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閱讀心得

這是一本熱愛福爾摩莎富麗寶島的書,一位空拍攝影師-齊柏林,明知那一張張美麗照片之下,蘊藏了許多危險,他仍一心投入? 只能說『齊柏林』比我們都還要珍惜這塊寶地吧! 說到「齊柏林」首先浮現腦海的必然是那一部震撼台灣的紀錄片—「看見台灣」,在那震懾的畫面之下一般人很難真正了解他背後的犧牲。
這本書是敘述齊柏林二十年空拍台灣,在天空翱翔的齊柏林俯瞰台灣,他意識到台灣的地貌、輪廓正一點一滴在改變,所以他想紀錄台灣並喚起人們的重視!但一路以來並不順遂,許多不得不的取捨,在心中拉鋸,為了拍攝看見台灣,他提前退休、抵押房產、犧牲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只為了追逐夢想。這一切都是因為要大家看到真正的台灣。
書中提到有一張玉山山峰照,在拍攝過程中,當時山上空氣稀薄,直升機引擎已經馬力不足了,加上一陣氣流,機身傾斜九十度險些墜機,齊柏林一度以為自己的生命就到此結束了,但為了「得」到美好的空拍照片,齊柏林只得「捨」!為了空拍,齊柏林毅然決然辭去公務人員的職務,「捨」棄了差三年就可以拿到的退休金,投入了空拍台灣紀錄片計畫;為了空拍,齊柏林「捨」下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又因為空拍需要注意天氣,每次出發抵達目的地,端視拍攝當天的能見度、光線、和懸浮粒子,當這些種種條件都備齊了,才能拍出好的照片;因此,「捨」下的相處時間中,有大半卻只是在等待。天氣好的時候齊柏林總是乘著直升機取景,然而天氣好,但能見度低的話,也不見得可以拍出他想要的照片,因此忙碌了一整天下來,往往只是徒勞無功!
普通的小孩看到下雨總是愁眉苦臉,而齊柏林的兒女是滿臉喜悅,因為他的爸爸終於可以帶他們出去玩了,但只要雨過天晴、能見度提高時,齊柏林就會半途把孩子託付給妻子,急著去取景;齊柏林說過:「所有的夢想都需要代價的」,而對家人的愧疚,可能是這場夢付出的代價之一,對這樣的不捨之「捨」雖然愧疚,但他卻樂此不疲,因為一如這本書所呈現的齊林空拍的照片,讓我們「得」知台灣真正的面貌,寶島是那麼美麗,但也在悲鳴。
書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張叫「大腳印」的照片,圖中彷彿我可以預見綠油油的稻田,被風吹過的波動,和陽光的溫暖,而那一個個大腳印就好像在述說齊柏林一步一步的拍攝,把最美的地景呈現給大家。

我背負的不再只是自己的夢想,還是許多關心這塊土地人們的期待。」這是齊柏林的「得」,一如電影中,吳念真用心的旁白、純樸農民的笑容、馬彼得校長帶著一群合唱團在玉山高唱的畫面,齊柏林的每張照片彷彿讓我們真的可以聽見台灣的聲音、知道這片土地的哀愁與美麗,促使我們用真心去愛台灣。
2017年夏天,齊柏林為了空拍台灣美麗的地景,犧牲他寶貴的生命,離開了我們到另外一個世界;但他書中的每張照片,彷彿都代替他反問每個台灣人民「你真的有用心看過台灣嗎?如果有機會,我再帶你好好的看一次台灣!我的家『福爾摩沙』。

推薦序一

長久堅持的良善意念 文╱台北101董事長  宋文琪

美麗的福爾摩沙,無法孤絕於世。煙硝或寧靜,決乎於人。

齊柏林,他冷靜地,以絕對的高度、經年的意志,不同於我們習慣的視角,帶著我們飛出這煙硝的雲霧,看到原來這煙霧底下,我們生生不息的這塊土地,竟絕美如斯……那美,可以跨越種族、文化,撼動每一個人的心底。

他對這塊土地的愛與感動,透過作品,能點燃我們每一個人奉獻這塊土地的那把心火。希望永續的環境保護、台灣之美、台灣文化的珍貴價值,能因此被自省、更加被大家所珍惜。我想,這就是齊柏林《看見台灣》這樣的作品,能感動所有人的原因。

文化的根是「人文」。我們一起認同的偉大作品,織出世代的「共同記憶」。這些作品所創造的視角,就會形成這個時代的共同價值。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裡,創意的價值已遠不如良善意念之長久堅持來得珍貴。在齊柏林身上,我看到了這難能可貴的樸實、視野與堅持,令人敬佩。

我曾經遍尋一個最能代表台灣的東西,做為送給國外友人的贈禮。我尋尋覓覓,一直找不到能讓我發自內心感動的作品,直到我看到了齊柏林的台灣攝影集。我與齊柏林素昧平生,那是我們結緣的開始。他的作品,是介紹台灣最好的禮物,最能展示台灣之美。那用生命拍出的台灣,值得一看再看。即使你久居台灣,當你第一次驚豔地看著他鏡頭下的台灣時,你會難以置信地問著:「台灣真的是這樣嗎?」

齊柏林先生的作品,不但讓所有生活在美麗寶島上的人,重新認識了這塊土地,也讓國際上的朋友有機會看到台灣更完整的樣貌。我相信也祝福他能早日揚名國際、為台灣爭光!

推薦序二

透過空照,看到台灣的美 文╱台灣高鐵董事長  歐晉德

二十幾年前,我奉命擔任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負責推動北宜和北二高速公路建設,由於是新成立的單位,需要大量新進人員,齊柏林前來應徵,我因此認識了他。面試時我問他對土木工程是否有興趣,他雖然個子高大,人卻很靦腆,小聲地回答說,他畢業不久,對這些並不懂;我接著問他的興趣是什麼,這回他直截了當、非常肯定地說是拍照。

說來也巧,我一直認為重大工程的記錄非常重要,特別是公路建設,從規畫、設計、興建,甚至完工使用後環境的變化,各交流道附近的開發,邊坡景觀的影響,都應有完整記錄,而最好的記錄方式就是空中照相。當時我花了很大功夫蒐集了一些中山高速公路興建期及剛完工通車的照片,對我主持第二高速公路後續建設計畫頗有啟發;因此我計畫,在興建二高的過程中,要定期以直升機進行各路段的空照,而這工作需有專人願意有恆心地執行,可能要經過十多年才能看到成效。

聽到齊柏林的答覆,直覺想到他就是執行我這計畫的不二人選,因此我問他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我希望他有決心和毅力,能持之以恆。為了鼓勵他,我當時除了強調興趣非常重要,還特別希望他能堅持,能長期執行這任務,記得我那時曾對他說:「如果你能這樣做,二十年後你會是全國知名的空照專家。」我相信這樣的機會很難得,而國工局配合二高計畫的執行,可以做到。

齊柏林就這樣開始了空拍重大建設的工作。為了確認工作方向,在那幾年中,我常常和齊柏林討論應該用什麼角度拍攝,兩人互相交換意見。國工局第一本二高工程攝影集《道路‧鄉情》,就是齊柏林早期的作品。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齊柏林果然成為全台灣數一數二的空照專家,他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如今我自己若需要一些大型的空中照片,來了解地層下陷、水資源污染、坡地滑動等等對環境的影響時,常常向齊柏林請教,他都能迅速地提供空照,讓我在多次分析過程或演講中,更容易了解問題所在。

齊柏林在多年的空拍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台灣的美,但也清楚看到台灣自然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他深感憂心,近來常常在演講時呼籲大家能正視環境保育問題。我非常希望透過齊柏林的眼,在建設之餘,能更有智慧地找到兼顧自然環境,又能讓人民親近自然的方法,讓我們的台灣更美更好。

推薦序三

觀,自然,在當下 ──一趟跨越時與空的返家之旅 文/榖東俱樂部創辦人  賴青松

其實,聽聞柏林兄的大名多年,卻始終沒有緣分相識,直到他籌畫拍攝這部《看見台灣》的空拍紀錄片,才讓這兩個各自著迷於飛天、耕地的男人碰在一起。

或許是同屬五年級的緣故,兩人在成長中所見的台灣環境變遷極為相似,而且童年在野地中玩耍的生活經驗,都成為後來關注環境問題的重要伏筆。翻開書本跟著柏林兄的鏡頭騰空而起,放眼所及是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山川土地,只因我們從未有機會以這樣的角度仔細凝望。然而,跟隨文中脈絡爬梳而下,卻又覺得字字句句都是你我熟悉的光景,只因我們同生共存於相同的時代。

《大自然》季刊是台灣推廣生態保育觀念的先驅,雜誌中美麗奪目的本土生態照片,啟發了柏林兄的攝影夢想;而當年尚在中學就讀的自己,則深為雜誌中所介紹的環境破壞種種,在心中埋下陪伴土地的種籽!柏林兄在公寓頂樓瘋狂養鳥的年少往事,也讓自己回想起家中永遠不缺蟲鳥魚龜的童年光陰!而初履南台灣的大學生活,更因加入環保社的緣故,每每遠遡山丘叢林中的大小溪流源頭,只為了一探那條柏林兄口中「唯一有著特別風味」的重度污染河川──二仁溪!而大學環境工程系四年的田野調查,更讓自己的足跡遍及南部各地的工業區及養殖區,親眼見證那一條又一條時時變換色彩,卻從來未曾清澈的鄉野圳溝,而一旁便是你我賴以維生的農鄉大地!

真心感謝柏林兄以青春與熱情換來的精彩紀錄,無論是文字、照片或影像,都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大地母親的真實面貌,我們往往不願面對卻又不該逃避的真相!透過柏林兄的心與眼,我們終於得以俯覽清水斷崖的壯闊,嘉明湖的靜謐,大霸尖山的雄偉!也終於得以一眼望見開腸破肚的山野大地,五彩渲染奔流入海的寂靜死河,以及一群又一群依舊在天人交界處,前仆後繼勇往直前的台灣子民!

終於明白,無論是翱翔青空,或是俯耕大地,人們看天吃飯的命運從未相異!回想日本統治時期,南北鐵路貫通造就了台灣人的集體意識;一九八○年代,中山高速公路通車,打通了台灣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衷心期盼這一條,由柏林兄以生命與熱情織就而成的看守空路,能幫助更多台灣子民看清故鄉的過去、當下與未來,願意一同上路,找回那曾經美麗的福爾摩莎──你我共同的家園。

忘了確切的原因

2013年《看見台灣》上映時鮮少進電影院的我居然購票進戲院了

當初進戲院的原因已忘記,但整部片子帶給我的感動卻久久不能忘懷

我從來都不知道台灣原來這麼美麗

更不知道很多美麗背後藏著的是令人怵目驚心的醜陋

也是因為這部片,我的環保意識徹底被喚醒

總希望能再為這大地之母多做點事

希望很久很久後的後來依然能徜徉在大自然溫柔的懷抱裡

首輪上映後,後來又在社教館、學校課堂上看了兩次影片

每每最後玉山上孩童溫暖而富有力量的歌聲總讓我眼眶泛淚

當今年六月底在捷運上滑手機看到齊導噩耗的當下真是當場傻了好幾秒

本來還以為又只是一條標題聳動的新聞,應該只是受傷沒事

沒想到點進連結才知道完全不是這樣

事後過了好幾個星期看到相關的新聞時還是不願相信這個令人心碎的事實

多麼希望這只是個夢,只是個玩笑

可惜世事無常,就如齊導在書中說的

「讓美麗的與缺憾的,同時存在一個空間,這是真實的世界,也是真實的人生。」

所謂人生就是悲傷和喜悅不斷交織而成的一段旅程吧

齊導在這本書中談了很多他的心路歷程

關於他如何從一個單純熱愛飛翔、攝影的少年,

一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熱情,蛻變成全台家喻戶曉,深具影響力的紀錄片導演

關於拍攝《看見台灣》時遇到的艱辛、受到的幫助和貴人

還有最重要的,他從空中看到的,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在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描述

另外齊導在書中提到,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價值觀和信仰

若作品中呈現的總只有美麗的一面

這可能意味著作者潛意識裡逃避那些醜陋的、令人不願想起的一面

然而,假裝醜陋不在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它並不會就真的因此不見

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都是先正視它、了解它

而後才有將其轉化美麗的可能

齊導的這個論點也讓我回過頭來檢視自己平時的攝影作品

的確就如齊導所說,人的天性就是追求美

過去那些按下快門的瞬間我常常只追求畫面整齊、乾淨、好看

一味追求著畫面美的結果

卻反而忘了用心去感受

只停留在最膚淺的視覺之美的層次

更別說去體會更多這浩瀚宇宙試著向我們述說的東西

或好或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藏

這本書和電影一樣

讓我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又更加深了一層

同時也對這片土地目前遭遇的情況感到痛心

「大地休養的不夠時,再多的重建都是一時的」

如果你也深愛這片土地

如果你也想繼續看到這些美麗的風景、青山、大海、河流

如果你也希望未來的子孫也能分享你現在享有的喜悅

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或許我們都只是平民百姓

或許我們很難左右具巨大影響力的財團和政策的決定

但我相信任何的理想與信仰,任何的改變都從自身最微小的行動開始。

多走樓梯少坐電梯、使用環保餐具、隨手關燈省水……

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改變的機會!

這片土地絕對會因為你的一個小動作而變得更好

最後和大家分享書中我最喜歡的,齊導的兩句話

「因為傻而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困難,不知道有多困難所以就不知道害怕。」

「心裡不該時常掛念著『還要什麼』,而是多一些珍惜現在的心情,停下腳步,看看路上的風光。」

共勉之

書名: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齊柏林空拍20年的堅持與深情

作者:齊柏林

出版社: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