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關懷訪視員薪資

Skip to main content

社區關懷訪視員薪資

主旨:徵選「110年度整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計畫-關懷訪視員」臨時約僱人員

職稱:臨時約僱人員

名額:正取5名(備取5名)

性別:不限

上網期間:公告次日起5日(含例假日)內

資格條件:

   一、具有護理、心理、職能治療、社工、醫事相關科系大學(含)以上之學歷畢業資格者(有精神病人照顧經驗者優先)。

   二、諳電腦操作,具Excel 樞紐分析表統計操作能力者為佳。

   三、凡具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6條、第28條之消極條件者不得報名。

工作項目:協助辦理本縣整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自殺防治、自殺及精神個案關懷訪視等相關業務及其他相關交辦事項等工作。

工作地址:彰化縣衛生局(彰化市中山路2段162號)或經本局調派支援之地點。

甄選方式:初審資格符合者,通知口試。

甄選日期及地點:以電話通知口試日期、時間及地點。

報名時間及地點:即日起至110年11月22日止 (以郵戳為憑)(依實際公告後截止日期填入)

報名方式:一律以掛號郵寄至彰化市中山路2段162號,彰化縣衛生局醫政科收,請於信封上註明應徵「110年度整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計畫-關懷訪視員」臨時約僱人員。

報名應檢附資料:檢附履歷表、自傳、畢業證書、工作證明等證明文件影本,1式3份(請以A4格式依上列順序裝訂俾利審查),資格不符或逾期者,恕不退件與通知。

應試應攜帶證件:國民身分證。

錄取方式:口試平均成績達80分以上者,依分數高低順序錄取正取5名、備取5名,3個月內未獲遴用者,即喪失錄取資格,錄取者接獲通知後未於指定日期報到者視同放棄。錄取公佈:本局網站公布並以公文通知。

聯絡人及電話:聯絡人:謝先生,聯絡電話:04-7060370分機731

其他:

   一、聘用期間:錄取後至110年12月31日止,如經費用罄即自動解聘。

   二、待遇: 依衛生福利部「整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計畫關懷訪視人力工作酬金支給基準表」支給薪資34,916元(含勞、健保,職災、勞工退休金及風險加給)。

【精選書摘】

本文為《屋簷下的交會:當社區關懷訪視員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部分章節書摘,經游擊文化授權刊登,文章標題與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本書是資深社區關懷訪視員,與精神失序者及其家屬相遇的生命故事。社區關懷訪視員,是台、澎、金、馬各縣市衛生局依「精神病社區關懷訪視計畫」直聘或委外醫院聘僱的第一線工作人員,須具備護理、職能治療、心理、社工等背景才能從事。他們的任務,除掌握社區精神病人病情穩定程度,並提供必要的醫療協助外,也幫忙多重困境的服務對象與家庭連結資源。

踏入社區與入家服務,是社關員主要的工作模式;部分還須兼自殺通報個案關懷業務。從業人數若將精神病與自殺通報兩計畫分開估算,全台大約100位。

藉由這份工作,作者走進社區,凝視失序者的日常生活,聆聽家屬受苦的經驗,呈現精神失序者在社區生活的「異」與「非異」,以及家屬面對的諸多難題。其中有著精神失序者遭社會排除與歧視之苦;也有著家屬之間的衝突、矛盾、吶喊與無奈;但也有人性發出的微光,讓失序者在社區或職場,擁有一個可以呼吸空間的暖心故事。對於社關員的專業意義、如何靠近服務對象的生活世界,作者也從助人工作者的角度提出許多反思。

33,908本來是社區關懷訪視員之間時常用來自嘲的一組神奇數字。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兩年前(2017),如果用33,908去google,第一個可供選擇的關鍵字是:33,908實領。

是的,這就是跟薪水有關的一組數字。除了衛生局自遴社關員之縣市外,其他縣市是將「精神病社區關懷訪視計畫」委外辦理,由某個機構(廠商)承接計畫,而社關員的薪水則是依據政府約聘人員的給薪方式來計算,薪資俸點為280點,依當時台幣折合率121.1元來計算,就是33,908元。

這組數字是公開的,只要在網路的尋才啟示搜尋「社區關懷員」這個關鍵字,就能找到顯示這組神奇數字的徵人啟示。

截至2018年年底,在我擔任社關員這6年以來,薪水只調過一次,據說是衛生局業務承辦人員幫大家爭取而來的,但並非毫無條件,代價是服務的個案量要從每月至少30位,增加為至少35位。據我側面了解,除了少數私立醫院可依年資加薪以外,其他委託機構的社關員,幾乎年年薪水凍漲,既無證照加給,也無學歷加給,無怪乎社關員會以永遠的33,908來自我調侃。

(編按:本文初稿寫就之際為2017年,雖然衛福部已於2018年公告計畫研究助理薪資標準最新版本,依據「衛生福利部及所屬機關研究計畫助理人員工作酬金支給基準表」,關懷訪視員薪資可依年資調整。2019年起關訪員,學士薪水不得低於33,046元(俸點265),碩士不得低於34,916元(俸點280)。這些變更並不影響本文要旨,但為求閱讀流暢,仍會根據行文脈絡略加修改。)

要能好好聽對方說話,並沒有想像中簡單

33,908是帳面上的薪水,扣掉勞健保以後,實領約31K,或許有人會說31K跟很多工作比起來,已經不算差了,而且也不用「薪資回捐

社工領域常有「薪資回捐」的潛規則。所謂「薪資回捐」通常泛指民間社福組織接受政府福利契約委託後,以自願捐助組織的名義,或未經受僱者同意,就以其他形式直接、間接挪用政府補助的社工人事薪資為他用,造成薪資未足額給付之現象。可參考: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5811

」⋯⋯我想彰顯的是這樣一組神奇數字,有如新衣服上的吊牌,上頭清楚印著一組名為薪資的數字,只是不管我們做了幾年,從新手到資深,吊牌卻總是像剛印好那樣嶄新。這個吊牌永恆如新,但社關員的工作歷練卻逐年累積,儘管33,908不動如山,圍繞這組數字的故事,卻每天都在社關員的工作中上演。

從事社區關懷訪視工作期間,遇到不少個案與家屬,有的人以為我們是佛心來著的志工,有人則以為我們是人人稱羨的公務員,就算我跟對方說明職稱與工作性質,還是有人會跟我說:「你的工作應該算輕鬆的吧!只要聽人說話,跟人聊天就好了。」

真的是這樣嗎?只要聽人說話,每個月就可以爽領33,908?事實上,要能好好聽對方說話,並沒有想像中簡單,暫且別提好好聽人說話,是一件需要專業訓練的事,光就花費的時間來說,每次少則要聽半小時,多則兩小時以上。

事實上,社關工作不只是聽個案或家屬說話如此而已,以案家這個實務現場,我時常需要跟對方充分對話,即便是最常見的就醫議題,也有很多是在傾聽之後,需要加以溝通與討論的。更何況家訪只是工作場域其中之一,有很多複雜、難以處理的狀況,甚至是案家表面困境下隱藏的家庭動力議題,都需要帶回辦公室,跟同事、督導討論,也需要定期與精神醫團隊一起研議。

當人們認為社關工作只是跟人聊天而已,不僅反映出社會大眾對專業助人工作的不解與誤解,也反映出社關員時常面臨的一項議題:這份工作的專業為何?這份專業值得33,908嗎?或不只33,908呢?

橫跨「社工、護理、心理、職能治療」的新型態助人工作

這個問題不是自問自答,而是我和許多社關員夥伴多年來一直不斷扣問自己的問題。我們的專業能力為何?我們的專業身分為何?社關員的角色會隨著個案或家屬的需求與現況,不斷流動而變化,而這種制度的源頭在於,雖然社關員只是衛生局或委外機構的計畫人員,且社關員的專業背景主要來自社工、護理、心理與職能治療,但在實務工作上,我們的角色是跨專業的,甚至是超出這四種專業背景訓練出來的基本知能,我認為這是一種新型態的助人工作。

社關員專業能力的展現,一個是在實務工作現場,案家、公園、超商、醫院候診室、雜貨店、檳榔攤、田間,或任何一處與個案及家屬面訪之地。另外里長辦公室、社福機構、社區協會、在地非營利組織、教會、宮廟,任何有可能成為服務對象的人際、情緒、經濟、就業等支持網絡,也都是我們工作的地方。此外,與相關工作者的聯繫討論,也是不易被他人看見的工作內容。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旁及在地村里,涉及社區組織機構,擴及政府機關的人我互動與工作模式,就是社區精神/心理工作的核心。

因此我們的工作,絕對不只是陪人聊天以及聽人說話而已。更何況,光家訪這件事,也並非電話聯繫約訪,就可以順利到案家訪視如此簡單;更重要的是,在家訪的當下,能不能盡力與對方建立起關係。

比如說獨居的淑芬(化名),多年來不願就診與服藥,依專業知識來看,係因其缺乏病識感,在實務經驗上,這類個案的確難以勸說她主動就醫,在樓下經營麵店的熱心老闆娘,也是她二樓的鄰居,在生活上幫了她不少忙,從幫她處理丟在門外多日的垃圾,到幫她保管備份鑰匙等等,可以說在她自理能力減退以後,大多仰賴在地生活網絡的協助,才能支撐起她的生活。

我服務淑芬的頭兩個月,無法透過電話聯繫上本人,也毫無任何家屬的聯絡方式,逕自家訪多次,都未能遇到她,我只好向里長打聽淑芬的近況。沒想到里長接到我的電話時,卻詢問起是否能將她強制就醫。那陣子剛好樓上住戶常跟里長抱怨,淑芬家不時飄散臭味,半夜屢屢傳出尖銳吼罵聲,鄰居多次打1999向公部門反映,擔心她會影響社區安寧,希望能將淑芬強制就醫。

面對里長的詢問,我一方面仔細說明《精神衛生法》關於強制就醫與強制住院的要件,另一方面則請里長說說淑芬在社區活動的近況,以便評估是否達到強制標準。

「麵店老闆娘比較熟知她的狀況,你以後可以問她。我聽麵店老闆娘說她好像每天都會出去,老實說,也沒人知道她去哪裡,我看到她的時候,她都是喃喃自語地碎念,外觀也總是蓬頭垢面的。如果說有什麼干擾的話,大概就是偶爾會從樓梯間的窗口丟報紙、雜誌下來。其他的就是,她有時會在人行道,突然就做出雙腳跪拜、五體投地等怪異動作。」

我從里長提供的資訊,初步判斷淑芬的自言自語、儀容不潔、儀式行為,應該是症狀所致,不過她的症狀並未影響到他人,對社區的干擾也屬輕微,並未達到強制就醫標準,就算報警處理,恐怕也難以送醫治療。

之後,我仍然有好幾個月都沒有訪視到淑芬本人。某次訪視,老闆娘照例幫忙開了樓下的門,我走到二樓時,突然聽到往下走的腳步聲,專業敏感度認為應該是她,於是我趨前攀談,並同她一起下樓。

聽完我的自我介紹以後,她並未露出防衛或拒絕之意,進一步與她閒聊時,看到她臉上略有髒汙、衣服貌似數天未換,猜想她可能沒能好好吃飯、洗澡,同時為了多爭取一點時間建立關係,於是提議一起去附近的超商,我請她吃東西。淑芬豪邁地挑了一碗大牛肉麵,我另外買了兩個麵包、三盒餅乾給她,她一邊吃東西,一邊跟我講話。

「社工,你是大學畢業嗎?我跟你說,我插大考上中X大學⋯⋯,」當我詢問什麼科系時,她忙著大口吞下麵條,無暇回答。

因為這次的偶遇,讓我有機會和她建立關係,只是在鼓勵她就醫這件事,還是困難重重,有一次好不容易約好某日到她家,陪她一起去醫院就診,日期跟時間都寫在我的名片上,也經過她的同意,直接用手機幫她網路預約掛號,當天到了她家,卻無人在家,一如往常。

成為精神失序者的WiFi

淑芬的例子再次顯示,對社關員來說,光是家訪這件事,就沒那麼容易,還可能延伸出好多個副本,像是訪視對象不只限本人或家屬(但要注意隱私議題),訪視地點不限案家。而對於這類獨居的精神失序者,社關員很有機會成為他在地生活網絡之外的一個節點,若我們能與個案及家屬建立起關係,就可以成為他們人際或資源網絡的WiFi(無線網路),協助他們與其連結。

社關員努力不讓個案與整個社會斷線,也代表了我們期待這個社會不會遺棄他們、不會放棄他們,獨居的精神失序者在社區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在地社區、社會與政府,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顧,以及適當的醫療協助,他們就算獨居,也能在社區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