考試中,評估考生寫作能力的方式包括間接評量與直接評量兩種。間

接評量通常會採用選擇題,例如要求考生選出正確的文法、較佳的修辭,或者

挑出錯誤的用法等等;而直接評量會要求考生當場寫出一、兩篇作文。試從評

量的信度與效度兩個層面,說明上述直接、間接兩種寫作能力評量方式的優缺

點及其理由。(信度 4 分; 效度 6 分) (學習評量-信度與效度)

(一) 直接評量

1. 優點為效度較高:可以藉由考生的作答瞭解其寫作真正的能力,較能測出英文寫作能力。

2. 缺點為信度較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因評分者不同時,評分標準略有不同而影響考試的結果。

(二) 間接評量

1. 優點為信度高,計分客觀、省時、省力,信度較不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對於不同受試者,在不同時間重新測驗一次,評分的結果都會一致,學生的文法、修辭能力可以被測出來。

2. 缺點為效度較低:考試結果不一定代表受試者真正的寫作能力,寫作為技能。若採用直接評量,測出的比較是認知上的能力,無法真正測出考生寫作能力。

二、學習者適性發展與輔導:

6.小華考試成績很差,卻經常對同學說:「老師出題太難、評分不公平。」依據精神分析 學派的觀點,小華的行為是屬於下列何種防衛機轉?

(A)否認(denial)            (B)投射(projection)

 (C)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D)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解析:

昇華作用:將不為社會所任的動機或慾望加以改變,符合社會標準的行為。

    e.g., 紅樓夢失戀的作者將故事寫成書、畸戀變為友情

壓抑作用:將引起焦慮的心或不能忍受的記憶從意識抹除,進入潛意識。

   e.g., 不願記憶喪子之痛,久了竟忘記有關喪子的一切、不記得創傷經驗

投射作用:將自己認為不為社會接受的原因歸咎於他人,以保護自己。

   e.g., 外遇者反控他人不體貼

合理化作用:以被社會認同的正當理由解釋自己行為,並維護自尊

(分為甜檸檬、酸葡萄、推諉)

 e.g., 成績不理想怪老師出不好、自己跌倒怪別人推的

 ◇ 合理化與投射很像,合理化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失,只是找理由為自己辯護。投射作用個人會否認不具社會認可的品質,並加諸他人,且以淺意識的歷程表現。

反向作用:外在行為與內在思維相反、表裡不一(有時表現的極為不自然,顯得過份誇張)。

   e.g., 愛你卻表現出恨你、暗戀同學故意捉弄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理學家維高思基(L. S. Vygotsky)認為七歲以後的兒童,能夠透過高層次心智運作 進行自我引導式思考與溝通,這種現象稱為下列何者?

(A)內在語言(inner speech)        (B)電報語言(telegraphic speech)

(C)接收型語言(receptive speech)   (D)自我中心語言(egocentric speech)

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澄與小清是同卵雙生,小澄自小比較愛笑,所以爸媽逗弄他比較多,長大後小澄 比較喜歡發言、跟人互動,而小清則比較安靜。此現象最符合發展歷程中的哪一概念?

(A)利基選擇(niche-picking)   

(B)基因漸成作用(epigenesis)

(C)基因環境交互作用(gene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D)非共同環境的影響(nonshare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解析:

行為遺傳學:

•共享&非共享環境:非共享環境因素影響個體差異

*共享環境:手足在同一家庭中成長而共享的環境

*非共享環境:父母親的對待方式、同儕團體…

–性格約有40%是由基因決定,約35%由非共享環境決定,約5%由共享環境決定,約20%的測量誤差。(Dunn & Plomin, 1990)

*非共享環境的效果:

父母對每個手足獨特的教養方式,起因於小孩本身的基因特質,

家庭內的經驗和家庭外的經驗一樣重要,特別是每個小孩在家庭中的獨特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八歲的小欣聽到三歲的弟弟指著小狗說:「跳舞可愛」時,馬上回應弟弟:「對! 狗狗跳舞很可愛」。小欣修正弟弟語言表達的方式,稱為下列何者?

(A)重述(recast)                      (B)擴張(expansion)

(C)句法提攜(syntactic bootstrapping)    (D)語義提攜(semantic bootstrapping)

解析:

重述(recast)

→將對方錯誤的句子調整成正確的。

→ex.小孩說:「漂亮狗」,媽媽回覆:「漂亮的狗」

擴張(expansion)

→將對方的句子增加內容或重組句子,使語義更豐富、完整。

→ex.弟弟指著小狗說:「跳舞可愛」時,馬上回應弟弟:「對! 狗狗跳舞很可愛」。

句法提攜(syntactic bootstrapping)

→利用句法類別(名詞、動詞、主詞、受詞...)與結構學習新詞彙的語義。

→ex.學習"tickle"的語義

語義提攜(semantic bootstrapping)

→利用先前學過的語義習得句法。

→爸爸跟小孩說"Let's get you a bottle.",小孩由此了解他的"bottle"是名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花的學習成就低落,她認為自己笨,學不會。小花對自己學習低落的歸因模式為 下列何者?

(A)內在-可控制的因素      (B)外在-可控制的因素

(C)內在-不可控制的因素    (D)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

解析:

★重點:「認為自己笨,學不會」→能力(內在、穩定、不可控)→習得無助感:將失敗歸因於「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英是家中三姊妹的老大,父親長年臥病,家中經濟靠母親在外工作維持,因而家中 照顧爸爸和妹妹的責任多由小英協助承擔,使小英於同儕之間顯得相對成熟許多。 小英的行為表現,最符合下列哪一種類型?

(A)親職化兒童   (B)代罪羔羊兒童   (C)小飛俠症兒童   (D)跨世代聯盟兒童

解析:

Kerr and Bowen(1988)將三角關係的運作分成三種形式:

第一種為跨世代聯盟(cross-generational coalition)

夫妻搶奪小孩與之聯盟。

第二種是代罪羔羊(scapegoat)

視小孩為問題對象。

第三種則是親職化(parentification)

意指小孩非常積極介入父母的爭吵與問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寫題

1.試述三項國小學童攻擊行為的成因,並說明之。

(一) 情緒管理不佳:容易被激怒,無法控制自身行為而攻擊他人;或是透過攻擊行為宣洩自身情緒。

(二) 受原生家庭影響:原生家庭採用打罵教育,或是家中成員有暴力傾向,學童習得以攻擊行為解決問題。

(三) 反擊型霸凌:被霸凌之後轉而反擊,出現攻擊行為以報復他人。

(四) 暴露暴力環境中:長期暴露於暴力卡通、影片或是遊戲,模仿角色的行為。

補充:

1. 相關理論:「系統減敏法理論」可解釋為何當兒童長期暴露於暴力的環境當

中,對於暴力無感。(教檢 110 曾考過)

2. 相關時事:艾莎門事件,影片使用冰雪奇緣艾莎、蜘蛛人等盜版卡通吸引

目光,內容卻含有暴力、色情等惡意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校推行「閱讀運動」,當孩子擁有越多的閱讀經驗,對於所閱讀的內容,也會有較好的理解。列舉三項並說明閱讀經驗越多時,越能增進理解能力的理由。

(一) 詞彙擴充:透過閱讀,在潛移默化下學習更多詞彙以及使用方式,而增進閱讀理解能力。

(二) 知識量增加:當閱讀量越多時,有較多的先備知識,可將新經驗連結舊經驗,因此可以很快理解文章的內容。(符合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論)

(三) 思考能力增加:閱讀帶動大腦思考,例如:閱讀需要分析角色間的關係

以及故事線索等,使大腦的神經元產生更多連結,增進理解能力。

補充: 語言發展四個派別

1. 先天論 2. 行為論 3. 認知論 4. 互動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操作制約的原理,列舉三項並說明教師應用於兒童行為改變的技巧。

(教育心理學-行為取向學習理論)

(一) 增強

1. 正增強:當有期待的行為出現時,給予喜愛的刺激,使行為頻率增加。

例如:學生舉手發言,給予加分,增加學生舉手發言的頻率。

2. 負增強:當有期待的行為出現時,消除不喜歡的刺激,使行為頻率增加。例如:生字作業寫得最工整的學生,下一次可以從寫 5 遍減少為寫3 遍。

(二) 懲罰

1. 正懲罰:當有不被期待的行為出現時,給予不喜歡的刺激。例如:上

課時學生不斷搗亂干擾其他同學,影響上課秩序,請他罰寫該堂課正

在教學或已經學過的課文。

2. 負懲罰:當有不被期待的行為出現時,移除喜歡的刺激。例如:進行

活動時,學生不遵守規範,不斷搗亂跑來跑去,老師可以使用「暫停

法」,請他先到旁邊站著冷靜,前提是老師的活動吸引學生,讓搗亂者

在旁邊看了很想要上課,並發現如果搗亂就會錯過好玩的活動。

(三) 削弱作用:忽視學生的行爲,期望學生能夠降低不當行為出現的頻

率,當學生行為背後的動機為引起老師的注意時適用此方法。例如:

學生上課故意躲到桌子底下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不予理會。

(四) 行為塑造(shaping of behavior): 將行為反應分解動作,依序分別學

習,達到預期的行為反應,教師依序給予獎賞,進而獨立完成行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試述三項父母離異對小明心理與行為可能產生的影響。(6 分)

(一) 以下將分點說明對於心理與行為的影響:

1. 親職化行為,需要做家長的角色,例如幫忙照顧年幼小孩

2. 缺乏信任關係,難與大家建立關係,明明難過卻偽裝自己,假裝自己不在意(防衛機轉的壓抑作用)

3. 自卑感、罪惡感

4. 將氣憤情緒發洩於與同學相處中,容易與同學起衝突

5. 自理能力,家長忙於生計疏於照顧,如孩童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加,而影響同儕互動。

(2)針對小明的心理適應問題,試擬定兩項主要的輔導目標,並說明之。(4 分)

(一) 協助案主情緒宣洩,「告訴案主不是他的錯」

(二) 重新建立關係,建立信任感(給他替代性經驗)

補充-班杜拉的增加自我效能感

1. 成功經驗  2. 替代性經驗  3. 生理激起  4. 社會說服

補充-悲傷歷程五階段

1. 否認  2. 生氣  3. 討價還價  4. 沮喪  5. 接受

實例:一個人失戀在一週發生:否認失戀的發生,生氣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討價還價有沒有轉圜的餘地,很難過,接受失戀的發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育理念與實務:

1.李老師在上數學時,先複習、再呈現新的題型,然後講解新題型的解題方法。最後, 再出題目讓學生練習解題。李老師運用下列何種教學方法?

(A)直接教學   (B)定錨教學    (C)啟發式教學    (D)問題導向學習

解析:

直接教學:採教師中心策略,採用以解釋、舉例和練習等形式來進行教學,教師是所有資訊的提供者,學生是接受者。

定錨教學:將要教的內容固定在某情境中,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利用各種資料去發覺問題、解決問題。

啟發式教學:以啟發的方式教學生,讓學生能使用這些想法、策略或步驟,以增強啟發的意義並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問題導向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利用真實的問題來引發學習者討論。透過問題或情境誘發學生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芳買了火車票坐在指定位置上,卻遇到一位長者要求讓座。小明見狀說:「買了票 就是有使用權,沒有人有任何理由要求你讓座」。以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推理 階段論來解釋,小明屬於哪一種取向?

(A)相對功利取向    (B)法律秩序取向

(C)社會契約取向    (D)普遍倫理取向

解析:

柯爾柏格道德發展的三期六段論:

一、道德成規前期:

1.避罰服從取向:恐懼懲罰,無條件服從權威者,個體認為凡是不被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

2.相對功利取向:行為對錯視行為後果賞罰而定,道德是一種利益交換。

二、道德循規期:

3.尋求認可取向:以人際關係和諧導向,表現從眾行為。

4.遵守法規取向:以法治觀念判斷是非,重視社會秩序。

三、道德成規後期:

5.法治觀念取向:法律為公益而制定,行為對錯視雙方契約或大眾的共同認可而定。

6.普遍倫理取向:個人根據他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建立道德判斷、一致和普遍性的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四位學生說出他們對體育課將學習蛙式游泳的看法: 甲:蛙式太容易了,我覺得學這個沒什麼用 乙:蛙式太難了,雖然我覺得學會蛙式很重要 丙:我對蛙式不太有把握,可是學會蛙式卻很重要 丁:學會蛙式對我而言輕而易舉,學會蛙式確實很重要 若根據艾特肯遜(J. Atkinson)的期待理論(expectancy theory),哪一位學生學習蛙式游泳 的動機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期望價值論

1.艾金生和麥克理蘭(J.W. Atkinson & D. McClelland)最先提出。

2.認為人類的行為在競爭的情境下會反映出兩種特質:追求成功的動機和逃避失敗的動機。

3.追求成功動機傾向的人會投入成就性的工作中;傾向於逃避失敗的人就會避開成就性的工作。

4.艾金生認為一個人:

(1)追求成功的傾向=追求成功的動機X主觀獲得成功的概率X成功的吸引力

  逃避失敗的傾向=逃避失敗的動機X主觀獲得失敗的概率X避免失敗的吸引力

(2)一個人的成就行為是其追求成功傾向和逃避失敗傾向的總和

(3)高成就動機者:追求成功大於逃避失敗

 低成就動機者:追求成功小於逃避失敗

(4)高成就動機者在第一次的工作選擇時,傾向於選中等難度的工作(因較具有挑戰性,較有吸引力)。

  低成就動機者則傾向選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工作(因為容易的工作比較不會失敗,可以保持自尊or困難的工作難度高,即使失敗了也不會覺得沒面子)。

-->此題(甲)(丁)都認為太簡單、(乙)認為太難,只有(丙)認為有點難,但願意試試看(對他而言是中等難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天小美的國小老師利用導師時間,請學生發表自己對於學習的想法。成績優秀的 小美說:「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考到好學校,將來才能有好的職業和好的生活。從小 爸爸就要我用功讀書、將來當醫生,繼承他的衣缽,所以我要像哥哥ㄧ樣爭取好成績、 考進醫學院,讓大家都稱讚。」小美的發言顯示她較可能具有下列何種認同狀態與 目標導向?

(A)早閉型認同、表現目標導向    (B)早閉型認同、精熟目標導向

(C)定向型認同、表現目標導向    (D)定向型認同、精熟目標導向

解析:

Elliot(1999):

1.趨向精熟目標:不斷追求自我成長。

2.趨向表現目標:追求贏過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3.逃避精熟目標:避免犯錯誤,逃避學習更深的知識。

4.逃避表現目標:維持形象,避免被他人指責。

馬西亞(Marcia)將青少年的整合狀態分為四類:

1.定向型認同:化解發展危機而臻於定型定向者。

2未定型認同:發展危機尚未完全化解而仍在自我追尋者。

3.迷失型認同:發展危機無法化解而陷入困境者。

4.早閉型認同:(他主定向)自己無定見,未來一切須由家長安排者,如守舊家庭子女被安排繼承父業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張老師認為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擁有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決定權,並且認識到必須為 自己的行為負責。張老師的教育理念,比較接近以下哪一位哲學家的思想所反映的 教師圖像?

(A)沙特(J. Sartre)的「存在主義」

(B)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實踐智慧」

(C)蘇格拉底(Socrates)的「認識你自己」

(D)諾丁絲(N. Noddings)的「關懷倫理學」

解析:

(A)沙特(J. Sartre)的「存在主義」

了解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以及自主性,並學會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B)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實踐智慧」

能知道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了做決定時需考慮的因素,這些實踐經驗皆來自於生活經驗的累積。

(C)蘇格拉底(Socrates)的「認識你自己」

「自認無知」才算是真正的認識自己。

(D)諾丁絲(N. Noddings)的「關懷倫理學」

主張倫理學的價值在於發展「關懷」的關係,將「必須」(must)視為一種行為傾向或道德上的「應該」(ought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晴因為前晚協助父母工作,睡眠不足,一早上課就趴在桌上睡覺;另外一位同學 小明因為徹夜打電玩,一早也趴在桌上睡覺。老師查明兩位同學的狀況後,只處罰 小明,因為老師認為應根據學生的個別狀況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才是真正的 「公平」。老師的作法符合下列何種懲罰原理?

(A)報應性的懲罰    (B)感化性的懲罰    (C)恕道性的懲罰   (D)懲戒性的懲罰

解析:

報應性懲罰

以直報怨,以怨抱怨。

強調"因果報應",懲罰動機在"報復"。做錯就罰,公平一致且無差別。

懲戒性懲罰

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將學生視為客體,呈現"I-it"的教學關係

感化性懲罰

強調學生犯錯後的補教措施

當犯錯學生改過遷善後,方恢復犯錯學生的自由權利

恕道性懲罰

公平對待原則 "平等對待平等,差別對待差別"

懲罰動機完全合乎教育理想,呈現"I-Thou"的 教學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寫題

1.小華突然在上課中打嗝,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王老師給他一個溫柔的眼神與和善的笑容回應。小華之後便頻頻發出打嗝聲。王老師每次都立即提醒小華要注意禮儀,下課也關心他是否不舒服。然而,小華未能體會到老師的用意。王老師決定停止回應小華的搗亂行為,但兩週過了,仍徒勞無功。試依此例回答下列問題:

(1)試舉兩項行為學習理論的原理,分析王老師與小華的互動歷程。(6 分)

(一) 操作制約-正增強作用:一開始當學生發出打嗝後,可以得到老師的注意以及關心,也許是學生想要的結果,因此持續採取這樣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

(二) 操作制約-削弱作用:教師期望運用削弱作用降低學生打嗝的行為。然而當學生做出不適合的行為時,沒有得到教師不好的回應,而且還是能夠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因此學生繼續打嗝的行為。

(2)提出兩個具體建議,幫助王老師改善小華的現況。(4 分)

(一) 使用「我訊息」,如「小明你常常在上課當中故意打嗝,讓老師覺得很困擾,因為上課被打斷了,而且其他同學們的學習都被干擾了,希望你下次可以專心的上課」。

(二) 同理心的培養,設定情境,讓學生成為講話者,其他人拌演打斷者,讓該學生想想會有什麼樣子的感覺。

(三) 私底下和學生溝通,確認學生做此行為的動機,若為了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希望增加人際互動,可以教導學生其他社交互動技巧,若認為此行為好玩,教師可以設計課程任務讓學生完成,替代此行為。

(四) 變動比率的增強:沒有打嗝的時候增強

補充:杜瑞克的四種錯誤目標(目標導向模式)

引起注意、爭取權利、表現無能、報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謂積極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4 分)?分別從政府、學校、教師三

方面說明 可以進行哪些積極差別待遇的措施(各 2 分)。

(一) 積極性差別待遇:對於弱勢者給予較好的待遇,以達成實質的平等,如:

相較於都市,由於偏鄉交通不便、教師流動率高等,給予偏鄉的較多資源。

(二) 相關措施

1. 政府方面:偏鄉經費比較多資源、原住民加分

2. 學校方面:提供夜光天使課後照顧班;針對學習情況較差的學生,實施學習扶助;低收入戶家庭提供營養午餐的補助。

3. 教師方面:規範保持彈性,對於班上特殊生,設立他可以達成的目標;差異化教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善美中小學在實施道德教育時,採取了道德哲學中德行論(virtue ethics)的立場, 希望學生們能在校方所安排布置相關的教育情境中,於耳濡目染之間培養成自己的道德觀。試說明德行論的兩項要旨(4 分),並說明真善美中小學在推動道德教育時可以採取的三種措施(6 分)。

(一) 德性論的兩項要旨:

1.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成最大的幸福。

2. 德行透過後天養成,強調實踐及習慣養成的品格教育,重視人生價值的全面實現。

(二) 三種措施:

1. 教室和學校貼上道德性標語,如靜思語、名言佳句等。

2. 舉辦實踐道德之活動,如母親節孝親活動、教師節奉茶活動等。

3. 實施道德週,每週有不同的主題和任務,如孝順週、誠實週、禮貌週等。

4. 紀錄每天做的 2 件好事或家事在聯絡簿上,請家長簽名。

補充:價值論的三大倫理學

1. 亞里斯多德的德性論/目的論/幸福論

2. 康德的義務論:無上命令、良知,「應該...」,小天使和小惡魔

3. 邊沁的效益論:最多人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說明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採取的五大理念及其意涵。

(一) 有教無類: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是以全體 15 歲以上的國民為對象,不分種族、性別、階級、社經條件、地區等,教育機會一律均等。

(二) 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

(三) 適性揚才:透過適性輔導,引導學生瞭解自我的性向與興趣,以及社會職場和就業結構的基本型態。

(四) 多元進路: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性向及興趣,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路,以便繼續升學或順利就業。

(五) 優質銜接:高級中等教育一方面要與國民中學教育銜接,使其正常教學及五育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的均優質化,均衡城鄉教育資源,使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終身學習。

捌、心得感想

       由於疫情的緣故,再加上教師資格考試單位規定若確診便無法應考,因此本週的讀書會我們採取線上視訊的方式,以確保我們都能夠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順利參加準備許久的6/4考試!我們在教師資格考試(教檢)的考古題中,針對教育三大考科—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學習者適性發展及教學理念與實務的考題內容進行解題和概念延伸討論。經過讀書會成員相互解答後,發現比起自己找答案還要容易理解,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會延伸探討,同時也一起複習到相關概念,讓整個過程既輕鬆愉快又能夠增長知識,愛讀書會 !

游宛儒 / 2022-06-15

0428讀書會心得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4月28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吳珮瑄、鄭茹謙、洪如靜

肆、主持人(導讀人)

吳珮瑄

伍、記錄人

李雅琴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94-96考古題

柒、討論記錄

  • 完成94-96年教檢考古題+錯題檢討

1.宛儒

神經元 (neuron) 是負責人類腦神經傳導的細胞,下列何者是腦細胞成長發育的重要工作?

(A)髓鞘化

(B)腦側化

(C)細胞減除

(D)細胞分化

解題攻略:髓鞘化的重要性

髓鞘化的重要性:神經細胞必須要經過髓鞘化(就像電線外麵包裹的絕緣層),才能使資訊(神經衝動)傳遞的速度又快、又準確。經過髓鞘化後,孩子會有更好的記憶力,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速大腦前額區域成熟,注意力更集中並使思考能力更敏捷。

2. 王先生有色盲,他的太太完全正常。他們所生下的孩子當中,出現色盲的機率是多少?

(A)兒子的機率是50%

(B)女兒的機率是50%

(C)兒子的機率是0%

(D)女兒的機率是25%

解題攻略:

隱性基因決定於x

女生Xx通常不會呈現色盲的原因是因為另一個x會蓋過有問題的x

而男生xy若x有問題則無法蓋過y

上述的的例子  父親xy  母親XX 【大   X   代表正常】

則會生下 Xy  Xy    xX   xX   4種配對

男生配到的x是大X正常的,所以男生無色盲

而女生 配到xX 占50%帶有色盲基因   但是女生不大會呈現色盲,因為女生另一個大X會蓋過小x 缺陷

除非帶有此xX基因的女生又和色盲的男生結婚,那就會生出有色盲的女生

12. 根據皮亞傑 (J. Piaget) 理論,下列有關兒童遊戲發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感覺動作期常從事建構遊戲

(B)前運思期開始從事練習的遊戲

(C)具體運思期從事較多有規則的遊戲

(D)形式運思期才會從事想像戲劇的遊戲

解題攻略:

Piaget(皮亞傑)依認知發展,將兒童遊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功能性遊戲」,屬於無目的、無主題的自發性活動,通常又稱為「感覺遊戲」、「練習遊戲」。

第二階段為「象徵性遊戲」,是一種虛構性的、想像性的遊戲,又稱為「戲劇性遊戲」或「想像遊戲」。

第三個階段「規則性遊戲」,此階段的遊戲是具有規則性的、共同合作的,例如下棋、打球等。

2.蕾伊

15. 當我們問兒童:「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兒童常常不知如何回答,或簡單的回答「還好!」,然後就沒有下文了。下列有關此種現象的解釋,何者最適當?

(A)因為問話所引發的是一種自由回憶

(B)因為兒童缺乏保留概念

(C)因為兒童注意力欠佳

(D)因為兒童從短期記憶提取訊息的能力不足

(A)因為問話所引發的是一種自由回憶

解題攻略:

問話太開放不夠具體,而兒童抽象概念還沒發展好,故需要具體事物引導,又因兒童對事物的專注力只能侷限在單一的地方,例如:請他觀察計程車模型有什麼特點,他只會說是黃色的,尚無法多方思考。

綜合以上兩點:

與兒童問話時要掌握:

1.具體

2.問題局限,不要太廣泛

(D)因為兒童從短期記憶提取訊息的能力不足

短期記憶是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保持的時間很短(約20秒),因此無法提取。

長期記憶才能夠提取

3.雅琴

17. 以下哪一個孩子將來最有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及反社會行為?

(A)小蓮,她是個磨娘精型(the difficult child)的孩子

(B)小婷,她是個易教養型(the easy child)的孩子

(C)小君,她是個遲緩型(the slow-to-warm-up child)的孩子

(D)小玉,她是個匆促型(the hurried child)的孩子

Thomas和Chess根據氣質的向度,將養育的難易度分三類:

易教養型(the easy child)的孩子:約40%樂天型,表現出很高的規律性,按時喝奶睡覺;多正向的情緒,不吵不鬧,能接受安撫。

磨娘精型(the difficult child)的孩子:約10%難養育型,表現出很低的規律性,不按時喝奶睡覺;多負向的情緒,找不出理由的大吵大鬧,很難接受安撫。

遲緩型(the slow-to-warm-up child)的孩子:約15%慢吞吞型,表現出很低的活動量,對大人的逗弄沒什麼反應;多負向的情緒,退縮,少與人眼神接觸,愛哭等。

此外~

匆促型(the hurried child)的孩子::父母在孩子學齡前,讓他們上很多課程及活動,以適應之後在校的生活。

  • 自體發展階段

1.正常性嬰兒早閉:出生後的前三、四週

   無法區隔自己與母親,缺乏自我意識,沒有完整的自我與客體。

2.共生期:出生後第三至八個月嬰兒

   非常依賴母親,期望情緒上與母親維持高度同步的狀態。

3.分離-個體化:出生後四或五個月

   體驗脫離與母親的共生關係,對外界充滿好奇,在依賴和獨立間感到矛盾。

   發展受阻會產生:

(1)自戀型人格:過度尋求他人讚美

(2)邊緣型人格:個體化需求遭到母親拒絕而產生

4.個體性與情緒的客體恆常:幼兒滿三歲才開始

   擁有自我獨立性,開始與外界建立關係,不會恐懼失去自己的客體感

4.珮瑄

依照艾瑞克森 (E. Erikson) 的理論,國小階段兒童心理社會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A)學習獨立自主

(B)嘗試新鮮活動的主動性

(C)學習重要的社會和學業技巧

(D)建立基本的信任感

解題攻略:

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另外,如果兒童養成了過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艾瑞克森說:"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惟一的任務,把做什麼工作看成是惟一的價值標準,那他就可能成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闆們最馴服和最 無思想的奴隸。"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艾瑞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艾瑞克遜 心理社會期  人類發展八階段

1. 信任對不信任 (trust versus mistrust,0-1歲)

2. 自主行動對羞怯懷疑 (autonomy versus. shame and doubt,1-3歲)

3. 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 (initiative versus guilt,3-6歲)

4. 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 (industry versus. inferiority,6歲-青春期)

5. 自我統合對角色混亂 (identity versus role confusion,青春期)

6. 友愛親密對孤僻疏離 (intimacy versus isolation,成年期)

7. 精力充沛對遲鈍頹廢 (generativity versus stagnation,中年期)

8. 完美無缺對悲觀絕望 (egointegrity versus despair,老年期)

22. 洪老師進行諮商與輔導時要求當事學生作情緒日記,以記錄引發情緒的先行事件與當下的想法,這是屬於下列何種方法?

(A)社會計量法

(B)自我監控技術 →仔細觀察自身行為,例如:寫日記或自行記錄

(C)情緒調解法

(D)生理回饋法

捌、心得感想

       本週讀書會是我們第一次一起寫考古題,我們發現教檢的題目相對來說容易許多,都是考比較大的概念,基本上圈出題目的關鍵字就可以秒殺了,從大家答題的表現可以驗證先前努力讀書的成果,以及練習較困難的教甄題目是有幫助的!

玖、其他

教檢倒數37天

游宛儒 / 2022-06-09

0505讀書會心得紀錄

時間:

111年5月5日(四)12:30~14:30

地點:

因應疫情,改為線上方式舉行

導讀人:

李雅琴

成員:

游宛儒、邱蕾伊、洪如靜、吳珮瑄、李雅琴、鄭茹謙

記錄人:

游宛儒

讀書會進度內容:

今日科目:教檢考古題97年度-99年度

書籍:各種資料+參考書+網路資源

內容:三年度的考古題事先自行練習,讀書會線上討論,主要針對教育科目

討論紀錄:

5/5 12:30統一討論內容+讀書聚會:

  1. 教育理念與實務:

1.

同化:個體以既有的機模去處理所面對的問題或吸收新經驗的歷程。***不改變基模 e.g.,一個兒童以他平常取用食物的方式去拿取新的食品加以品嚐

調適:當原有基模無法同化新知識時,個體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符合環境要求。***改變基模e.g., 兒童習慣用單手抓取物體,當遇較重物體無法抓取時,他改用雙手搬動該物體

2.

@系統理論:系統理論是在維持整體的穩定。 提供一個脈絡,讓人了解公私互動、工作者與機構的多種改變。 
@衝突論:認為社會存在係由具有權力的一方用威脅利誘的手段迫使沒有權力的一方與之合作,社會變遷的動力是權力鬥爭的結果,社會充滿了對立與衝突。其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可以用「再製」、「符應」、「抗拒」、「衝突」等概念來分析,如社會再製、文化再製和抗拒理論。

@結構功能論:一般把社會看作一個均衡、秩序、整合的系統,整個社會系統及其各個子系統的運作基本上是協調的,每個子系統都對系統整體的生存、均衡與整合起著積極作用。
 

3.

【觀念論=唯心主義=理想主義=Idealism】柏拉圖用洞穴理論洞中人所見的影子來比喻「表象的感官經驗」,說明知識與真理不能光靠感官經驗而得,真實世界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心靈世界。

【實在論=唯實主義=實在主義=Realism】認為知識的來源主要得自經驗,知識要有其實用性而非空靈的裝飾品,人們腦中的觀念必須符應外界事物,才算是真正的知識。

4.

交互教學法

(Reciprocal Teching)又稱相互教學法,是帕利沙及布朗(Palincsar, & Brown, 1984)根據建構主義而發展的閱讀教學方法。

目的是透過師生及同儕的對話和討論,訓練學生四項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自我監控和理解文意的能力。

交互教學法四項策略

摘要: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所理解的內容的要點,從中反思能否理解文章的要點。

提問:要求學生就文章中重要的概念提出問題,自我檢視能否掌握文章的內容重點。

澄清:要求學生解決閱讀時所遇到的困難,使他們能了解文章的意思。

預測:要求學生就已有知識及所知道的部份內容,確認「線索」,推測下文的內容,訂出閱讀的方向。

5.

自由回憶:組織化策略

例子:結構功能論有什麼特色?---我們要將他所蘊含的內容加以組織,促進理解,才能有助於回想

聯對學習:精緻化

例子:法國為中央集權---我們可以用口訣加以精緻化(中分法(髮))

序列回憶:複誦策略

例子:背英文字母abcde--我們會一直不斷的複誦直到精熟

6.

懲罰類別

報應性: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強調因果報應,動機是報復。
懲戒性:殺雞儆猴。強調懲戒、嚇阻效用(展示做壞事的下場,警告其他人不要學)
感化性: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強調犯錯後的補救(犯錯後要適當地限制其權力或自由,等到學生改過向善後,還他自由)如:學生在座位上反省做錯的事、寫悔過書。
恕道性:公平對待,分配正義。「以不公平對待不公平」「以平等對待平等」「差別地對待差別的」。 如:小一和小六的學生犯同樣的錯,要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因為小一和小六的年齡不同,小一比較不懂事。

7.

斯普朗格(E. Spranger,1882-1963)是文化主義的代表人物,同時也主張透過教育愛的師生互動,以承傳並創新文化。斯普朗格所提出的文化主義教育思想和教育愛觀點分述如下:
教育目的:
1.文化傳承:
(1)把人類既有的「客觀精神」教授給下一代。
(2)把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傳授給下一代,以便能夠涵養人格、傳承文化精神。
2.文化創新:
(1)透過教育引導學生發展「主觀精神」,形成個別化潛能的自我實現,加以具體的創作。
(2)教育的過程不能只是傳遞社會文化,更需要超越現實,創造更豐富的人生價值與意義。
(3)因此,透過個體「主觀精神」不斷詮釋「客觀精神」,而產生各種適合時代變遷的創作,文化的創新因而產生。

8.

康米紐斯(Comenius)1592-1670:出生於捷克。尊稱為近代教育思想之父、改革幼兒教育先驅,是感官唯實論者。
影響及貢獻:
1. 提倡普及教育,認為教育不應受社會階層或性別所限
2. 主張幼兒教育是一切教育基礎
3. 提倡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盧梭、培斯塔洛奇等深受影響
4. 主張泛智教育,認為應學習廣泛知識,為應付複雜生活準備
5. 採直觀教學法,倡導實物教學,認為學問以感官為媒介,適用於實際生活為目的

9.

a.兔鴨理論:要決定該物是什麼,不僅與該物本身有關,也與觀看者的角度相關。(維根斯坦)

b.語言遊戲說:維根斯坦提出,強調語言的重要,用遊戲說明之,曾言:「莫問意義,但問使用」→要了解掌握事物,必須先建立某些規則事物才有意義。

語言是遊戲,遊戲有遊戲規則,沒有規則就不算是遊戲,語言有文法規則,依照文法規則來使用,語詞才有意義。黃老師常常與小朋友一起制訂躲避球的新玩法,有了規則才有意義,而每次的新規則都有新意義,不一樣的玩法玩起來才有趣。

c.心理距離說:布洛提出,說明美感的產生源於心理距離。

d.運作效能理論:李歐塔提出,強調教育過程的每一層面都要達到效能的要求教育的目標在於追求表現,為社會體系提供滿足個別職位需求的成員,為後現代主義的高等教育關。

10.

教育的各種隱喻:

(A)鑄劍:精粹主義

教育是透過外在學習(強調教師指導),千錘百鍊努力的結果(非與生俱來)。

(B)生長、生活:杜威(實用主義=工具主義、實驗主義、進步主義)

   1.教育的過程如同園丁(師)照顧花木(生),要顧及學習者的身心發展「導」其生長。

   2.教育是繼續生長(經驗)的歷程,沒有終點,主張「教育無目的論」,強調歷程>目的。

(C)接生:蘇格拉底

 兒童、學生天生具有觀念及知識,教師只要透過詰問法(產婆法)由內而外加以引出觀念即可。

(D)撞鐘:

1.教育如同撞鐘,有撞才會響。重視學生的自發性,有問才有答,問得越深入,答得也越深入(因材施教)。

2.強調教師對學生「啟蒙」的重要性。

  1.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智力

一、心理計量取向

a.斯皮爾曼-智力二因論

(1)普通因素:一般學習能力

(2)特殊因素:特殊能力

b.桑代課-智力三因論

(1)抽象智力:抽象思維推理能力

(2)具體智力:技術、動作

(3)社會能力:人際關係的能力

c.賽斯通-智力群因論

d.基爾福-智力結構論

(1)智力結構分為內容、運作、結果

(2)包含180種智力

(3)智力是一種聚斂思考(擴散思考是創造力)

e.卡態爾-智力形態論

(1)流體智力:天生遺傳

(2)晶體智力:後天經驗

二、近代智力理論

A.史坦伯格-智力三元論

B.迦納:多元智能

語言、音樂、自然觀察、身體動作、邏輯、空間、內省、人際

2.

枕葉
枕葉皮質是四個分葉中功能最單純的一葉,通常被認為只與視覺能力有關。
枕葉的內側面距狀溝上、下緣的皮質,稱為視覺中樞。
顳葉
顳葉皮質一般認為是與整體心智精神功能其次相關的腦區。
顳葉的上面外側溝內,有兩條短而橫行的腦回,稱為顳橫回,接受來自兩耳的聽覺衝動,稱為聽覺中樞。

有聽覺、味覺、嗅覺中樞(大多是聽覺);在強勢半球(通常是右半邊)之顳葉會將聲音理解成文句語言理解。兩側的顳葉又是長期記憶功能的重要區域。
額葉
額葉皮質與心智功能最為密切相關,通常也被認為是四個分葉之首。
在額葉的後部有與中央溝平行的中央前溝,兩溝之間的腦回,稱為中央前回,是發動對側半身隨意運動的最高中樞,稱為運動中樞。
影響人之判斷、思考、人格、動機及意志,所以與人格、情操、創造、內省有關。
頂葉
頂葉皮質雖與心智機能較無直接的關聯,但它負責與精神人格狀相關的一些感覺功能。
而頂葉的前部有與中央溝平行的中央後溝,兩溝之間的腦回,稱為中央後回,接受來自對側半身的深、淺感覺衝動,稱為感覺中樞。
頂葉接受並處理各種感覺訊息,如痛、冷熱、壓力、物體型狀、大小、質材等各種感覺的綜合分析區。所以與人的空間辨識、空間感受、藝術理解與鑑賞、語言功能有關。

3.

維高思基認為語言和思考會互相影響

自言自語是必經之路,而非遲緩

將語言分為三類

1社會性語言3歲  -----控制別人

2自我中心語言3-7歲又叫私語------控制自己

3內在語言7歲以上-----引導思考

4.

分類的限制(taxonomic constraint) =分類侷限
認為某字是標示一類有相同知覺外觀的相似物體的假定
Ex. 知道「狗」,認為「狗」是指所有她看過小的、毛絨絨的、四條腿的動物。
語彙對比的限制(lexical contrast constraint) =語彙對比侷限
認為每個字都有其獨特意義的假定
Ex. 知道「巧克力」,看到「可可」就會拿來跟巧克力做比較,最後則是偏愛使用再度再度碰到的第一個名稱。
整體的限制(whole object constraint) =物體範圍侷限
認為每個字是指整個物體而非物體的某個部份或物體特徵(如顏色)部份
相互排斥的限制(mutual exclusivity constraint) =共同性排除
每個物體都有只一個名稱,不同的名稱是分別指不同、不重疊東西的假定

5.

(1)微觀(小)系統(microsystem):指個體與家庭、鄰居和學校、同儕的互動關係。

(2)居間(中間)系統(mesosystem):指各小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個 體與家庭和學校、個體與家庭和鄰居、個體與學校和同儕的互動關係,當兩個或數個微觀系統在價值觀念產生衝突時,通常會造成個體適應問題。

(3)外部(外)系統(exosystem) :此系統會影響兒童的生活,間接影響個體的適應。包括家族親戚、父母的職業、學校與教室的環境、社區組織與服務、大眾傳播媒體、諮詢支援服務系統等。

(4)鉅觀(大)系統(macrosystem):泛指整個社會大環境,包含意識型 態、文化價值等,大系統為個體設立了行為標準,大至政策法令之制定,小至日常生活的態度言行,其背後都隱含這社會或個人的意識型態。

6.

保留概念:

同一性:既未增亦未減

可逆性:將之恢復成原狀

互補性:當一方+則另一方-

由易至難:一> 可>補

*去集中化:能同時注意不同面向

7.

Kohlberg 性別三階段:

1.性別認定(0-3 歲):他人給自己的概念

2.性別固定(4-5歲):自己觀察了解性別是不會改變的

3.性別恆定(7-8歲):不論外在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性別也不再有改變

8.

被同儕拒絕的兒童之原因:

被拒絕/具攻擊型兒童(rejected-aggressive children:時常使用粗野的手段來支配同儕或同儕的資源,因而使同儕與他們疏離。這些愛搗亂、喜歡自吹自擂者往往不合作,批評同儕團體的活動,並表現出非常低度的利社會行為。

被拒絕/畏縮型兒童(rejected-withdrawn children:常表現一些怪異或幼稚的行為,但與具攻擊型兒童不同的是,他們知道別的兒童不喜歡他們,所以當他們被拒絕在外時,他們就會開始退縮

9.

工具性攻擊:目的不在傷害他人,而在於物之擁有(為了要搶玩具而有推、抓、擠行為)
敵意性攻擊:(直接攻擊)肢體攻擊、語言辱罵、破壞他人財物,以達洩憤報復之目的,男孩居多。
關係性攻擊:(間接攻擊、非正面與對方起衝突)破壞他人社交關係(冷漠不理、散撥謠言)女孩居多

10.

認知行為治療可分為三種

(1)Ellis 理情行為治療(REBT)

a.人同時具有理性非理性的潛力

b.以ABC理論對當事人做認知重建

c.諮商員善用駁斥技術機及糾正非理情信念

(2)Beck 認知治療(CT)

a.利用內省方式使當事人找到自己錯誤的思考方式

b.強調蘇格拉底試問話(諮商員扮演引導的角色)

(3)Meuchenbaum 認知行為矯治(CBM)

a.常用技術:壓力免疫法

b.自我觀察-學習因應技巧-改變認知結構-運用於生活中

  1. 課程教學與評量:

1.

 Macdonald(1971)將課程理論分為知識取向、實體(reality)取向、價值取向三類:

(1) 知識取向-關於課程內容、知識內涵為何,以及課程內容如何組織的問題。

(2) 實體取向-以社會、文化、個人脈絡交織為複雜的生活與存在整體,據此看待課程如何被決定的問題。

(3) 價值取向-關於課程設計的哲學、價值基礎問題。

2.

訊息處理學習理論教學原理與策略
(一)注意力
      1.使用適當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2.引導學生覺察自身學習狀態,避免分心
      3.引導學生改善注意力分配的技巧
(二)編碼
      1.複述
        反覆誦讀、默念、抄寫(教師透過訓練方式直接教導)
      2.組織
        分類策略、記憶塊法、辨認文章架構(大綱、摘要、樹狀組織圖)。
  (三)意義化
        (1)心像意義法
              位置法、字鉤法、關鍵字法
        (2)語文意義法

3.

一、接受(receiving):

這是情意目標最低層次的學習結果。它是指對某種現象和刺激的感知

(sensitivity)。先有感知,才能產生注意,最後,才選擇所要注意的刺激。教

師如果要引導學生學習,首先要使學生願意接受。茲舉一例說明,如從電視報導中,注意到土石流對生命財產影響的情形。

二、反應(responding):

這是指主動的注意,亦即積極的參與反應。如果學生對某學科表示有興趣學

習,即為反應的層次。如以上述例子說明,學生不僅注意到土石流的問題,而且進一步願意做好保護山坡地的工作。

三、價值判斷(valuing):

價值判斷是指對於接觸到的事情、現象或行為感到有價值存在,因而表現積

極的態度和重視其價值。「態度」和「欣賞」即為此層次的行為。例如,對於不

保護山坡地的人表示不喜歡的態度。

四、價值之組織(organization):

當個人以不同的程度評斷許多事務的價值時,他就開始發展出其價值系統。

將這些不同的價值系統組織起來,而富有一致性,即為價值的組織。學生能確定其人生觀或處世哲學,就是此層次的行為。例如,積極設計一套整頓土石流的計畫。

4.

課程組織要素:

(一)   概念:指陳述具有共同特徵之事物或理念的名詞。

(二)   通則:指敘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間的關係。

(三)   技能:包括技巧、能力、習慣。

(四)   價值:指人類信念、態度、興趣、鑑賞等。

5.

(A)經驗主義:注重學生的感官經驗,教學上採用直觀教學與實物教學

(B)精粹主義:主張教師中心,強調基本學科的重要性

(C)實用主義: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實際經驗,體驗學習,強調從做中學的概念

(D)行為主義:基於學生的反應再做教材的修改,教學上採用編序教學、精熟學習

6.

目標模式(技術性模式):設計時首先要預訂目標,目標將作為選擇和組織學習經驗及最後評鑑的標準

 實用性模式可分為:歷程模式、實用折衷模式(變通目標)、自然模式和情境模式。

(1)歷程模式:主張課程設計的主要問題不是預定目標,而是建立學習過程的程序原則,並依此來設計課程。

(2)變通的歷程模式(實用折衷模式):強調課程設計並不是由預先決定的理論、目標或程序來決定的,而是課程設計者的實用性慎思的過程,設計者在特定情境中會就各種不同的可行途徑加以評估其優缺點,然後尋求變通而折衷的方案。

(3)自然模式:著重描述課程設計的實際運作狀況,其程序為設計者根據「立場」經過「慎思」的過程而最後進行「設計」,此模式重視在課程設計團體出現的意見紛歧和價值方面的取捨

(4)情境模式:強調課程設計與學校情境和社會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課程設計的起點著重在學校情境和社會文化的分析。

7.

問題類型

開放型: 沒有固定和限制性的答案。

閉鎖型: 答案有所限制,通常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認知記憶型: 通常只要求被問者依據所知的事實,以回憶的方式來回答問題。

聚斂型: 通常要求被問者依據一定方向進行思考,大都只有一個或少許的答案是正確的。

擴散型: 屬於開放性且沒有固定答案的思考性問題。學生可以由不同角度及各種不同的答案加以說明或詮釋,答案較具創造性及批判性。學生針對問題思索、組織、綜合自己的想法後,發表並與同學共同商討,得結論。

評鑑型: 要求被問者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或標準來回答問題。

8.

社會重建主義(social reconstructionism)是一種危機哲學(philosophy of crisis),同時也是一種希望哲學(philosophy of hope)。
因為社會重建主義者強調: 當社會弊病叢生、社會價值扭曲而瀕臨危機的時候,為了解決社會問題、重建社 會的美好與理想,學校教育應該負起創造社會新秩序的責任,進行課程改革以培 養學生具有重建社會的能力。省思今日臺灣內部的社會現況,社會治安敗壞、環 境污染事件頻傳、人倫悲劇不斷上演、政治人物信口開河、經濟每況愈下等...

9.

教材組織原則:(前三個由泰勒提出)

(1)繼續性:重複舊經驗或討論已有的經驗,以利幼兒學習。例:小一出現「民主法治」的概念,可在小二再次出現。

(2)程序性:以舊經驗為基礎,再加深新經驗,引導新經驗學習。

(3)統整性:各教材間互相連貫。

(4)相關性:不同領域的課程或科目呈現相關主題。

(5)均衡性:各領域之間的均衡,不可以偏重某領域。

10.

Simpson的技能領域分類:

(1)知覺(perception:指藉由感官注意到某種物體、性質或關係存在的過程,知覺乃導致動作活動歷程-「情境-解釋-動作」連鎖的基礎。

(2)心向作用(set:指對於特定行動或經驗的初步適應或準備程度

(3)指導的反應(guided response:個人在教師教導下所表現的明顯行為,或個人依照行為表現的範例或規準,在自我評鑑下所表現的明顯反應,期使錯誤減少。

(4)機械練習(mechanism:指反覆練習使所學動作熟練而成為習慣;讓手眼協調的動作臻於習慣化的地步,不須特別注意,即能表現出像機械運轉般自動地反應。

(5)複雜反應(complex overt response:指對包括多種不同反應的動作技能,已經學習到熟練的地步。

(6)技能調適(adaptation:指技能學習臻於精練地步之後,能夠配合情境的需要,隨時改變技能的組合去解決問題。

(7)創作(origination:在技能領域所發展的悟性、能力和技能,創造新的動作行為或處理材料的方式。

心得感想:

教檢倒數最後一個月了,前天結束完自己其他科目的期中考,正式進行教檢全力衝刺!!!

隨著考古一年一年的刷題、練習、檢討、再練習、重點整理、抓手寫感覺的循環,再加上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不免開始緊張起來。真的還好有夥伴們一起努力,讓我感到有人陪伴、不孤單。

尤其最近疫情又起來了,也不曉得能不能夠順利舉行,還是又會像去年同學們一樣被迫延期一個多月呢?不知道,充滿了許多的未知,也增加了我對檢定考的緊張與不安。希望自己能夠慢慢穩定心態、照著自己安排的進步、掌握好準備的步調,穩穩通過這一次測驗!加油~

下一次會更好:

『心態的調整』-倒數剩下一個月,無謂疫情,我們要戰勝它!

其他:

教檢倒數-30天

游宛儒 / 2022-06-09

0407讀書會心得紀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4月07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游宛儒

伍、記錄人

邱蕾伊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簡稱「學發」) 何薇玲 著:第十章  諮商理論與一般治療
  2. 教學評量及測驗

柒、討論記錄

  • 學發第十章的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1. 宛儒:
  • 完形治療法:認知治療取向,協助個體覺察問題、獲得領悟。以實驗(從當事人和治療者的互動中,引發當事人從經驗學習)為基礎,強調此時此地、正在做甚麼和如何做甚麼、以及真誠的我。『覺察』、『責任』、『自由、選擇』是重要的三角關係。
  • 行為治療:行為是學習而來的,強調練習(運用現成的技術,達到某種目標),源於學習理論,有古典制約跟操作制約(增強物)理論,簡單來說就是矯正錯誤的行為。訊息處理理論運作歷程:刺激-注意-知覺-記憶-思考-解決問題-反應。
  • 認知行為治療:有認知就代表有想法,因此主要問題是扭曲的想法,藉由改變想法來改變行為。代表人物有貝克認知、蘇格拉底對話。
  • 理情行為治療:認為太多溫暖和了解會阻礙治療,所以不給予個人溫暖;認知治療認為治療關係是治療的基礎,且與當事人建立合作式的關係。
  • 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都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構建現實,或者至少說是在解釋現實。我們的個人世界總是用我們自己的頭腦創建的。由於我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於是我們對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構主義更關心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構建知識。
  • 凱勒計畫(Keller Plan):屬於個別化教學理論之一,受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史金納(B.F. Skinner)的增強理論和編序教學理論的影響,同時採用精熟學習的原則,多採用輔助員制【proctoring】讓成績優良的學生輔助成績落後的學生。
  • 全人概念:個體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必須在關係(家庭、社會與文化)中才能完全被了解。
    1. 蕾伊:
  • 二分法(dichotomization)即為所謂的「全有或全無思考」(all–or-nothing thinking),思考事物須完全符合希望,否則就是失敗。
  • 災難化(catastrophizing)指的是學生會將自己所憂慮的事物加以擴大,使自己恐懼。
  • 過度類化(overgeneralization)指的是學生針對自己所遭遇過的負面事件立下通則。
  • 錯誤標籤化(mislabeling)是指對於自己所發生過的某些錯誤或過失,做出過度解釋,造成對自己的負面看法。
  • 當事人中心治療學派(Client-Centered Therapy)-人本主義 :創始人是Carl Rogers,根據人類經驗的主觀觀感,主張在處理當事人問題時,對當事人更有信心,並讓當事人為自己的抉擇負起更多的責任。
  • 理情治療學派 :強調認知、情緒、行為三者有明顯交互作用及因果關係,且強調「培養更實際的生活哲學,減少當事人的情緒困擾與自我挫敗的行為。」也就是減低因生活中的錯誤而責備自己或別人的傾向(消極目標),及教導當事人如何有效處理未來的困難(積極目標)。語意性記憶屬於長期記憶。
  • 現實治療法:強調「活在現在,面對現實」。強調諮商師的角色,在協助當事人評估自己現在的行為,是否滿足內在的心理需求,並要當事人為自己的行為 負責,避免藉口,透過實際的行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創造成功經驗。現實治療法也稱行動治療,從做中 產生改變,產生力量。
    1. 珮瑄:
  • 洪水法(Flooding):根據古典制約的消弱原理,消除治療對象在面對刺激情境時所表現的反應。實施此法時,即是將此種刺激多次連續地出現,使之成為氾濫的狀態,久之,便不會再對之敏感。(產生免疫力)。
  • 貝克的認知治療觀點-誇大或貶低:此類思考的人會誇大缺點、貶低長處。例如:即使我今天還算表現的不錯,但還是不過完美,沒有達到標準。
  • 系統減敏感法的三大步驟順序:1鬆弛訓練2訂出焦慮情境階層表3適當的系統減敏程序。
  • 常見的非理性觀念:
    •  
    •  
    •  
    •  
    •  
    •  
    •  
    •  
    •  
    •  
    •  
  • 精神分析治療法的目的是,希望經由精神分析的歷程以徹底改變患者人格;而在分析時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 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鼓勵患者將其心中的意念及臨時聯想或曾有的作夢經驗,毫無保留地傾訴出來,以之作為進一步分析的資料與根據。
    2. 解析(interpretation):對患者解析其聯想及夢之內容,以澄清其觀念。
    3. 移情(transferences):根據精神分析師與患者之間的關係,藉以觀察患者以往與別人的情感關係。
  1. 如靜:
  • 意義治療法:根據存在主易哲學派別,發現生命中的意義。
  • 在各家心理治療學派中,對親職教育貢獻較多的為阿德勒學派。
  • 認知治療學派:貝克,治療的成功必須同時運用認知與行為技術。
  • 認知重建治療法:糾正個案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企圖透過個案對己、對人或對視的看法與態度的改變,來改善所呈現的心理問題。
  • 當事人中心理論、折衷性諮商學派、發展性諮商理論,皆屬於非指導學派。特質—因素論屬於指導學派。
  • 學發第十章的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 效度(validity):表示一項研究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程度。又稱真確性。它與研究的目標密切相關,一項研究所得結果必須符合其目標才是有效的,因而效度也就是達到目標的程度。效度是相對的,僅針對特定目標而言,因此只有程度上的差別。
  • 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測量方法的品質,即對同一現象進行重複觀察之後是否可以得到相同資料值。
  • 內容效度:用於檢測「題目內容」與「評量目標」的一致性程度。
  • 雙項細目表:用以作為命題的依據,視為測驗的架構藍圖,「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為兩軸,分別說明各項評量目標。
  • 預測效度:與未來的工作表現求相關。
  • 表面效度:主觀的,指的是讓受試者施測時,能夠知道這份測驗的測驗目標,成就測驗表效度高,一看就知道在考什麼觀念,認為此測驗 “看起來”是有效的。e.g.四則運算;人格測驗的所需的表面效度低,否則會有主觀意識干擾答題。
  • 建構效度:是指評量工具所評量的重要心理或行為特質能被理論解釋的程度,即重要特質要能。主要重點是在於理論上的假設和對理論假設的考驗。在考驗的過程中,必須先從某一建構的理論出發,導出各項關於心理功能或行為的基本假設,據以設計和編製測驗,然後由因求果,以相關、實驗和因素分析等方法,查核測驗結果是否符合心理學中的理論觀點。
  • 形成性評量與診斷性評量兩者都是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評量方法。
  • 常模參照是量化比較,標準參照測驗是質化的描述。
  •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
  • 性向測驗是能力測驗,興趣測驗是人格測驗。
  • 負偏態=左偏=尾巴在左=人數多集中在高分=試題太容易
  • 學校教師在實施教學評量時應遵守評量原則,應採多種評量方式,成績評量應由教師,學生與其他有關人員共同參與,且成績評量應注意學平時的學習活動。
  • 變異數為標準差之平方,全體加相同的分數,集中量數(如平均數)上升,但離散量數(標準差)不變。
  • 真實評量是指真實生活工作。
  • 擇優錄取=跟別人比=常模參照測驗
  •  
  •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箭集中 不一定射中靶心 對) ;

信度低,效度必低(箭沒有集中 必沒有射中靶心 對);

效度高,信度必高(箭射中靶心 必射中箭靶 對);

效度低,信度未必低(箭射中靶心 未必射中箭靶 錯-都射中靶心怎會沒中靶呢!)。

  • 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
  • 成熟:受試者在實驗期間,不論生理或心理均會產生變化,而可能影響實驗的結果;所以實驗結果的差異,到底是個體變項造成,亦或實驗處理造成,將混淆不清。
  • 臨時事故(同時事件):在實驗期間,受試者從實驗情境內外,經驗到一些實驗處理以外的特定事件,而影響到實驗的結果。
  • 測驗:實施前後測的實驗設計,測試會影響到受試者,使得個人變得敏感些,或了解研究者所隱藏的目標,或對測驗的表現較為熟練,致使後測成績優於前測,而其結果是因測試的經驗造成或實驗處理造成的不易解釋清楚。
  • 測量工具的變化:後測時所用的測驗器材或評分人員與前測不同,例如測驗卷被寫了答案,評分人員變得較粗心、較不嚴格等,都可能使後測成績發生改變,但卻無法完全歸因於實驗處理。
  • 統計迴歸現象:實驗受試者如為極端選樣,則後測的分數會產生趨近平均數的迴歸現象,而影響實驗的結果。
  • 選樣誤差:指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受試者並不相等,尤以選用自願者或整個班級時,可能會發生此種情形。
  • 受試者亡佚:在實驗期間,受試者因為死亡或退出,會使得實驗組或控制組的樣本變成偏差樣本,而影響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
  • 選樣與成熟交互作用:指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樣本不相等再加上成熟因素所造成的影響。
  • 強亨利效應:在實驗期間,控制組的受試者為了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而有一般水準以上的表現,此一現象即稱為強亨利效應,其會影響實驗結果的精確性。
  • 實驗的處理擴散:若實驗的條件與控制的條件具有很密切的關係或受試者彼此很親近,則控制組的成員可能尋求接觸處理條件的機會,實驗的處理擴散,就很容易會發生。
  • 實驗者偏見:指實驗者精心設計或無意處理,而對受試者產生的影響,如實驗者對於受試者地位的認知,可能影響實驗者作客觀的判斷。
  • 統計的結論:指統計的使用若違背其原理,或誤用統計考驗,則無法獲得有效的結果,而影響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
  • 雙向細目表>>增加試題的內容效度>>命題時應該注意的
  •  
  •  
  •  

捌、心得感想

       本週讀書會我們針對書籍-<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中,第十章諮商理論與一般治療及教學評量與測驗的內容進行討論與交流。我們經過本次的會議,互相交流了所閱讀到的觀念,並針對難題進行解惑,以補足各自所不足的輔導理論及評量測驗之概念。透過每週一次讀書會的模式,不只是增進我們應考實力,更感覺到有同儕一起努力備戰的感覺,備感溫馨,就像充電依樣,繼續努力面對即將到來的教檢!

游宛儒 / 2022-06-09

0421讀書會心得記錄

2022/04/21會議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4月21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洪如靜

伍、記錄人

吳珮瑄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課程教學與評量:課程
  2. 學習者發展與輔導(簡稱「學發」):第11章 兒童適應問題與個案研究

柒、討論紀錄

  • 課程的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1. 宛儒
  • 課程發展的重要模式:目標模式、歷程模式、折衷模式、批判模式
  • 赫斯特為歷程模式派,其課程組織理念為:學校的科目與內容須重新建構,將各種知識形成的內在關係也融貫進去。
  • 課程組織的規準:順序性、一致性、繼續性、均衡性、統整性、銜接性
  1. 如靜
  • STEM:S科學、T科技、E工程、M數學
  • 課程實施觀點:忠實觀、調適觀、締造觀
  • 課程統整型態:
  1. 多學科統整取向à強調程序性

(2)科際間統整取向à重後設認知

  1. 超學科取向à重學生興趣
  • 依「家庭教育法」之規定,高中以下學校每年應於正式課程實施之外,實施4小時之親職教育課程與活動。
  • 泰勒的課程模式,是以教育哲學及學習心理學作為濾網,來篩選適宜的教育目標。
  1. 雅琴
  • 課程包含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以及潛在課程
  • 將課程組織形式從統整到分化的程度排序為:廣域課程、融合課程、相關課程、分科課程
  • 相關課程:學校的各科教師列出整個學期要教的主題,再將這些主題授課順序重組,使得性質相近的主題和內容可以在同一時段中學習。
  • 學校課程中常有「應教而未教」的課程如創造力,我們稱此種課程為「空無課程」
  1. 珮瑄
  • 潛在課程=內隱課程,指學校課程的內容在課程設計者非預期的情況下,無意中所傳遞的價值、規範、或態度等,學習者將這隱性的知識內化後,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
  • 知覺課程:課程實施前,學校教師對於正式課程加以理解解釋後所認定的課程。強調不同教師對課程有不同詮釋方式。
  • 運作課程:牽涉與學生互動及教學情境的配合,教師要根據學生得反映隨時進行調整
  • 經驗課程:學生在這運作課程中所實際經驗學習到的
  1. 蕾伊
  • 學校課程評鑑是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的評鑑
  • 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實施成效的關鍵影響因素為教師的專業投入度
  • 理想課程:社會層級的課程,社會上關心教育的團體政府及相關教育委員會,依其價值判斷及興趣節和學者所持之見解、理想和企圖索發展及建議的課程。
  • 學發第11章的題目檢討與整理
  1. 宛儒
  • 阿德勒認為不同的出生序會暴露在不同的父母教養態度,而決定其人格。
  • 斯利(H. Selye)提出的「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理論,指出人面臨長期壓力的時候,會產生警覺反應期、抗拒期、耗竭期三階段壓力反應。
  1. 蕾伊
  • 對於班上學習適應困難學生的較佳處理方式是尋求資源或諮詢後予以進行補救教學,若尚無改善再請外界資源進場介入或更換學習環境。
  • 根據波姆林(D. Baumrind)的相關研究,專制型親職類型會導致青少年社交反應產生以下的問題:對社會比較有高焦慮、難進行初識的互動並且溝通技巧比較差。
  1. 雅琴
  • 對於教養孩子較無信心的父母多採用放縱式。
  • 個案研究法:運用調查、訪問、測驗等方式,蒐集某一個學生的所有資料,然後加以分析綜合,以求得結論的方法。
  1. 珮瑄
  • 心理學家把父母的行為分成接受—拒絕、限制—允許兩個向度來描繪兒童教養的類型。
  • 學生的偏差行為,包含內向性行為、外向性行為、學業適應的問題以及不良習性的問題。
  1. 如靜
  • 民主威信型教養方式能培養出優秀的個人,包括:認知及社會能力佳、自我肯定、高道德觀及社會責任感、成就導向等。
  • 在班上發現受虐兒童,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之內,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

捌、心得感想

本次讀書會討論了課程與學發第11章的相關題目。在課程的部分,同學整理了課程發展的模式、課程的型態以及課程相關法規,也藉由情境題的討論,幫助大家釐清許多名詞的定義;而學發第11章,討論的是兒童適應問題與個案研究,比較重要的部分是親職教養型態會對兒童產生的影響。本次讀書會是最後一次讀這本學習者發展與輔導,對於完成本書的研讀,我們都感到相當有成就感,也感謝有此教檢讀書會,其嚴謹的規劃讓我們可以有如此紮實的學習。

游宛儒 / 2022-05-12

0310讀書會心得記錄

2022/03/10會議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3月10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邱蕾伊

伍、記錄人

洪如靜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教育哲學與何薇玲學習者發展與輔導第六章。

柒、討論記錄

一、教育哲學

(一)中世紀教育思想

  1. 教育設施:教義問答學校、主教教堂、主教學校
  2. 七藝:三學(文法、修辭、邏輯)、四藝(算數、幾何、天文、音樂)
  3. 大學的興起:二十世紀初
    1. 仿照基爾特制度
    2. 文學、法律、醫學、神學
    3. 巴黎大學(神學)、波隆納大學(法學)、沙利隆大學(醫學)
  4. 經院哲學:
    1. 唯實論:柏拉圖觀念論
    2. 唯名論:亞里斯多德實在論

(二)唯實主義Realism

  1. 代表人物:亞里斯多德、聖多瑪斯、培根、洛克、羅素、赫爾巴特
  2. 強調內容與實際的感官,知識來自於經驗
  3. 又分為人文唯實論、社會唯實論、感官唯實論
  4. 康門紐斯:母親學校(春)、國語學校(夏)、拉丁學校(秋)、大學(冬)

(三)觀念主義/理想主義Idealism

  1. 代表人物:柏拉圖、聖奧古斯丁、笛卡兒、黑格爾、康德
  2. 知識連貫真理,重視抽象永恆的觀念。

(四)理性主義Rationalism

  1. 代表人物:希臘三哲、史賓沙諾、笛卡兒、萊布尼茲
  2. 知識來自於理性,推崇演繹法。
  3. 史賓沙諾:直覺觀念、充分觀念、混雜觀念
  4. 萊布尼茲:必然/理性真理、偶然/事實真理

(五)經驗主義Empiricism

  1. 代表人物:洛克、柏克萊、休謨、培根、伊比鳩魯學派
  2. 心物二元論,推崇歸納法。
  3. 形式訓練說、心靈狀態說、價值論目的
  4. 培根:種族偶像、洞穴偶像、市場偶像、劇場偶像

(六)批評主義Criticism

  1. 代表人物:康德
  2. 沒有內涵的思想是空的,沒有概念的直覺是盲目的(學思並重)

(七)自然主義Naturalism

  1. 代表人物:盧梭、斯賓賽、福祿貝爾、蒙特梭利
  2. 解除束縛,返回自然。
  3. 盧梭:愛彌兒(兒童本位)
  4. 斐斯塔洛奇:孤兒之父、國民教育之父、教育愛
  5. 福祿貝爾:幼稚園創始者,提倡自動原則

(八)實證主義Positivism

  1. 代表人物:孔德、穆勒、史賓賽
  2. 建立知識客觀性,事實必須透過觀察或感覺經驗
  3. 史賓賽:生活預備說

(九)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1. 代表人物:杜威
  2. 教育無目的,做中學

(十)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

  1. 代表人物:派克
  2. 兒童本位,反對教育過於形式化

(十一)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1. 代表人物:哈欽斯、艾德勒
  2. 知識是普遍性的,追求永恆真理的知識。
  3. 赫斯特、哈欽斯:博雅教育

(十二)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1. 代表人物:柏格萊、康德爾、赫恩
  2. 強調教師與課程的重要性,主張官能訓練。
  3. 生活預備說

(十三)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

  1. 代表人物:布蘭梅爾
  2. 重視文化因素
  3. 創造民主新社會

(十四)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1. 代表人物:尼采、沙特、海德格
  2. 存在先於本質,強調可能性與自由
  3. 學生中心,吾-汝關係

二、學習者發展與輔導第六章

(一)語言發展

  1. 語言的意義
  2. 語言的共同特性
  3. 大腦與語言發展
  4. 語言與思考
    1. 皮亞傑
    2. 維高斯基
  5. 語言的結構
    1. 語音
    2. 語意
    3. 語法
    4. 語用
  6. 語言發展的歷程
    1. 前語言階段
    2. 語言發生階段
  7. 語言發展的模式
  8. 語言發展的理論
    1. 語言學派
    2. 行為學派
    3. 認知建構論
    4. 互動論
  9. 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
  10. 語言發展的輔導

(二)語言發展障礙

  1. 語言發展障礙的定義
  2. 語言發展障礙分類
    1. 構音障礙
    2. 聲音異常
    3. 語暢異常
    4. 語言發展遲緩
  3. 語言發展障礙的輔導

(三)第二語言學習

  1. 第二語言的定義
  2. 第二語言獲得的歷程
  3.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
    1. 習得與學習說
    2. 自然順序說
    3. 語言資料輸入說
    4. 監控說
    5. 情感過濾說
  4. 第二語言的學習策略
  5. 第二語言學習時機
  6. 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因素

捌、心得感想

教育哲學是考試中的重點科目,且由於牽涉到邏輯思辯與推理,因此在申論題上也常是同學們容易混淆或不知道如何答題的科目,這次我們除了將重點放在哲學流派的演變外,也特別討論如何辨識不同的主義,嘗試從考題中抓取關鍵字答題,並且每個選項也都會補上是哪個學派的觀念以及有哪些代表人物。而語言發展更是教授國語文或英語文時時常會碰到的專業,我們著重於分辨語言的結構以及語言發展的歷程,幼童是語言發展的重要過程,教師如何正確引導並培養小孩學習語言的興趣與習慣也是我們可以透過了解理論進而有所發想的部分。

游宛儒 / 2022-05-10

0414讀書會心得記錄

2022/04/14會議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4月14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邱蕾伊

伍、記錄人

洪如靜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課程發展與教學之「教學」。

柒、討論記錄

一、教學的規準

(一)效率性

(二)普遍性(由皮德斯提出)

  1. 又分為認知性、價值性、自願性

(三)專業性(由赫斯特提出)

  1. 又分為目的性、釋明性、覺知性

二、重要教學理論

(一)操作制約學習理論-Skinner

(二)發現學習-Bruner

(三)意義學習-Ausbel

(四)訊息處理學習理論-Biehler

(五)認知發展理論-Piaget

(六)社會認知發展理論-Vygotsky

(七)社會互動學習論-Bandura

(八)學習階層論-Gagne

(九)情境認知學習理論-Lave

(十)人本心理學習理論-Maslow

(十一)合作學習理論-Slavin

(十二)創造思考教學理論-Torrance

三、重要教學原則

(一)教學前

  1. 準備原則
  2. 類化原則

(二)教學中

  1. 自動原則
  2. 興趣原則
  3. 個別適應原則
  4. 社會化原則

(三)教學後

  1. 熟練原則
  2. 同時學習原則

四、教學方法

(一)教師本位教學法

  1. 講述教學法
  2. 直接教學法

(二)偏向認知領域的教學法

  1. 觀察法
  2. 探究教學法
  3. 啟發式教學法
  4. 討論教學法
  5. 發問教學法
  6. 問題教學法

(三)偏向情意領域的教學法

  1. 欣賞教學法
  2. 角色扮演教學
  3. 反省性教學
  4. 價值澄清法

(四)偏向技能領域的教學法

  1. 練習教學法
  2. 發表教學法
  3. 設計教學法

(五)個別化取向的教學法

  1. 編序教學法
  2. 精熟教學法
  3. 個人化系統教學
  4. 個別處方教學
  5. 社會化教學法
  6. 自學輔導法

(六)合作取向的教學法

  1. 協同教學法
  2. 合作學習教學法
    1.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2. 小組遊戲競賽法
    3. 小組加速學習教學法
    4. 拼圖法
    5. 團體探究法
    6. 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

(七)概念與思考取向的教學法

  1. 概念獲得教學法
  2. 概念改變教學法
  3. 概念構圖教學法
  4. 創造思考教學
  5. 思考創造教學模式
  6. 情境教學
  7. 批判思考教學法

(八)其他教學法

  1. 單元教學
  2. 微型教學法
  3. 塔巴教學策略
  4. 交互教學法
  5. 差異化教學
  6. 統整主題教學
  7. 6E的品格教育方法
  8. 法理探究教學法

捌、心得感想

本次讀書會聚焦於課程發展與設計中的教學單元,並協助大家一起複習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原則,從考題的訂正中也讓大家更清楚自己不熟悉的考點在哪,這部分的基礎將會對日後設計課程上有相當大的助益,因此大家都非常熱絡討論或分享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此次讀書會鄰近期中考,我們也多撥出一些時間關心彼此近來的學習狀況,以及日後的讀書規劃,適時的放緩步調對於學習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游宛儒 / 2022-05-10

0324讀書會心得記錄

2022/03/24會議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3月24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

肆、主持人(導讀人)

吳珮瑄

伍、記錄人

李雅琴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簡稱「學發」) 何薇玲 著:第八章 自我、社會發展與輔導
  2. 教育社會學

柒、討論記錄

  • 學發第八章的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1.宛儒

  • Marcia(1980)延續Erikson的理論,提出自我統合的兩種類型四種狀態:

一、定向型(identity achievement):自我追尋以達到自主定向地步者。瞭解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已經歷過統合危機且有一番情緒掙扎,對未來已下決定並對該決定有強烈的承諾。

二、未定型(identity moratorium):尚未確定未來方向,正處於危機尚未統合者。瞭解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但不覺滿意;有心改變想要改變但尚未確定方向。

三、迷失型(identity diffusion):沒有認真思考未來者。不清楚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也沒想過滿不滿意,對未來沒有任真思量且逃避承諾,持續隨波逐流過一天算一天。

四、早閉型(identity foreclosure):未經歷過統合危機的經驗,一切交由父母或長輩決定者。不清楚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也沒想過滿不滿意,反正未來方向家裡都安排好了,自己就照著做就好了。

  • 初級預防:針對一般學生及適應困難學生進行一般輔導
  • 二級預防:針對瀕臨偏差行為邊緣之學生進行較為專業之輔導
  • 三級預防:針對偏差行為及嚴重適應困難學生進行專業之矯治諮商及身心復健

2.蕾伊

  • 0.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觀點:約三至六歲

兒童無法了解別人的任何觀點,他們認為別人也會同意自己對某事的處理方法

  • 1.社會訊息的角色取替<分化與主觀期>:約六到八歲

兒童現在能了解別人會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他們卻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別人接受了不同的訊息所導致的。

  • 2.自我反射/省的角色取替/第二者觀點:約八到十歲  自己的想法推測他人的想法

兒童現在能知道既使他人和自己一樣接受相同的訊息,在主觀上可能也會有所衝突。他們現在能考慮別人的觀點,也知道別人亦會考量他們的觀點,所以現在他們能預測別人對他們的行為做反應。不過,兒童尚無法同時考慮自己和他人的觀點。

  •  3.相互性的角色取替:約十到十二歲 以第三人的觀點看待兩人間的關係

兒童現在能同時考慮自己和他人的觀點,而確認別人會有如他一般的作法。兒童也能設想無關之第三者的想法,而預測自己或他人對其同伴之觀點的反應。

  • 4.社會的角色取替(Societal role taking):約十二到十五歲  體會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青少年現在試著參照所處之社會系統的情況,即一般人的看法,來了解別人的觀點,換言之,青少年期待別人尊重其社會團體中大多數人對某事件的看法,而他們通常也會採取這樣的觀點。

3.雅琴

  • 自體發展階段

1.正常性嬰兒早閉:出生後的前三、四週

   無法區隔自己與母親,缺乏自我意識,沒有完整的自我與客體。

2.共生期:出生後第三至八個月嬰兒

   非常依賴母親,期望情緒上與母親維持高度同步的狀態。

3.分離-個體化:出生後四或五個月

   體驗脫離與母親的共生關係,對外界充滿好奇,在依賴和獨立間感到矛盾。

   發展受阻會產生:

(1)自戀型人格:過度尋求他人讚美

(2)邊緣型人格:個體化需求遭到母親拒絕而產生

4.個體性與情緒的客體恆常:幼兒滿三歲才開始

   擁有自我獨立性,開始與外界建立關係,不會恐懼失去自己的客體感

4.如靜

  • 周哈里窗分為:

1.開放我:別人知道,自己知道

2.隱私我: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

3.盲目我: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

4.潛在我:別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

  •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的綜合看法,包括兩大範疇︰

1. 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即個人對自己整體的看法——我是誰?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的能力如何?我是否勇於面對轉變和挑戰?我的優點是什麼?我的弱點是什麼等。我們每天不停地評檢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評價自己,「自我概念」便會逐漸形成。

2. 自我接納(Self-acceptance):即個人真正認識自己是怎麼樣的人,又能夠接納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盡力去改變一些能夠改變的東西(如生活上的壞習慣),接納自己的限制,能夠在失敗中再站起來,處事待人不卑不亢。

5.珮瑄

  •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論評估三向度:

1. 強度:高→完成困難;低→完成簡單

2. 說服力:被判斷力說服的能力,自我效能高,能夠說服自己完成困難的任務

3. 延伸性:將自我效能延伸到不同的領域,效能高覺得自己可以完成領域越

  • Bandura(1999)提出自我效能主要來源,包括精熟經驗(mastery experience)、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語言的說服(social persuasion)、生理與情緒狀況(physiological and affective states)四種經驗,並透過訊息整合而表現在生活情境中
  • 敵意性攻擊 /反應性攻擊:攻擊是敵意、報復的反擊行為,以傷害受害者為目的。
  • 工具性攻擊 /主動性攻擊:攻擊可獲得實質利益,以傷害他人獲得需求為目的。(包括獲得關注、實質物品)
  • 教育社會學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1. 宛儒:
  • 教育社會學之父--涂爾幹(Durkheim)
  • 社會學之父:孔德
  • 近代社會學之父:韋伯
  • 社會學的演進:

1.傳統教育社會學(規範性)-20世紀初~1940 思考教育與社會的關係,目的以教育的力量來解決社會的問題

2."新興"的教育社會學(證驗性)-1940~1960目的在建立理論,研究方法則為科學實證取向,分析教育制度的社會過程與社會型態

3."新"的教育社會學(詮釋)-1970~批判性的、現象學的或微觀的,目的在追求平等、正義

  • 規範性的教育社會學:教育社會學在奠基與草創時期可稱為「規範性的教育社會學」。在這時期,學者們採用“Educational Sociology”一詞來指稱教育社會學。具有以下五點特色:

(一)強調規範性、應然面

(二)具哲學導向

(三)具應用導向

(四)重視社會行動

(五)參與探討者多是教育學者,較少社會學者

  • 證驗性的教育社會學:受到社會學領域的實證論(positivism)盛行的影響,教育社會學的英文名稱逐漸改為“Sociology of Education”。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一)教育社會學由一門規範性的學科,轉變為一門研究方法嚴謹的科學。

(二)教育社會學僅專注於證驗性的研究,凡是無法證驗者則歸給教育哲學去思索。

(三)探討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者加入了大量的社會學者。

(四)對教育社會學的探討,從只在師範校院內,擴大到教育學院以外的其他科系

  1. 蕾伊:
  • 功能論(結構功能論)

基本核心是以生物學的觀點,認為社會是個有機體,探究社會的結構間如何運作以及相互依賴。而社會本身是一體系,它由不同制度組成,以下是幾個要點:

1.每個制度都有其功用存在

2.每個體系內組成的單位有助於體系的持續運作

3.體系內是穩定合諧的

  • 衝突理論

1.從對立衝突、強制、變遷的角色分析社會與教育的問題;強調社會關係的強制性及社會變遷的普遍性

2.對立衝突:團體與團體的目標不會一致,且利益會無法避免的產生衝突(例如:支配者與從屬者)

3.強制:取得優勢的團體會以強勢的方法迫使其他團體合作,達成目標,並暫時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秩序

4.變遷:團體利益的不斷衝突所引起的權力鬥爭會導致社會不斷的變遷

  1. 雅琴:
  • 人格社會化:行為改變的途徑可以約束個人情意傾向,以適應團體規範的要求。
  • 角色人格化:調整制度中的角色期望,以適應個人人格需要
  • 直接成本:因教育而支出的成本,ex 學費
  • 機會成本 :  就學所遭受的損失 ,ex 就業和收入 代價
  • 間接成本則為非預算帳目中支出。
  • 社會學走入「新的」教育社會學年代,

代表人物有:美國Bowles包爾斯、英國伯恩斯坦Bernstein和楊格Young,

研究導向走向"非實證"或"解釋的"研究取向,逐漸由鉅觀轉入微觀,由質轉量的研究取向

  1. 如靜:
  • 同化:族群相遇後,一族群逐漸變成與另一族群相似的過程和結果
  • 涵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化持續地直接觸,形成一個文化接受其他文化的歷程和結果
  • 學校社區化的內涵:

學校應融入當地的文化。

開放學校協助社區教育水準提升。

學校經由認識社區、愛護社區、認同社區,成為社區學校。

  •  社區學校化的內涵:

社區發展教育活動,促使居民樂於學習,社區有如一所學校。

社區營造造人、造景、造產的目標下,必須雙教育觀點切入並採取運用學校資源作法。

  • 馬克思以經濟(決定論)來解釋社會衝突、變動的原因,稱為單因說。
  1. 珮瑄:
  • 布迪爾:「文化再製」-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可以轉換成經濟資本。

勞動的兒童常不具「內化的文化資本」,所以導致學習失敗。

  • 華勒、艾波、威裡思:
    提出「文化創生」(cultural production)的觀點(別於文化再製)。

重視勞工學生的「反學校文化」(anti-school cultures)研究。

  • 伯恩斯坦:提出「霸權再製」。

「文化霸權」(culture hegemony)-統治階級所建立的生活文化,經由教育與大眾傳播媒體的機制力量,影響社會成員的認知。

認為兒童社會背景影響語言,語言影響認知表現,認知表現影響教育成就。

捌、心得感想

       本週讀書會我們針對書籍-<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中,第八章 自我、社會發展與輔導以及教育社會學進行討論與交流。將各理論進行比較與重點整理,讓我們對於兒童的自我概念發展理論、以及社會環境如何影響教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玖、其他

教檢倒數72天

游宛儒 / 2022-04-09

0221讀書會心得記錄

時間:

111年2月21日(一)10:00~12:00

地點:

表訂圖書館閱覽室,實際在南大校區N317

導讀人:

鄭茹謙

成員:

游宛儒、邱蕾伊、洪如靜、吳珮瑄、李雅琴

記錄人:

游宛儒

讀書會進度內容:

今日科目: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書籍:何薇玲-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chapter 3 & chapter 4

內容:章節討論 + 題目練習(共33題)

由於這兩章節在內容相似度以及分類上都較傾向探討生理及大腦發展,故在進度安排上將它們放在同一天來討論。

本次討論題型包含:選擇題(單/多選)、填空題

題目出處:指定書籍+歷年教甄教檢考古題

討論紀錄:

2/19 23:59統一交題截止 總計5頁共33題

2/20全天各自答題時間

2/21 10:00統一討論內容+讀書聚會:

1~7題:

1.個體的發展始於受精的那一刻

2.同卵雙胞胎外貌、性格、能力都非常相似

3.異卵雙胞胎各有一個胎盤、容易早產

4.大腦額葉在兒童時期會持續發展,額葉是大腦的總裁,可協調各部位活動

5.副甲狀腺素激素與情緒狀態無關,與血鈣調節有關

6. 甲狀腺素缺乏可能導致童年的痴呆現象(呆小症)

7.小肌肉動作技能學習的關鍵是在兒童期(3~6歲)

8~15題:

8.遺傳疾病與染色體的配對:

色盲-性聯遺傳、

唐氏症-染色體異常

血友病-性聯遺傳

蠶豆症-性聯遺傳

9.個性、智力、身高、身心疾病皆和遺傳有關

10.遺傳的相關敘述:

血友病男病患主要是遺傳自母親

性聯遺傳必發病在男性身上

雙胞胎的基因型和染色體不一定相同,要同卵才會相同

顯性遺傳的發病機率要隱性遺傳的發病機率要來的高

11.幼兒心跳快、血壓低、呼吸次數多

12.中樞神經的敘述:

大腦左半球為語言控制中樞,控制身體右側的感覺和運動

腦幹中的延腦為生命中樞,控制著人體的呼吸、心跳、血壓等

間腦中的海馬迴與學習和記憶相關

下視丘是自主神經系統的管理中心,負責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13.大腦腦葉的敘述:

額葉與高級認知情緒相關,主管思考推理計畫等高級智能

額葉可協調各部位活動,掌管高級認知情緒

顳葉與聽覺相關,聽覺聯合區分布於此

枕葉與視覺相關,視覺區主要分布於此

14.內分泌腺與其功能和相關疾病的配對:

甲狀腺主管人體新陳代謝,分泌過多時會造成甲狀腺亢進,會出現緊張、心跳加速、消瘦等症狀

副甲狀腺主管身體內的血鈣濃度,當血鈣離子濃度過少時,容易導致神經、肌肉抽筋的現象

腎上腺在人體緊張時會分泌腎上腺素致使人的心跳加速、血壓上升

胰腺作為內分泌腺時、主要分泌胰島素。糖尿病的成因之一就是胰島素分泌過少

15. 與兒童小肌肉發展相關的有:剪貼作業、洗臉刷牙、積木堆疊、著色塗鴉等

16~21題:

16.

網狀系統和注意力有關。

邊緣系統屬於間腦的一部分

中腦和情緒有關係

橋腦協助調節呼吸節率

17.兒童呼吸系統的特徵:呼吸次數多且血壓低

18.幼兒內分泌系統:

補充生長激素,有助於矮小的幼兒長高

高血糖會刺激幼兒的胰島beta細胞分泌胰島素

交感神經可刺激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

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會影響嬰幼兒的智力發展

19.嬰幼兒期身體發展以神經系統發育最快

20.女性少一個x性的這種染色體異常可能會有認知缺陷的情形

21.

布洛卡語言區位於左腦-語言中樞

威尼基語言區和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關

第二語言學習以右腦居多

神經傳遞物質和失憶症有關

22~27題:

22.幼兒與成人比較:

 (1)成人脈搏較幼兒慢;(2)幼兒呼吸較成人快;(3)幼兒血壓較成人低;(4)成人肌肉水分比例上較少;(5)幼兒腸子比例上較長;(6)成人骨骼數較少

23.大腦研究中所謂的可塑性對於幼兒教育之最恰當的啟發在於:

幼兒的發展與學習,其實是先天與後天二者複雜的交互作用之產物,尤其是後天經驗對於腦部結構有決定性的影響。

24.能促進骨骼生長的激素包括:生長激素、甲狀腺素

25.和幼兒玩遊戲,應從投球、擲球開始為宜

26.下視丘為:體溫調節;生理節律;口渴;睡眠;吞嚥作用的中樞

27.骨骼為兒童成熟度的指標

28~33題:

28. 重要的激素及其功能整理:

激素

分泌部位

功能

分泌過多

分泌過少

生長激素                  

腦下垂體前葉

刺激骨骼生長

巨人症

侏儒症

甲狀腺素

甲狀腺

刺激骨骼生長

甲狀腺腫

呆小症

副甲狀腺素

副甲狀腺

促進骨骼分解

易結石

易抽筋

腎上腺素                

腎上腺

因應危機與壓力

X

X

可體松

腎上腺皮質

降低發炎反應

庫欣氏症候群

愛迪生氏症

胰島素

胰臟

抑制血糖上升

低血糖

血糖過高

29. 6歲幼兒的腦重量已達成人的90%。

30. 肝炎不是隔代遺傳的疾病,是感染

31. 遺傳的基本單位是基因

32.

小腦與平衡有關。

邊緣系統中的海馬迴與記憶有關。

延腦為生命中樞。

下視丘負責調節內分泌系統及維持身體恆定。

33.關於身體的功能及生理發展:

兒童正值成長階段,胃口較小、排空速度也較快,建議可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

腦與頭部及神經系統發展較早。

大腦的可塑性說明了其發展之程度受到早期經驗的決定。

髓鞘化的發展為神經功能成熟的指標,約在6歲時完成。

心得感想:

第一次召集讀書會,目前這個模式我個人蠻喜歡的,先各自讀完該週的進度,然後再根據自己比較不熟悉或是該章節重要的部分命題,測驗自己的同時也供隊友們一起練習的機會,之後再一起檢討再題目當中出現的重要概念與迷思,偕隊友們依同進木成長!

當然初次進行可能還有些地方不是很好,這之後會再透過討論方式,由大家一起取得共識、一起進步,希望100天之後大家都有好消息~

下一次會更好:

  1. 題目數量要有共識:之後要在事前明訂下一次的交題數目
  2. 時間掌握可以維持:以這一次進行來說,下一次的題目數量可數度增加
  3. 注意題目的重複性:盡可能不要和選讀書籍上的題目重複,最好是能夠由自己認真讀完之後、消化過後出的題目或是另外尋得的題目

備註:

教檢倒數103天

游宛儒 / 2022-04-06

0317讀書會心得記錄

2022/03/17會議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3月17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洪如靜、吳珮瑄、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洪如靜

伍、記錄人

吳珮瑄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教育理念與實務:教育史
  2.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簡稱「學發」):第七章 情緒、人格、道德的發展與輔導

柒、討論記錄

  • 教育史的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1. 宛儒:
  • 台灣在日據時期的教育發展,以醫學教育及師範教育為主。
  • 希臘時期的教育目的為文雅;「希臘是雅典的學校」則說明了雅典教育為民主教育。
  • 斯多葛學派及伊比鳩魯學派皆強調個人內心的修養。
  •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目的為「古文學再生、重新尋回人的價值」
  • 歐洲大學成立後,又設立預備學校,提供大學的預備教育。預備學校盛行於文藝復興時期。
  • 裴斯塔洛奇主張普及教育,致力於貧苦孤兒教育,被譽為「孤兒之父」,同時也倡導直觀教學法和工讀學校。
  • 美國貧民教育之父為曼恩;有「美國教育總統」之稱的總統為傑佛遜。
    1. 蕾伊:
  • 馬丁路德對普及國民識字教育著有貢獻。
  • 進步主義重視個人、以兒童為出發點,造成弱勢教育,故遭到永恆主義的批判。
  • 教育科學運動具有唯實主義的精神。
  • 赫爾巴特試圖將教育奠基在心理學的基礎上,使教育科學化,並應用在倫理學中。
  • 美國的人本主義是受到存在主義的影響。
  • 史賓賽認為教育在為未來生活做準備à生活預備說。
  • 自然主義提倡注意具體的經驗世界,強調感官功能的重要性,開始使用本地語言,進行旅行教育,並傾向對自然的探索。
    1. 珮瑄:
  • 裴斯塔洛奇也有「小學教育之父」之稱。
  • 義大利的薩拉諾大學為中古時期最早成立的大學,以醫學著名。
  • 斯巴達的孩童從7歲開始接受軍事教育。
  • 在西洋教育史上第一個出現的學校體制為大學,而後分別是大學的預備學校、小學、中學。
  • 科舉制度始於隋煬帝,廢於清光緒31年,慈禧太后「庚子後新政」。
  • 蔡元培將美感教育列為教育宗旨。
  • 西方近代大學的形成,主要是源於歐洲中古時期的行會制度。
  • 羅馬時代重視實用人才的培育,使一般國民皆能成為能言善辯、富有法律知識的統治人才。
    1. 雅琴:
  • 裴斯塔洛奇首將兒童日常活動詳細記載,開心理學中兒童研究先河。
  • 康米紐斯編寫世界第一本有插圖的教科書《世界圖解》,為感官唯實論學者。
  • 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說法雖有不同,但他們都重視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 王陽明推動兒童教育。
  • 席勒最早提倡美學教育,著有《美學書簡》。
  • 在西洋教育史中,德國首先頒布普通鄉村學校法,開啟強迫入學風氣。
  • 西洋教育史上第一步直接涉及教學法的著作是坤體良的《辯學通論》。
    1. 如靜:
  • 赫爾巴特創「四段教學法」,又稱「系統教學法」。
  • 西洋教育史上的3R,分別為文藝復興(Renaissance)、宗教改革(Reformation)、唯實論(Realism)。
  • 康米紐斯提出春、夏、秋、冬四種學校。
  • 西洋教育史:15文藝、16宗教、17科學唯實、18啟蒙、19民族、20民主。
  • 中國教育史上,學校的設立最早可溯源至虞夏商三代。
  • 朱熹的「白鹿洞書院學規」號稱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且完善的學則。
  • 中國教育史上的鵝湖之會,為朱熹「尊德性」與陸九淵「道問學」之辯論。
  • 臺灣教育史上,荷西時期的尤紐士牧師以羅馬拼音創造新港文字教導人民知識。
  • 學發第七章的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1. 宛儒:
  1. 行為學派主張越是複雜的情緒受學習因素的影響越大。
  2. 情緒障礙的患者通常智力正常。
  3. 心理分析學派主張人格是生物本能地呈現,行為受潛意識的影響。
  4. 防衛機轉中唯一正向的機制為「昇華」。
    1. 蕾伊:
  1. 皮亞傑提出了道德發展的三個階段:無律、他律、自律。
  2. 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強調動機,並使用兩難情境。
  3. 柯爾柏格道德發展階段中,處於人際關係和諧導向之階段會傾向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
  4. 艾瑞克森提出社會及情緒發展階段,其中3~6歲幼兒的主要挑戰為「主動意識的發展」。
    1. 雅琴:
  1. 磨娘精型嬰兒的表現為低適應性、低規律性、負向情緒、退縮、高反應強度。
  2.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認為國民中學階段學生的發展任務為「自我認同vs角色混亂」。
  3. 利用兩難困境的研究法可以探知受試者的認知性角色取替能力。
  4. 自我的發展層次中,理想我階段之行為的動機訴之於最高道德命令。
    1. 珮瑄
  1. 幼兒在約16周時,會出現社會性微笑。
  2. 詹郎二氏理論主張情緒由生理反應所引起。
  3. 「退化作用」其行為表現較心智年齡低,常見於家中有弟弟妹妹的兒童身上。
  4. 兒童氣質與遺傳、環境及早期經驗有關。
    1. 如靜
  1. 依附理論著重於嬰兒與照顧者的情感關係。
  2. 新的依附增加,並不需要打破先前建立的依附關係。
  3. 子女與父、母的依附型態皆相當重要。
  4. 反應閾高的兒童常給予人「不搭理人」的印象。

捌、心得感想

本次讀書會檢討了教育史、學發第七章的題目。教育史的範圍中,包含了西洋教育史、中國教育史與台灣教育史,雖然各自發展但也有相互輝映、相互影響的部分。經由同學的整理,可以更清楚瞭解教育史發展的脈絡。而學發第七章在探討情緒、人格、道德的發展,同學整理了皮亞傑、柯爾柏格、艾瑞克森三人分別提出的發展階段,以及防衛機轉跟依附理論,都是本章重要的內容,藉由討論幫助彼此更了解以上重點,並釐清先前沒有理解的觀念。

玖、備註

教檢倒數-79天

游宛儒 / 2022-04-06

0331讀書會心得記錄

時間:

111年3月31日(四)12:30~14:30

地點:

南大校區N317

導讀人:

李雅琴

成員:

游宛儒、邱蕾伊、洪如靜、吳珮瑄、李雅琴、鄭茹謙

記錄人:

游宛儒

讀書會進度內容:

今日科目: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教育法規政策與制度

書籍:何薇玲-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chapter 9

內容:章節討論 + 題目練習(學發25題+教育法規75題)

本次討論題型包含:選擇題(單選)

出處:指定書籍+歷年教甄教檢考古題

討論紀錄:

3/29 23:59統一交題截止共計100題

3/30 全天各自答題時間

3/31 12:30統一討論內容+讀書聚會:

  1. 教育理念與實務

1. 教育基本法第10條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員會

2.依家庭教育法的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4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

3.依國民教育法之規定:

7-1條 為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由學校提供技藝課程選習

4.依教師法之規定,教師接受聘任後,除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外,擔任行政職務不是義務

5.依學生輔導法之規定,學校應是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之三級輔導不包括矯正性輔導

6.依學生輔導法之規定:專任輔導教師不須排課

7.國民教育法規定,國民小學專任輔導教師員額,二十四班以上者置一人

8.依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成績評量方法應符合紙筆測驗使用頻率最小化為原則

應以標準參照為主,常模參照為輔

國民中學階段,八大學習領域有四大領域以上,其各領域之畢業總平均達丙等以上為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

(八大:國語數學自然科學社會藝術綜合科技健康與體育)

9.依據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設立及管理辦法第24條規定,課後照顧班執行秘書、課後照顧中心主任及課後照顧服務人員,每年應參加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之在職訓練至少 18小時

10.教育基本法第6條規定教育應本中立原則:

私立學校得辦理符合其設立宗旨或辦學屬性之特定宗教活動,以保持中立

11.依據教師待遇條例:

中小學教師曾任代理教師年資,每次期間3個月以上累積滿1年者,提敘一級

12.性別平等教育法之敘述:

學校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置委員5人至21人,每學期至少開會一次

學校教師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應向學校級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

學校、主管機關或其他權責機關為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懲處時,應命行為人接受心理輔導之處置

對於疑似校園性騷擾事件,學校或主管機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應於受理申請或檢舉後兩個月內完成調查

13.依據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7條規定,偏遠地區學校甄選合格專任教師有困難者,由主管機關採公開甄選方式,進用代理教師或以契約專案聘任具教師資格之教師,聘期一次最長2年

14.依據各級學校學生學年學期假期辦法之規定:

各級學校應於寒假或暑假滿之翌日,一律開學辦理註冊等手續,並正式上課暑假以60日為限,起訖日分別為7月1日及8月29日;寒假以21日為限,1/21~2/10

D.幼稚園之學年學期假期得比照國民小學辦法辦理

各級學校對於本校紀念日之休假,每年不得超過1日

15.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之法源依據為教育基本法

16.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之規定,原住民族教育的定義為:

指原住民族之一般教育及民族教育之統稱

17.關於「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實驗規範得不受教師法、國民教育法、學位授予法等法律所約束

18.某私校面臨招生困難,據傳將於近年停辦轉型為社會福利機構。謝老師已在此校任教 25 年,想辦理自願退休,應依學校法人及其所屬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離職資遣條例辦理

19.為維護我國教育健全發展之需要,提升教育經費運用績效:

為兼顧各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各級政府對於偏遠及特殊地區教育經費之補助,應依據教育基本法之規定優先編列

20.有關公立各級學校校長相關資格,應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21.依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規定,學校調查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時,申請人撤回申請調查時,主管機關認為情節重大者,應命學校繼續調查處理

22.依國民教育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課程,應以國民生活教育及民族精神教育為中心

23. 依據教師法,有關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之聘任:教師評審委員會之組成,應包括教師代表、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及家長會代表

24.依照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的規定:

偏遠地區國民小學全校學生人數未滿 50 人且採混齡編班者,除置校長及必要之行政人力外,其教師員額編制,得以生師比五比一計算

25. 藝術教育實施上可分為:學校專業藝術教育、學校一般藝術教育及社會藝術教育

26.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明定生涯規劃相關科目需列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之必修學分

27.有關教師法當中所規範的教師聘任、解聘、不續聘及資遣等內容:

教師評審委員會調查性平、體罰、霸凌等事件時,應納入學者專家代表至少二分之一

28. 依師資培育法規定:

(A)設有師資培育中心之大學,得甄選大學二年級以上及碩、博士班在校生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B)師資培育之大學,得視實際需要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招收大學畢業生,修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至少 1 年,並另加教育實習課程半年

(C)師資培育以自費為主,兼採公費及助學金方式實施,公費生畢業後,應至偏遠或特殊地區學校服務

(D)取得教師證書欲從事教職者,除公費生應依師資培育法規定分發外,應參加與其所取得資格相符之學 校辦理之教師公開甄選

29.依據憲法規定,6 歲至 12 歲之學齡兒童與已逾學齡未受基本教育之國民:

已逾學齡未受基本教育之國民,受補習教育,免納學費

30.為求能有合宜之班級學生人數及教師員額編制,教育基本法規定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每年應推估未來5年之學生及教師人數

  1.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1.學生輔導法明學校應是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三級輔導,學生輔導法對於學校輔導工作一至三級的描述和排序:

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處遇性輔導

2.輔導不會重視在過去經驗的分析

3.某校輔導室針對全校四年級學生進行身心適應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邀請適應欠佳的學生參加情緒調節的小團體輔導屬於發展性輔導與介入性輔導

4. 非指導學派是以學生為中心,深信個體具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能力

5. 需學習社交技巧者的輔導對象適合採用團體輔導的模式

6.美國加州法庭曾判決校方處理失當,因校方選擇私下監督男學生欲殺害女友的行為,卻未告知女方防範而導致其遭殺害;法庭所依據的判定是校方疏忽了預警與舉發的責任

7.「妳在諮商的所有談話內容,我一定幫妳保密,請妳放心」是違反諮商專業倫理的

8.小如是一位14歲的國二女生,她的母親知道她在學校輔導室接受諮商,特地來學校查看她的諮商資料,應先了解小如母親的動機,藉以評估情況

9.模擬活動生涯輔導的策略最適用於國小學童

10.依據舒波(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國中生是處於生涯探索期

11. 諮商與諮詢最大的區別是對象

12. 「非指導學派的輔導與諮商理論觀點」的敘述:先傾聽和表現同理心、表現真誠一致的態度、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13. 對於兒童「自我認識與適應」的輔導,稱為生活輔導

14. 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以進行學習輔導,提高學習的成效。請問,應該採用標準參照測驗

15. 擬定輔導專業倫理守則應依據的基本精神,應以個案福祉為優先

16. 輔導老師向學生保證絕對會保守所有的隱私秘密並不符合輔導倫理原則

17. 為未成年人諮商時,諮商師應以未成年當事人的最佳利益著想,不受其父母意見所影響是不符合諮商專業倫理守則的

18.依據蓋聶(R.Gagne) 的學習條件論,如要教導學生獲致某種態度,教學者應採用提供楷模的學習輔導策略

19. 學業習得無助的兒童,可由a.兒童的學業成就大起大落 b. 兒童的心情抑鬱自尊心低落 c.兒童對於將來的成就不抱成功的希望 d. 兒童不會主動做出達成目標的有效行為 e.兒童的作業表現低於同儕  特徵辨識

20.凝聚成員對團體的向心力是團體輔導轉換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

21. 諮商師在進行團體輔導時,引導成員開放並與其他成員溝通,界定有意義的目標。這是運用了催化技術

心得感想

這一次教學理念與實務的進度部分是我們大多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練習上大家打擊都很大,好多甚至直接放棄就不事前練題直接聽討論了!但越是這樣,越能讓我們振作起來叮囑自己要再更努力一點!

其實大家往好處想,教師檢定考並沒有教師甄試那樣的困難,所以就當這一次的進度是見見世面(?),挫敗過後要繼續振作唷~

另外是學發的部分剛好進入到與輔導有關的章節,很慶幸我們當中有輔導專長的隊友,在很多輔導問題都能給我們許多專業知識的補充!

下一次會更好

『心態的調整』-倒數剩下兩個月左右,我們要一次比一次進步!

其他:

教檢倒數-65天

游宛儒 / 2022-04-06

0303讀書會心得記錄

2022/03/03會議記錄

壹、會議時間

2022年03月03日 12:30~14:30

貳、會議地點

南大校區N314

參、與會人員

游宛儒、邱蕾伊、李雅琴、洪如靜、吳珮瑄、鄭茹謙

肆、主持人(導讀人)

游宛儒

伍、記錄人

邱蕾伊

陸、讀書會進度內容

  1. 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簡稱「學發」) 何薇玲 著:第五章 認知領域的相關發展

柒、討論記錄

  • 學發第五章的題目檢討與重點整理
    1. 宛儒:
  • 訊息處理理論:學習是內在心理運作的,個體是主動處理訊息。
  • 知識建構論:教學主體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個體與外界的互動。
  • 訊息處理理論運作歷程:刺激-注意-知覺-記憶-思考-解決問題-反應。
  • 程序性記憶:動作技能;經歷性記憶:生活經驗;陳述性記憶:人名、地名;與異性記憶:知識、概念。
  • 記憶的運作歷程是將外在刺激的特徵轉換為抽象的表徵形式儲存在記憶,需要時再透過解碼還原。
  • 認知學派主張概念是個體對刺激理解後進行假設與驗證的認知學習歷程。
  • 根據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可知,形式運思期的孩童已具有比例概念。
  • 心智理論指理解一群人的理解是不同於另一群人的理解。
  • 不同個體的注意力、個人價值觀、社會觀點等等為影響知覺的因素。
    1. 蕾伊:
  • 就長期記憶來看,「知」偏向陳述性記憶,「知行合一」偏向程序性記憶。
  • 習慣化現象:嬰兒對某刺激出現逐漸習慣後,就會停止對該刺激的反應。
  • 當數學應用問題的數字太大,可能會有認知負荷的問題,造成解題時認知系統的心理負擔。
  • 知覺恆常性:外在刺激因環境影響而改變其特徵,但在知覺經驗上沒變。
  • 訊息處理論:教學應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以促進其學習與記憶。
  • 訊息處理論觀點:強調學生先備知識的建立、學習歷程的分析和學習策略的應用。
  • 語意性記憶屬於長期記憶。
  • 所謂的記憶廣度,指的是訊息處理理論中的短期記憶。
    1. 雅琴:
  • 舌尖現象:長期記憶的提取失敗。
  • 與記憶有關的過程:編碼、儲存、檢索。
  • 學習障礙問題導因於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 思考自己本身為何對於某議題會有特定立場的看法為後設認知的歷程。
  • 擴散性思考的教學適合看圖說故事的活動。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經常有困難安靜遊玩或從事休閒運動。
  • 知覺特徵中的組織性為物以類聚。
  • Wallas的四階段中,醞釀期為:經過長期準備,個人對某方面知識經驗已有了相當基礎。
    1. 如靜:
  • 訊息處理論的學者對教學上的建議可能為:設計有趣的記憶遊戲,以及教導記憶策略。
  • 學生使用老師教的解決問題策略來面對生涯抉擇困擾為程序性知識。
  • 訊號處理理論中,最先呈現的材料比中間材料學得好,稱為初始效應。
  • 雙碼理論:要記住人名,設法與他的臉孔連結會較容易記住。
  • 利用編碼策略可以加強短期記憶。
  • 班杜拉提出四階段學習歷程(注意-保持-再生-動機)提供後續的訊息處理理論很高的相容架構。
  • 問題解決步驟:確認問題-剖析問題-計畫行動-執行計畫-評估計畫-評估行動。
  • 問題呈現方式、預期價值和賭徒謬誤皆有可能影響決策。
    1. 珮瑄:
  • 具體運思期的孩童知道即使將等量的水倒入大小不同的容器,水量仍是相同的。
  • 訊息處理論中雙向的心理運作歷程,可將外在的具體物理事件轉換為抽象的心理事件,也可以隨時取出核對,從而認識該事件的心理表徵稱為譯碼。
  • 知道傘可以遮雨卻不知道可以當拐杖,為功能固著之心理因素影響。
  • 訊息處理論的興起受到電腦科學的影響。
  • 心向效應:慣用自己曾經成功解決問題的方式,而無法從新的觀點解決問題。
  • 連續賭次產下女嬰的夫妻認為下一胎生男生的機會高於50%,此為賭徒的謬誤。
  • 語意記憶:人類透過基模形式儲存事實與一般的知識。
  • 精緻化是增進長期記憶的最佳策略。
  • 大腦接收到感覺神經的訊息,經由組織與解讀的過程稱為知覺。

捌、心得感想

       本週讀書會我們針對書籍-<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中,第五章認知領域的相關發展進行討論與交流。我們花一週的時間讀完本章的內容,在會議前兩日大家各自將本章內容重點整合成題目上傳到雲端,在會議中相互解題,討論教育上認知領域的策略與理論。經過本次的會議,我們了解到訊息處理理論的重要性及其涵蓋的學習策略為何,同時對於各個教育心理學家在認知領域的理論和發展內容也更加深記憶。

游宛儒 / 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