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 前 一定 要 搞 懂 的 自己

作者序

人,越努力就越徬徨

30歲,是個在心理學沒有特別名字的年紀。心理學在說明個人的發展過程時,會以人生中的重大變化時期為中心,將人的一生區分成兒童期、青春期、21∼40歲的初期成人期、40歲的中年期、50歲的更年期,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期等階段。心理學並沒有特別提到30歲,只是將它合併到初期成人期階段,接續在20歲之後模糊帶過。心理學者艾瑞克森認為30歲在個人的發展上並沒有明顯的議題或變化,所以也將它稱之為「未知的時期」。由此可見,視為青年太老、稱作老年又太早的30歲,幾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研究成果。

同樣地,過去30歲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波瀾。因為很多人會在20歲後半的年紀踏入職場或結婚,所以30歲只是一個將心思全部投入工作與家庭的階段,當時只要在一家公司認真工作,就有機會晉升,不像現在,到了40歲就要面臨被迫退休的危機。因此那時雖然忙碌,仍然可以期待一個光明的未來,只要全力向前衝就可以了。

然而在現代社會裡,30歲的人卻是既痛苦又憂鬱。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前,當時的社會新鮮人在物質上雖然沒有現在豐富,但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就業的困難。相對地現在的30歲世代雖然是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卻在上大學前後碰上了亞洲金融危機,進而遭逢嚴重的就業危機以及僱用上的不穩定。所以不管是在經濟上或精神上,這個世代度過了一個比其他世代更不安定的20歲,並在這種狀態下迎接30歲。為了準備就業,他們耗盡自己的青春,然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投入令人窒息的冷漠社會。於是30歲成為一個人生的轉捩點,同時也是一個決定未來方向的關鍵抉擇期、一個必須獨自面對一切的實質獨立期、一個從夢想跨入現實的挫折期,也因此30歲的生活當然會陷入痛苦之中。

當面對和預期不同的複雜人際關係而不知所措時、當拚命工作卻苦於一無所獲時,還有當站在關鍵抉擇的十字路口時,如果有人願意傾聽我的煩惱,並提供一個建議,那不知該有多好?所以30歲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給自己建議及協助的「曼托」(Mentor)──也就是所謂的良師益友。

不過30歲的人就跟孤兒沒兩樣。父母和老師在家中及學校的地位已經不如往常崇高,老人家們逐漸被當成社會上的舊物,這也代表沒有人能再為30歲的人指點迷津,同時也代表當他們做錯事時,已經找不到可以嚴厲指責自己以及值得依靠信賴的人了。於是現代的年輕人只得獨自摸索生存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常會埋首在自我開發以及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中。

20多歲原本是個散發年輕氣息、同時需要多所嘗試的年紀,如此才能為真正的成年做準備。但現在這些年輕人卻因為就業問題而必須坐在書桌前,然後又在30歲時突然被推入成人的世界裡。他們毫無準備,也沒有事先去了解未來的世界,卻要馬上過著成年人的生活,心中難免感到陌生又不安。所以現在的30歲世代不僅沒有良師益友,如今連跨入30歲之前的過渡期也沒有,於是他們產生一種遲來的徬徨,而且不容易解決。

我每天都會遇見許多心靈受傷的病人,但是很慚愧地我認為我並沒有治療他們,反而常會覺得是他們在治療我。那些人好像帶著痛苦出生一樣,從小就過得非常辛苦,等到成年以後,痛苦又像慣性法則一樣糾纏著他們。偶爾他們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有極端的精神分裂現象,但是等到精神恢復鎮定之後,他們又繼續默默地堅守崗位,感覺好像是個能夠理解人生痛苦並且努力擁抱痛苦的求道者。他們教會我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有多少痛苦,人都有充分活下去的價值,而且絕不能放棄對世界以及他人的基本信任和希望。

當你覺得茫然或疲倦時,心中會開始感到徬徨,在這過程中便很容易犯錯,或是做出錯誤的選擇。來找我的病人就是這樣,他們在冷漠的現實中努力求生,但可能在某一刻突然覺得吃力而出現病態的混亂。別人也許會將他們視為屈服於痛苦的失敗者,但我的想法不同,我認為他們並不是放棄生存,他們只是為了再次尋求能夠對抗現實的力量,才會來找我,最後他們終究還是能回到原位。所以他們絕不是失敗者。

30歲的你也一樣。雖然現在感到徬徨,然而徬徨正是你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過的痕跡,絕不是在浪費力氣。歌德曾經說過:「人,越努力就越徬徨。」所以你已經盡力了,不要以為徬徨的人就一定會變成失敗者,然後在那裡感到挫折或害怕。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只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作者序言

人,越努力就越徬徨

30歲,是個在心理學沒有特別名字的年紀。心理學在說明個人的發展過程時,會以人生中的重大變化時期為中心,將人的一生區分成兒童期、青春期、21∼40歲的初期成人期、40歲的中年期、50歲的更年期,以及60歲以上的老年期等階段。心理學並沒有特別提到30歲,只是將它合併到初期成人期階段,接續在20歲之後模糊帶過。

心理學者艾瑞克森認為30歲在個人的發展上並沒有明顯的議題或變化,所以也將它稱之為「未知的時期」。由此可見,視為青年太老、稱做老年又太早的30歲,幾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研究成果。同樣地,過去30歲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波瀾。因為很多人會在20歲後半的年紀踏入職場或結婚,所以30歲只是一個將心思全部投入工作與家庭的階段,當時只要在一家公司認真工作,就有機會晉升,不像現在,到了40歲就要面臨被迫退休的危機。因此那時雖然忙碌,仍然可以期待一個光明的未來,只要全力向前衝就可以了。然而在現代社會裡,30歲的人卻是既痛苦又憂鬱。

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前,當時的社會新鮮人在物質上雖然沒有現在豐富,但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有就業的困難。相對地現在的30歲世代雖然是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卻在上大學前後碰上了亞洲金融危機,進而遭逢嚴重的就業危機以及僱用上的不穩定。所以不管是在經濟上或精神上,這個世代度過了一個比其他世代更不安定的20歲,並在這種狀態下迎接30歲。為了準備就業,他們耗盡自己的青春,然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投入令人窒息的冷漠社會。於是30歲成為一個人生的轉捩點,同時也是一個決定未來方向的關鍵抉擇期、一個必須獨自面對一切的實質獨立期、一個從夢想跨入現實的挫折期,也因此30歲的生活當然會陷入痛苦之中。

當面對和預期不同的複雜人際關係而不知所措時、當拚命工作卻苦於一無所獲時,還有當站在關鍵抉擇的十字路口時,如果有人願意傾聽我的煩惱,並提供一個建議,那不知該有多好?所以30歲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給自己建議及協助的「曼托(Mentor)」──也就是所謂的良師益友。

不過30歲的人就跟孤兒沒兩樣。父母和老師在家中及學校的地位已經不如往常崇高,老人家們逐漸被當成社會上的舊物,這也代表沒有人能再為30歲的人指點迷津,同時也代表當他們做錯事時,已經找不到可以嚴厲指責自己以及值得依靠信賴的人了。於是現代的年輕人只得獨自摸索生存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常會埋首在自我開發以及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之中。

20多歲原本是個散發年輕氣息、同時需要多所嘗試的年紀,如此才能為真正的成年做準備。但現在這些年輕人卻因為就業問題而必須坐在書桌前,然後又在30歲時突然被推入成人的世界裡。他們毫無準備,也沒有事先去了解未來的世界,卻要馬上過著成年人的生活,心中難免感到陌生又不安。所以現在的30歲世代不僅沒有良師益友,如今連跨入30歲之前的過渡期也沒有,於是他們產生一種遲來的徬徨,而且不容易解決。

我每天都會遇見許多心靈受傷的病人,但是很慚愧地我認為我並沒有治療他們,反而常會覺得是他們在治療我。那些人好像帶著痛苦出生一樣,從小就過得非常辛苦,等到成年以後,痛苦又像慣性法則一樣糾纏著他們。偶爾他們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有極端的精神分裂現象,但是等到精神恢復鎮定之後,他們又繼續默默地堅守崗位,感覺好像是個能夠理解人生痛苦並且努力擁抱痛苦的求道者。他們教會我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有多少痛苦,人都有充分活下去的價值,而且絕不能放棄對世界以及他人的基本信任和希望。

當你覺得茫然或疲倦時,心中會開始感到徬徨,在這過程中便很容易犯錯,或是做出錯誤的選擇。來找我的病人就是這樣,他們在冷漠的現實中努力求生,但可能在某一刻突然覺得吃力而出現病態的混亂。別人也許會將他們視為屈服於痛苦的失敗者,但我的想法不同,我認為他們並不是放棄生存,他們只是為了再次尋求能夠對抗現實的力量,才會來找我,最後他們終究還是能回到原位。所以他們絕不是失敗者。

30歲的你也一樣。雖然現在感到徬徨,然而徬徨正是你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過的痕跡,絕不是在浪費力氣。歌德曾經說過:「人,越努力就越徬徨。」所以你已經盡力了,不要以為徬徨的人就一定會變成失敗者,然後在那裡感到挫折或害怕。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只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金惠男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

30歲,是很多女性的心理關卡,當你覺得茫然或疲倦時,心中會開始感到徬徨,在這過程中便很容易犯錯,或是做出錯誤的選擇。韓國安定50萬人心的權威心理醫師金惠男說:來找我的病人就是這樣,他們在冷漠的現實中努力求生,但可能在某一刻突然覺得吃力而出現病態的混亂。

送給30歲未滿或已經30歲的你。做最對的決定,就是先學會了解自己!

別人也許會將他們視為屈服於痛苦的失敗者,但我的想法不同,我認為他們並不是放棄生存,他們只是為了再次尋求能夠對抗現實的力量,才會來找我,最後他們終究還是能回到原位。所以他們絕不是失敗者。

30歲的你也一樣。雖然現在感到徬徨,然而徬徨正是你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過的痕跡,絕不是在浪費力氣。歌德曾經說過:「人,越努力就越徬徨。」所以你已經盡力了,不要以為徬徨的人就一定會變成失敗者,然後在那裡感到挫折或害怕。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只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30歲,對於想再盡全力往前衝的你來說是最好的禮物。30年歲月所給的禮物,就是讓你可以自由選擇你想做的事,還有讓你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

請在30歲前克服問題,請在30歲前了解自己!
首先,30歲的你已經擁有隨心所欲的自由,當然這不代表具有任何保障或確定性。儘管如此,因為你在經濟上或心理上已經完全脫離父母獨立,所以能夠自由選擇你想走的路。只要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且不怕失敗地朝目標前進,夢想終將有實現的一天。

還有一點,30歲也帶給你對自我的認同以及主動性。過去的你只是個無法擺脫內、外在世界壓力、被動而無力的人,如今在建立自我認同之後,你已經產生足以掌控狀況的自信,也得到對自己的正面肯定。現在的你蛻變成一個主動的人,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並懂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這種對自我的確信,正是你面對不確定性未來的最大原動力。因為有30歲送給你的確信及自在,你才能夠真正地享受人生。

30歲也是成人當中最美麗的年紀。這個年紀不像20歲一樣缺乏歷練以及過於理想化,會開始承認人與世界的各種面向。

這個年紀會逐漸理解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其實也很重要;還有這個年紀會用整體的角度來看問題,而不再只是片面。不過30歲還是很年輕,它依然洋溢著20歲的活力及熱情。

所以30歲是個受到祝福的年紀,這時不僅能以好奇心及熱情來面對人生,同時也開始能以更寬廣的態度接受人生。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