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 癌 第 二 期 存活 率

二期食道癌五年生存率有多少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問:我父親近期查出是食道癌二期,十五天前做了手術,現在頸部傷口癒合不大好,我想問一下醫生,對於二期食道癌五年生存率有多少?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答:食道癌在台灣的治療成績,依據1994年的報告,整體來說手術切除率約40%,5年存活率約11%,相對於歐美國家的31%切除率及約5%的5年存活率。其中第一期、第二期的存活率會比晚期(第三、四期)來得好。目前食道癌的治療方式趨向多元化,可概分為1.單純手術切除;2.手術切除加上術後輔助性化療及放射治療;3.術前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加上手術切除;4.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整體來說,化療及放射治療可延長無病存活期及減少復發率,但須謹慎處理治療的副作用,令尊目前應是手術後傷口恢復情形較不理想,可能原因很多,例如營養不良、感染等,須先處理傷口癒合問題,至於後續針對癌症的治療,則可再和主治醫師討論。


在Line分享

在Facebook分享

回首頁


近期更新

  • 癌症會自然消失嗎?
  • 如何降低男性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 化療期間運動對癌症病患安全嗎?
  • 肺癌篩檢能提高20年存活率至80%
  • 針灸可長期緩解乳癌病患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引起的關節疼痛
  • 癌症病患打嗝常被忽略
  • 乳癌倖存者在診斷後多久懷孕才安全呢?
  • 診斷乳癌後如何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死亡風險
  • 抽菸者幾歲前應該戒菸?
  • 口服避孕藥都會增加所有乳癌亞型的風險嗎?

依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以及美國聯合癌症聯盟(AJCC)制定的分期標準,食道癌依據腫瘤侵犯部位,可大致分為四期,治療方式、存活率也因期別不同。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李章銘,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指出,第一期腫瘤侷限於食道表面黏膜或下黏膜,尚未侵犯到肌肉層,也沒有淋巴或其它遠端轉移,可以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把病變處完全刮除,不需要犧牲大範圍的食道組織,5年以上存活率高達70~80%,多數患者可完全治癒。

若是腫瘤在食道黏膜的範圍較大,擔心切除會造成食道狹窄,可運用「光動力治療(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如同針對腫瘤細胞做雷射治療,不影響正常細胞,但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第二期腫瘤侵犯至肌肉層,但未出現淋巴轉移;或腫瘤未刺穿肌肉層,但已有少數淋巴侵犯轉移者,此為食道癌第二期。此時已無法單靠內視鏡手術,必須進行食道切除手術,並廓清淋巴。第二期食道癌的5年以上存活率約為50~60%。

第三期當腫瘤侵犯肌肉層,或發生淋巴轉移時,屬於第三期。目前的標準治療是先做術前的化學或放射治療,再手術。臨床上有半數患者經化療和放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期別改變,預後得到大幅改善。

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術前放、化療反應不佳,術後要再追加放療或化療,或是免疫治療,以降低復發機率。免疫治療對於食道癌的效果仍在臨床試驗中,目前看來效果與化療差不多,未來希望能再進一步突破,帶給患者更多治療契機。食道癌第三期的患者5年以上存活率約為20~30%。

第四期食道癌一旦發生遠端的器官轉移,即進入第四期,「已屬全身性問題」,非單靠食道切除手術處理,須藉由化療或臨床研究中的免疫療法,局部位置再進行放射治療。第四期患者只有少數能有5年以上的長期存活率,不過隨著癌症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少數患者經積極治療,例如肝轉移以電燒療法、肺部轉移採微創手術,再經由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仍有長期存活可能。

「中晚期的食道癌不代表沒有機會」,以臺大醫院為例,雖然7成患者就醫時已屬中晚期,不過經由外科手術積極治療、進行淋巴廓清,配合放療、化療,多科團隊努力下,半數患者有5年以上長期存活率,事實上是有機會的,不要失去希望。

「預防勝於治療」,遠離食道癌的威脅,首要之務就是遠離菸、酒、檳榔,也不要吃喝太燙口的食物,保護食道健康。

另外研究也發現,常吃深綠色蔬菜,可降低食道癌風險。常喝富含抗氧化物質的「綠茶」,也有助於減少食道癌的風險,不過泡茶後應放涼再喝,不要太燙口,否則適得其反。

在注重飲食與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之外,定期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是早期揪出食道癌的利器。

建議高危險群每年都要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例如有食道癌家族病史,菸酒檳榔習慣超過10年者,或是曾患癌症,特別是頭頸癌(下咽癌、口腔癌)患者,終其一生有20~30%會發生食道癌,要定期追蹤檢查,不可輕忽;非高危險群患者每2~3年接受一次胃鏡檢查即可。

一旦胃鏡檢查發現異常,可透過電腦斷層、支氣管鏡、全身正子攝影、內視鏡超音波等各項檢查加以細部確認,及早進行治療。全文請見 https://pse.is/JUJ8D

陸續有名人罹患食道癌的消息,令許多民眾對「食道癌」高度恐慌,

掛號檢查、諮詢的人數增加不少。雖然多數是虛驚一場,不過近20年來,

食道癌的發生率增為3倍之多,且確診時多是晚期,預後不佳。若有疑似症狀,

還是提高警覺、及早檢查為宜。

諮詢╱李章銘(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撰稿╱黃筱珮

國內外陸續有名人罹患食道癌,2018年底,資深藝人安迪、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正值壯年卻相繼因食道癌驟逝,讓人噓唏不已。媒體近日報導,日本80年代當紅偶像、52歲日本女星堀智榮美2019年2月確診口腔癌第4期,經治療後還在休養,沒想到4月15日又對外透露罹患食道癌第一期。儘管接連罹患口腔癌及食道癌,但她仍樂觀以對,表示會努力抗癌。

食道 癌 第 二 期 存活 率

根據衛福部發布最新之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食道癌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9位,有1929人死於食道癌,且較上一年增加132人,死亡率增加7.9%。

若依發生人數統計(2016年資料)則居十大癌症第10位,每年新增患者人數約2千5百人。然與20年前相比,食道癌發生率增加3倍之多;1995年時,台灣的食道癌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6~7人,2015年時,已遽升至每10萬人口20人。食道癌主要侵襲男性,2016年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3倍。值得注意的是,食道癌病人多是50歲以上,最高峰集中在60~69歲,但現在也有40多歲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菸、酒、檳榔之外 仍有其他危險因子

菸、酒、檳榔雖是食道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占了國內患者8成以上,但臨床上也發現,某些特別情況,患者即便不菸不酒也得到食道癌,這又是為什麼?

1. 燙口熱食熱飲

有人把食道癌稱為「吃出來的癌症」,因為近年來醫學界發現,食道癌可能與愛吃醃漬、愛喝熱飲的飲食習慣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界定為可能的致癌因子。當飲食時覺得燙舌頭,就是不利食道健康的溫度。外蒙古地區被發現食道癌的盛行率高,且不分男女都一樣好發,研究發現該地區居民在天寒地凍的冬天,大家習慣聚集在蒙古包內吃熱騰騰的大鍋菜,一面煮一面吃,燙口下肚,很可能是食道癌的好發主因。

2. 醃漬及加工食物

食物內若含有「亞硝酸成分」,是經證實的致癌物質,因此有的女性患者納悶自己不菸不酒,卻得到食道癌,追查下發現三餐嗜吃醬菜。日本也曾做過研究,好發食道癌的居民,尿中的亞硝酸成分高,因此少碰醃漬類食物、經加工處理的肉品(例如臘肉、香腸…等),也是遠離食道癌的好方法。

3. 食道曾受傷

有一些患者則是小時候曾誤食鹼粽水或是農藥等腐蝕性液體,造成食道灼傷,雖然經過治療痊癒,不過因為食道曾被劇烈破壞,很可能在10幾20年後,發生食道癌。

4.食道蠕動障礙

另外有些人食道先天構造異常,或後天自體免疫疾病,導致食道弛緩不能、蠕動障礙,食物易堆積在食道裡,長時間造成食道黏膜的發炎,也容易致癌。

5.胃食道逆流

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胃食道逆流」,也被認為可能與食道癌有關,主要是因為胃酸逆流灼傷食道,在反覆灼傷壞死又增生的過程之中,很可能造成細胞變性、啟動致癌基因。研究發現,好發於西方國家特別是白人族群的食道癌是腺癌類型,病灶部位主要在食道的下段,與胃食道逆流高度相關。

所幸,台灣與西方國家不同,台灣目前食道癌患者9成以上是鱗狀細胞癌,又稱扁平細胞癌,大部分病灶在中段食道。但是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國人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患者也有增加情況,要避免步上西方國家後塵。

早期不痛不癢

出現吞嚥困難症狀已是中晚期

食道癌被視為「預後不好」、「奪命率高」的癌症,主要是因為食道黏膜沒有「感覺接受器」,因此當腫瘤尚未發生下黏膜侵犯時,幾乎都是「不痛不癢」,只有極少數因為腫瘤出血,以消化道出血表現。正因為食道癌「無聲無息」的特性,當有症狀時多半已進入中晚期,預後較差。

「食道」的位置從口腔一路延伸到胃部,不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純粹扮演「通道」角色,因此一旦罹患食道癌,且進入中晚期時,腫瘤壓迫食道,就會有吞嚥困難的情形,總覺得喉嚨「卡卡」,食物很難直達胃部。

而且食道與呼吸道的位置接近,當腫瘤壓迫時,也容易出現咳嗽,或是嗆咳、吸入性肺炎等症狀,更嚴重的話會造成呼吸困難。

當食道癌患者出現上述吞嚥困難症狀時,多半反映出食道已經阻塞二分之一,腫瘤侵犯食道肌肉層,甚至發生少數淋巴轉移,已是第二期、甚至第三期。

食道 癌 第 二 期 存活 率

食道癌的分期與治療

依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以及美國聯合癌症聯盟(AJCC)制定的分期標準,食道癌依據腫瘤侵犯部位,可大致分為四期,治療方式、存活率也因期別不同。

第一期腫瘤侷限於食道表面黏膜或下黏膜,尚未侵犯到肌肉層,也沒有淋巴或其它遠端轉移,可以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把病變處完全刮除,不需要犧牲大範圍的食道組織,5年以上存活率高達70~80%,多數患者可完全治癒。

若是腫瘤在食道黏膜的範圍較大,擔心切除會造成食道狹窄,可運用「光動力治療(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如同針對腫瘤細胞做雷射治療,不影響正常細胞,但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第二期腫瘤侵犯至肌肉層,但未出現淋巴轉移;或腫瘤未刺穿肌肉層,但已有少數淋巴侵犯轉移者,此為食道癌第二期。此時已無法單靠內視鏡手術,必須進行食道切除手術,並廓清淋巴。第二期食道癌的5年以上存活率約為50~60%。

第三期當腫瘤侵犯肌肉層,或發生淋巴轉移時,屬於第三期。目前的標準治療是先做術前的化學或放射治療,再手術。臨床上有半數患者經化療和放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期別改變,預後得到大幅改善。

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術前放、化療反應不佳,術後要再追加放療或化療,或是免疫治療,以降低復發機率。免疫治療對於食道癌的效果仍在臨床試驗中,目前看來效果與化療差不多,未來希望能再進一步突破,帶給患者更多治療契機。食道癌第三期的患者5年以上存活率約為20~30%。

第四期食道癌一旦發生遠端的器官轉移,即進入第四期,「已屬全身性問題」,非單靠食道切除手術處理,須藉由化療或臨床研究中的免疫療法,局部位置再進行放射治療。第四期患者只有少數能有5年以上的長期存活率,不過隨著癌症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少數患者經積極治療,例如肝轉移以電燒療法、肺部轉移採微創手術,再經由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仍有長期存活可能。

「中晚期的食道癌不代表沒有機會」,以臺大醫院為例,雖然7成患者就醫時已屬中晚期,不過經由外科手術積極治療、進行淋巴廓清,配合放療、化療,多科團隊努力下,半數患者有5年以上長期存活率,事實上是有機會的,不要失去希望。

食道切除及重建 可用微創手術

食道從頸部、胸部到腹部,範圍很大。病灶切除後,必須再進行「食道重建」,最常利用胃代替食道,把胃拉長塑形,變成像胃管一樣以代替食道;如果胃已動過手術,就用大腸截段代替,再進行食道吻合。

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雖是大工程,不過隨著技術演進,不必像以往「開膛剖腹」,可用腹腔鏡、胸腔鏡,或是更新的「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縮小傷口,使患者恢復更快。一般術後4、5天可進食,1~2周可出院。臺大醫院更已發展出「單孔微創」手術,使傷口從多孔進一步縮減為單孔,傷口疼痛及外觀得到進一步改善。

若食道癌腫瘤長在頸部,還必須施行「全喉切除術」,才能完整清除腫瘤,由於病灶位置高,重建難度較高,多數患者也擔心術後無法言語,因此抗拒手術。

不過,仍建議頸部食道癌的患者,如果化療和放療無效,還是應該積極接受手術,否則最終腫瘤侵犯氣管無法呼吸,得氣切插管,結果並不會更好。術後可及早進行言語及吞嚥復健,經過調適,術後消化機能也會慢慢恢復正常。

揪出早期食道癌 胃鏡檢查不可少

「預防勝於治療」,遠離食道癌的威脅,首要之務就是遠離菸、酒、檳榔,也不要吃喝太燙口的食物,保護食道健康。

另外研究也發現,常吃深綠色蔬菜,可降低食道癌風險。常喝富含抗氧化物質的「綠茶」,也有助於減少食道癌的風險,不過泡茶後應放涼再喝,不要太燙口,否則適得其反。

在注重飲食與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之外,定期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是早期揪出食道癌的利器。

建議高危險群每年都要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例如有食道癌家族病史,菸酒檳榔習慣超過10年者,或是曾患癌症,特別是頭頸癌(下咽癌、口腔癌)患者,終其一生有20~30%會發生食道癌,要定期追蹤檢查,不可輕忽;非高危險群患者每2~3年接受一次胃鏡檢查即可。

一旦胃鏡檢查發現異常,可透過電腦斷層、支氣管鏡、全身正子攝影、內視鏡超音波等各項檢查加以細部確認,及早進行治療。

食道癌可活多久?

食道癌為胃腸道癌症中預後最差的一種,由於食道癌早期無症狀且難診斷,被確診時大多都已為中晚期,腫瘤多已順著淋巴血管擴散而出現遠端轉移,因此5年存活率幾乎不到20%。

食道癌末期活多久?

台南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詹凱翔說,因此目前臺灣初次發現食道癌時,約有六成以上是在三到四期,食道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可以超過八成;但到了第三期,食道癌的存活率只有二到三成;而到了第四期,五年存活率不到一成。 通常從發現到去世,只有為期一年的時間。

食道癌嚴重嗎?

食道癌是預後不佳的癌症,因為多數診斷的病患都屬晚期,過去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會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更何況食道癌完全治癒低,故近年來建議採取較保守性的放療及化療,來改善病患的吞嚥功能及維持生活品質。 食道癌的病理型態主要有兩種,上三分之二食道以鱗狀上皮為主,下三分之一食道以腺居多。

食道癌會死掉嗎?

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早期食道癌的五年存活率是九成,但一旦進入二到四期就會掉到五成以下,平均存活時間也由4 年以上縮減至約半年。 洪逸平提醒,民眾若有打嗝與吞嚥同時出現、或者發生吞嚥疼痛等障礙,應盡快請求醫師協助,平常也應遠離抽菸、酗酒,遠離有害物質,降低罹風險。 金馬影帝涂們食道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