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四 運動 三 一 独立 運動

朝鲜三一运动与中国五四运动之比较

1919年在朝鲜和中国的历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朝鲜爆发了三一运动而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三一运动是朝鲜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性的反帝全民爱国运动,而以五四爱国运动为标志,中国人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斗序幕。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背景、过程、性质及历史意义的描述,阐明两次运动在朝鲜和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通过两次运动影响的对比,分析两次运动在本国历史进程中以及在世界上所产生的作用及其不同结果,阐述中朝两国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的史实。 全文由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选题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突破问题等。 本论部分共由三章组成: 第二章主要论述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以及两次运动的展开过程。两次运动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国际背景下发生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在国内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的爱国人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两次运动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本章对两次运动的发展过程是概括并对比地进行论述的。 第三章主要论述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朝鲜的三一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都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爱国运动,三一运动要求独立复国,带有不彻底的反封建性,相对而言五四运动则具有彻底的反封建性。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树立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丰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更广阔的范围看,这两个运动不仅对本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同样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且汇集成东亚民族运动的一次高潮。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标志着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中朝两国人民开始并肩作战、互相支持,东亚历史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一运动最终被日帝镇压而失败,而五四运动的直接目的——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卖国贼——达到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次运动的结果是有区别的。 第四章主要论述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互关系。三一运动期间中国新闻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新闻报纸较系统、全面、旗帜鲜明地说明了这场运动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同时中国还在政治上给予朝鲜巨大的支持。这是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支持和声援。同样,三一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发生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朝鲜志士也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两个月后中国发生的五四运动中,就有不少朝鲜志士直接参加了游行示威或以其它方式声援中国的反日爱国运动。相似的命运,一致的斗争目标,相互的支持,使中朝两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共同的战斗中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第五章,结论。

硕士论文


朝鲜语名稱諺文汉字文观部式马-赖式
三一運動
삼일 운동
三一運動
Samil Undong
Samil Undong

三一運動朝鮮語:삼일운동三一運動),為朝鮮日佔時期的韓國獨立運動,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也稱「三一起義」「三一獨立運動」「三一萬歲運動」等。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3.1独立宣言

1919年3月1日,韩国独立人士在京城府(今首爾)塔谷公园宣读《独立宣言书》,向世界宣布韩国的独立,引发京城和其它多地民众的大规模反日游行示威。之后,三一运动的独立浪潮席卷整个朝鲜半岛,有200万以上群众参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武装起义。[1][2][3][4]

三一运动是韩国近现代史規模最大的全民反日救国运动,[5]对韩国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强了韩民族的凝聚力。由于三一运动的冲击,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对朝鮮作出让步,被迫改为文治主义为主的怀柔政策。[6]三一运动促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同时三一运动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的鼓舞,[6]对五四运动起了催化的作用。[7][8]

为了纪念三一运动的自主独立精神,巩固民族团结,培养国民的爱国心,韩国政府在1949年制定并公布了《国庆日法律》,将3月1日这一天定为全国性公休日“三一节”,并每年举办各种纪念活动。[9]

三一运动纪念碑

目录

  • 1 历史背景
  • 2 经过
  • 3 后续
  • 4 对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
  • 5 相关条目
  • 6 参考资料
  • 7 外部参考

历史背景[编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時,由於美國總統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其中包括反殖民的民族自決原則,鼓舞了當時在日本留學的韓國學生。

致力于韩国独立的高宗,一直都被日本人视为眼中钉。1919年1月22日凌晨,高宗突感浑身不适,暴亡;死后,全身有红斑,两眼发赤,尸体很快腐烂。[1]日本当时驻朝鲜總督长谷川好道发讣告称高宗因脑溢血病逝,并宣布将在3月3日为他举行“国葬”。高宗之死,在朝鲜半岛掀起巨大波澜,广大民众认为高宗是被日本人暗中投毒致死,全国各地群情激愤,纷纷酝酿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当时的韩国宗教界领袖孙秉熙与工商企业界等33人联合起草了一份《独立宣言书》,要求国际社会给予韩国独立;并决定于3月1日在塔洞公园举行群众大会,公开宣读《独立宣言书》,把国葬变成反日游行大示威。[1]

经过[编辑]

伫立于塔洞公园的三一运动浮雕

三一运动中被日本人处死的韩国志士

1919年3月1日,数万名韩国民众聚集到京城塔洞公园。学生代表宣读完《独立宣言书》后,群众情绪激昂,高呼“独立万岁”等口号游行到停放高宗灵柩的德寿宫。不断有群众加入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到下午3时参加游行示威的群众已达30万人。同一天,在朝鲜半岛多地也同时爆发了示威活动。三一运动很快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从3月1日到5月31日的三个月期间,朝鲜半岛有200万以上群众参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武装起义。[3][1]

三一运动遭到当时占领朝鲜半岛的日本人的残酷武力镇压。日本增派6个营的兵力和400名宪兵去朝鲜半岛镇压三一运动。根据日本官方缩小的统计数字,三一运动期间被杀害的韩国人数有近8,000人,1.6万人受伤,数万人被捕。[1]1919年底,三一运动最终被日本人镇压下去。

不过,三一运动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造成了冲击。为巩固统治地位,開始制定一系列懷柔政策,日本统治者被迫调整其在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強硬態度:政治上,以“文化政治”取代过去的“武断政治”;在经济上,废除了压制韩国本民族资本发展的法令,允许韩国人开设公司,客观上促进了韩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文化上,日本政府也被迫推行所谓的“文治”,开始准许一些韩文报刊的发行。《独立新闻》、《自由》、《晨钟》等韩文报刊大都以宣传民主、救亡启蒙为己任,這些自治運動为進一步推动韩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6]

后续[编辑]

三一运动被日本人镇压后,韩国独立人士纷纷流亡中国或苏联远东地区继续从事独立复国运动。七个临时性的韩国政府先后成立,其中1919年4月13日在上海霞飞路(今上海淮海中路321号)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影响最为深远。临时政府选举在美国的李承晚为总统(金九后来长期担任临时政府主席),并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控诉日本吞并朝鲜的罪行,要求巴黎和会作出恢复朝鲜独立的决定。[1]

对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编辑]

三一运动和同年在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时间仅隔两个月,两者相互呼应,有着相似的国际、国内背景、运动过程、运动结果。[7][10] 1919年3月1日韩国爆发的三一运动受到当时中国各界密切关注。有学者认为三一运动加速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本质的认识,在反帝救亡方式上给中国人民以启迪,[11]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催化剂和行为的楷模。[7][8]

相关条目[编辑]

朝鮮語维基文库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己未獨立宣言書
  • 韩国独立运动
  • 三一三反日运动
  • 东学
  • 义兵运动
  • 五四运动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919年朝鲜三一起义 200万人参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网
  2. ^ 韩国三一运动91周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环球网
  3. ^ 3.0 3.1 三一运动与五四运动背景简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论文摘编《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0期
  4. ^ 朝鲜现代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辞海
  5. ^ 浅谈三一运动时期朝鲜工人阶级的状况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宋祯焕,《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2期
  6. ^ 6.0 6.1 6.2 浅议韩国“三一”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博才网
  7. ^ 7.0 7.1 7.2 浅析朝鲜三一运动与中国五四运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世纪桥》
  8. ^ 8.0 8.1 《新编五四运动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9. ^ 【韩国国庆节】三一节的由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沪江韩语
  10. ^ 试论朝鲜三一运动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期刊网
  11. ^ 朝鲜三一运动对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外部参考[编辑]

  • 三一獨立運動

1917年-1923年革命

革命

抗議活動革命政權

反應

相關條目

  • 1917年俄国革命
  • 芬蘭內戰
  • 1918年-1919年大波蘭起義
  • 1918年-1919年德國革命
  • 紫菀花革命
  • 1919年埃及革命
  • 1918年-1920年匈牙利革命與外國干涉英语Revolutions and interventions in Hungary (1918–1920)
  • 波蘭臨時革命委員會英语Provisional Polish Revolutionary Committee
  • 1920年伊拉克反英起義英语Iraqi revolt of 1920
  • 红色两年
  • 1921年蒙古革命
  • 鲁尔起义
  • 三月行動
  • 九月起义
  • 汉堡起义

  • 1917年法军哗变
  • 布里斯本藝術學院徵兵干擾事件英语Conscription disturbance at the Brisbane School of Arts
  • 1917年澳洲大罷工英语1917 Australian general strike
  • 埃塔普勒兵變英语Étaples mutiny
  • 1917年-1919年巴西罷工運動英语1917–1919 Brazil strike movement
  • 1918年1月德国罷工英语German strike of January 1918
  • 紅色週英语Red Week (Netherlands)
  • 1918年瑞士大罷工英语1918 Swiss general strike
  • 1919年南安普敦兵變英语1919 Southampton mutiny
  • 乔治广场之战
  • 西雅圖大罷工英语Seattle General Strike
  • 三一運動
  • 五四运动
  • 1923年克拉科夫騷亂英语1923 Kraków riot

  • 水兵和建設者蘇維埃共和國
  • 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蘇維埃共和國
  • 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塔夫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比薩拉比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烏克蘭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 爱沙尼亚劳动人民公社
  • 敖得薩蘇維埃共和國
  • 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
  • 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 拉脫維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 斯洛伐克蘇維埃共和國
  • 阿爾博納共和國英语Albona Republic
  • 薩克森蘇維埃共和國英语Soviet Republic of Saxony

  • 第一次紅色恐慌
  • 俄国内战

  • 世界共產主義英语World communism
  • 世界革命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历史组织建筑象征

  • 三一运动
  • 虹口公园爆炸事件

  • 光复军
  • 民族革命党英语Korean National Revolutionary Party
  • 独立党
  • 韓人愛國團英语Korean Patriotic Organization

  • 上海
  • 杭州
  • 镇江
  • 南京
  • 长沙
  • 广州
  • 柳州
  • 綦江
  • 重庆

  • 国旗
  • 国徽
  • 国歌

规范控制

  • LCCN: sh85073039
  • NDL: 00570144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