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flesia中文

大花草屬
Rafflesia中文
Rafflesia中文
科學分類
Rafflesia中文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大花草科 Rafflesiaceae
屬: 大花草屬 Rafflesia
R.Br., 1821
模式種
阿諾爾特大花草
Rafflesia arnoldii

R.Br., 1821

物種
  • 阿諾爾特大花草 R. arnoldii
  • R. baletei
  • 婆羅洲大花草 R. borneensis
  • R. cantleyi
  • R. gadutensis
  • R. hasseltii
  • R. horsfieldii
  • R. keithii
  • 凱里大花草 R. kerrii
  • R. lagascae
  • R. leonardii
  • 馬尼拉大花草 R. manillana
  • R. micropylora
  • R. mira
  • 菲律賓大花草 R. philippensis
  • R. pricei
  • R. rochussenii
  • R. schadenbergiana
  • R. speciosa
  • 東姑阿德林大花草 R. tengkuadlinii

大花草屬(學名:Rafflesia)又名大王花屬萊佛士花屬屍花屬,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花。原生於馬來半島及婆羅洲、蘇門答臘等島嶼。大花草無根無莖,是一種寄生植物,靠吸收葡萄科植物的養分為生。其直徑可達1.4米。大花草開花時會釋出腐肉般的臭氣,靠吸引蒼蠅與甲蟲為其傳粉。

其中最大的一種大花草為阿諾爾特大花草,其花直徑能夠達到3尺之長。

描述[編輯]

Rafflesia中文

名稱[編輯]

分類[編輯]

發現[編輯]

最初由法國人 Louis Deschamps 於1791-1794年在爪哇發現,但他的筆記被英國人於1803年沒收。 直到1818年,自然學家約瑟夫·阿諾德(Joseph Arnold)和英國在新加坡殖民地的創建者托馬斯·斯坦福德·萊佛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率領的科學探險隊在印尼蘇門答臘發現了這種植物,並以萊佛士的名字命名。其帶有斑點的血紅色花朵有7公斤重,直徑一般1米以上,散發着一種腐爛屍體般的惡臭;這種花朵竟然會散發一定的熱量並藉以偽裝成帶有餘溫的動物屍體[來源請求],吸引蒼蠅和幾種食腐蜂類來傳播花粉。

進化和系統發育[編輯]

Rafflesia中文

Rafflesia keithii開花,直徑約 80 厘米,位於印度尼西亞明古魯省國家大花草屬附近

Rafflesia中文

Rafflesia中文

Euphorbiaceae sensu lato

Peraceae (3 genera in the study)

Rafflesiaceae

Euphorbiaceae sensu stricto (18 genera in the study)

2010 年對18種大花草屬的分子親緣關係學發育研究發現,它們分為四個明確的地理定義組:[1]

Rafflesia
Philippines group
Peninsular Malaysia group
Borneo group
Sumatra + Java group

However, the clear monophyly of the four geographical clades does not correspond to any clear difference in appearance. There is no consistency within the clades in the size of flowers, or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white warts; species in different clades resemble one another more than they do some other species within the same clade. Homoplasy – repeatedly gaining or losing traits – seems to be the rule within Rafflesia.[1]

接受的物種[編輯]

其他名稱[編輯]

葉綠體基因組的丟失[編輯]

分配[編輯]

生態[編輯]

作為植物,大花草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是靠着寄生在葡萄科崖爬藤屬一類的熱帶藤類上吸收養分存活。大花草沒有根、莖、葉等一般植物的部分,只有幾片花瓣;從長出花苞到開花需9個月的時間,花期為3天到1周左右。

剛開花時大花草會發出一種淡淡的香味,而隨後會變成一種腐肉般的惡臭,並藉由這種味道吸引蒼蠅等食腐昆蟲替自己傳播花粉。

大王花開花期過後,會崩塌成一團類似燒焦的黑色黏稠物質。

成功授粉後的花在6-12個月後會長出果實,果實中有數千顆小種子由松鼠或樹鼩傳播。種子可能是傳播者透過排泄物或是他們在啃咬藤蔓時傳播,另一種說法認為大王花的種子帶有油體,許多有此類油體的草本植物皆透過螞蟻傳播,螞蟻在吸取被動物咬傷的藤蔓流出的汁液時,順道散播了種子。[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起源[編輯]

生物學家戴維斯說,大花草屬植物的起源要追溯到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即恐龍時代末期。一般認為,開花植物從那時候才開始在地球上出現。研究人員推斷,大花草的花朵在4600萬年間增大了約79倍,然後才進入緩慢的進化階段。

參見[編輯]

  • 阿諾爾特大花草 - 草本植物中最大的花
  • 葡萄科-崖爬藤為唯一的宿主。

外部連結[編輯]

  • 世界上最大型花-屍花
  • 世上最大的花~萊佛士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分類單元識別碼

  • 維基數據: Q158622
  • 維基物種: Rafflesia
  • BioLib: 61614
  • EoL: 5514310
  • EPPO: 1RFFG
  • GBIF: 7279678
  • GRIN: 10231
  • iNaturalist: 120860
  • IPNI: 325976-2
  • IRMNG: 1040112
  • NCBI: 26955
  • POWO: urn:lsid:ipni.org:names:77089854-1
  • WFO: wfo-4000032478

  1. ^ 1.0 1.1 Bendiksby, Mika; Schumacher, Trond; Gussarova, Galina; Nais, Jamili; Mat-Salleh, Kamarudin; Sofiyanti, Nery; Madulid, Domingo; Smith, Stephen A. & Barkman, Todd. Elucida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Southeast Asian, holoparasitic, giant-flowered Rafflesiaceae: Pliocene vicariance, morphological convergence and character displacement.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0-11-01, 57 (2): 620–633. PMID 20723606. doi:10.1016/j.ympev.201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