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 遺體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次,引发争议的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政界人士:一是克塞尼娅·索布恰克(Xenia Sobtschak),有名的电视主持人,近期宣布将于明年竞选总统;一个是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Ramsan Kadyrow)。他新近表示,"在俄罗斯的心脏,在红场,存放一位死者的棺材",实为错误。克塞尼娅·索布恰克是人气颇高的圣彼得堡前市长阿纳托利·索布恰克(Anatoli Sobtschak)之女。她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若当选总统,她会让列宁的遗体入土。

不过,政府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i Peskow)明确表示,目前不会考虑此问题。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发言人、圣彼得堡前市长马特维延科(Valentina Matwijenko)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她亦打时间牌,希望能找到一条"没有冲突的道路",解决列宁安葬问题。她指出,现在,依然还有不少仰慕列宁的人在世,他们有权要求社会尊重其观点。她强调,俄罗斯不需要更多的冲突。

有意竞选总统的索布恰克认为应该让列宁“入土为安”

属于普京总统最忠实支持者的马特维延科表示,她相信,将来会有一天就是否应安葬列宁举行全民公投。不过,她在接受"Argumenty i Fakty"杂志的采访时指出,这样的全民公投"不会在今天或明天就举行"。

普京不感兴趣

有关列宁遗体的争议让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Gennadi Sjuganow)十分恼怒。他表示,相关的要求堪称无耻。他指出,其它国家也将死者保存在陵墓里。这位现年73岁的俄共领导人将在"十月革命"本来的纪念日-11月7日那天走在共产党人和列宁敬仰者举行的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苏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对围绕列宁遗体的争论“十分恼怒”

俄罗斯首都不会举行官方集会,更不会有普京参加的庆祝活动。久加诺夫新近称,普京总统对他作过许诺,不会将列宁的遗体迁出红场,至少不会在普京执政之时。

延伸阅读:九十年后,列宁再见?

在如何对待列宁遗体问题上,普京总统本人没有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普京的人权事务专员费多托夫(Michail Fedotow)把做了防腐处理的那位苏联缔造者比喻为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木乃伊,指出,那里也陈列着法老或其它前统治者的木乃伊,并无人对之献花,总之,他本人不会因是否应下葬列宁的问题而情绪激动。

列宁反对个人崇拜

给列宁的遗体做防腐处理是其后继者斯大林的决定。最初,列宁的遗体临时保存在木质灵柩里。数年后,建造了取材混凝土和花岗岩的陵墓。从那时以来,数十名科技人员不断给那具尸体采取防腐补救措施。

列宁本人生前曾一再表示反对任何个人崇拜。列宁在十月革命中最亲密的战友托洛茨基,及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Nadeschda Krupskaja),也反对让人瞻仰死者尸体的做法。苏联寿终正寝后,前总统叶利钦等人曾多次试图终结死者崇拜。俄罗斯东正教会亦赞同安葬列宁。然而,不论是叶利钦还是教会均未成功。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焦点围绕列宁和革命

    列宁雕像无疑是“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以及社会主义理念的象征之一。爆发于俄国的这场革命也随后在世界各地产生共鸣。直到冷战结束后,在俄罗斯国内和境外才出现了对这场浩大革命过程、直接后果以及长远影响多角度的、批评性的评判。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沙皇统治结束

    1917年俄国先爆发“二月革命”,全国性的饥荒、物资困乏导致民众极度不满并进行频繁抗议。随后军方倒戈,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以贵族为主体的临时政府得以组建。此时在城市里工人开始组建革命委员会(俄语:苏维埃),并对临时政府的种种政策表达抗议。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布尔什维克夺权

    起源于彼得格勒、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赋予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语:布尔什维克)政治权力。而这场革命也引发持续到1922年的俄国内战,也是在布尔什维克赤卫队与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力量之间的一场血腥的“红军”和“白军”之战。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也在1918年7月被苏维埃行刑队枪杀。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镇压反对者

    为了实现统治目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设立了广泛的迫害体制,打压异己。1917年12月,“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契卡”(秘密警察)建立。“契卡”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的字母缩写,该委员会目的是“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1920年之后,“劳动改造营”遍布全俄。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暴力世界

    俄国内战是一场血腥的内战。1918年成立的苏俄红军(图为红军军帽)在使用暴力方面也毫不手软。据一份专业杂志统计,俄国在1917至1922内战期间共有1300万人因武力冲突、政治迫害、恐怖袭击、瘟疫以及内战后引起的大饥荒等原因丧生。这期间有近200万人逃至海外。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共产国际

    列宁梦想建立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19年,列宁领导创建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列宁本人的健康状况自1921年严重恶化,并于1924年离世。列宁的个人崇拜直到今天在俄国内以及其他国家都是有争议的话题。 这幅画是德国画家、德国共产党(KPD)成员格里贝尔(Otto Griebel)1929年的作品,展现的是共产国际的理念。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用艺术作为宣传手段

    “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将艺术界带入一个新时代。自此之后出现大批新的艺术团体和派别,进行各种大胆创作尝试,主题也离不开当时的大时代变革。直至1920年代中期,构成主义(或结构主义)是主导俄国的艺术和建筑思潮,影响设计建筑、平面和工业设计,甚至戏剧、电影、时尚。政治宣传内容甚至成了陶瓷制品的主题。(图为大师康丁斯基的作品。)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宣传与反宣传

    “十月革命”除了带来无数的激动人心的新认知以及艺术创作新尝试,也引来敌对政治阵营的攻击。照片上这幅海报就是1918年一个极右组织的作品,在当时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向人们“妖魔化”布尔什维克,称之为“战争、失业和饥荒的罪魁祸首。”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国际工人救济会

    应共产国际的号召,国际工人救济会于1921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目的是募捐援助各国工人的罢工活动。1922年起,国际工人救济会也参与电影投资和制作,用来支持苏联的电影业。

  • “十月革命”百年纪念展

    苏联建国

    苏维埃政府1917年发表的《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中明确承认俄国各族人民的平等与自主权。“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分别成立了国家。1922年,红军结束内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