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 6 有什么好处?

万万没想到,这一篇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月,竟然写到2019年了

关于Omega-6/Omega-3平衡与慢性病发生发展关联的话题,最近需要营养干预的慢性病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就绕也绕不开了,正好读到一篇名为“Omega-6 fatty acids: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for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的文章,写的比较专业,索性我花一些时间节选翻译并延伸一下,来把这个问题简单说说。

1. 先来了解一下代谢综合征

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开始为各种慢性病困扰。慢性病,英文中叫做Diseases of Civilization,就是直译成富贵病或者文明病。人类战胜了饥饿,大部分解决了温饱后,现在人类需要对抗的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一系列慢性病。

其实深究一下,不难发现,我们常见的慢性病或多或少都与各种代谢有关,专业中我们常用一个词叫做——代谢综合征

随着大家健康知识的普及,所有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养生经,关于慢性病大家好像随口都能说说是哪些生活饮食习惯导致的,比如:

  • 缺乏锻炼
  • 过度摄入卡路里,碳水化合物,糖类,动物脂肪,肉类
  • 环境污染
  • 食品安全问题
    等等……

不得不承认,这些都是造成慢性病高发的原因之一,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分析的是,另一个可能造成慢性病的原因,也是很多人未曾意识到的——Omega-6摄入过多导致的体内Omega-6/Omega-3失衡。

2.慢病···从美国开始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退回到慢病开始爆发的那个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个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狂飙的时期,除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期间有三个事件同时发生:

1. 棉籽油的脱毒方法研究出来了

2. 美国心脏病开始高发

3. 美国癌症患者开始增多(ps:美国癌症协会就是于1913年成立的)

美国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出口国,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让美国出口了更多新食品,比如:白面粉、糖和植物油。这里强调一下植物油,人类一直以来的饮食是以动物脂肪为主的,直到此时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让人类开始接触植物脂肪。

随后,“美国化”首先开始影响日本……

二战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南部的冲绳岛,并把冲绳岛作为作战基地之一。虽然当时日本其余地区的工业化已在世界前列,但冲绳地区的人民仍保持着传统的饮食: 以猪肉、山药和新鲜的果蔬为主,也正因此,被称为“Blue Zone”——长寿区域之一。

1996年,一位研究冲绳人寿命戏剧性变化的日本科学家 Harumi Okuyama 发表了一篇论文,明确指出了慢病在日本爆发的根源:美国人来冲绳后,为了满足美国大兵的“家乡口味”,第一家美国快餐店在冲绳开业了,比东京还要早9年。快餐的口感确实是好,那一代的冲绳人也迅速接纳,并疯狂的爱上了美国的Fast Food,随之而来的是肥胖、心脏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患病率快速增长。

冲绳这种造成这种“死亡率”倒挂的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很多,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1.遗传因素 营养摄入的改变对表观遗传因素也会有一定影响,因为人类基因不会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改变。 部分排除!

2.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多,冲绳人的饮食在美国人到来之前就富含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淀粉类主食等。 排除!

3. 肉类摄入增加,二战后日本其他地方的肉类消费量也大幅增加,但寿命有些地方反而增加了。部分排除!

4.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日本的饱和脂肪摄入量过去和现在都低于美国。部分排除!

5. 环境污染尽管日本已经工业化,但冲绳一直没有大力发展工业,环境保护的非常好。 排除!

那么……到底我们忽略了什么因素?

总结归纳下,慢性病发生发展都或多或少有以下几个特征和表现:

等……

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机制引起的,被Okuyama命名为——亚油酸(Omega-6脂肪酸)过量综合征,也就是Omega-6摄入过量。可能这就是我们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先看看脂肪酸的分类:

Omegaー6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 ,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n-6脂肪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相似,Omega-6是通过食用这些植物的动物向食物链上游聚集(动物吃植物,人吃动物)。Omega-3和Omega-6脂肪酸与大多数其他脂肪酸不同:它们不仅仅是用来提供能量或储存能量的物质,它们还具有生物活性,在血液凝固和炎症等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千万不要把Omega-6和Omega-3混为一谈! 科学家认为 Omega-6脂肪酸有助于促进炎症(导致炎症),而Omega-3脂肪酸则有助于消炎。 当然,炎症作为免疫反应对于我们生存至关重要。 有助于保护你的身体免受感染和伤害,但如果我们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就比较危险了!要减重请先缓解体内的慢性炎症

在现代西方饮食中,Omega-6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是从各种种子,并且由于动物饲料中通常含有种子,所以现代化饲料饲养的动物肉类中Omega-6含量也比较

4. Omega-6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n-6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广泛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中,如果摄入过量,n-6会逐渐影响到各个组织,有些组织受影响非常快,比如软骨组织,n-6会迅速占据原来n-9的位置(健康的软骨组织通常n-9比较多,n-6比较少)。再比如,n-6的侵入会直接影响线粒体的功能(Ca2+的转运会被抑制)。另外,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脂肪细胞中,n-6的含量也都比较高,Omega-6/Omega-3的比例也很高!

举几个重要的机理解释一下:

01 促进炎症
Omega-6的氧化降解物如HNE可以直接引起炎症,增加炎症标志物。过量水平的Omega-6衍生的花生四烯酸(AA)也会引起炎症,花生四烯酸会释放信号给身体产生炎症反应。我们熟知的消炎药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环氧合酶 -2抑制剂等的作用机制对这个信号通路进行阻隔(其实Omega-3的抗炎通路也有一条是这个,比消炎药要温和的多)。

02 Omega-6氧化后产生很多有害物质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具有一个的特征是—— 它们非常容易氧化(腐败变质) ,不像单不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比较稳定。PUFA变质后产生的过氧化物还有其他有害物质,将会在整个身体中各种信号功能的传导中起反面作用。

Omega-3和 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都会产生酸败毒素,但Omega-6脂肪酸产生的毒素更有害健康。 尤其是丙烯醛、 Hydroxynonenal(HNE)和Malondialdehyde(MDA)。 丙烯醛毒性比较大,HNE 和 MDA 的危害相对较小,但具有细胞毒性(杀死活细胞)、致突变性(诱发 DNA 突变)和基因毒性(破坏DNA)。

03 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我们知道线粒体是所有高等生物细胞中产生能量的关键细胞器,过量摄入n-6会导致线粒体中一种称为心磷脂(Cardiolipin)的分子的结构改变。

心磷脂对付敌人(抗氧化)有自己“保护欲极强”又乐于自我毁灭型的特质,这种特质(抗氧化作用)可以自动触发。一旦心磷脂中的n-6增多,n-6就好像一个孱弱的“姑娘”极易在铁的催化下被氧化,心磷脂立马跳出来保护它!

具体保护的方法就是—因为n-6的氧化可以在铁的催化下进行,而心磷脂则与线粒体中的铁原子不断接触。当心磷脂氧化时,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这种反应会一直持续,直到所有的心磷脂都被消耗掉,但幸运的是,我们的身体有应激措施,不会持续不停的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许多n-6被氧化后的氧化物和代谢物,例如,HNE 会导致其他心磷脂分子氧化,从而可能引起自我维持的连锁反应。 活性氧类(ROS)在反应中产生,也会导致邻近心磷脂氧化。

这种对人体的损害比单纯的活性氧大几数量级。接下来是线粒体崩溃,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 细胞凋亡贯穿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比如,肿瘤细胞本质问题就是,忽视凋亡信号,不听指令,肆意分裂增殖。

所以,这是一个连锁的对身体有害的反应。

5. 具体怎么吃?怎么做?

这篇已经写了这么长了,我简单归纳总结一下该吃什么,该少吃什么

1. 尽量少食用种子油 看完这篇还不会选油,你来找我!|营养师带你进厨房

2. 避免吃饲料中Omega-6较多的肉类,比如大规模饲养的猪肉、鸡肉。多吃点来源可靠的深海鱼。

3.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omega-6一般都比较多。

4. 补充高品质高浓度(90%以上)的omega-3,omega-3的补充是为了拉回omega-6/omega-3的极度不平衡。是减少体内炎症的一个关键手段。要减重请先缓解体内的慢性炎症

【了解更多营养、护肤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营养师荣亚琦】

✦ Reference

1. Otto Hehner. On mixed lard and the detection of cotton-seed oil. Analyst. 1888,9
2. Tanya L Blasbalg,Joseph R Hibbeln Christopher E RamsdenSharon F Majchrzak Robert R Rawling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93, Issue 5, 1 May 2011, Pages 950–962
3. Nina Teicholz,How Americans Got Red Meat Wrong,//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4/06/how-americans-used-to-eat/371895/
4.Harumi Okuyama,Tetsuyuki Kobayashi,Shiro Watanabe et,al.Dietary fatty acids — The n-6n-3 balance and chronic elderly diseases. Excess linoleic acid and relative n-3 deficiency syndrome seen in Japan, Progress in Lipid Research, Volume 35, Issue 4, December 1996, Pages 409-457
5. Okuyama H1, Ichikawa Y, Sun Y, Hamazaki T, Lands WE. Omega3 fatty acids effectively prev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other late-onset diseases--the excessive linoleic acid syndrome. World Rev Nutr Diet. 2007;96:83-103.
6.Hamazaki T, Okuyama H, Ogushi Y, Hama R.Towards a Paradigm Shift in Cholesterol Treatment. A Re-examination of the Cholesterol Issue in Japan.Ann Nutr Metab. 2015;66 Suppl 4:1-116. doi: 10.1159/000381654. Epub 2015 Apr 29.
7.Power GW1, Yaqoob P, Harvey DJ, Newsholme EA, Calder PC.The effect of dietary lipid manipulation on hepatic mitochondrial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 activity.Biochem Mol Biol Int. 1994 Oct;34(4):671-84.
8.Adkisson HD 4th2, Risener FS Jr, Zarrinkar PP, Walla MD, Christie WW, Wuthier RE.Uniqu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normal cartilage: discovery of high levels of n-9 eicosatrienoic acid and low levels of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FASEB J. 1991 Mar 1;5(3):344-53.
10. B. M. Babior, Oxygen-dependent microbial killing by phagocytes, N. Engl. J. Med., 1978, 298, 659–668. 26 A. U. Khan and M. Kasha, Singlet molecular oxygen in the Haber–Weiss rea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4, 91, 12365–12367.
11. S. Miyamoto, G. E. Ronsein, F. M. Prado, M. Uemi, T. C. Correa, I. N. Toma, A. Bertolucci, M. C. B. Oliveira, F. D. Motta, M. H. G. Medeiros and P. Di Mascio, Biological hydroperoxides and singlet molecular oxygen generation, IUBMB Life, 2007, 59, 322–331.
12. S. Miyamoto, G. R. Martinez, M. H. G. Medeiros and P. Di Mascio, Singlet molecular oxygen generated from lipid hydroperoxides by the Russell mechanism: studies using 18O-labeled linoleic acid hydroperoxide and monomol light emission measurements, J. Am. Chem. Soc., 2003, 125, 6172–6179.
13. S. Miyamoto, G. R. Martinez, A. P. B. Martins, M. H. G. Medeiros and P. Di Mascio, Direct evidence of singlet molecular oxygen production in the reaction of linoleic acid hydroperoxide with peroxynitrite, J. Am. Chem. Soc., 2003, 125, 4510–4517.
14. S. Miyamoto, G. R. Martinez, D. Rettori, O. Augusto, M. H. G. Medeiros and P. Di Mascio, Linoleic acid hydroperoxide reacts with hypochlorous acid, generating peroxyl radical intermediates and singlet molecular oxyge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 103, 293–298.
15. P. Di Mascio and H. Sies, Quantification of singlet oxygen generated by thermolysis of 3,3′-(1,4-naphthylene)dipropionate endoperoxide. Monomol and dimol photoemission and the effects of 1,4-diazabicyclo- [2.2.2]octane, J. Am. Chem. Soc., 1989, 111, 2909–2914
16. T. Schulte-Herbrüggen and H. Sies, The peroxidase/oxidase activity of soybean lipoxygenase–I. Triplet excited carbonyls from the reaction with isobutanal and the effect of glutathione, Photochem. Photobiol., 1989, 49, 697–704.
17. I. L. Nantes, E. J. H. Bechara and G. Cilento, Horseradish peroxidasecatalyzed generation of acetophenone and benzophenone in the triplet state, Photochem. Photobiol., 1996, 63, 702–708.
18. G. Cilento and W. Adam, From free-radicals to elect, From free-radicals to electronically excited species, Free Radical Biol. Med., 1995, 19, 103–114.

食品安全

草莓农残

鸡肉激素

选油攻略

牛奶少喝

健康问题

减肥怎么减

便秘怎么办

痛风怎么办

失眠怎么办

护肤

洗脸洁面

外油内干

修复屏障

痘痘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营养师荣亚琦》首次发布,如需转载需事先取得本平台授权,并必须标明文章转载出处;文章版权归《营养师荣亚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擅自刊登或在其他媒体上转载全部或部分文章内容。

//weixin.qq.com/r/FDkRCfLElK-rrbZq92wG (二维码自动识别)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