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鹽膚木花期

‧中文名稱:

羅氏鹽膚木                            更多羅氏鹽膚木 ‧英文名稱: Roxburgh Sumac

‧學名:

Rhus javanica Linn. var. roxburghiana (DC.) Rehd. & Wilson 
Rhus semialata Murr. var. roxburghiana DC.
Rhus chinensis var. roxburghii (DC).Rehd. ‧科名: 漆樹科(Anacardiaceae)漆樹屬(semialata) ‧別名: 羅氏鹽膚木,山鹽青、埔鹽、山埔鹽、山鹽豌、鹽東花、山枯鹽、鹽霜柏、鹽膚木、濱鹽膚木、臺灣鹽麩子、無翅鹽膚木、鹽東仔(台灣) ‧原產地: 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 ‧分佈: 台灣的 2,000 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山麓叢林內,向陽開闊地十分常見,全島各地皆可見。 ‧用途: 1. 食用:ㄅ.果實含有乳脂狀之物質,可代食鹽食用,原住民以往以之替代食鹽。ㄆ. 嫩葉可當救荒野菜。2. 作園景樹、誘鳥樹用:樹性粗放,成長迅速,適作園景樹、誘鳥樹。3.木材用途:木材灰白色,質輕軟,具光澤,原住民常用以製耳環或其他器具;有時亦常用以為燒炭的材料,但因較輕軟,不耐燃。4.藥用:性味:果實:酸、澀、涼。效用:根:消炎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治咽喉炎,咳血,胃痛,治瘡出血;葉、根皮:外用治毒蛇咬傷,漆瘡,濕疹;樹皮治瘧疾;莖:治糖尿病;果:治咳嗽痰多,盜汗。 ‧莖: 株高 3~8 公尺,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直立或斜上生,闊展狀,小枝被有褐色柔毛,皮孔紅褐色。

‧葉:

葉互生,奇數一回羽狀複葉,長 35~50 公分;小葉 9~17,無柄,側小葉對生,卵狀披針形,長 10~15 公分,寬 3~4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鈍或略圓,紙質,粗鋸齒緣,表面光滑無毛或散生褐色毛茸,背面密生褐色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5~8 對,細脈網狀,於葉背顯著;葉柄長 4~6 公分,散生毛茸;小葉柄短或近似無柄。

‧花:

花小形,多數,雌雄異株,開放時徑 0.2~0.25 公分,呈頂生的圓錐花序排列;花序長 10~15 公分;花柄長 0.1~0.2 公分,有柔毛;花萼杯狀,5 裂;裂片卵形,長約 0.1 公分,具毛茸;花瓣 5 枚,長橢圓形,長 0.2~0.25 公分;雄蕊 5 枚,較花瓣略長;柱頭 3 裂,光滑無毛。夏至秋季開花。 ‧果實: 果實為核果,扁球形,徑約 0.5~0.6 公分,熟時橙紅色,散生柔毛。

‧特性:

落葉性小喬木,小枝,葉背及花序均被毛,皮孔顯著,紅色。葉為一回羽狀複葉,有小葉  8~17 枚,小葉呈卵狀橢圓形,鈍鋸齒緣互生。山鹽青為喜好陽光的陽性樹種,在道路兩旁及崩塌地區最為常見,它的木材可供作薪材使用。雄雌異株,開黃白色的小花,小花以圓錐花序生於枝頂。扁球形的核果成熟時為橙紅色,外部被毛。核果具有鹹味,可以供作鹽的代用品。 ‧更多: 1. 其枝條上蚜蟲寄生的蟲癭為中藥的「五倍子」,富含單寧,為收斂藥及工業上之黑色染料
    。古時作染衣服的染料。台灣泰雅族以其煮水用於產婦用於洗淨身用,有殺菌功用;並以
    其葉、果為野炊時之調味料。
2. 魯凱族人將羅氏鹽膚木應用在打獵上。將它製成木炭粉後,加水煮熱,放入硝酸及硫磺,
    煮至黏稠狀即是獵槍的火藥粉材料。 
‧更多資料: https://plant.tesri.gov.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24008031  羅氏鹽膚木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3.山鹽青 p233 民870730初版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110埔鹽 p126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777羅氏鹽膚木 p889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s://subjectweb.forest.../gall/index.htm 臺灣的植物癭
https://www.nmns.edu.tw/flowers/2010/winter/01-19/
台灣稀有及特有植物上的癭螨
山林裏的綠色寶藏-羅氏鹽膚木

中國植物誌 第 45(1) 卷 101 頁PDF鹽膚木
中國植物誌 第 45(1) 卷 100 頁PDF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參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鹽膚木 鹽膚木
https://baike.baidu.com/item/羅氏鹽膚木 羅氏鹽膚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羅氏鹽膚木 羅氏鹽膚木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羅氏鹽膚木 92年10月293頁 ‧拍攝地點: 投縣仁愛鄉清境農場(990909~991009)

羅氏鹽膚木花期

(花序)

羅氏鹽膚木以前福佬人稱它為「埔鹽仔」、魯凱語「bus」、排灣語「vus 」

植株嫩心可當野菜吃  紫紅色的嫩葉以熱水煮沸加以酌味  據說極為可口

其果核外佈有薄鹽是其名的由來  也是以往原住民野外的鹽分來源

魯凱族人更將羅氏鹽膚木應用在打獵上  將它製成木炭粉後  加水煮熱  放入硝酸及硫磺

等煮至黏稠狀後即是獵槍的火藥粉材料(這樣教會不會被捉去關啊)

羅氏鹽膚木小枝被有褐色柔毛  其枝條上會寄生一種蟲癭  其蟲癭就是所謂中藥的「五倍子」

五倍子是倍蚜蟲寄生在寄主漆樹科(Anacardiaceae)植物葉組織內形成的蟲癭長大而成的

由於五倍子蚜蟲幾乎只寄生在羅氏鹽膚木上 

在中國又稱為「五倍子樹」 五倍子富含單寧主要行於中藥上 

腦海裡打開記憶  年多前第一次在高雄原生植物園初次見到這種植物  一臉狐疑望著名牌上的名字 

那時候對野外林地的植物並不是很懂  只能從公園、植物園或是展覽去認識一些植物 

然後一路延伸到野外  非本科系出生、起步又晚等因素 

於是開始從行腳當中去發掘植物  也一點一滴的記憶起植物本身對於台灣與人民的影響

想說的是  生活中這種不經意的認識和知識  實質上的收穫是件奇妙而美好的回憶

羅氏鹽膚木花期

(植株)

中名-羅氏鹽膚木

學名-Rhus semialata Murr. var. roxburghiana DC.

英名-Roxburgh Sumac

別名-埔鹽、山埔鹽、山鹽青、埔鹽仔、鹽東仔、台灣鹽麩子

科別-漆樹科(Anacardiaceae)

屬別-漆樹屬(Rhus)

花期-8月~10月

果期-9月~11月

原產地-台灣 

亦分布-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

分布-全省中、低海拔山麓叢林內  向陽開闊地十分常見

用途-代鹽、園景樹、誘鳥樹、食用(嫩葉)、藥用

拍攝地點-台中市大坑4號步道

羅氏鹽膚木花期

(葉狀與著花狀)

特性

落葉小喬木  株高3~8公尺  木質輕且具彈性  小枝被有褐色柔毛

一回奇數羽狀複葉  小葉9~17對  紙質  無柄  側小葉對生 

卵狀披針形  長10~15公分  寬3~4公分  先端銳尖或鈍  鋸齒緣

雌雄異株  圓錐花序頂生  小花密集開放  徑約0.2公分  花萼5  花瓣5  黃白色  雄蕊5  柱頭3裂

核果扁球形  徑約0.5公分  熟時橙紅色

羅氏鹽膚木花期

(葉狀與著花狀)

羅氏鹽膚木花期

(花序與傳媒)

羅氏鹽膚木花期

(花序)

羅氏鹽膚木花期

(橙紅色果實)

羅氏鹽膚木花期

(果實)

羅氏鹽膚木花期

(冬天的葉子)

羅氏鹽膚木花期

(冬天的植株)


後記

排灣族的傳說

以前排灣族男生與女生的交往不像是現在社會上自由戀愛般自由

能不能結婚  完全是由父母親作主  因此男生追女生的方法就是幫女方家裡做事

開墾土地、種田、砍柴粗活等等  男生越是勤快就越容易討得未來的丈人、丈母娘的歡欣

撿(砍)柴火  若是勤奮的人會撿好木材  懶惰的人就會撿這種羅氏鹽膚木

鹽膚木這種不好的柴  女生家長就可以從送來的柴火中判斷男生勤不勤快 

從中判別決定是否讓自己的女兒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