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若只對一方有利而另一方無害則此兩種生物間的關係為何

01.攝食關係為生物間最常見的互動關係,例如老鷹捕食野鼠、樹蛙捕食蚊蟲、雉雞啄食蚯蚓、捕蠅草捕食昆蟲等。◆甲、乙兩種動物的族群大小變化呈波動消長變化,可知甲、乙間的關係是屬於捕食和被捕食關係。◆甲→乙,表示乙攝食甲,則蝗蟲與松鼠間的交互關係(皆被狐吃)與狐與梟的交互關係(皆吃松鼠)相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表示生物間的何種關係?捕食。 
02.天敵:穿山甲捕食白蟻,穿山甲就是白蟻的天敵,穿山甲可控制白蟻族群,使白蟻不會過度繁殖以維持生態平衡。 
03.競爭:同種(種內競爭)或異種(種間競爭)生物競爭食物、空間、交配機會。以種內競爭最激烈,因競爭相同的資源、空間、配偶等。◆白頭翁以蟬、螳螂等昆蟲為食,則白頭翁與黃雀之間存在何種關係?競爭。◆當生物個體間須爭取相同的資源時,便產生競爭關係。 
04.寄生:居住在其他種類的生物體內(內寄生,例如蛔蟲寄生在人體的腸道內)或體外(外寄生;例如杜鵑托卵,將蛋下在他種鳥類巢內,令他種鳥類幫其孵化),而吸收其生活所需物質的生物。◆寄主:為寄生者提供養分。◆常見的寄生關係:蛔蟲、絛蟲寄生於人體的腸道。黴菌使人類感染香港腳。 
05.互利共生:生活在一起的兩種生物彼此互有利益的關係。◆常見的互利關係:海葵和寄居蟹。珊瑚和藻類。蚜蟲(分泌甜液、提供吸食)和螞蟻(提供保護)。◆啄木鳥和樹木之間的交互關係,對雙方都有利。◆片利共生:一方受利,另一方無利亦無害。◆山蘇(蕨類)、蘭花附在大樹上,以獲得較多的陽光,是常見的片利共生關係。 
06.生物防治:利用生物的交互關係,來降低病蟲害。例如利用寄生蜂,來降低東方果實蠅對果樹的危害,藉此對病蟲害進行一些無農藥汙染的防治,此種防治方式稱之。 
07.生物除了攝食與被攝食的關係之外,還有競爭、共生、寄生等交互關係。 
08.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若對其中一方較為有利,但對另一方較有害的交互關係,則稱為寄生或捕食關係。(+,--) 
09.在熱帶海域中,常可見到小丑魚穿梭於海葵的觸手間,其關係和蚜蟲與螞蟻的關係較為相似。 
10.將兩種動物養在水族缸中連續觀察一個月,並記錄其數量的變化,發現其互動關係為競爭關係,圖形如何表示? 
11.某種蠅的幼蟲生長於牛隻的體表,並以牛的皮肉為食,甚至可致牛於死;等牛隻死亡後,屍體逐漸被細菌利用而分解。蠅的幼蟲與牛之間為寄生的關係。 
12.兩種生物互動時的數量變動情形,呈現波動狀態。則可能兩者之間的關係為捕食關係。 
13.森林中的喬木與攀附於其上的崖薑蕨,其互動關係為片利共生關係。 
14.榕樹下方少有植物生長,是因為榕樹與其下方的植物發生競爭關係,導致榕樹下方的植物不易生長而減少。 

顯示 14 個項目

最佳解!

珮 大四上 (2020/03/22)
生活於相同生態系的生物,生物與生物彼此之間具有交互作用,而互相影響,其中最為常見的四種交互作用為:食性關係、競爭關係、共生關係與寄生關係。1.食性關係:生物之間攝食與被攝食的關係(吃與被吃的關係),例如:羊吃草、老虎吃羊,若此食性關係存在,對攝食者有利,族群數量會增加,而對被攝食者有害,族群數量會降低。在生態系中,將生物之間藉由食性關係串連起來,即可形成「食物鏈」及「食物網」的關係。例如:草->羊->老虎(食物鏈),而多條食物鏈串連起來就會形成食物網。2.競爭關係:生物與生物間因所棲息的空間相似、所吃之食物種類相似,就會產生競爭關係,例如:白頭翁與麻雀均會競爭相同食物、牛與羊會競爭草類等。若此競爭關係存在,則對雙方生物均具有害處,彼此數量會降低。3.共生關係:生物與生物間彼此生活在一起,且互相幫助,對彼此都有利者,稱為「互利共生」;若只對一方有利,但另一方無害者,稱為.....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生物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臺北市仁愛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黃郁芸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假若某一生物族群存活於地球上,不受另一種生物族群存在的影響,這種情形稱為『無關共生』 (neutralism)。但對多數生物而言,常會與其他生物發生互動。生物個體間會彼此影響,此關係則稱為生物間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可分為『種內交互作用』 (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種間交互作用』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

種內交互作用
同族群中的個體彼此間具有互動關係,例如:種內競爭(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種間交互作用
種間交互作用可依影響性質分為種間互助性的交互關係,如:共生、原始共棲等;以及種間對抗性的相互關係,例如:掠食、競爭、寄生、抗生等。種間的交互作用,絕非偶然相遇或臨時湊合,而是生物長期演化的結果。因此在時間及空間上,具有可重複出現的現象。

不同族群間彼此影響的關係;其中最為常見的四種交互作用為:『食性關係』、『競爭關係』、『共生關係』、『寄生關係』。

食性關係是指生物之間攝食與被攝食的關係(吃與被吃的關係),例如:牛吃草、獅子吃斑馬。動物間的食性關係若有掠奪追捕成份含義在,則此種食性關係,亦可稱為掠食;而加害於他種動物者稱為掠食者(predator),被害者則稱為獵物(prey)。

競爭關係(Competition)是指族群間為了生存、繁衍後代而爭奪食物、陽光和飲水等有限環境資源的情形。競爭結果常為優勝者生存,劣敗者被消滅或被驅逐,或者被迫改變食性。例如:白頭翁與麻雀競爭相同食物、牛與羊競爭草類等。

許多生物的一生或部分階段,與其他物種有密切的關係,此關係即為共生關係。共生關係可分成兩種形式:片利共生(commensalism)互利共生(mutualism)。所謂『片利共生』乃是指一種生物受益,而另一種生物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共生關係,例如:鯊魚與鮣魚。『互利共生』則是兩種生物在共生環境下雙方皆可獲得好處,如:榕果小蜂與榕樹,地衣中的藻類與菌類。

寄生關係(passitism)是指一種生物寄居在他種生物體表或體內以獲得食物或保護的關係。此關係會影響到被寄生生物的利益,且寄生物脫離寄主則不能生存。得到益處的一方稱為『寄生蟲』或『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稱為『寄主』或『宿主』。寄生物通常小於牠的宿主,而且具有特殊的適應性,以配合宿主的生活方式。這種寄生關係可發生在動物與動物之間,或動、植物間,也可發生於植物與植物間。

參考資料:
01.Colin R. Townsend, John L.Harper, and Michael Begon. Essentials of ecology.Blackwell Science,Inc. (2007)
02. //content.edu.tw/junior/bio … 11/supply11-2-0.htm
03. //web.ncyu.edu.tw/~jgtsay/jg4-9-3.html
04. //nature.edu.tw/resourcecategories/displayarticle/2
05. //140.111.34.172/data/nature/book2/1102.pdf
06. //tesri.coa.gov.tw/show_qa.php?id=2249
07.  //www.hudong.com/wiki/%E7%9 … 4%E5%85%B3%E7%B3%BB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